舉報

免費
子華子
最新章節:
第11章 神氣
二卷。舊本題晉人程本(約前380—前320)撰。關于程本的生平事跡,史書記載極為簡略。據《呂氏春秋·貴生篇》記載:“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厘,曰兩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兩臂。韓之輕于天下遠,今所爭輕于韓又遠,奈何愁身傷生以憂之?”又《莊子·則陽》篇稱:“魏?與田侯午約,田侯背之,犀首請伐齊,華子聞而丑之,惠施乃見戴晉人。”據此可見,大約子華子與韓昭侯、魏惠王同時人,先秦時代有《子華子》這部著作。及至漢代,班固作《漢書》,劉向校訂諸書,咸有序文,而此文獨不類,可知漢代該書已亡佚。及至南宋,《子華子》刊版于會稽,晁公武以其多用字,指為元豐后舉子所作。近人顧頡剛在《諸子辨》中列舉四條證據,推斷其為偽書。這四條證據為:書中有“秦襄公方啟西戎,子華子觀政于秦”;又稽莊周所載子華子事,云“見韓昭侯”,二者前后相差二百余年,不可信一。《孔子家語》言:“孔子遭齊程子于郯。”而今書《子華子》自謂:“程之宋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國并于溫”。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內當為畿內小國。溫者,晉邑小國,兩地相隔遠邇,亦在可疑二。后序稱子華子為鬼谷子師;鬼谷,戰國時縱橫家,而今書反類道家之言,其不可知三。劉向校訂古籍,該書不在此列,不可知四。清人在修《四庫全書》時,也認為《子華子》一書“出自近世能言之流,實為公論”。此書雖為偽書,但由于其“文雖稍涉曼衍,而縱橫博辯,有致理文彩,堪稱偽書中之上品。這對于研究古代偽書的發展和演變有重要參考價值。《子華子》現存的版本很多,主要有:綿眇閣本,別六子全書本,子匯本,明刊十行本及八行本。《墨海金壺》本,《珍叢別錄》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明嘉靖刊《五子》本,《道藏》本,《子書百種》本,明弘治丙辰楊一清校刊《五子》本,《四庫全書》本等。
目錄(11章)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