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介紹了城市污水回用的途徑、深度處理的工藝和要求,主要以計算例題的形式具體闡述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處理各單元工藝設施的設計計算內容、方法和步驟。內容包括混凝、沉淀(澄清、氣浮)、過濾、消毒、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技術(電滲析、反滲透、超濾)、臭氧氧化和脫氮除磷等單元處理設施的設計計算例題共77個。本書可供給水排水、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崔玉川 陳宏平 ·城鄉規劃 ·16.6萬字
本書是《新型城鎮化規劃與設計叢書》中的一個分冊,書中在分析城鎮住宅的建設概況和發展趨向中,重點闡明了弘揚中華建筑家居環境文化的重要意義;深入地對城鎮住宅的設計理念、城鎮住宅的分類和城鎮住宅的建筑設計進行了系統探索;編入城鎮住宅的生態設計,并特辟專章介紹城鎮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住宅的設計實例,以便于廣大讀者閱讀參考。本書內容豐富、觀念新穎,具有通俗易懂和實用性、文化性、可讀性強的特點,是一本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新型城鎮化住宅建筑設計的專業性實用讀物,可供從事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建筑師、規劃師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教學參考,還可作為對從事城鎮建設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的教材。
駱中釗 張惠芳 駱集瑩 ·城鄉規劃 ·16.6萬字
公園城市是NbS中國化的最佳實踐探索,也是最符合NbS理念的城市形態。本書第一部分基于城市NbS快速成長與發展的全球趨勢,結合公園城市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場景構建以及協同實踐,分析了當前城市面臨的韌性挑戰及其破解邏輯,探索了國內外城市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第二部分為本書主體內容,提供了公園城市中城市森林、生態綠廊、都市農業、水資源、城市更新等多場景的NbS方法與優秀的實踐案例,采用多案例研究、扎根理論、深度調研等方法深入探索公園城市NbS場景創新、協同治理;第三部分為基于自然的公園城市解決方案協同治理的建議和意見。本書的研究源于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需求,嘗試求解國際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價值與現實意義。
王倩 ·城鄉規劃 ·16.5萬字
《空間規劃》是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一年級“規劃設計專題一”的研究成果匯集。清華大學校級精品課“規劃設計專題一:空間規劃”圍繞國家城市和區域發展中的熱點、焦點、難點等戰略性議題,選擇典型城市和地區200km2左右的區域作為教學對象,通過課堂講授、實地調研、專題研究、空間規劃、專家評審等相結合的方式,在強化肩負國家重大戰略使命的意識、拓展國際視野、延展跨學科綜合素質、提升多元方法運用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空間規劃研究分析的專業訓練,促進“專業拔尖人才”的成長。本書選取2010—2014年部分成果,力求為讀者呈現空間規劃的創新思路,體現研究性、科學性、戰略性的特點,為規劃學生的專業培養提供素材和資料。本書是一個記錄冊,以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為視角,對我國近十年來城市規劃、區域發展面臨的挑戰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進行了側面展示,讀者可以從中了解這一時期北京、上海、廣州、昆明等大城市地區經歷的城鄉統籌、新區拓展、存量用地改造、產業創新、文化保護等種種空間發展的陣痛和規劃理念的變化;本書是一個案例庫,結合研究課題和對象,設置了多個專欄,展現了國內外有關城市解決類似問題所采取的戰略、政策、措施,供讀者在實際工作中借鑒參考;本書還是一個工具箱,展示了研究生們在空間規劃訓練中探索的研究方法、愿景展望等,初步形成了空間規劃的基本工作路徑,便于讀者在規劃實踐中繼續深化發展。本書適用于有規劃研究及其相關學科專業基礎和設計能力的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級學生,可提高其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空間設計能力,增強其對城市發展的全局性認識,培養其形成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
吳唯佳 ·城鄉規劃 ·16.4萬字
深圳市在“十三五”期間,投入1000億元建設醫院,其醫院建設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項目管理模式、建設理念品質等都起到了領全國的作用。《精益規劃:深圳醫院建設與城市未來》分規劃、項目兩篇,分別闡述深圳醫院建設的政策環境和建設案例,匯集了深圳市近年來所有重要的醫院建設項目,供建筑師、規劃師、城市建設管理者參考。
孟建民 韓艷紅主編 ·城鄉規劃 ·15.9萬字
作為站在時代前列的資深記者,作者行遍中國,采訪計數百人,包括居民、官員、規劃師、建筑師、學者、工匠等,用敏銳細膩的筆觸記錄下快速城鎮化洪流中他們的命運沉浮,為城市留下一份珍貴的記憶實錄。作者尋訪故宮最后的工匠、西安古城墻的守護者、“世遺”村落居民……聚焦無數個體的迷茫和憧憬,嘆息和堅守,呈現在作者筆下的有拆遷和保護的激烈沖突、資本權力與公共利益的博弈、效率與公平的取舍、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也有對往昔時光的緬懷、對時代變遷的喟嘆,以及對城市未來的展望。
賈冬婷 ·城鄉規劃 ·15.7萬字
本書從山地河谷村鎮社區的雨洪災害現象切入,以“三生協同”為目標,水文韌性為視角,將村鎮社區空間的形態投射為流域水文形態、集鎮形態和社區組織形態,以對應生態韌性、工程韌性和社會韌性3個維度的研究,并通過進一步揭示3種形態的耦合關系,將三者有機地整合于“流域社區”的構建與管理中。同時,本書按照“現象認知-形態溯源-作用機制-實證研究”的技術路線,對長江上游干區流域喀斯特地貌下3級江河流域中的山地河谷村鎮社區空間形態進行案例群實證研究。
廖凱 黃一如 ·城鄉規劃 ·15.7萬字
本書圍繞黨代會提出的世界名城建設,即杭州城市國際化發展問題進行背景、現狀及發展路徑的整體分析。首先,從全球化發展大潮流、世界城市發展大格局、中國和浙江發展大背景四個角度來分析杭州建設世界名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在這一部分闡明城市國際化、世界名城等相關的概念和理論觀點。其次,集中在“四看”分析杭州城市國際化現況。再次,以案例形式介紹國內外城市國際化經驗,如新加坡和深圳經濟國際化發展路徑。最后,重點闡明杭州如何利用優勢、克服短板、學習經驗,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加快建設世界名城。重點闡述杭州世界名城的建設重點即“三城一都一中心”的建設目標和具體路徑。
常敏 黎曉春 ·城鄉規劃 ·15.7萬字
北京老城歷史文化街區的居住問題由來已久,極其復雜。在保護傳統風貌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品質,這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作為十余年實地調查研究的沉淀,本書從家庭—院落—片區等不同層面的鮮活實例入手,以平實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圖照細致呈現了進入21世紀以來北京歷史文化街區生活空間的現狀、衍化及不同群體的日常生活,深入剖析亟待解決的問題及背后原因、相關政策和實踐,從整體性的視角,對人口、住房、公共資金投入、改造措施、業態、治理等方面展開綜合分析,對六個關鍵問題和四類界線展開論述,提出復興歷史文化街區及生活空間再生的建議,呼吁均衡保護,底線保障,改善居住困難群體的生活條件。后,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和社會學系在長期跟蹤研究中的探索和設想加以介紹,涉及什剎海地區、煙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典型實例。本書為破解我國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老舊小區等面臨的基礎性難題提供了寶貴思路,極具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石煬 ·城鄉規劃 ·15.7萬字
本書針對空間規劃有效性評價的核心難題——建構有效性的理論內涵與評價標準,并據此開發具體的測度指標與方法,通過整合一致性理論與規劃效能理論、引入對規劃實施結果的事后效益分析,建立了綜合性的空間規劃有效性分析框架,并對框架構成要件的具體測度方法進行了創新與改進。這一框架將當前以結果為重的規劃實施評價延展為以決策過程、實施結果、事后效益的評估并重,能夠實現“規劃—行動—結果—有效性”的邏輯關聯和兼顧有效性評價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案例研究驗證了所建理論框架與評價方法的可行性,也為對中國空間規劃實際效力的質疑和提升策略提供了一個地方性答案。
沈孝強 ·城鄉規劃 ·15.6萬字
《文化地產的定位與規劃》屬于文化地產策劃中的定位與規劃的知識類圖書,從文化地產綜合概述、歷史文化驅動開發、藝術文化驅動開發、產業文化驅動開發、文化Mall驅動開發、影視文化驅動開發展開闡述,解析國內外成功的文化地產案例的定位與規劃方案,配合大量數據表格,根據不同的項目啟動文化類型總結開發經驗。
謝成龍 ·城鄉規劃 ·15.2萬字
面對嚴峻的城市水環境問題,中國城市急需重新定位城市水系統的內涵并協調城市建設與水環境的關系,恢復和增強城市水系統的抵御力和修復力,形成安全的、可自我修復的城市水系統。“海綿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本書基于國內城市,以南昌市為重點,介紹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實踐經驗,分為理論篇和應用篇。理論篇共10章,主要從工程應用角度介紹了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徑流污染、排水防澇、溢流污染等方面的理論和計算。應用篇共9章,主要把理論篇中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實際案例進行應用和驗證,并對應用效果進行了總結。本書適合廣大城市建設的決策者、規劃設計師、海綿城市的建造商和運營商閱讀,也可作為相關專業人員和學生等的參考書。
李益飛 吳雪軍等編著 ·城鄉規劃 ·14.9萬字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巡檢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并開始在城市綜合管廊中得到應用,由于缺乏系統性的理論基礎,尚未充分考慮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面向現場人員運維業務和管理的影響,局限在局部的智能化和體系架構研究上,無法支撐智慧城市綜合管廊的可持續發展。在總結和分析了綜合管廊發展現狀及相關理論與技術的基礎上,并根據作者多年復雜系統設計與研發的工作經驗編寫了本書,全書共分7章,介紹了智慧城市綜合管廊的基礎理論、綜合監控與智能分析、全壽命周期安全與經濟分析、智慧城市綜合管廊技術應用研究等內容,確保本書能為管理者提供參考,為設計者提供建議,為運營者提供思路。
張濤 戴文濤 丁寧編著 ·城鄉規劃 ·14.9萬字
《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理論篇》全面總結和剖析綠十字的發展路徑,將綠十字近20年鄉建歷程中其思想,理念,方法等理論上的研究,探討和成果匯集而成,全書貫徹著“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的思想,樹立系統,綜合的鄉建理念,為我國鄉村建設提供可用性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本書探討了鄉村建設落地的實施路徑,回答了如何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如何經營鄉村,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如何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等問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本書將實現從鄉建情懷到項目落地的轉變。
孫君 徐寧 ·城鄉規劃 ·14.8萬字
本書全面講述了二線城市綜合體項目的開發經營策劃,具體包括二線城市綜合體項目如何進行市場調查分析、如何進行定位、如何進行產品規劃設計、如何進行投資分析、如何進行營銷推廣策劃以及如何進行經營管理。本書是一本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內容全面的有關二線城市綜合體項目開發經營策劃的工作參考書,是二線城市綜合體項目開發經營相關從業人士的必備書籍,特別適合二線城市綜合體項目開發策劃人員、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監、項目經理等高層管理人士、以及項目策劃、經營、物業、投資、開發、招商、銷售、人事、行政、財務等部門的經理、主管和從業人士參考閱讀。本書也非常適合商業經營管理公司、商業地產運營商、商業地產咨詢顧問公司、商業地產策劃招商代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相關領導及從業人士閱讀。本書還可作為房地產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或作為房地產公司新進員工的培訓手冊和工作指導書。
余源鵬主編 ·城鄉規劃 ·14.4萬字
本書通過基礎研究―理論構建―實證檢驗,研究了城市群創新活動概念內涵及基本特性,揭示了城市群創新活動空間形成及其內在演化機制,并在探討城市群創新活動空間分布測度指標及其方法的基礎上,從城市個體、城市群體和城市群整體三個層面開展了長三角城市群創新活動空間實證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城市群創新活動在空間維度、時間維度以及影響機制方面具有規律性特征,這種規律性特征最終歸納為城市群創新活動空間理論模式。
尹宏玲 吳志強 ·城鄉規劃 ·14萬字
本書采用智慧城市標準化理論導向為切入點,高度嵌入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實例,著力解決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的建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為智慧城市標準化理論與實踐建設相結合提供有益借鑒。首先,介紹標準化相關知識以及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進展;其次,從理論視角總結凝練現有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和管理模式的研究邏輯,解決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的原理問題;再次,高度嵌入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情境,層層剖析國內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的現狀、問題和體系框架,解決理論研究落地問題;最后,研究分析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指標評價體系,分析歸納現有城市所處階段,對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進行量化計算、科學評測,以期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
李寧 ·城鄉規劃 ·13.9萬字
本書內容系統化講解了城市與城市中的水系,濱水的處理,如何利用城市水系達到海綿城市設想。圖書共分為四個板塊,引言部分對城市和水的關系進行了概述,水體在城市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二章主要論述了中國歷史上的城市水系建設內容,列舉了唐宋元明清對城市水系建設的歷程,并以西湖為例進行詳述。第三章分析了當下城市水系建設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并給出了解決原則,第四章以案例的形式對解決方法和解決原則進行詳細解析,對中國當下海綿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參考意義。
王勁韜 ·城鄉規劃 ·13.8萬字
本書研究了產業組織理論中表征壟斷特征的市場勢力概念對城市空間規劃的影響,包括城市空間經濟特征、企業聚集特征和城鎮化特征,以及城市空間規劃對這些特征的應對方式。
程上 ·城鄉規劃 ·13.8萬字
本書研究從三條路徑展開探討:一條是探尋城市公園的歷史起源與發展變遷的理論研究路徑,力求梳理出國內外學者迄今關于公園城市研究的現狀、趨勢及評析。一條是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的實踐路徑,力求探討成都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等目標,進一步推動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市域交通體系、優化城市未來發展格局、突出更加美麗宜居公園化。再一條是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時間與空間、價值與人文等相結合的理性分析路徑,力圖從“現實圖景”“關聯機制”“發展趨勢”等維度深入探討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進一步豐富、分析和把握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時代內涵、體系邏輯、發展規律和價值選擇,為建成人民群眾心中真實向往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提供相應的決策參考。
郝儒杰 ·城鄉規劃 ·1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