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61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文前彩插
- 修訂版說明
- 出版前言
- 引言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一分冊
- 文前輔文
- 流亡文學
- 一 夏多布里昂
- 二 盧梭
- 三 維特
- 四 勒奈
- 五 奧勃曼
- 六 諾迪埃
- 七 貢斯當:《論宗教》——《阿道爾夫》
- 八 斯塔爾夫人:《黛爾芬》
- 九 流放
- 十 《柯麗娜》
- 十一 向民族偏見和新教偏見的進攻
- 十二 對于古代的新看法
- 十三 《德國論》
- 十四 巴朗特
- 十五 結束語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二分冊
- 文前輔文
- 文前輔文
- 一 心理學的文學觀。德國的浪漫主義文學與丹麥的浪漫主義文學
- 二 浪漫主義文學的消極準備。主觀主義與回避現實。蒂克的《威廉·洛維爾》。讓·保爾的《羅凱洛爾》
- 三 浪漫主義的積極準備。《熱情的奔放》
- 四 荷爾德林
- 五 奧·威·施萊格爾
- 六 浪漫主義者的社會嘗試。弗·施萊格爾的《盧琴德》
- 七 浪漫主義的無目的性。適應《盧琴德》的現實
- 八 施萊爾馬赫論《盧琴德》的書信。喬治·桑和雪萊的婚姻觀
- 九 威·亨·瓦肯羅德爾。浪漫主義文學對于音樂性和音樂的關系
- 十 浪漫主義文學對藝術與自然的關系。風景。蒂克的《斯特恩巴爾德》
- 十一 浪漫主義的反映和心理學。蒂克的諷刺喜劇。恩·特·阿·霍夫曼。沙米索
- 十二 浪漫主義的心靈。諾瓦利斯和雪萊
- 十三 浪漫主義的憧憬;“藍花”。諾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封·奧夫特丁根》。艾亨多夫的《廢物傳》。丹麥的浪漫主義者
- 十四 阿尼姆和勃侖塔諾
- 十五 浪漫主義戲劇中的神秘主義。蒂克。海因里希·封·克萊斯特。扎哈里亞斯·維爾納
- 十六 浪漫主義文學對于政治的關系。蒂克。費希特。阿恩特。察恩。福凱的騎士小說
- 十七 浪漫主義政治家。約瑟夫·格雷斯。弗里德里希·封·甘茨。約瑟夫·德·梅斯特爾。瑞典和挪威的浪漫主義文學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三分冊
- 文前輔文
- 文前輔文
- 引言
- 一 革命
- 二 與教皇的協議
- 三 權威原則
- 四 《基督教的真諦》
- 五 約瑟夫·德·梅斯特爾
- 六 博納爾
- 七 夏多布里昂
- 八 克呂德內夫人
- 九 抒情詩:拉馬丁和雨果
- 十 這個時期文藝中表現的愛情
- 十一 理論上的權威原則的解體
- 十二 實踐上的權威原則的解體
- 十三 反動的頂峰和崩潰
- 十四 結束語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四分冊
- 文前輔文
- 文前輔文
- 引言
- 一 時代的普遍特點
- 二 民族特色
- 三 政治背景
- 四 自然主義的開端
- 五 強烈而真摯的對自然之愛
- 六 田園生活和田園詩
- 七 自然主義的浪漫主義
- 八 湖畔派對自由的理解
- 九 湖畔派的東方浪漫主義
- 十 歷史的自然主義
- 十一 包羅萬象的感覺主義
- 十二 愛爾蘭反抗與起義的詩歌
- 十三 抒情的戀歌
- 十四 英國的自由精神
- 十五 共和的人道主義
- 十六 激進的自然主義
- 十七 拜倫:熱情奔放的個性
- 十八 拜倫:熱情奔放的個性(續)
- 十九 拜倫:隱遁于自己的內心世界
- 二十 拜倫:革命的精神
- 二十一 喜劇的與悲劇的現實主義
- 二十二 自然主義的登峰造極
- 二十三 拜倫之死
- 二十四 結論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五分冊
- 文前輔文
- 文前輔文
- 一 政治背景
- 二 一八三〇年代
- 三 浪漫主義
- 四 夏爾·諾迪埃
- 五 回顧——外國的影響
- 六 回顧——國內的源泉
- 七 維尼的詩與雨果的《東方集》
- 八 雨果與繆塞
- 九 繆塞與喬治·桑
- 十 阿爾夫萊·德·繆塞
- 十一 喬治·桑
- 十二 巴爾扎克
- 十三 巴爾扎克
- 十四 巴爾扎克
- 十五 巴爾扎克
- 十六 巴爾扎克
- 十七 巴爾扎克
- 十八 司湯達(貝爾)
- 十九 司湯達
- 二十 司湯達
- 二十一 梅里美
- 二十二 司湯達與梅里美
- 二十三 梅里美
- 二十四 梅里美
- 二十五 梅里美
- 二十六 梅里美和戈蒂耶
- 二十七 泰奧菲爾·戈蒂耶
- 二十八 泰奧菲爾·戈蒂耶
- 二十九 圣伯夫
- 三十 圣伯夫
- 三十一 圣伯夫與現代批評
- 三十二 戲劇:維泰、大仲馬、德·維尼、雨果
- 三十三 文學與當代社會運動及政治運動的關系
- 三十四 被忽略和被遺忘的人們
- 三十五 結論
-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六分冊
- 文前輔文
- 一 政治背景
- 二 哲學和反動[1]
- 三 反對派的情調
- 四 七月革命的影響
- 五 拜倫的影響
- 六 新文學的價值
- 七 伯爾內
- 八 伯爾內和閔采爾
- 九 伯爾內
- 十 伯爾內
- 十一 海涅
- 十二 海涅
- 十三 海涅
- 十四 海涅
- 十五 海涅和歌德
- 十六 海涅和阿里斯托芬
- 十七 海涅
- 十八 詩歌中的黨派觀念
- 十九 伊麥爾曼
- 二十 黑格爾主義
- 二十一 青年德意志和閔采爾
- 二十二 古茲柯夫、勞伯、蒙特
- 二十三 拉藹爾、貝蒂娜、夏綠蒂·斯特格利茨
- 二十四 普魯士皇位的更迭,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
- 二十五 中立的文學
- 二十六 政治抒情詩,哲學革命
- 二十七 革命詩歌
- 二十八 革命詩歌
- 二十九 革命
- 三十 結論
- 譯后記 更新時間:2020-11-21 13:29:03
推薦閱讀
- 朗格漢島的午后
- 建筑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治手冊.機電安裝工程
- 乘風破浪的布朗先生
- 沙鄉年鑒
- 另一個人:變形者札記
- 海明威經典作品中的《圣經》文體風格
- 魯濱遜漂流記(世界文學名著名譯典藏)
- 薩拉戈薩手稿
- 瓦爾登湖動植物圖鑒:動物篇+植物篇(2冊)
- 細讀的樂趣
- 瓦爾登湖
- 當棒球少女遇上德魯克1
- 記憶墻
- 我們一直住在城堡里
- 本和我
- 在每一雙動物的眼睛里(大自然的寫作課)
- 在最溫馨的月光下
- 東西世界漫游指南
- 獵人筆記
-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政治與英語(英文版)
- 最好的決定(知更鳥系列)
- 西西弗神話
- 獵人筆記
- 陰翳禮贊
- 托爾金的袍子:大作家與珍本書的故事
- 遇見中國:卜力眼中的東方世界(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瓦爾登湖
- 通往涓涓細流之路
- 寺山修司幸福論
- 安全員通用與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