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面向初學者介紹智能計算的相關概念、典型應用,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和P-MASE模型,按照引入問題、尋找方法、問題分析、問題求解、效果評價的模式,講授智能計算編程、數據獲取和預處理、數據可視化、預測數據的值、分類問題、聚類分析、神經網絡、智能圖像識別、時間序列數據的處理等知識,并給出了兩個綜合案例。本書深入淺出、案例豐富、可操作性強,適合作為高校智能計算相關課程的入門教材,也適合相關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李敏 趙宏 李興娟主編 ·人工智能 ·10.1萬字
2022年末,ChatGPT在全球的風靡,讓大模型隨之出圈。大模型帶來的機遇是人類突破能力邊界最大的一次飛躍。未來基于人工智能或將實現“想象即現實,所想即所得”,這將是一次巨大的飛躍。中國、美國以及歐洲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將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大模型迭代作為重要的創新引擎。了解、應用大模型,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產業發展的必需。但是在實踐中也發現,大家對大模型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時常被技術名詞“勸退”。因此,迫切需要一本權威著作,能融合學術理論與產業實踐,通俗且系統地闡述一系列話題,例如:人工智能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令人驚嘆的階段的?大模型的能力有哪些特點,可以產生怎樣的商業價值?為什么應用大模型正當其時?企業與個人如何高效便捷地基于大模型做開發?解答這些問題也正是撰寫本書的初衷,相信本書可以回答讀者的關切,為大模型的落地提供新思路。立足當下,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大模型的狀態,那就是:大模型已經從最初嘗鮮、體驗的場景,進入了實際的生產環境里,成為生產力。智能體等產品形態的發展,則將人從重復、機械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的力量。
沈抖 ·人工智能 ·16.8萬字
本書是一本專門為AI初學者撰寫的入門指南,以備受關注的AI大模型DeepSeek為切入點,借助豐富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講解,全面且系統地介紹有關AI的知識,幫助讀者走出AI認知誤區,逐步掌握AI應用技巧,進而抓住AI時代的機遇。本書不僅剖析了DeepSeek的特點和影響,還深入探討AI在學習、生活、內容創作等多個領域的應用,能幫助讀者提升學習和工作效率、進行自媒體創作等。另外,本書還為想進入AI行業的讀者介紹了AI崗位知識和進軍AI的攻略。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將學到的AI操作方法運用于實際。無論是學生群體還是職場人士,本書都將助力讀者跨越技術門檻,在技術浪潮中搶占先機。
郭浩然 張世錕 鄭瑞菲 ·人工智能 ·4.7萬字
本書的主題是從通用人工智能的視角來詮釋中國的思想。朱松純教授致力于搭建人文社科與通用人工智能的雙向連接,本書是為人文賦“理”,即以人工智能的數理與認知模型詮釋中國思想,試圖為中國優秀哲學思想構建嚴格的數理體系,以便中國思想可以在正在到來的智能時代指導社會治理與實踐,從而轉化成強大的生產力。為此,本書先從智能時代的文明與道路說起,基于文明起源與演化的歷程指出演化的關鍵在于“心”的出現,探索“心”的構成。接下來,本書提出一個中國傳統思想的“五彩線”模型,并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類別如陰陽、風水、易經、因果報應、禪宗、理學、心學、漢字等,用人工智能數理模型對其進行解讀。終章,本書簡要介紹了智能社會治理的社會實踐。
朱松純 ·人工智能 ·13.7萬字
本書共九章,分別介紹AI寫作工具、AI優化簡歷、職場入門AI寫作、AI項目策劃、AI項目復盤、AI高效辦公、AI高效溝通、讓職場更輕松的軟件和AI職場視頻剪輯等內容。
劉丙潤編著 ·人工智能 ·10.1萬字
在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時代,編程不再是程序員的專屬技能。本書是一本面向零基礎讀者的AI編程實戰指南,旨在教會讀者使用自然語言指揮AI自動完成辦公、學習和生活中的各類任務。全書以“對話即編程”為核心,通過五大真實應用場景、20余個實戰案例,手把手教讀者如何用AI生成、優化和調試代碼,讓AI成為讀者的智能編程助手。本書系統講解如何使用AI工具自動生成Python代碼,實現文件整理、數據分析、智能寫作等任務,幫助讀者用AI提升工作效率。本書適用于被重復性工作困擾的職場人士、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以及所有想把握AI時代機遇的終身學習者。
蔡逸雯 陳明 ·人工智能 ·8萬字
本書圍繞“公平、隱私與保障、可靠與安全、包容、負責、透明”六個人工智能需要遵循的原則,詮釋當代青少年對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的認識和思考。
王嶺主編 ·人工智能 ·7.1萬字
本書共八章,從高校資源配置的教育、科研、社會、經濟規律視角,以建設卓越世界一流大學為導向,對高校科學儀器設備配置中的問題進行研究。
王士國 翟宇 虞振飛 方良華 ·人工智能 ·17.5萬字
本書以AI技術的真實應用場景與價值成果為切入點,通過多維案例破除“技術威脅論”的認知迷霧,系統梳理AI在醫療、教育、職場、人際關系、家居等領域的正向社會價值,引導公眾建立對AI的理性認知框架。作者指出,AI本質上是一種工具,與其他工具一樣,其最終影響取決于使用者如何應用。AI對人類整體具有積極意義,它不僅是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通用技術,正在重塑現代經濟格局,還能有效增強人類能力,提升個人福祉。因此,作者呼吁公眾以開放的心態擁抱AI,積極參與其發展進程,捕捉發展機遇,從而確保AI始終服務于人類利益。本書開篇創新性提出“AI之屋”理論框架,隨后深入探討AI如何革新人類情感與社交,從助力在線約會尋愛,到改善陌生人關系、減少平臺歧視;在健康與教育領域,AI不僅實現疾病預測、推動個性化醫療,還正引領教育體系邁向全新階段;在職業發展上,生成式AI重塑職場格局;智能家居則通過技術賦能提升生活品質,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安全倫理的思考。面向企業組織,書中則強調利用AI創造價值的緊迫性,以及數據工程和組織文化變革的重要性。
(美)拉維·巴普納 (美)艾寧德亞·高斯 ·人工智能 ·10.9萬字
本書深入剖析了中國人工智能崛起的神秘力量——DeepSeek,全面解讀了其背后的技術邏輯、商業模式以及對未來社會的深遠影響。通過對開源與閉源之爭的探討,以及對中美人工智能領域領袖人物不同戰略思考的剖析,作者揭示了人工智能技術背后的復雜性,勾勒出技術進化的脈絡,并勾畫出產業未來發展的路徑。書中還特別關注了中國在成本結構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展現了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的地位與潛力。本書會深入淺出地介紹人工智能DeepSeek的技術邏輯,技術上如何控制成本,商業化的底層邏輯,對于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商業化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無論是科技愛好者、行業從業者,還是對未來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本書都將提供深刻的見解與啟發,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當下與未來。
陳勁 安健 ·人工智能 ·15.2萬字
我們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智能躍遷。人工智能帶來的,遠不止于技術革新,更是一場深刻重塑人類認知、教育與生存方式的范式轉移。這場躍遷的關鍵,不在于技術會走多遠,而在于——人類如何重新認識自我。當知識不再稀缺,學習的意義何在?當智能無處不在,智慧的棲身之所又在何處?當工具變成智能體,人的核心價值又該如何彰顯?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任劉嘉教授,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以獨特的跨學科視角,深入解析通用人工智能的演化路徑與底層邏輯、語言如何承載認知,以及人類能力結構如何在新時代被重新定義。這不僅是一本關于人工智能的認知地圖,更是一種穿越喧囂技術浪潮的思維方式。它關乎技術,也關乎心智;它直面未來,也照見我們自身。
劉嘉 ·人工智能 ·13.2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探討科學計算的背景、機器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昇思MindSpore框架在科學計算中的廣泛應用。科學計算作為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在現代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中起著關鍵作用。本書以MindSpore為平臺,深入研究這一全場景AI框架在科學計算中的探索與實踐,通過對基礎理論、行業應用和實際案例的詳細介紹,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參考資料。全書共8章,首先詳細介紹科學計算的基礎理論,包括數學模型、算法原理等,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然后,通過MindSpore在電磁學、生物計算、流體力學、氣象學、材料化學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實際案例,幫助讀者深刻理解MindSpore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為未來的科學計算實踐提供實際的指導和參考。本書不僅適合AI、智能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也可為軟件開發工程師和科研人員提供深入了解MindSpore框架及其實踐的豐富資料。
陳雷編著 ·人工智能 ·15.7萬字
ThisbookisidealfordataprofessionalsandwebdeveloperswhowanttousethepowerofGoogleCloudAIservicesintheirprojects,withoutthegoingthroughthepainofmasteringmachinelearningforimages,videosandtext.SomefamiliaritywiththeGoogleCloudPlatformwillbehelpful.
Arvind Ravulavaru ·人工智能 ·3.4萬字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模型技術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變革的重要力量。為了幫助企業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一前沿技術,本書精心編排多個篇章,從基礎概念到實戰應用,全面系統地介紹AI大模型的相關知識。概念普及篇(第1~2章)簡要概述人工智能與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廣泛影響。企業落地準備篇(第3~4章)介紹企業大模型應用落地的常見形式,評估AI能力邊界,解析大模型落地的必備要素,梳理公司已有的業務鏈條,尋找AI落地場景,并細化落地方案。企業落地步驟篇(第5章)聚焦大模型具體落地步驟以及大模型安全、算法備案和內容版權等相關內容。大模型原理篇(第6~7章)深入剖析大模型等的基礎原理和應用原理,旨在提升模型性能。應用開發篇(第8~9章)通過豐富的實戰案例生動展示大模型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效果。未來展望篇(第10章)預測AI技術的發展趨勢,并深入分析這些趨勢對社會經濟產生的深遠影響,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前瞻性的思考角度。
賈利陽 王奇 ·人工智能 ·14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對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進行深入研究。本書首先是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和灰色關聯分析法對目前我國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現狀進行定量研究,探索二者之間目前處于什么融合發展階段;其次,對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機理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以體育服務業的4個細分行業為例,進行了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融合的具體研究;接著,運用模糊AHP-TOPSIS研究方法對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進行了評價研究;隨后,通過FMEA方法,對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風險進行了系統研究,重點分析了二者融合帶來的技術風險、社會風險和經濟風險。基于上述內容的研究,本書在最后提出了有針對性、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卿平 ·人工智能 ·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