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基于作者團隊在一年多時間來跟隨瑤醫腳步上山采藥識藥收集的一手資料編寫而成。全書分九大板塊,分別為解毒消腫藥、補虛藥、活血止痛藥、解表藥、瀉導藥、開胃寬中藥、利濕通淋藥、熄風藥、止痢藥,共收集二百余種連南瑤族自治縣瑤藥,對每種瑤藥的藥用部分、采摘時間、分布環境、功能主治、現代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等相關藥用信息進行了簡明介紹,并配以圖片展示。該書可加強公眾對連南瑤族自治縣瑤醫瑤藥傳承的重視,助推瑤醫瑤藥發展更上一臺階。
洪敏等主編 ·中醫 ·4.4萬字
書分九章,理法方穴術皆有涉獵。鉤玄針灸要穴,提要九針所宜,論手法探幽述真,匯驗方摘萃集錦,讀書心悟不乏獨到見解,診余隨筆旨在啟人思路。重點著墨經得起重復驗證的治療方法,分別列于證治輯要章節之中,其中既有古哲今賢的捷法效方,也有二十幾位老師親傳的秘方絕招,更多的是作者臨證三十余年經驗與教訓的實錄。其中經筋病從西醫解剖著眼,臟腑病按中醫經絡論治,對于針灸臨床頗具指導意義。本書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立足臨床、務實求效,對于臨床針灸工作者,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參考書。
王文德 ·中醫 ·18.2萬字
此書為王琦醫書精選中的一種,本書篩選收錄了104首王琦教授用毛筆書寫的傳統處方,共分呼吸系統疾病方、消化系統疾病方、神經系統疾病方、循環系統疾病方、內分泌系統疾病方、雜病方、體質調理方、男科疾病方、婦科疾病方、膏方和外用處方等11個部分。每個處方除手稿圖片、印刷版文字,另有對每個處方或大致病情的簡短分析,既有書法的觀賞性,又體現處方用藥個中旨趣,以供學者領悟揣摩。
王琦著 張妍等整理 ·中醫 ·2.4萬字
該書主要內容除中醫外治發展史、中醫基礎理論部分、臨床常用辨證方法,重點對30余種常用的中醫外治方法,從概念、分類、辯證、評估、適應癥、禁忌癥、作用、物品準備、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常用穴位、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十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該書還包括根據作者40年的臨床經驗,對常見病癥,遵循君臣佐使的配穴原則的穴位配方;人體穴位折頁圖和消毒隔離技術規范相關部分。該書是一部臨床實用、規范中醫操作技術的中醫專業高級科普圖書,10余萬字的內容讓讀者了解中醫外治發展沿革和基本的中醫理論,通過對辨證、作用、適應癥、禁忌癥等的論述,能夠指導讀者臨床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技術操作一讀就明白,一學就會用,照做就規范,人體穴位折頁更加方便讀者查詢經絡與穴位。
王紹霞 陳武進主編 ·中醫 ·13.5萬字
本書從陰陽升降、五行相易、天人相應等中醫基礎理論談起,按照陰陽五行、臟腑生理歸類并分析經典方、常用方。同時因處于共同的中醫學理論框架,本書將六經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不同的辨證方式融匯于臟腑升降一氣周流理論之中,從協調陰陽升降周轉的角度,以五行周易之道分析、歸類方劑,從更高維度的全局分析理解某一局部的生理病理以及對應方藥,較之平常方劑書另有一番新意。本書圖文并重,論理嚴謹,方義分析簡明清晰,對于中醫方劑學的學習和研究具有參考價值,可供中醫方劑、藥物及臨床工作者閱讀借鑒。
崔翰博編著 ·中醫 ·13.4萬字
該書精選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學術思想、選穴思路、治病組方之法以及練習醫功之法;結合賀老國家級學術傳承人的臨證醫案以及傳承弟子在臨證發揮的心得體悟,加以點評,詳細解讀賀老治病選穴的思路。此書重在實用,精選賀老學術思想中的精華,給讀者以更為直觀的傳授。由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長女,國醫大師賀普仁傳承工作室負責人,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的代表性學術傳承人,北京針灸三通法研究會副會長賀書元及賀普仁弟子等主編。
賀書元等主編 ·中醫 ·16.4萬字
本書介紹200味常用有毒壯藥,書中會有近500幅彩色圖片。同時書中配套制作部分藥物的采集、鑒定等視頻和動畫。作者團隊長期從事壯醫藥的教學、科研工作,有足夠的學術水平和技術條件保證圖書科學性和創新性。
龐宇舟 方剛主編 ·中醫 ·14.4萬字
如何讓青年中醫成才?如何讓青年中醫盡快找到學習中醫的感覺?尤其是如何讓青年中醫能夠對這門傳統醫學產生“信”呢?本書生動展示了多位青年中醫從求學跟師、獨立診療、學術研究、帶教講學等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他們的中醫成長經歷,能夠給全國的青年學子提供生動而親近的參考。本書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探尋青年中醫成長之路”的案例和范本,是該委員會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本書有王實(老才)進行訪談全國青年中醫才俊匯編而成。
同有三和 老才 ·中醫 ·8萬字
“湯液經法圖”的實質,就是一幅在陰陽五行理論框架下中醫診病用藥的原理圖。但是,與現有的辨證論治理論有所不同的是,在疾病診斷方面,“湯液經法圖”側重于八綱辨證中的虛實,以五臟虛實確定病因病機。在組方用藥方面,“湯液經法圖”側重于藥性理論中的五味,以五味補瀉確定治則治法。而就某一臟腑的病證來說,虛證當補之,實證當瀉之,虛實夾雜則補瀉兼施,輔以化味調之,以此來綜合配伍組方。例如,肝應風應木,風邪外感引起的惡風、頭痛、汗出屬于肝虛為主的虛實夾雜病證,于是以辛味補肝(桂枝和生姜)為主,以酸味瀉肝(芍藥)和甘味調肝緩肝(甘草和大棗)為輔,即成桂枝湯,用以祛風解表,配伍結構為“二辛一酸二甘”。如遇到“項背強幾幾”的患者,則增加辛味藥麻黃辛溫疏風,增加甘味藥葛根柔筋緩急,即成葛根湯,用以解表舒筋,配伍結構為“三辛一酸三甘”。由此可見,運用“湯液經法圖”原理識方解方,精準有效,一目了然。
金銳 ·中醫 ·13.4萬字
高利教授集多年臨床驗驗,帶領其團隊成功治療了一批被現代醫學認為不可能好轉的病例。如運動神經元病、閉鎖綜合征、重癥腦炎等疑難雜病。本書精選了一批典型醫案,可供臨床醫生參考。
高利主編 ·中醫 ·12.3萬字
書圍繞什么是中醫,從十個方面,即醫即仁術、醫者易也、用藥如兵、司外揣內、殊途同歸、曲盡其妙、水到渠成、返璞歸真、柳暗花明、繼往開來,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介紹中醫的知識。
李燦東 ·中醫 ·10.6萬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以神經外科和神經科學集群為突出特色。《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從臨床診療實用需求出發,簡要概述了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常見與優勢病種的概念和中醫認識,系統闡述了疾病的西醫診斷要點、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中醫病因病機、辨證論治、中成藥處方及針灸治療,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思路和處方,重點突出了西醫、中醫、中西醫結合的診斷要點、治療一般原則和用藥的基本規律,并推薦一種或幾種治療方案以供參考。本書包含的病種有腦梗死、腦出血、癲癇、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多系統萎縮、肌營養不良、吉蘭-巴雷綜合征、免疫性腦炎、血管性癡呆、頭痛、頭暈、失眠、小兒抽動癥、硬膜下血腫、腦外傷、膠質瘤、垂體瘤、腦膜瘤、腦積水、顱腦術后發熱、焦慮、抑郁等。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便捷的操作性,所選擇的中、西醫藥物以國家基本用藥為主,適合廣大臨床醫師參考使用。
樊永平主編 ·中醫 ·17.1萬字
本書圍繞脈景智能系統在實際應用場景下所收集的臨床高頻使用方劑三百余首,包含經方、時方、名家經驗方。通過直觀簡潔的結構圖展示方劑內在邏輯,圍繞總病機拆解內在分病機,指出相應的用藥指征,并借助數據挖掘得出方劑-癥狀“關鍵指數”。以中醫方劑病機拆解為主題,圖文并用,將中醫方劑高維數據的關系信息變換到適合人類視覺認知的低維空間里,并結合數據挖掘,深入探討方劑病機與癥狀間隱含的關聯關系。幫助讀者深度理解中醫方劑的主要病機、核心藥對及其對應分病機。適合廣泛愛好者一圖讀懂用方奧義,夯實中醫基礎,提高臨床水平。
白景瑄 馬楚璇編著 ·中醫 ·3.8萬字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藥經典。該書收錄藥物達365種,其中有200多味藥至今常用,并創造性地將它們分為上、中、下三品。《神農本草經圖典》是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精選精繪編集而成的一部書。本書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從藥物的名稱、本經原文、注釋、譯文、來源和用法、百草醫方六方面對每味藥物進行細致的文字描述,對每種藥物進行了實名考證,標明古今異同,充分體現了文化內涵。書中配有精美中藥彩圖,細致還原每一味藥物的形態特征,準確辨識藥用植物,以期全面、完美地展現這部醫學圣典。
張衛主編 ·中醫 ·14.5萬字
河東流派少兒推拿以山西省河東中醫少兒推拿學校校長孫德仁為代表人物,在扁鵲推拿的基礎上,挖掘整理任化天、楊釗的手法技術,博采眾長,融會創新,首提“少兒推拿”概念,提出“經絡系臟腑,命根在腳上”的學術觀點。注重脾胃調理,手法輕、快、柔、實,獨創神闕靜振法、循經推拿法等手法。其首創的“德仁兒推”商標已注冊并取得國家專利,是少兒推拿的業內品牌。本書作者擷取該流派的精華,根據當下孩子常發多發的問題,給出特效推拿方案,可作為廣大中醫小兒推拿師和少兒家長的參考指導書,為少兒有效地療疾祛病、減少痛苦、維護健康。
孫德仁主編 ·中醫 ·7.1萬字
單方、驗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醫學方法,它對疾病防治特別是為解決民間百姓的疾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課題符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意見》提出的“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的要求。本書共收載單方驗方及獨創技術130項(包括病證名稱、診斷依據、方序方名、藥物組成、草藥圖譜、功效主治、用法、按語等),附錄歷年“武義單方驗方”資料所收載單驗方514首(基本保留原貌)。
李明焱 李振皓主編 ·中醫 ·7.5萬字
《楊敬齋針灸全書》又名《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陳言著,為明代萬歷年間刊行的一部針灸專著,主要收錄了明中期以前的針灸歌賦名篇,以及針灸處方圖。該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包括周身經穴賦、金針賦、流注指微賦、通玄指要賦、靈光賦、席弘賦、標由賦等。下卷收載了十二經脈歌、十五絡脈歌、禁針穴歌、禁灸穴歌、血忌歌、孫思邈針十三鬼穴歌、長桑君天星秘訣歌、四總穴歌、論子午流注之法、竇文貞公八法流注等歌賦,以及頭、背、頸、膺、腋、腹等部位腧穴名稱圖譜。
(明)陳言著 曾芳等校注 ·中醫 ·5.1萬字
本書為原創性科普圖書,作者權威,為浮針療法發明人,再灌注活動創始人,患肌理論創始人,本書乃基于作者方的理論與實踐提出的氣血操。本書以氣血新論和仿生學為指導,開創性地把深度牽拉和強力呼吸運動相結合,融合了中醫學、康復醫學、仿生學。氣血操理論大道至簡,動作容易學習,環境適應性強,適合中醫科、針灸科、骨傷科、康復科、疼痛科醫務人員指導患者康復鍛煉,以及養生保健愛好者、亞健康人群的自我康復。圖文并茂,出版價值高。氣血操的推廣對全民健康大有裨益,有助于健康中國的實施。
符仲華 王文濤編著 ·中醫 ·9.2萬字
紅外熱成像技術可辨識中醫體質、輔助中醫辨證論治、指導中醫療效評估及中醫健康管理,并形成一套特有的、成熟的中醫治未病建設模式。本書稿便是基于此,將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中醫臨床、中醫治未病的建設經驗分類整理,梳理其應用特點與適用條件、病種等,分析其與臨床病證的對應性,這將有助于促進中醫藥的客觀化、規范化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書提供快速、便捷、客觀的辨識中醫體質的經驗,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就診速率及醫生的看診人次,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決“看病難、排隊久”的社會醫療難題。
周曉玲主編 ·中醫 ·9.9萬字
中成藥是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健康好伙伴”,選對藥、用好藥,更是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熟諳于心的常識。但是中成藥的合理使用并非人人都懂,據統計90%的人曾經陷入過用藥誤區。本書針對家庭常見病給出詳細的中成藥調理方案(所選中成藥多數為經常使用的非處方藥),為讀者在生活中明白選藥、正確用藥提供參考。
裴勝 ·中醫 ·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