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古希臘羅馬文學》收錄羅念生先生有關古希臘羅馬的文藝理論——《論古希臘戲劇》、《論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以及相關文章多篇。羅念生先生終其一生都埋首于對古希臘戲劇等文藝作品的譯介工作,沒有更多的余暇從事文論的撰寫。我們極力收集,希望引領讀者步入一座宏偉壯麗、五光十色的藝術殿堂,找尋世界文明豐茂的根系所在。
羅念生 ·文化研究 ·33.1萬字
本書以特定主題研究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了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傳統和希伯來傳統。其中希臘傳統包括希臘神話傳統(以及希臘文學傳統對神話傳統的改寫與重述)和希臘哲學傳統,希伯來傳統包括舊約傳統和新約傳統。本書的特色在于探究兩種傳統內部的悖謬與沖突——希臘神話傳統與希臘哲學傳統的關聯與沖突、猶太教傳統與基督教傳統的關聯與沖突。實際上,西方文明傳承兩千余年的內驅力恰恰在于這種悖謬與沖突——希臘傳統與希伯來傳統之沖突、兩種傳統內部的沖突,促使西方文明在悖謬中思考、在沖突中發展。
楊慧 ·文化研究 ·19.7萬字
老舍的跨文化視野之于中國現代文學具有重要意義。老舍早年的歐游經歷和社會活動,形成了其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基本視點:既不因熱愛本國傳統文化而護短,也不因盲目崇拜他國文化而自卑。作為一位具有傳統人格和現代思想的知識分子,老舍對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文化進行了獨具慧眼的理性審視,對東西方文化進行了對比、互鑒,顯示出宏大的思想視野。
李東芳等 ·文化研究 ·19萬字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ZemonDavis,1928—)是美國當代聲名卓著的思想史家、歷史學家。她曾任普林斯頓大學“亨利·查爾斯·李歷史講座”教授,美國歷史學會主席。戴維斯注意把人類學、心理學、人種志學和文學等學科的理論成果運用于歷史研究中,并在歷史書寫上采取敘述史學的寫作策略,成為跨學科的典范。本書通過梳理和解讀戴維斯各個時期的主要學術成果,分析她在婦女史、影視史和新文化史領域的學術觀點、研究方法及社會影響,認識其在西方史學界的地位。
梁艷春 ·文化研究 ·15萬字
本書介紹了“情緒文化”這個觀念。掌握情緒不只從生物學或心理機制著手,更需捕捉那些鑲嵌在我們所處時代地域中、具有鮮明文化脈絡的感受。通過“情緒考古學”,挖掘出現今早已不存的情緒文化。從神經心理學、考古文獻、社會輿論、文藝作品和流行文化出發,搜集156種情緒詞并加以描述和定義,溯源歷史演化,展現每一種情緒本質及其獨特的生命力。情緒文化充斥在你我所處的時代領域,具有鮮明的脈絡,通過情緒考古,帶你走進人類情感的世界。人類是感情動物,打破理性的框架,用前所未有的視野看待感性的自我,你會發現那些情感表象下的思維和欲望,將是多么精彩,豐富又迷人。
(英)蒂凡尼·瓦特·史密斯 ·文化研究 ·14.8萬字
本書是一部透視白鹿原的文化價值與意義的著作。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文化尋根與價值重建,主要探討陳忠實與文學尋根;中國文化中的兩條根——學為好人與創世事。第二章中國鄉土社會的肉身崇拜與閹割。主要探套中國鄉土社會的肉身崇拜;羞澀、遮蔽與閹割。第三章共在中的自我與他人。主要探討存在就是我和他人共在,共在中的成德者——鹿性“好人”;共在中的狼性“惡人”。第四章為歷史而煩。主要探討鄉土人生為“歷史”而生;鄉土生存為“歷史”而煩;鄉土書寫為“歷史”而歌。第五章為鄉土獻身。愛土戀家情結;守舊拒新習慣;重義輕利心里。第六章展示神奇現實主義風格。第七章創造奇美的話語世界。主要探討白鹿原的創作方法和藝術風格。第八章超越柳青,樹起新的里程碑。對比留情的革命敘事革命敘事與陳忠實的生活敘事;對象化手法與高密度語言。全書能夠深入中國鄉土社會內部,從思想內容和創作方法兩方面對《白鹿原》的文化價值進行探討。
段建軍 ·文化研究 ·17.4萬字
《悲劇的文化解析》是劉東教授著力解析西方悲劇的一部專著。劉東老師將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傳統美學領域,深入探討了悲劇內核的課題。從古代希臘的悲劇作品,到文藝復興的悲劇作品,到現代西方的歌劇作品,到傳統中國的雜劇戲文,直到現代中國的話劇戲曲,作者展開了中外對比,把每一章的關切重點,都首先放到了對于具體劇作的細讀上,進行了精細的文化“分解”。作者認為悲劇應被理解為產生在特定“文化之根”上的、帶有很大機緣巧合的“文化之果”。在中國與希臘這兩大世界性文明之間共享著一連串的文化要素,并且作者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中國文化的現代形態”,絕不只存在于本土的文化潛能中,而會更加廣闊地存在于文明與文明之間,存在于“文化間性”中。
劉東 ·文化研究 ·20萬字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是一部通俗、系統詮釋中國易經文化的著作,繼承傳播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是《易經》通俗化、大眾化普及的優秀作品。劉祺庸認為,易經主要強調兩個字:“道”和“德”。學習《易經》,要尊道崇德。“道”是規律,“德”就是按規律辦事,并養成正確的行為規范。基本要求是,思考問題動機純正,行事態度端正,品性行為符合規律或原則,不主觀妄斷,隨順自然,戒慎恐懼。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強道德修養。劉祺庸用直白的語言、熟悉的典故介紹了《易經》這樣的國學經典,既能增長國學知識,也能引導讀者走出精神危機。
劉祺庸 ·文化研究 ·12.1萬字
新移民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已然成為一股聲勢赫赫、不可小覷的文學潮流,其中,新移民女作家的創作更是引人注目。她們的創作充分顯示了雜糅性、邊緣性、異質性等特征,從整體上展現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現代性面貌。本書在文化倫理視域下對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說創作進行了整體研究,從存在倫理、情愛倫理、家族倫理、革命倫理、技術倫理、教育倫理以及宗教倫理等角度,比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說創作,希冀為海外華文文學以及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劉紅英 ·文化研究 ·16.8萬字
本研究通過對莫言小說創作的整體把握,從形態學、哲學、藝術學、社會學等角度,對莫言小說中“動物性”的呈現姿態、理性思考、藝術特征等方面進行論述,并在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及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比較中闡釋莫言小說的世界性意義。
張雪飛 ·文化研究 ·21.1萬字
中國神話學領域開山之作。茅盾先生通過列舉中國古籍里的各家學說,同時與西方的北歐神話、希臘神話等做比較研究,引人類學之精華入中國神話之研究,其中不乏嚴謹獨到的分析考證與風格鮮明的批判精神,前無古人地開拓了中國神話研究的新天地,可謂獨步學壇。本書的問世不僅拉開了中國神話學的序幕,更是茅盾先生向世界文學發展腳步看齊的一個創舉,讓世界發現中國神話的同時,也鑄牢了民族文化認同的根基。
茅盾 ·文化研究 ·9.2萬字
這是一本基于田野調查的隨筆集。也是難得的一本拋開市場和價格的和田玉讀物,作者有比較濃厚的人文情懷,以和田玉相關的各種人物為引子,描述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石頭和市井櫥窗里的和田玉,實際上講的是石頭上映照出的不同的價值觀。可以說在這本書里,在作者眼中,石頭的品質無關價格、無關結構,關乎看石頭的人,看石頭的心境。
張允 ·文化研究 ·8萬字
本書為第二屆君子文化論壇論文集,收錄了47篇論文,論文核心主題為“君子文化的當代價值”,分為“君子文化價值與當代社會發展”“君子思想意蘊與文獻經典闡釋”“君子人格形象與中華詩禮傳統”三個專題,論文觀點鮮明,思辨精深,展示出君子文化對于當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作用及其自身的現代轉換。
錢念孫 胡發貴主編 ·文化研究 ·35.6萬字
胡適的整個思想體系宏大而龐雜,其文化觀理論更是博大精深。胡適文化觀的研究絕不是簡單的材料堆砌,也不是將散落于文獻中有關文化觀的只言片語采摘出來,更不是生硬胡亂地編造與羅織。本書從文化觀的視角,重新詮釋與爬梳胡適的理論觀點,型構出胡適文化觀范式;并選擇胡適所參與的主要文化論戰進行研究,全方位地系統展示胡適文化觀的思想體系。
馬艷玲 ·文化研究 ·15.6萬字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各自擁有不同的語言、價值、思維方式和社會關懷。科技知識分子與人文知識分子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嚴重阻礙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大多數知識分子囿于一隅,往往導致他們對現實的曲解,對過去的誤解以及對未來的無解。造成兩種文化嚴重分裂與沖突的原因很多。科技知識分子需要克服科學主義以及對科學技術的盲目崇拜,人文知識分子則需要克服孤芳自賞與固步自封。在后現代社會與后科學時期,尋求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匯通已成人類共識的主流。論著試從本體論、主體論、語言論三個維度反思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這兩種充滿張力的文化異同點,尋求它們融合的可能性。
魏家川 ·文化研究 ·27.2萬字
本書是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之一,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大委托項目研究成果。本書是一部屈原賦校注匯評本,收錄了屈原所著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重要作品和有關屈原的傳記及評論資料。從編寫角度看,本書資料詳實,尤其是對這些作品進行了精要的校勘、詳細的注解和通俗的翻譯,對古今中外屈原學的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本書比較適合學習和研究屈原賦的讀者閱讀,學習者通過本書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研究者則避免了資料收集的繁瑣。
吳廣平 ·文化研究 ·20.5萬字
本書為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卡羅爾的胡話文學與德勒茲《意義的邏輯》”研究成果之一,它試圖較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茲的哲學著作《意義的邏輯》與兒童文學作家卡羅爾的“胡話”作品之間的密切關系,揭示前者獨到的理論視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學內涵。本書闡釋了德勒茲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學家的思想和概念為理論基礎,借用卡羅爾的諸多悖論和“無意義”來建構他的意義理論,也探索了德勒茲如何運用后來被他摒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方法來闡述意義的發生。《意義的邏輯》是研究者們關注較少的著作,而卡羅爾及其作品的價值在德勒茲研究中更是受到忽視,希望本書的相關研究能夠彌補這個空缺。
徐文麗 ·文化研究 ·20.6萬字
全書分為六章:第一章亞文化的后現代性,第二章縣域青年的亞文化生產,第三章縣域青年的亞文化認同,第四章社會對青年亞文化的刻板印象,第五章縣域青年的發展需要,第六章流行亞文化對縣域青年發展的影響。
黃勤錦 ·文化研究 ·16.5萬字
《亞理斯多德<詩學><修辭學>》收集了羅念生先生翻譯的亞理斯多德的文藝理論著作《詩學》和《修辭學》以及一篇古希臘佚名者的《喜劇論綱》。
(古希臘)亞里斯多德 ·文化研究 ·23.2萬字
本書是一部塵封半個世紀的巨著,中國兵器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作者周緯先生窮三十年心力,收集文獻史料,觀摩兵器實物,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源流、形制演變與制作工藝,匯集兵器實物圖片數百幅,實為古代物質文化研究領域不可替代之經典。本書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內容宏富,資料詳瞻,其中許多見解與論述至今仍廣受重視,其價值自不待言。
周緯 ·文化研究 ·20.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