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最新章節:
封底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是朱樂川先生系統分析章太炎語源學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書中著重分析了章太炎的轉注與假借理論、變易與孳乳理論、右文學說及音轉理論等語源學理論,并把幾種理論放在章太炎的語源學著作中進行分析;且從學術史的角度出發,同沈兼士、黃侃、楊樹達等學者的相關理論進行比較,從而闡明章太炎的語源學理論及其發展脈絡。書中主要選取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代表作《文始》及《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作為材料來研究章太炎語源學的理論實踐。并運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對章太炎關于某些字本義的判斷和對部分同源詞的系聯進行考證;同時利用漢藏語系中的親屬語對章太炎的語源學研究進行佐證。在系統地總結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和成就的同時,也指出其中的局限與不足。
目錄(13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出版説明
- 序:存亡繼絶,開拓創新
- 緒論
- 第一節 章太炎及其語源學論著
- 一 章太炎及其國粹思想
- 二 章太炎的語源學論著
- 第二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研究現狀
- 一 轉注與假借理論
- 二 變易與孳乳理論
- 三 右文學説
- 四 以《成均圖》爲代表的音轉理論
- 五 對章太炎語源學著述的相關研究
- 六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地位
- 第三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研究意義
- 一 對傳統同源詞研究的意義
- 二 對現代語源學研究的意義
- 第一章 語源與語源學
- 第一節 語源
- 第二節 語源學
- 第三節 “語源”一詞的使用情況
- 第二章 章太炎的轉注假借理論
- 第一節 章太炎對他人轉注理論的批判與繼承
- 一 章太炎對“同部説”的批判
- 二 章太炎對“頭必相同説”的批判
- 三 章太炎對“互訓説”的批判
- 四 章太炎對劉臺拱“音兼義説”的肯定
- 第二節 章太炎的轉注理論
- 一 章太炎對於“轉注”的定義或闡述
- 二 章太炎轉注理論中轉注與音、義的關係
- 三 章太炎轉注理論中轉注與字形的關係
- 四 轉注與“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 第三節 章太炎的假借理論
- 一 假借的組成
- 二 假借與轉注的關係
- 三 轉注、假借與前四書的關係
- 四 章太炎關於六書皆爲造字法認識的發展
- 第四節 初文、準初文的轉注與假借
- 一 初文、準初文的轉注
- 二 初文、準初文的假借
- 第三章 章太炎的變易孳乳理論
- 第一節 變易與孳乳
- 第二節 從變易、孳乳的單獨分析看形音義的關係
- 第三節 從變易、孳乳的綜合分析看形音義的關係
- 第四節 變易、孳乳發展的層次
- 一 同一語源變易、孳乳發展的層次
- 二 多源變易與孳乳
- 第四章 章太炎的右文學説
- 第一節 章太炎對右文説認識的發展
- 第二節 右文説在章太炎語源學理論中的作用
- 一 章太炎的右文學説與轉注、假借的關係
- 二 章太炎的右文學説在語源學上的運用
- 第三節 章太炎右文説中右文與形聲字的關係
- 第四節 章太炎與劉師培右文説的異同
- 一 劉師培對右文説的繼承和發展
- 二 劉師培與章太炎對右文説看法的異同
- 附 右文説與轉注
- 第五章 章太炎的音轉理論
- 第一節 章太炎的古韻部劃分
- 第二節 章太炎的韻轉理論
- 一 戴震的對轉理論(思想)
- 二 孔廣森的對轉理論(思想)
- 三 章太炎的韻轉理論
- 第三節 章太炎的古聲紐理論
- 第四節 不符合音理的通轉例證
- 一 蒸談旁轉
- 二 冬侵旁轉
- 三 緝幽對轉
- 四 談宵對轉
- 五 寒宵交紐轉
- 六 真蒸相轉
- 第六章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實踐
- 第一節 《筆記》《文始》中結論基本一致的同源詞
- 一 ナ:左:賤
- 二 戌:烕:滅
- 三 單:蟬:禪:嬗
- 四 瑟:璱
- 五 厽:壘:壘:絫(磊:砢:贏:盈:益:溢:讄:誄:謚)
- 六 □:固:錮:蠱:鼓:瞽:惑
- 七 冖:幎
- 八 寧:貯
- 九 永:羕:漾:巠:渠:泳:詠
- 十 丶:誦:讀:籀:主:獨:宔:咅:柱
- 十一 邕:廱:壅:癰
- 十二 止:歭 待:竢 畤:垗(《筆記》)止:趾:阯:庤:畤:垗 止:歭:待:竢:偫:沚(《文始》)
- 第二節 《筆記》《文始》中側重點有所不同的同源詞
- 一 (筆)乁:池:匜:也:隄 凡從也聲字皆有積水義(文)乁:移:?:旖:檹:?:委:地:袉
- 二 (筆)文:彣:紋(筆)班、頒(攽)、辨、、;斑、辬、虨(文)文:彣:彬:辬:斐:賁::虨::班:頒
- 三 (筆)多:哆:侈 凡從多聲亦有邪(文)多:卶:哆:?:?
- 四 (筆)□:幽:黝:玄:玆(文)核義素“懸/牽”“黑暗”“急”
- 五 (筆)散見於貝部、糸部、蟲部(文)賏:嬰:纓:縊:鞅:繮:蜆
- 六 (筆)丁:釘:朾:當(丁、朾孳乳)(文)丁:釘:朾:敵:當(丁、朾變易)
- 七 (筆)且、俎、蒩、藉 凡從且聲字皆有薦意(文)核義素“墊”“阻攔”“依據、依靠”“請”“茍且”“粗疏”“大”“始”
- 八 (筆)□:郭 度:宅 寑:?:寢(文)□:宮:窮:宋:寑:宿:?
- 九 (筆)尗:菽:豆(筆)俶:始(文)尗:荅
- 十 (筆)□:夌:陸(文)六:坴:陸:陵
- 十一 (筆)子:崽(文)子:字:孳:慈
- 十二 (筆)凡從炎聲皆有尖義,剡訓削尖是也鎬:鐈:?(文)炎:焱:燄:爓:煔:□ 炎:熇::燂:鎬:銚:?
- 第三節 《筆記》部分同源詞疏證
- 一 礿(禴):汋(瀹:□)
- 二 祝:呪
- 三 瓊:環:璚:瓗:琁:璇:璿
- 四 凡從求聲字皆有員誼
- 五 瑕:霞:騢:鰕:赮
- 六 蔽:茀:韍:巿(芾)
- 七 凡從真之字皆有盛意
- 八 凡從般聲之字皆有大義
- 九 臧:藏:贜(贓)
- 十 翯 凡高聲字皆有白意
- 十一 則:賊
- 十二 觚:柧
- 十三 盧:黸:矑:玈
- 十四 籑:饌:撰:僎:巽:□:□
- 十五 稗:裨
- 十六 ?:□(窵:釣:佻:?:鵃:鯛:?:絩)
- 十七 俞:窬:牏 凡從俞皆有空意
- 十八 燀:炊:爨
- 十九 嫧 凡從責者皆有齊意
- 第七章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歷史地位
- 第一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對現代語源學的影響
- 一 沈兼士對章太炎語源學的繼承和發展
- 二 黃侃對章太炎語源學的繼承和發展
- 三 其他章門弟子對章太炎語源學的繼承和發展
- 四 章太炎語源學對楊樹達之影響
- 第二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對當代語源學的影響
- 一 徐復對章太炎語源學的繼承與發展
- 二 陸宗達對章太炎語源學的繼承與發展
- 三 王力對章太炎語源學的批判與肯定
- 第三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歷史地位的討論
- 一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成就
- 二 章太炎語源學理論的不足
- 附録:《文始》《筆記》同源詞對照表
- 主要引用和參考文獻
- 後記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8-28 16:13:11
推薦閱讀
- 諸子錦言錄(全四冊)
- 互動語言學與漢語研究(第一輯)
- 80天攻克雅思寫作
- 基于課堂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 你的任性必須配得上你的本事
- 漢語音義學論稿
- 寫作腦科學:屠龍的高效寫作指南
- 《漢書》音義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清代藏學漢文文獻詞匯研究
- 現代漢語類固定短語研究
- 蒙古語短語結構:在最簡方案框架內的研究
- 新編實用應用文(增訂版)
- 應用文寫作(第3版)
- 人文知識與改錯
- 國際漢語教育史研究(第5輯)
- 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技巧與實例
- 會聊天:初次見面就能完美對話的方法
- 公文寫作案例集
- 語言交際藝術
- 人類語言的故事
- 現代漢語話語標記研究
- 辦公室公文寫作一本全
-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和諧觀研究
- 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2016)
- 基于語義類別的漢語詞匯與辭書對比研究
- 江蘇社科名家文庫·張顥瀚卷
- 金蘋果童書館·我最愛讀的情商啟蒙故事(套裝共5冊)
- 中亞漢語學習者認知與非認知因素研究
- 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五輯)
- 美今漢語初級課本(英文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