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內容涉及先秦遺址、新石器時代墓葬、戰國楚墓、唐代墓葬和明清時期窯址的考古調查與發掘資料;對石器微痕、鈴的起源、商代中原地區中小型城邑、弓形器與鉆木取火、漢代枝燈、東晉墓出土銅銙帶、四川資中西巖五代毗沙門天王大像窟等方面的專題研究;對安徽蚌埠雙墩一號春秋墓白土功用進行了分析與探討;斯里蘭卡賈夫納阿萊皮蒂遺址2018年考古新發現;收錄對于賈湖遺址出土綠松石器微孔工藝的分析與實驗一文,以期促進相關研究。
朱巖石主編 ·學術 ·21.8萬字
《法律和政治科學》是西南政法大學主辦的法學類學術集刊,旨在推動法學與政治學、社會學、公共政策學等跨學科、跨領域深度融合,倡導“大社會科學”理念,并鼓勵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合作。本書為第2輯,以“司法過程的組織運作”為題,將司法中所存在的前沿問題置于政治空間加以論述,目的在于擴大對司法具體問題的法理分析要素,力求對我國的司法制度在現實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有所完善。
周尚君主編 ·學術 ·21.4萬字
《韓國研究論叢》為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創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創、權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發表文章涉及朝鮮半島問題研究的各個領域。全書設有政治、外交與安全;歷史、哲學與文化;社會、經濟與管理三個專題。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編 ·學術 ·19.4萬字
《政治人類學評論》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政治人類學研究所主辦的國內第一份政治人類學專業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書為第12輯,收錄了4篇博士論文,內容分別涉及移民治理、救災政治和村莊網絡空間治理。
陶慶主編 ·學術 ·20.6萬字
本書為連續出版物,主要設有漢傳佛教、部派佛教、藏傳佛教三個欄目,其中漢傳佛教部分設有教史研究、義學研究、佛教與傳統文化三個欄目。本期共收錄18篇文章,各位作者或從古代佛教經典入手,或從佛教義理入手,對相關的文獻分別進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對佛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佛學》編委會 ·學術 ·23.7萬字
《日本學研究》由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與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辦,設有特別約稿、熱點問題、國別和區域、海外日本學、日本語言與教育、日本文學與文化、日本社會與經濟、書評等欄目,內容涉及日本的語言、文學、文化、社會、經濟、教育等多個研究領域,是我國日本學研究的綜合學術平臺。
郭連友主編 ·學術 ·20.3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是第九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6篇,涉及中國邊疆學理論研究、中國邊疆治理研究、邊界與海洋問題研究、中國邊疆學研究動態等,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學術 ·23萬字
《政治人類學評論》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政治人類學研究所(籌備)主辦的國內第一份政治人類學專業集刊(半年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書是第9輯,由六篇文章構成,皆為順利通過畢業答辯的博士畢業論文的剪輯版,且都是基于田野調查而成的。
陶慶主編 ·學術 ·21.8萬字
《杭州學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發布、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主要探討杭州城市領域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跟蹤城市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前沿,特別關注在杭州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法律、文化等發展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亦關注杭州都市圈發展與合作。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學術 ·21萬字
本期共12篇文章。本輯主題是“程序法理論前沿”,具體包括《從馬賽克理論到完美監控理論:大數據偵查法律規制的理論演進》《行政訴訟目的視角下行政公益訴訟之立法模式》《規范解釋論下“訴訟請求”概念的再認識》三篇文章。論文欄目包括《論信義義務的法律性質》《論信用體系的規范構造》《繪制法律圖像學》《占有的規范性結構與占有保護的相對性難題》四篇。評論欄目包括《論近代中國核心問題與中國憲法序言“三重邏輯”》《法律語境下正義感的含義——基于相互性的解釋》《論故意作為犯的結果歸責——基于結果避免義務的歸責路徑之提倡》,經典譯苑包括《法律自身的品性》《模范刑法典》。
《北大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 ·學術 ·29.7萬字
《北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主辦,面向法學所有專業,突出國際法、國別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設有國際法與區域治理、知識產權、中東歐國家法律研究、東南亞南亞法律研究、西亞北非法律研究、獨聯體法律研究、中國法律前沿等欄目。本書為總第4期,分為公法和社會學、訴訟法、民商法、國際法、網絡數據法五部分。
米良主編 ·學術 ·18萬字
本期共15篇文章。本期有一篇特稿,為《法學怎樣跟上時代的腳步》。評論欄目的主題為“法教義學的四種想象”,包括《隔岸觀法:如何看待法教義學與社科法學的發展前景》《參照適用法律技術是照亮大民法典的阿拉丁神燈》《部門憲法的回歸之道:以中國勞動憲法為例》《民法規范的屬性與刑民交叉的判斷邏輯》。名家論道欄目,包括《數字法治的三維面向》。論文部分包括《刑事訴訟法發展的新動向:比較法上的考察》《從萬民法到萬國法——論歐洲中世紀到近代早期“國際法”理論的嬗變》《“轉向歷史”如何可能——海外國際法史研究新動向及其啟示》《英國國王專權的思想史考察》《辯護律師程序獨立論——獨立辯護論的第三維度》《刑事責任年齡的爭議、設定與反思——以德國法為路徑的展開》《法治現代化視閾下的“習慣法”與“民間法”之辨——兼論怒族傳統規范的現代性轉型》。譯文欄目包括《語言、文化、法律傳統與國際刑事司法》《強奸何以為惡》。
《北大法律評論》編輯委員會 ·學術 ·28.4萬字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學術 ·19.9萬字
《企業史評論》是中國政法大學企業史研究所主編的學術集刊,涵蓋企業史研究范式、企業發展和制度變革、管理理念和企業經營、創新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學術研究動態等內容,反映當前國內外企業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企業史、經濟史研究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書。本書是第1期,包括企業史學·理論與方法;企業發展·制度變革;經營方略·管理理念;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史;學術研究動態等欄目。
巫云仙 李曉主編 ·學術 ·17.1萬字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 ·學術 ·16.9萬字
《中國邊疆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新疆智庫聯合主辦的學術集刊。本書是第十一輯,選入有關邊疆研究的論文18篇,涉及東北邊疆研究、邊疆理論研究、西南邊疆研究、西北邊疆研究、海疆研究、當代邊疆治理與創新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邢廣程主編 ·學術 ·23.7萬字
《日本文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承辦的學術集刊,以“長周期日本”為研究對象,通過長時段、廣視域、深層次、跨學科研究,深刻透析日本,廣泛涵蓋社會、文化、思想、政治、經濟、外交及歷史、教育、文學等領域。本書為2019年第1輯,也是創刊號,設有“理論探討”、“社會史·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和“海外日本研究”五個欄目,收入九篇文章。
楊伯江主編 ·學術 ·18.7萬字
本書是《醫療社會史研究》的第七輯,以“煤礦工人的身體與健康”為主題,探討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采煤社區職業、環境與礦工健康的歷史,收錄的論文充分運用口述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檔案文獻資料,致力于跨學科的采礦、健康和身體史研究的跨國對話。書中收錄的論文源自英國思克萊德大學醫療社會史研究中心、口述史研究中心與上海大學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工作環境與身體:歷史學與比較視閾下的煤礦健康、疾病與傷殘”研討會。
張勇安主編 ·學術 ·18.5萬字
半個世紀以來,發端于海外的中國研究已從社會科學的邊緣走向這一知識體系的中心,由西方學人獨步的學術論域成為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全球學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時也成了世界學術界了解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窗口。《中國研究》是由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意在推動中國研究領域的經驗積累和知識增進,更在使日益成為顯學的中國研究領域能夠聽到中國的聲音。
周曉虹 謝曙光 ·學術 ·18.4萬字
《日本文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協辦,本書為2020年第2輯。本輯分析了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后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就與科技政策,特別是日本學者頻獲諾貝爾獎的原因;從日本的寺院音樂與國風文化入手,探討了日本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吸收與演變;從政黨與經濟理論兩個層面介紹了日本學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另外,從新興宗教角度審視了日本的近現代化發展,論述了日本與印度在安全領域的雙邊與多邊合作。
楊伯江主編 ·學術 ·1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