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書共分8篇,約60章。第1篇為總論,概述了心血管疾病藥物治療學的基本理論以及常用各型心血管藥物的基本特點,同時介紹了循證醫學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地位、作用和方法學以及藥物基因組學等熱點。第2篇至第7篇為各論,全面闡述了冠心病、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見病、多發病的藥物治療。本書的編寫重點闡述了各類藥物的實際應用,包括藥物的作用機制、代謝特點、藥效影響因素、藥物相互作用、用藥注意事項、藥物不良反應、給藥方案及合理處方等。
楊杰孚 許鋒主編 ·內科學 ·75.1萬字
本書共分五篇43章。前三篇為基礎內容,介紹與耐藥性相關的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結構、生理、遺傳變異和信息傳遞等,以及微生物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機制等,并增加微生物對中藥的耐藥性,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第四篇介紹微生物耐藥性的臨床檢測技術和研究方法;第五篇介紹臨床對易產生耐藥性的微生物感染癥的合理治療,以及微生物耐藥性的預防和監測要領等。
張卓然 張鳳民 夏夢巖 ·綜合 ·70.3萬字
《常用腧穴臨床發揮》初版于1985年,是我國第一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李世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腧穴功能、治療范圍、穴若藥效以針代藥、整體治療辨證取穴和對經旨、經文的探討是該書的精髓。修訂版在腧穴功能、配伍組方、辨證論治等方面予以完善,補充了門人的創新成果。本書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李世珍 李傳岐 ·中醫 ·53.1萬字
本手冊為一本中藥類實用綜合性工具書。全書選編500余種臨床常用中藥,簡要介紹了所選入中藥的藥理功效,對其中所含代表性活性成分的藥理活性、各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和檢測方法進行了較詳細介紹,書中信息翔實可靠、簡便實用、可操作性強,可供中醫藥工作者、從事有關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查詢,亦可作為有關大專院校師生的重要參考書。
周春山 朱華 謝練武等編著 ·藥學 ·51.2萬字
本書以“十八反”為綱,分為3篇十章,共90萬字左右。上篇介紹了基于中藥“十八反”配伍禁忌理論的歷史發展、“十八反”反藥組對的文獻記載;中篇對“十八反”相關藥味進行考證,詳述反藥藥性、功能主治、禁忌、化學成分、功效生物活性;下篇介紹“十八反”宜忌研究、同方配伍特點,集中了一千多首歷代反藥同方配伍的方劑,整理了方源、組成、用法、功效、主治、宜忌、方解、加減等內容,反映了反藥同方配伍的歷史情況。
范欣生等主編 ·中醫 ·83.3萬字
本書分為總論篇、各論篇和實驗篇三大部分,較為系統介紹了近年來心血管系統主要疾病及其影響因素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進展,并將心血管系統研究常用、重要及新出現的技術方法與實驗模型進行了匯編,重點闡述了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防治相關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全書既涵蓋了心血管領域基礎知識與經典理論,又介紹了該領域基礎與臨床的新進展,還總結了相關的研究方法與模型,為廣大心血管領域乃至其它相關領域的同行提供了一本方便而重要的參考用書。
姜志勝主編 ·基礎醫學 ·67萬字
章次公(1903-1959)教授是我國開創傳統醫學革新的先驅者,采取現代學理謀求科學發展中醫藥學的創導人,最先應用現代檢測方法證實我國傳統醫藥學的實效性和科學性,倡導"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在中醫界享有盛譽。本書精選章老數十年的臨床治病驗案1256例,涉及內、婦、兒、外、骨傷等科病種,療效顯著。章老的醫案,有敘病因者,有講預后者,有引證古人醫論者,有述鑒別診斷者,盡其臨場發揮。臨床診療善于識病辨證、博采眾方,以擅用蟲類藥而聞名于醫林,對某些痼疾頑痹難病重癥,蟲類藥能搜剔經絡、活血化瘀,往往能起到其他草木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每一醫案下均有章老入室弟子、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王羲明教授評注,從中醫西醫兩方面講解發揮,弘揚了章老的真知灼見,并融入了王老60多年的臨證經驗與體會,于當今臨床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適合中醫、中西醫結合各科臨床醫生參閱。
王羲明 ·綜合 ·58.5萬字
全書分19章,100余萬字,圖400余幅。本書對上版的內容進行了大部分的修訂,修訂內容達全書的50%以上。本版圖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對乳腺各類疾病診治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是普通外科各級醫生值得閱讀的參考書。本書在重點介紹乳腺腫瘤的診治外,尚包括乳腺的其他常見病,目前來說是較全面的一本書。
董守義 耿翠芝 ·醫藥教材 ·76.3萬字
本套叢書是將古代針灸文獻與現代臨床相結合,匯總分析古代醫籍中針灸治療150余種臨床常見病證的相關文獻。文獻資料來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種重要針灸著作。通過數據庫的應用全面、準確地整理出相關內容,對各病證的取穴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臨床治療的規律和特點,包括循經取穴、分部取穴、辨證取穴、針法灸法特點等,以求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并與現代臨床進行比對,尋找異同點,最后提出合理的臨床參考處方。此書涉及內科病癥近60種,內容全面,分類準確,實用性強。
劉立公 黃琴峰 胡冬裴 ·中醫 ·62.3萬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醫。榆林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榆林百年醫粹》總結了這個地區一個半世紀以來的中醫藥經驗,原生態地再現了榆林中醫藥狀況,尤其是珍貴的醫方及地方中成藥。全書共分五卷,即醫史卷、醫論醫話卷、醫案卷、醫方卷及成藥卷。醫史卷:介紹榆林中醫藥歷代發展概要。醫論醫話卷:以醫家為綱,介紹醫論醫話。醫案卷:以醫家為綱,病證為目,介紹該醫家經驗。醫方卷:按內、婦、兒、外、皮膚、五官、腫瘤分科,以病證名為綱,以醫方為目,介紹各醫家經驗方。成藥卷:收錄地方中成藥。
郭冠英 ·中醫 ·66.9萬字
全書主要收載了腎病常見病種、多發病種,重點突出了中西醫結合的論治體會,以及中醫的整體調治、防護及重視個體化論治相結合的理論觀念,同時詳細介紹了腎系病證常用的中草藥性味作用,該書是作者從事臨床40余年的經驗總結,包含諸多對腎系疾病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治療方法,對于基層醫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郭培恒 ·內科學 ·78.5萬字
《雜病源流犀燭》,刊于1773年,清·沈金鰲著。書分32卷。卷首上與卷首下,總述脈象與主病,并附導引運動之法;卷一至卷三十,以介紹雜病為主,分臟腑、奇經八脈、六淫、內傷外感、面部、身形等6門,每門分若干病癥,每病各述源流、脈法、病癥原由、方藥等項。
沈金鰲 ·中醫 ·63.7萬字
本書由十七章(第一版)擴展到二十章,在原有章節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內容,在評估部分,豐富了客觀評估、功能評估、吞咽造影檢查、纖維喉鏡吞咽檢查、咽腔測壓檢查等內容;在治療部分,豐富了口腔感覺訓練技術、口腔運動訓練技術、電磁刺激治療等內容,其中手術治療部分均由相應領域的專家親自撰寫;另外,還增加了食物的選擇與調配、康復護理、全身性疾病與吞咽障礙、吞咽障礙相關癥狀處理、吞咽障礙的科學研究等章節。本書不僅有近五年來大量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介紹,還有更多的內容來自作者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是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并非國外同類著作的翻版。
竇祖林主編 ·臨床理論 ·52.5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四章。前四章為上篇,分別討論了手與上肢的功能解剖、檢查與評估、治療技術以及康復工程和輔具技術。各章又以多個小節的形式展開闡述,從不同層面完整地構建了手功能康復相關的基礎理論體系。下篇為第五到十四章,按疾病分類,以功能為導向,各個章節均有其著重論述的特定病癥或手功能障礙,例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的手功能障礙,手與上肢的骨折、外傷康復,手部燒傷康復等。由于是按具體的臨床疾病分類,因此下篇更有利于讀者在實踐中應用。上下兩篇雖然框架不同,但卻構成了有機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上篇在不涉及疾病情況的前提下,針對手功能的康復評定和治療技術進行詳盡的論述,下篇各類病癥所應用的評估和治療技術都是由上篇萃集而來,并從臨床手功能障礙康復的角度將孤立的基礎知識進行串講和融合。這樣的體系框架,使得全書內容豐富多樣,脈絡清晰、井然有序。
賈杰主編 ·臨床理論 ·61.4萬字
本次修訂工作將邀請金征宇教授擔任總主編,匯聚國內活躍在臨床一線的頂級影像學專家的經驗和智慧,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病例資源優勢,在第2版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吐陳納新,進一步夯實本叢書權威、系統、全面、實用的特色,并以互聯網+為指引,充分發揮創新融合的出版優勢,努力實現如下目標:第一,權威性。第二,科學性。第三,系統性。第四,全面性。第五,創新性。第六,實用性。
徐文堅 袁慧書主編 ·醫技學 ·71.3萬字
本套教材將采用涵蓋紙質教材、數字資源以及網絡課程、平臺功能融為一體的“融合教材”編寫模式,堅持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應性,同時注重內容安排合理,深淺適宜,適應成人學歷教育教學的需求。注重遵循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教學規律,體現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理念,從理論到實踐努力做到與臨床接軌,堅持整體護理理念,注重教材內容的實用性。
張美芬 孫田杰 ·醫藥教材 ·51.2萬字
本書由國內70余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我國器官移植領域知名專家共同編寫而成。全書系統地介紹了腎臟的解剖生理、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器官保存、腎移植適應證、手術技巧、圍術期處理、并發癥處理以及腎移植基礎研究等。重點闡述了進入21世紀之后腎移植方面的最新進展。全書共分12篇57章,書末附有與腎移植相關的指南與共識等。其內容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新:本書既是幾十年腎移植臨床工作和基礎研究的總結,也突出了新世紀里本領域的最新進展,更匯集了作者們個人的經驗和觀點;二是細:在編排結構上細膩,采取臨床醫師更容易理解及查閱的形式,如移植的肺部感染并發癥分別按細菌、真菌和病毒分類進行各類感染診治療特點的描述;三是精:內容方面力求擷取精華,圖文并茂,簡明實用。文字方面力求言簡意賅,流暢易讀,便于廣大移植醫師在臨床工作中檢索和參考,也同樣適用于高等醫學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朱有華 曾力 ·臨床醫學 ·92.3萬字
卵巢衰老是婦產科及生殖科領域熱點研究話題,尤其隨著高齡生育女性的增加,卵巢衰老的防治尤為重要。本書主編多年來一直從事婦科腫瘤、女性卵巢衰老相關臨床研究,內容權威實用。本書內容包括卵巢衰老的概念、特征及分期、評估方法,詳細介紹卵巢衰老的致病因素及發病機制等,重點闡述卵巢衰老的防治策略如熱量限制、生活方式干預、HRT、贈卵移植、胚胎凍存、卵巢凍存與移植、干細胞的應用、中醫藥干預、免疫療法、心理治療以及最新的卵巢3D打印技術等,探討卵巢衰老的預警,同時介紹卵巢衰老相關骨質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王世宣主編 ·婦產科學 ·53萬字
《類經》刊于1624年,明代張介賓著。全書32卷,根據內容分為十二類:攝生、陰陽、藏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針刺、運氣、會通等。每類又分若干節,全書共三百七十九節,原文之下附注釋。《類經》是現存全部《內經》注釋原文最完整的一部著作。
(明)張介賓編著 ·中醫 ·72.9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癥狀診斷與處理,下篇為治療技術。本書在上版書的基礎上增添了新的知識,全書立足于臨床實踐,以急診癥狀為主線、以路徑形式展開鑒別診斷,直至明確診斷并給出規范化治療方案,在內容上繼續突出癥狀臨床診斷、處理思路、急診中常見癥狀及處置等方面。本書適于急診科醫生、內科醫生和全科醫生參閱。
劉鳳奎 ·內科學 ·6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