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迷影”的意思是對電影的迷戀,這是一種精神、信仰和忠誠。這本書講的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一些名字的故事,他們包括梅里愛、雷諾阿、朗格魯瓦、巴贊、安東尼奧尼、薩杜爾、特呂弗等等。作者認為電影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電影的迷戀的歷史。他根據自己在法國多年積累的資料寫成本書,講述“迷影”如何改變這個世界的電影文化。
大旗虎皮 ·媒體藝術 ·16.3萬字
本書為電影研究類書籍,分為十一章,包括新力量導演的歷史脈絡與群體圖譜、新力量導演的生態與生存、當前中國文化癥候與新力量導演創作等內容,主要分析新力量導演的現狀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參考價值。新力量導演的發展前途無量。
陳旭光等 ·媒體藝術 ·32.2萬字
紙質版《電影+》系列自2002年開始至2006年共編撰五本,每年一本,選擇當年度100部最重要的電影作品,特邀來自學院與民間的影評人精心撰寫簡介與評論,為中國大陸出版界唯一對全球電影進行逐年梳理的嚴肅讀物。電子版《電影+》首批五本,是從對應紙質版內容中精選約50篇左右,重新編輯,并有補撰新文。一方面盡可能保留當年行文的「即時痕跡」,另一方面也提供今天的「事后回望」,希望讀者能同時獲得現場感和歷史感。我們希望《電影+》能以電子書的形式繼續逐年編撰與出版下去。同時能將新世紀以來的《電影+》所有年份都補充齊全。目前首批五本是一個新的開始。特別鳴謝,紙質版《電影+》責任編輯吳書勇先生。
衛西諦+magasa主編 ·媒體藝術 ·9.7萬字
像黑色電影中的私家偵探一般,詹姆斯·納雷摩爾抽絲剝繭,深挖數十部經典影片,包括經典之作《雙重賠償》《馬耳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新黑色電影”《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以及21世紀的黑色電影《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等,指出了進入黑色電影的七個路徑——概念生成、時代背景、審查制度、成本預算、美學風格、黑暗隱喻、新黑色電影?!逗谏娪啊诽峁┝藢谏娪暗脑瓌撔匝芯糠椒?,既生動又廣博,同時還有大量的影片信息和對數十部影片的評論,揭示出電影與文學、歷史和觀念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啟發意義。
(美)詹姆斯·納雷摩爾 ·媒體藝術 ·31.3萬字
該書以“核心價值”為思考主線,辨析了價值體系、價值觀等各類核心概念,總結了當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并以之為基礎,分析了主旋律創作和核心價值的影視文藝表現、新人形象塑造和核心價值的影視文藝表現、群眾生活題材與核心價值的影視文藝表現;針對消費主義、虛無主義、新歷史主義等各類“非核心價值”思潮的影視文藝表現進行了歸納總結,并立足唯物史觀、從核心價值視閾出發對這些思潮傾向與文藝表現進行了批判;進而在此基礎上,重新辨析了影視文藝創作與影視文藝生產的二重化矛盾,分析了經濟因素與藝術因素的辯證機制,分析了影視文藝表現與二重化矛盾關系,明確了弘揚文化精神與追求文化利益關系;最后,根據對各類影視文藝思潮與影視文藝表現的總結,提出了構建影視劇新的意識形態批評體系與創新影視劇管理機制的新思路。
秦勇主編 ·媒體藝術 ·21.7萬字
本文題為《家·國·人:水華創作研究》,以中國第三代導演中最具代表性的水華為研究對象,依據家、國、人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圍繞水華的創作環境、心態及具體的創作過程、普通觀眾及電影學者的接受狀態等層面,將水華的作品分為三類。
湯夢簫 ·媒體藝術 ·21萬字
中國的電影是隨著晚清以來的西學東漸而誕生和發展的,本書以1905年到1949年間的中國早期電影的美學特點為研究對象,以歐美電影創作與電影研究為參照,在中國本土文化和民族審美傳統的立場上,對中國早期具有標本意義的導演及其作品進行串聯式的解讀,以描述和闡釋的方式進行理性梳理和總結,揭示出中國傳統電影在歐美電影影響下仍保持了鮮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學特征。
李良嘉 ·媒體藝術 ·19.1萬字
五百年前,捕蛇少年阿宣為救一條白蛇化成的少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五百年后,南宋臨安,小白終于覓得阿宣的轉世——許仙。本書是動畫電影《白蛇:浮生》的官方藝術設定集,揭開全新故事背景下的場景與角色設定。闊別5年,小白、小青、許仙、寶青坊主等角色紛紛登場,再續前緣;19個引人入勝的情節帶你走進浮生的故事;近20個場景,西湖斷橋、河坊街、九溪十八澗、金山寺……邀你共賞臨安的市井生活與詩意美景;元宵、寒食、端午……融入傳統節日特色。書中還將收錄近萬字獨家主創訪談、故事板藝術,更有刪減故事板畫面呈現,打造一部“白蛇”系列終篇紀念。
追光動畫編著 ·媒體藝術 ·2.7萬字
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后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電影的誕生,確實經歷了歐洲國家中許多科學家、發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長的實驗過程。他們對運動的光學幻覺進行了科學探索與實驗?!吨袊幕R讀本:中國電影的起源》文字優美生動,語言簡明通俗,適合大眾閱讀。
于丹 王柬 ·媒體藝術 ·3萬字
衛西諦+magasa主編 ·媒體藝術 ·7.4萬字
本書是一本致力于解析和傳授剪輯藝術深層邏輯與實戰策略的圖書,強調剪輯不僅是簡單的畫面和聲音素材的排列組合,而是要運用結構和段落的組織,通過把握情緒、敘事、節奏、結構和聲音這五大關鍵要素,創造出富有深度和表現力的影片。全書分為八章,系統介紹了剪輯結構論。通過分析剪輯的宏觀性、非線性思維和情感力量等內容,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剪輯整體架構的認知。同時,作者借用影視劇作領域的成熟理論,如三幕結構等,指導讀者理解和構建剪輯作品的內在邏輯與節奏變化。此外,本書不局限于電影剪輯范疇,還鼓勵讀者運用類比思維,將電影剪輯的原則與技巧應用于其他類型的視頻制作中。針對音樂的使用和銜接,書中給出了詳盡的指導,包括音樂風格的選擇、音樂與畫面信息點的匹配、音樂的剪輯與過渡方法等實操技巧,通過實例解析了音樂在不同類型視頻作品中的巧妙運用。本書適合影視剪輯專業人士、學生以及對此領域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通過閱讀此書,讀者不僅能掌握系統的剪輯理論,更能學會如何將其轉化為個人風格鮮明的剪輯方法論,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剪輯技術和創新能力。
何軒杭 ·媒體藝術 ·10.2萬字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边@是智利紀錄片導演帕特里西科·古茲曼的名言。紀錄片所記錄的是一種思想:是整個世界的思想,是一個國家的思想,是一個社會的思想,是一個時代的思想,有時甚至是一群人或一個人的思想。本書以編年體的形式,擇取中國電視52年進程中的50部經典紀錄片,進行較為全面的遴選和歸納,并對作品進行原創性的理論分析和美學鑒賞,透視中國電視影像記錄的52年思想歷程。
錢淑芳 烏瓊芳 ·媒體藝術 ·15.6萬字
本書主要從歷史與社會、人文與生態方面對動畫作品進行分析研究。首先,對動畫的組成元素進行理論分析,挖掘其蘊藏的藝術內涵。讓讀者逐步跟隨作者的腳步進入動畫的神圣殿堂,去探索這種獨特文化帶給我們的無與倫比的動畫藝術之美。其次,在動畫影片的實踐研究中,講述動畫藝術的人文與生態,評述在動畫作品中存在的生態倫理觀,從而讓藝術作品體現深切的社會意識和高度的人文關懷。在本書的最后,對當前動畫技術的應用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意見和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王睿 王茜濡 ·媒體藝術 ·12.6萬字
《中外影視精品賞析》適應面寬,教學內容涉及兩種類別的課程:既可作為普通高校非影視類專業學生選修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備影視傳媒本科專業開課之用。全書精選44部中外影視精品,選片數量取折中路線。我們認為,教材必須考慮學生“一冊在手”的客觀需求,這樣就不宜編撰幾大卷、幾大冊的叢書,也不宜收入總量過少的作品。目前按一個學期常規課時量計,大致可安排15部次影片賞析,我們編寫時放大了兩倍,達44部,為任課教師選擇合適片目,為學生課外自學留下了一定余地。本教材體例設計新穎,分為6個單元,即“大師經典”、“類型佳構”、“藝術影苑”、“國片精粹”、“紀錄菁華”、“卡通園地”。
李亦中 ·媒體藝術 ·23.3萬字
“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結合,進行信息時代的升級換代,影像藝術行業受影響,也發生了變化。本書分十章詳細介紹了“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影視藝術和網絡藝術涌現出的新作品、新現象、新類型,對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節目等“互聯網+影視藝術”模式產生的新藝術種類進行了梳理,以文化基因理論為基礎著重探討互聯網融合中復雜的藝術現象。全書案例豐富,內容緊貼當下網絡、電影、電視發展現實,對當前影視文化現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周清平 ·媒體藝術 ·22.1萬字
《茉莉花開時》是匯聚蘇童電影小說原著、文學劇本以及導演分鏡頭劇本和手記。侯詠導演根據蘇童小說《婦女生活》改編電影《茉莉花開》,獲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并獲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獎及最佳音樂(蘇聰)和最佳錄音(吳凌)提名。在本書中,攝影出身的侯詠導演形象生動地講述了《婦女生活》變成《茉莉花開》的全過程。
侯詠編著 ·媒體藝術 ·17萬字
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獨立紀錄片導演訪談。受訪對象風采各異,訪談的內容核心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一、導演對紀錄片的認識;二、導演對當代中國的認識;三、導演對自我的認識。
清影工作室 萬墨軒圖書策劃編輯 ·媒體藝術 ·1.2萬字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70年代人的光影夢》,與70年代人青春與夢想密切相關的電影影評,帶有懷舊色彩,所評影評大多為文藝青年至愛之作;第二輯《北美看片》,以國內影迷視角審視北美院線佳作大片;第三輯為《銀幕的反面》,立足電影談人生、社會與生活,以遠離觀眾場的銀幕反面,冷視電影的喧囂;第四輯為《人與事》,盤點20余位電影明星的喜怒哀愁,托出華語影人的存在群像。
韓浩月 ·媒體藝術 ·13.5萬字
本書嘗試通過對典型電影文本的細讀與對歷史背景的梳理,來探討現代中國電影對于故鄉的表現與敘述,通過電影文本分析考察現代中國故鄉觀念與情感、文化、社會心理的嬗變。在考察電影視聽語言如何折射社會、文化、思想、心理內容時,嘗試將藝術形式品評與社會文化反思有機結合。經由本書的討論既有助于了解中國現代文化與群體心理變遷也能通過特定的視角進一步了解中國現代電影藝術的發展,對影視創作提升藝術內涵與品質有所裨益。
陳莉 ·媒體藝術 ·14.9萬字
《用影像發聲的時代》是一本有關影像敘事技藝的“百科全書”。它將引導讀者在動態影像時代重塑自己的“視覺素養”,使人們在人際交往和職業生活中成為“領頭羊”。作者博古通今,從石洞壁畫開始,經由古登堡、愛迪生再到希區柯克,追溯了文字與圖像在思想表達和人際溝通上的發展演化史;作者還饒有趣味地探索了“電影神經學”這一前沿科學領域,為讀者呈現出用影像發聲的力量。在當下的多屏世界,人們要不斷提升視覺素養,結合懷疑精神和敏銳的判斷力,來評估以影像為媒介所展現出的觀點價值,才能謀得更好的生存之道?;谑畮啄甑挠跋窠逃涷?,作者向我們坦承,“影像語言”的習得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揣摩和實踐,影像技術才能轉化成我們的“視覺素養”。如今,視覺媒體重新定義了人們在接收、表達信息方面的素養以理解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队糜跋癜l聲的時代》還是一本實用指南和教戰手冊,它不僅列舉了影像在現代商業生活中的成功和案例,還手把手地指導初學者如何進行案頭準備、腳本創作、影像拍攝和后期制作,是帶領讀者遨游多屏世界不可或缺的入門書。
(美)斯蒂芬·阿普康 ·媒體藝術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