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了便于學醫者學習及使用,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力支持下,開展了中醫藥古籍文獻和特色技術傳承專項。作為面向臨床的25個中醫優勢病種古籍文獻挖掘出版項目,按照“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傳統文獻研究方法,在全面搜集、整理古今中醫文獻的基礎上,對頭痛的名稱進行源流考證,并辨析病因病機,探討證治沿革,綜括歷代治法,匯集歷代方藥,薈萃古今醫案。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臨床實際,為高級中醫藥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套集學術性、資料性、實用性于一體的大型參考讀物。
田丙坤主編 ·中醫 ·39.5萬字
本書由王慎軒先生當時具有較大影響力著作整理而成。其中《曹穎甫先生醫案》是其隨近代“經方派”代表曹穎甫先生侍診時抄錄整理匯編而成,突出反映了其治醫專宗仲景,善用經方之特點。《女科醫學實驗錄》真實記錄了王老中醫婦科治療的特色和經驗。《胎產病理學》為王老總結自己對婦科的理論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的獨到見解,內容詳實而富于實用價值。同時,對民國時期中醫學術專著代表《中醫新論匯編》一書進行了篩選,凡先生精彩文章及其鮮明的學術觀點點評均予收錄。
王慎軒 周耀輝 ·中醫 ·19.6萬字
《金匱要略》系漢末張仲景所著,為中醫家學經典、做臨床的必讀之書,歷來注家名著甚多。但如胡希恕先生這樣成獨特理論體系的研究者,頗不多見,本書即為傳承先生學術思想之作。因是以學習筆記的形式記錄整理成文,故可達見字聞聲,而通其神,深入淺出,好懂易學??墒棺x者正確理解仲景書原義,而明了經方治病的要點:辨六經、析八綱、終辨方證,準確掌握經方治病的精神實質,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并有所創新和進步。作者簡介:段治鈞先生為胡希恕先生的關門弟子,親聆胡老教誨七八年,感悟良多,受益終生。深感學中醫不易,遇名師更難,即有所得,不該懷私密珍,于是花了數年時間,將四次系統聽胡老講課時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遂成《胡希恕越辯越明釋傷寒》《胡希恕《金匱要略》學習筆記》《胡希恕講仲景脈學》,《胡希恕經方精義》四本飽含胡希恕先生學術思想的心血結晶。
段治鈞 ·中醫 ·21.4萬字
《醫學三字經》全書4卷,乃仿效《三字經》的體裁,以三字一句的韻語,概述醫學源流、基本理論和常見疾病證治。卷一、二,除首論醫學源流外,分論中風、虛癆、咳嗽、瘧疾、痢疾、傷寒、溫疫、婦人經產、小兒等33類疾病的證候、病機、治法和方藥。卷三、四詳論《醫學三字經》中所列各種病癥的方藥,有方有論,有詳有略,乃至加減運用,煎服方法均有論述,并于第四卷中對陰陽、臟腑、四診等基本理論簡明扼要地加以論證,便于初學者背誦和瀏覽,是一本入門的好書。作者簡介:《傷寒論淺注》為清代名醫陳修園所著。陳修園,名念祖,清代福建長樂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歲。陳修園一生孜孜不倦,從事醫學知識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傷寒論淺注》《靈素節要淺注》《金匱要略淺注》《金匱方歌括》《長沙方歌括》《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女科要旨》《神農本草經讀》《醫學三字經》《時方妙用》《時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傷寒真方歌括》《傷寒醫訣串解》《十藥神書注解》等。
陳修園 林慧光 ·中醫 ·4.9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對《增補食物本草備考》的校注與研究。該書由廣東著名醫藥學家何克諫與其侄兒何省軒共同編撰,以清代杭州沈李龍所著《食物本草會纂》為基礎,進行節要和增補,與原書相比,新增加條目六十款,并對部分藥物的名稱、性味等有所刪減和增補,其中增加了不少嶺南地區食療經驗。此外還在以藥名為條目的基礎上,增列專門的“食治方”一節,按中醫病機分為13類,如“風類”有13種食治方,包括蒼耳子粥、蔥粥、烏頭粥等;寒類有4種,包括干姜粥、茱萸粥、川椒茶、肉桂酒等。13類合共103種,其中除少數散見于《食物本草會纂》各條外,大部分均為何氏經驗或收集整理而來,這些均是本書有獨到價值之處。
何克諫原著 鄭洪校注 ·中醫 ·11.9萬字
舌診為中醫的特色診法,臨床價值巨大。舌診主要看舌質和舌苔,舌質就是舌頭的肉質,舌苔就是肉質表面覆蓋的一層苔蘚樣物質。舌質和舌苔均有重要的意義,兩者缺一不可。看舌是醫生平時診病過程中,采集病史資料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很多時候,在患者對自己的癥狀特點描述不清的情況下,舌脈成了醫生處方用藥的主要依據。筆者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同時擅長中醫科普,個人自媒體影響力巨大,自媒體舌診系列深受廣大中醫愛好者喜愛。本書特色:不僅對中醫專業從業人員臨床有所幫助,亦能為普通中醫愛好者所看懂。受眾面廣泛。
張堅 ·中醫 ·4.2萬字
針灸治療多種急癥立竿見影,深受群眾歡迎。本書作者臨證40年來,堅持用單穴治療多種急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選取頭痛、嘔吐、肩周炎、痛經等內外婦兒各科優勢病種40余種,詳細介紹了穴位的定位、針刺、艾灸方法以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內容簡明但重點突出,是針灸醫師的重要參考書。值得提出的是,1.許多穴位不見書載,純是作者經驗體會;2.作者注重授人以漁,介紹了其發現特效穴位的思路與方法,有重要參考價值。
苗子慶 苗衛萍 ·中醫 ·19.5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本書為名老中醫講述成才故事、深入解析名老中醫道術形成過程,大師在身邊,與名老中醫貼近,展現不同大醫風采。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采自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全景式地呈現名老中醫的群體鮮活形象。本書記錄了22位名中醫的訪談錄,分為名醫簡介、名醫寄語和名醫訪談三部分。名醫簡介是對名老中醫的基本介紹,名醫寄語是精煉總結了名老中醫對青年學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勵,名醫訪談主要包括名醫之路、職業認同、學成中醫、擅治疾病、傳承發展等方面。名老中醫的治學方法、獨到創新的學術觀點、豐富鮮活有效的診療經驗、對中醫傳承發展的精辟見解,對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
谷曉紅 丁霞主編 ·中醫 ·19.2萬字
丁甘仁系一代名醫大家,又為現代中醫教育的奠基人,近現代中醫名家大多出自其門下,繼而形成丁氏學派。本書上篇介紹丁甘仁生平史略,中篇講述丁氏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與用藥特色、驗方,下篇選述經典醫案、醫論,附篇為丁甘仁創辦中醫學校的相關內容。
李其忠 ·中醫 ·24.2萬字
《化膿灸治療肺系疾病》一書首次系統論述了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省中醫藥專長絕技——“慈利化膿灸”的理論基礎、技術方法與臨床應用,豐富了中醫外治法的療效和治療范圍,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編寫成員均為中醫藥行業中的高層次人才。化膿灸作為一種獨特的針灸療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和應用價值。本專著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系統性,本書全面介紹了化膿灸療法的理論基礎、技術方法和臨床應用,從歷史淵源到現代研究,內容涵蓋全面,層次分明;二是實用性,重點介紹了化膿灸在多種肺系疾病中的臨床應用,臨床醫生可直接應用于臨床實踐,提高治療效果。通過總結歸納化膿灸的理論、技術及應用,能夠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習和研究,對中醫外治法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醫。
劉密 卓玉翠主編 ·中醫 ·20.6萬字
本書是介紹中醫臨床治未病實用技術方面的參考書。實用隨著中醫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群眾對身心健康越來越高的要求,治未病的觀念受到了高度的重視。目前臨床中多將治未病思想和現代預防醫學關聯起來。治未病不僅是人們對健康的更高要求,還體現著醫療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醫者水平的重要標志。深度挖掘中醫治未病理論、發展治未病適宜技術以及全面推廣其臨床應用,對于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理論體系、滿足人們對自身健康日益增長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倪京麗等主編 ·中醫 ·15.7萬字
本書在簡要介紹感冒的病因病機基礎上,重點介紹了中醫藥防治感冒的診療思路、優勢、辨證分型、處方用藥及針刺、拔罐、艾灸等多種內外治療方法,用藥簡單明確、方法簡便易行,可用于指導基層醫師、社區醫師及大眾讀者認識感冒、防治感冒、合理選藥。
劉恩釗編著 ·中醫 ·4.5萬字
本書編委會主要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常委以上專家組成,編委均是長期奮戰在中醫消化病臨床與科研一線的全國知名專家,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實踐經驗和最新研究進展編寫本書,代表了我國中醫消化病學的最高水平,具有權威性。
唐旭東等主編 ·中醫 ·139萬字
中國文化之所以是中國文化,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都是因為一直有中醫的存在。中醫四大名著:既是中國人寶命全神的經典,也是養育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母地?!吨嗅t四大名著》則具體向你介紹了中醫四大名著:《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條辨》的有關知識。
李楠編著 ·中醫 ·10.7萬字
本書是清代名醫黃元御的五代傳人、著名老中醫麻瑞亭(1903—1997年)診療急危重癥的經驗、用藥心得精華之集成,根據麻氏口述整理而成,并簡要介紹了麻氏醫術的繼承情況。麻瑞亭為陜西省中醫界的名老宿耆之一,醫名遍及三秦及臨近省區乃至全國及海外。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麻瑞亭醫案醫話,下篇為麻瑞亭傳人孫洽熙傳略與醫案。麻氏全面繼承并發展了黃元御醫術,其醫學理論、辨證診斷、處方用藥諸端均具有鮮明的黃氏醫術特色,尤其將黃氏之下氣湯發揮運用到極致,從中可見麻氏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特色鮮明,深諳藥性,用藥獨特,后繼有人。
孫洽熙 ·中醫 ·6.6萬字
三仁湯,清熱利濕的代表方劑,問世以來,療效卓著。經數百年臨床檢驗而久用不衰,備受歷代醫家的青睞。一劑三仁湯,區區八味藥,既能宣上焦,又能暢中焦,還可滲下焦,通治全身疾病。不管是淺在肌膚四肢的外科瘡瘍;還是深入五臟六腑的內科疾病。不管是高在頭頂的腦系疾病;位于中焦的脾胃?。贿€是位于下焦的肛腸疾病、泌尿系疾病,只要應用得當,無不應手而效。玄機無限,哲理無窮,值得每一位臨床醫生終身探討體會。
楊承岐 ·中醫 ·8.2萬字
本書名為《中醫入門路徑》,由山東省棗莊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棗莊十大名醫劉翔關于中醫入門的講稿整理而成。劉翔曾多次辦班,教授中醫愛好者及初入臨床的醫師學習。作者從氣火(能量)、氣化、氣機角度講述臟腑、經絡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將氣火(能量)的產生,主要是心腎功能;第二部分講氣火(能量)的運行,主要是六經的功能;第三部分講氣火(能量)的載體,主要講肝、肺、脾胃的功能;第四部分講中醫思維方法、運氣學說及八卦理論。
劉翔編著 王子依整理 ·中醫 ·13.8萬字
《厘正按摩要術》,又名《小兒按摩術》,清·張振鋆輯。本書是在明·周于蕃《小兒推拿秘訣》一書的基礎上校訂補輯而成。征引文獻廣博,增補內容豐富,編次條理明晰。全書4卷。卷一辨證,包括四診及按胸腹等兒科診斷方法;卷二立法,敘述各種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種;卷三取穴,介紹十四經脈經穴圖說、兒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圖說29種;卷四列證,敘述驚風、疳疾等24類疾病的證候及推拿法。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極具臨床實用價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緒張氏述古齋醫書刻本(原刻本)為底本整理而成,為便于讀者學習,書前撰寫導讀。本書對從事中醫推拿、中醫兒科及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清)張振鋆輯 張成博等整理 ·中醫 ·7.2萬字
《見心齋藥錄》,清代見心齋主人撰,方劑學著作。清光緒七年辛巳(1881)刊行。孤本,分為上、下兩冊,藏于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圖書館。全書共四卷,近8萬字,收錄治療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病證的方劑82種,劑型以膏、丹、丸、散為主。每藥先列藥名,再結合西醫解剖、生理知識闡述所治病癥的致病原因、致病機理等,后分條列舉隨癥加減、注意事項等內容。《見心齋藥錄》反映了晚清中西醫匯通狀況,有關人士對疾病病因病機的認識,亦展示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中醫藥市場,如制藥、售藥、藥店文化特色等。該書不僅具有史料價值,亦可為當代中醫藥的發展提供借鑒與啟示。
(清)見心齋主人 ·中醫 ·8.1萬字
本書以常見病為主線,一頁介紹一種病癥,一種病癥多種治療方法,在當頁詳細介紹所用穴位的定位、取穴和功效,并針對病癥介紹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四種常用的穴位治病方法。形式上采用8開大開本,適合懸掛,方便照圖找穴,實用性強。
辛海 ·中醫 ·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