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消費既關乎大眾品位與價值導向,又關乎文化產業發展動力與增長潛力,焦聚文化消費可以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什么是文化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消費現狀特征和發展趨勢如何,政府文化消費行為的政策效應如何,新技術對文化消費產生哪些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基于文化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權威統計數據,從區域、城鄉、傳統與新興、國際比較等多視角、多層面展開系統研究。
呂煒等編著 ·文化產業 ·7.7萬字
作為文創產業的關鍵一環,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近十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以此為背景,《新時代文創產品設計》系統介紹了中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歷程,對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研究和思考,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趨勢及設計理念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尤其對博物館文創產品核心價值、文創產品設計工作目標、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發展趨勢等,做出了細致深入的梳理分析與產業思考。
白藕 ·文化產業 ·21.9萬字
本書論述了西南地域在培養文明家當成為新經濟增加點這一成長計謀上所存在的微觀和宏觀層面的成績,形成上述成績的經濟和非經濟的多重制約身分,和為解脫上述成績而應當采用的可行對策。全書六章分別解決了研究背景、理論基礎、產業發展歷史與現狀、制約因素、國外經驗借鑒和本地應對措施等六大問題。
李建柱 ·文化產業 ·17.8萬字
《產品的文化定價權》在綜合研究產品定價理論的基礎上,從文化視角切入,就產品的文化定價權展開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構建了理論框架,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本書共七章,分別介紹了產品定價理論、引入產品文化定價的動因、影響產品定價的文化元素、產品文化定價的理論與方法、產品文化價值的提升路徑、產品的文化溢價效應、形象塑造等。《產品的文化定價權》構建出產品的文化定價權理論體系及實施策略,在理論層面,既豐富了經濟學的產品定價理論體系,又為工業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在實踐層面,相關研究能為各級政府和相關企業有效地將文化因素引入產品定價體系提供參考借鑒,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本書適合對產品定價感興趣的讀者,以及從事工業文化研究的相關人員閱讀。
孫星 魏偉 程楠編著 ·文化產業 ·14.9萬字
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科學技術與商品生產的結合,是文化產業皇冠上的明珠。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起源和發展趨勢,介紹了中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政策和實際進展,提出了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思路與對策,并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功案例進行了剖析。論述視角新穎、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案例豐富、貼近生活、通俗實用,可作為文化管理部門和文化開發工作者的參考讀物,也可作為大學新聞傳播等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王家忠 ·文化產業 ·19.4萬字
從深圳書城羅湖城到深圳書城南山城、中心城,再到深圳書城寶安城,深圳書城模式歷經“綜合性大賣場”、“文化Mall”、“體驗式書城”到“創意書城”的蛻變。深圳書城文化綜合體建立了以書業為核心、以書城為陣地的新型文化商業業態,并通過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創新發展,形成了全國領先的“深圳書城模式”,探索出行之有效、在新時期指引傳統書店轉變模式、重煥生機的道路。同時,深圳書城作為大型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在推動全民閱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該書對深圳書城的演變發展進行梳理,深刻剖析作為現代大書城代表的深圳書城與時代進程、城市發展的關系,闡述了書城的空間構建、業態組合、投資建設模式、產業鏈打造,以及如何在持續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中,探索新的生存與發展模式。最后通過分析當下大書城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并在借鑒與啟示的基礎上,對大書城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判。
尹昌龍 ·文化產業 ·17.2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和時代機遇,洞悉國際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與走向;通過分析文化產業的頂層設計思路,直面中國文化復興自強的時代擔當;通過解析文化產業與文化改革創新、文化產業與公共服務,為國家文化發展提供理性創新的強勁動力;通過探討文化產業的經濟帶戰略、文化產業的區域實踐、文化產業集群與園區的發展策略,提出未來文化產業變革的著力點;通過回顧與展望文化產業的歷史和未來,提出基于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的未來判斷。
范周 ·文化產業 ·24.1萬字
本書分為十個章節,通過介紹演藝版權投融資模式,向讀者介紹演藝行業的版權許可、轉讓、版權質押貸款、版權證券化融資、版權信托、版權委托、版權保險融資、版權基金、版權眾籌等投融資模式,加深讀者關于演藝版權投融資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解析典型案例,為解決相關企業版權投融資瓶頸問題提供新思路。本書有助于讀者厘清版權投融資的基本模式,結合演藝行業創新發展趨勢,探索更加適合中國文化企業且有利于金融安全的投融資創新模式。
傅冰 李雨珂主編 ·文化產業 ·15.4萬字
《創新公共文化發展模式:浙江的探索》關于“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目前政府部門、學者、文化工作者有不同的闡釋,但都離不開幾個關鍵詞匯,即,“公共文化”、“文化權利”、“文化權益”等。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務乃是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利或文化權益,滿足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務。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則是以滿足公眾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益為目標的各種公益性或以公益性為主的各類公共文化機構和社會組織及其所提供的文化服務的總和。
陳立旭 ·文化產業 ·28.7萬字
這是一本面向大眾,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之子課題"中國文化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進行通俗易懂地闡述的社科讀物,立足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從廣為人知的身邊的文化產業經濟變化中,揭示深刻的規律本質,豐富的案例、通俗形象的闡述,讓讀者掌握文化產業最根本的商業關鍵。
陳少峰 黃向軍 ·文化產業 ·23.5萬字
本書圍繞文化貿易的經濟學解釋框架進行系統研究,對國內外不同文化貿易統計框架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系統地介紹了文化貿易的相關經濟學理論框架,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文化貿易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并基于VAR模型分別檢驗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進出口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雙向因果關系,對世界主要文化貿易大國進行了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測算,指出了國別文化貿易的結構特點和我國文化貿易結構的改進空間。
程相賓 ·文化產業 ·6.3萬字
我國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長期面臨著文化資源富集而文化產業發展滯后的“富饒型貧困”現象,如何破解這一現實困境成為有效釋放民族文化資源正外部效應、促進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必然選擇。本書聚焦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實際,嘗試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其里探究民族文化產業“富饒型貧困”的悖論因素及其破解之道。運用相關理論工具與方法對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實證研究,進而提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模式,并制定了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及富于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李少惠 ·文化產業 ·18.5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文化資本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和時代機遇,洞悉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與走向;通過剖析文化產業的運營實質,把握“經濟-文化一體化”的時代趨勢。進一步研究在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過程中的矛盾及問題,探索文化產業的宏觀戰略方向、資本運作途徑和政策權變軌跡。對于文化產業的法理、境界、制度進行了審視和反思,對于文化產業的未來提出了一系列展望。本研究對于我國在國際文化互動中提升軟實力、強化核心競爭力,在國內文化市場中把握文化領導權,形成民族凝聚力等具有重大意義。
徐望 ·文化產業 ·26.3萬字
當前,IP,尤其是知名IP,是中國影視產業中極具價值延展力的內容資產。我國“IP”的開發經歷了從“單一產業鏈開發”到“多元衍生發展”的過程。早期IP的全產業鏈是各個環節的簡單串聯,鏈式單一,由此及彼。IP產業在經歷一段時期的發展之后,特別是在“互聯網+”效應的推動下,現在已逐漸發展成為循環閉合的產業鏈條,產業鏈各環節相互作用,彼此協作,實現從IP的來源、IP創作、IP開發、IP營銷、IP消費、IP衍生等各環節的有效銜接。隨著影視行業發展,共建優質IP生態將成為行業里每個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司若編著 ·文化產業 ·16.7萬字
本書屬于北大文產院“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智庫叢書”項目圖書,作者從撫州市的地方文化入手,結合國際與國內前沿全域旅游與文旅融合發展經驗,研究當地文旅產業與文創產品的開發模式,并探索當地文化符號與旅游配套設施的結合方式,進而通過對文旅融合理論、融媒營銷創新、文旅體驗升級、文旅IP開發、文旅服務優化、文旅符號傳播、文旅產業架構等問題的深度探討,推動撫州市的全域旅游發展。
白曉晴 ·文化產業 ·18.8萬字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7)》項目目標主要是分析2016-2017年(含2016年全年和2017年初)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重點探討我國文化產業各行業領域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創新舉措和商業模式案例。同時,也在報告中對相關文化產業的政策體系進行系統的考察和分析。由于本報告是文化產業的年度發展報告,因此不僅要在報告中體現出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進行年度盤點的特色,還體現出對我國的文化產業進行跟蹤研究的特點。
葉朗主編 ·文化產業 ·32.2萬字
為建設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從世界運河發展的實踐中汲取經驗,本書對除中國大運河以外的五條世界遺產運河的歷史資料進行了詳盡的整理,力求從世界遺產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三個視角,對運河簡介、運河保護、運河文化傳承、運河利用、國際經驗與啟示、典型案例以及相關法規七個方面,為同為世界遺產的中國大運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參照。
王金銓等 ·文化產業 ·14.9萬字
《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由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和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共同編撰,旨在全面反映和綜合評估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年度發展情況。分為總報告、專題報告、行業報告、區域報告及海外視角,共五大內容板塊。在總報告、行業報告和區域報告板塊中,報告根據2015-2016年度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宏觀環境、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遴選對外文化貿易比較活躍的重點行業和主要區域進行詳細分析,同時選取一些典型的文化貿易案例進行深入解讀,為政策制定和產業實踐提供可參考的范例。在專題研究板塊中,報告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研究國內外文化貿易的前沿理論和熱點議題,并應用于產業實際進行分析,為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戰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參考的模式或建議。
向勇主編 ·文化產業 ·31萬字
該書由年度視頻、年度新媒體、年度音頻、年度視覺四部分組成,各部分精選了2013年度的經典案例,分別從節目的原創性、道德底線以及產業化運作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析,如《拾憶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致青春>的懷舊與營銷》、《漢字的狂歡——漢字文化類節目剖析》、《<中華好詩詞>“熱”因淺析》、《試析移動互聯時代電視媒體的發展路徑——以湖南衛視官方APP呼啦為例》等。
王玉瑋 ·文化產業 ·18.6萬字
作者近年來在國內報刊上發表的有關文化產業的部分評論、會議發言、著作序言和學術隨筆70余篇,共計20余萬字。這些文章分為創意營造、社會創意、文化治理與生命體驗等四部分,分別討論了實景演出、綜藝電影、網絡游戲、校園戲劇、文化政策、文化貿易和創意城市等藝術創作和產業發展的現實實踐。文化不再是深藏于閣樓中的大象,而是社會進步的創新能量。評論集反思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文化產業在推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的創新模式、實踐癥候與治理愿景。
向勇 ·文化產業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