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北大荒文學研究
最新章節:
后記
北大荒文學主要是指整個黑龍江的鄉土文學。對北大荒文學形象從蕭紅傳統的蠻荒到拓荒者的家園意識,再到二次創業中北大荒民間希望,北大荒文學創作體現出意識形態統攝下的革命話語;以史家的態度走進歷史現場,凸顯以奉獻與犧牲為基本內涵的北大荒精神,揭示人在意識形態話語下褪變性的艱難成長。作家以報告文學來觸摸新生活的脈博,彰顯時代精神力度的大美,萃取生命激情。堅守日常生活的寫作成為作家的精神立場。北大荒作家的寫作呈現出現實主義姿態,“主旋律”作品的集中亮相和對本土文化的認詞成為他們的普遍選擇。傾心尊嚴的書寫,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流瀉詩意的瞬間,傾聽“天籟”的救贖與自贖。堅守田園的寫作折射的“胡子”文化和傳統美德,呈現北大荒鄉土生活的影像。由鄉土書寫進入民族靈魂是北大荒獨特的文化審美品格,呈現出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態。
目錄(3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文前
- 我讀《北大荒文學研究》(代序)
- 緒論 北大荒文學的有關問題
- 一 北大荒的界定
- 二 北大荒文學
- 三 北大荒文學的特殊性
- 第一章 北大荒文學形象的嬗變
- 第一節 蠻荒:蕭紅傳統
- 第二節 拓荒:政治移民的書寫
- 第三節 家園:心靈棲息的守望
- 第二章 北大荒作家的精神立場
- 第一節 意識形態統攝下的革命話語
- 第二節 觸摸生活的脈搏
- 第三節 堅守日常生活的寫作
- 第三章 北大荒作家的寫作姿態
- 第一節 北大荒情結
- 第二節 傾心尊嚴的書寫
- 第三節 傾聽“天籟”
- 第四章 文化考察
- 第一節 北大荒文學的文化淵源
- 第二節 北大荒文化形態
- 第三節 交相呼應的審美形態
- 余論 文學史視野中的北大荒敘事
- 一 獨占“風景”:北大荒文學的特殊性
- 二 眾聲“喧嘩”:北大荒文學的多視角觀照
- 三 無處“安放”:地方寫作的困惑、突圍與展望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5-04-24 20:59:51
推薦閱讀
- 詞中老杜周邦彥研究
-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
- 東大教授世界文學講義4
- 張一南北大國文課:六朝文學篇
- 錢鍾書詩學方法論稿
- 風月好談
- 多元視角下的外國文學研究
- 《當代》的現實主義文學建構與生產
- 走,回中國:美國終身教授海歸南方科技大學全紀錄
- 世界現代文學簡史(世界文學百科)
- 拉美后現代主義小說論(西方后現代主義小說總論)
- 民國城市的文學想象與民族國家觀念
- 美人讖:《詩經》中那些不可方物的愛情
- 走上絲綢之路的中國文學
- 格薩爾史詩通識讀本:朝向地方知識的現代性闡釋
- 梁啟超國家主義思想的文學實踐
- 莎士比亞在中國:中國人的莎士比亞接受史
- 文化、現代性與審美救贖:齊美爾與法蘭克福學派
- 當代詩壇的獨行者:王家新詩學研究
- 中國文學常識
- 文化身份與現當代法國文學
- 韓國古代楚辭資料匯編
- 春痕處處,落紅飄飄:徐志摩漫話世情(再讀徐志摩)
- 西方牧歌發展的歷史鉤沉
- 李漁美學思想研究
- 西風殘照中的雁陣:徐志摩談文學創作(再讀徐志摩)
- 紅樓夢皙本研究
- 外國文學教程(第二版)
- 歐美文學的諷喻傳統
- 張潔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