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了新中國郵政主管部門自1950年1月到2014年12月底所發行的全部郵資信封、郵資信卡、郵資郵簡。豐富的內容,清晰的圖片,翔實的資料,不僅便于集郵者和郵政從業者查閱,也有利于大眾了解中國郵政所發行的這些郵資票品。
狄超英 ·收藏 ·6.5萬字
此書收入作者2010年以來的文章二十八篇合計十萬字。其中相當部分首刊于臺北《典藏》雜志,故以典藏文札為題。文章一如作者的風格,針對實際,言之有物,行文力求質樸易懂,使業外讀者也能理解收藏。作者近年強調文物和藝術品的如下特性和作用,希望讀者諸君關注:1、收藏品是人類文明的物證,收藏的最高目的是保護歷史文化,薪火傳承;2、收藏品是學習用品,浸淫其中可以獲得歷史、科學、藝術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書本閱讀相映照;3、收藏品是娛樂的玩具,長期接觸可以獲得健康有益的休息,豐富生活和情操;4、收藏品是理財的工具,尤其適合高凈值收入的族群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中長期投資。而以上四個方面具有兼容性。
祝君波 ·收藏 ·9.8萬字
每當我們對人類感到絕望時,只要想到那些藝術杰作,韋茲萊修道院或沙特爾大教堂,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或提香的《神圣與世俗之愛》,我們就會對人性重燃信心。什么是杰作?杰作如何誕生?我們為什么至今仍要觀看杰作?在《何為杰作》中,藝術史大師肯尼斯·克拉克詳細講解幾十幅藝術史上的油畫杰作,高清大幅彩圖引領讀者重返人文藝術高光時刻。他認為,杰作來源于藝術家個人真實天才的創作,是記憶和情感的匯合,浸潤于時代精神之中,又保持著與過去的深層關聯。由此,社會、文化和科學的發展通過藝術杰作的傳世得以記錄和延續,閃耀著超越時空的人文之光。書中收錄克拉克的另一篇藝術評論名作《當藝術家老去》。什么是老年風格?當藝術家老去,他的創作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時間在藝術家身上刻下痕跡,他則回報以偉大的杰作。
(英國)肯尼斯·克拉克 ·收藏 ·2.6萬字
本書精選了19幅能了解日本美術脈搏和繼承審美意識的名作。為讀者講解日本美術中一定要掌握的要點。透過通俗但又精辟的圖文解說,深入淺出地介紹以平安時代后期到明治時期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幫助讀者精準分析日本美術的繪制技巧、創作背景,并借此了解與之相關的日本文化知識。
(日)秋元雄史 ·收藏 ·6.3萬字
李正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的一位資深的新石器時期陶、石器收藏、鑒賞與研究者。他一次偶然的鑒賞發現,陶器、石器上的紋飾符號與“甲骨文”十分類同,為中國最早漢字的雛形,于是就留心收集帶有符號文字的陶器和石器。歷經數十年,他收集到帶有符號文字的陶石器200多件,符號文字達100多個。經深思熟慮和多方求證,遂命名為“陶石文”,從而使漢字使用的歷史提前了兩三千年,填補了史前文字的空白。
李正山 ·收藏 ·2.1萬字
蒲華(1832─1911),原名成,字竹英,后改名華,字作英,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本書選取了蒲華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六十余幅作品,題材涉及山水、竹石、花卉等多個方面,展現了其在中國繪畫史上的藝術成就。每幅作品下均有對該幅作品的簡單解析介紹。
吳山明主編 ·收藏 ·1.4萬字
海外搜奇,斗智斗勇,有撿漏得手時的欣喜若狂,失之交臂時的遺憾惆悵,更有打眼后的懊惱與抗爭,收藏不僅僅在得失之間,也反映出種種人性。書中有故事,也有對藏品的探究、考辨,值得一讀。
常罡 ·收藏 ·10.3萬字
本冊系明清山水精選專輯,選取了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的作品加以介紹。前篇以簡短和通俗的文字對該畫派的作品特點加以論述。每幅作品下有對該幅作品的簡單介紹。
吳山明主編 ·收藏 ·1.2萬字
本書收錄了新中國郵政主管部門自1950年1月到2014年12月底所發行的全部普通郵資明信片、紀念郵資明信片、特種郵資明信片。豐富的內容,清晰的圖片,翔實的資料,不僅便于集郵者和郵政從業者查閱,也有利于大眾了解中國郵政所發行的這些郵資票品。
狄超英 ·收藏 ·6.1萬字
本書收錄了40多篇觀畫感言,從西方美術史早期的古埃及、古希臘,一直談到20世紀的現當代藝術,記文如同寬廣的河水一般緩緩流過,記述了所提及畫家的生平、作品、時代背景以及所屬流派的風格特點,并坦率傾訴了作者觀畫的見解、心得與獨特感受,讀后使人的心靈得到升華。本書的寫作特點是片段截取式,將漫長的西方藝術史定格在作者偏愛的作品和藝術家本身,對一段段截取的片段做較深入的觀察分析,并基于這段截面,剖析解讀名作傳世的秘密。文章常常僅就一個畫家或一幅畫展開討論,卻常常帶來新思想、新觀念的啟發,40多個藝術大師及作品簇擁一處,使這本書如同一座群芳搖曳的花壇,絢麗芳菲。
陸紹陽 ·收藏 ·9.4萬字
你心中的“江南”,除了田田蓮葉,煙雨樓臺,還有什么旖旎風光?你知道的“明清”。除了宮廷劇中嬪妃們華貴的服飾,還有什么驚艷的美?翻開何曉道這本書,你一定會怦然心動,就像那永生難忘的“初見”。因為,在這些物件中,藏著你一直苦苦尋覓的靈魂。書中把門窗分為明清二式,從制作工藝、時代特征、地域風格及思想理念作了論述,四百余件實物圖片逐一評注。匯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積累和研究精華,系統客觀地展現江南明清家具的演變與成就,并從人文、歷史、藝術、工藝、結構、鑒賞等角度完成了對江南明清家具的基礎研究。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動圖例作為佐證,帶讀者領略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的形與意,技與美。
何曉道 ·收藏 ·4.7萬字
箋紙多用于古代書信,是文人雅士通信的信紙。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提高,箋紙上描繪的山水、花鳥、奇石、人物等,成為了一種具有收藏性和觀賞性的版畫圖集。“尺素風雅”系列圖書,以中國古代箋紙箋譜為內容,結合優美的古詩詞,圖文并茂地展現中國古箋紙藝術和古典文學之美。該系列圖書包含《花木小箋》《山水小箋》《禽魚小箋》和《雅事小箋》四種。《山水小箋——泛蘭舟》從《十竹齋箋譜》《百花詩箋譜》《北平箋譜》《蘿軒變古箋譜》《北京榮寶齋新記詩箋譜》等經典箋譜作品中,選取90余幅山水箋,搭配相應山水詩。山水箋多全景構圖,空靈簡約。
劉璁編著 ·收藏 ·2.2萬字
箋紙多用于古代書信,是文人雅士通信的信紙。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提高,箋紙上描繪的山水、花鳥、奇石、人物等,成為了一種具有收藏性和觀賞性的版畫圖集。“尺素風雅”系列圖書,以中國古代箋紙箋譜為內容,結合優美的古詩詞,圖文并茂地展現中國古箋紙藝術和古典文學之美。該系列圖書包含《花木小箋》《山水小箋》《禽魚小箋》和《雅事小箋》四種。《雅事小箋——少年游》選取90余幅雅事箋,并搭配相應古詩詞,展現包括文人雅士、仕女、兒童、名人典故等,耐人尋味。
劉璁編著 ·收藏 ·2.5萬字
本書選取書畫名家葉淺予的小品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畫冊適于有繪畫基礎的愛好者臨摹、研習和提高。前篇以簡短和通俗的文字對畫家的作品特點加以論述,每幅作品下均有對該作品的簡單介紹,便于讀者理解。
盧青 范達明 ·收藏 ·1.9萬字
銀川世界巖畫館位于賀蘭山巖畫風景區。該館建筑面積4106平方米,分為“序廳”、“中廳”、“世界巖畫展廳”、“中國巖畫展廳”、“賀蘭山巖畫展廳”、“原始藝術展廳”6個展廳。本書收錄了館內巖畫精品,配以圖片,是一本反映世界巖畫全貌的書籍資料。
銀川世界巖畫館 ·收藏 ·4.1萬字
本書以西方美術史演進為基礎,以23件世界名作為例,透過通俗但又精辟的圖文解說,深入淺出地介紹14世紀文藝復興至20世紀波普藝術的變革,幫助讀者精準分析名畫繪制技巧、創作背景。通過聚焦這些引起西方美術革命的決定性作品,可以學習到“不依賴感性的美術鑒賞”。
(日)秋元雄史 ·收藏 ·6.1萬字
本畫冊收錄了作者所收藏的近百年來100件醴陵窯瓷器精品。醴陵窯口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清末實業救國時期開始興盛,1950年代末得到國家重點扶持。1964年,醴陵瓷器開始被指定為國宴餐具和國家禮品瓷,之后開始生產中南海專用餐具、天安門城樓用瓷、釣魚臺國賓館用瓷等,被譽為中國當代“紅色官窯”,現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中,釉下五彩瓷是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繪圖案再施釉進入高溫窯焙燒而成,瓷質極為細膩,圖案畫工精美,五彩繽紛,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張道新編著 ·收藏 ·2.9萬字
本書選取書畫名家諸樂三的小品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畫冊適于有繪畫基礎的愛好者臨摹、研習和提高。前篇以簡短和通俗的文字對畫家的作品特點加以論述,每幅作品下均有對該作品的簡單介紹,便于讀者理解。
李仲芳 范達明 ·收藏 ·1萬字
作者系原國家郵政局郵資票品管理司的司長,本書披露了國家郵政局成立初期,在郵票選題、郵票發行、郵票品種等方面創新的一些嘗試。書中還原了重大活動、重大事件及重點郵票中不為人知的幕后工作細節。特別是作者詳細描寫了考證存疑多年的“猴票”發行量過程,首次公布了準確的猴票發行量。本書文字描述生動,可讀性強。
劉建輝 ·收藏 ·12.6萬字
以西方美術史演進為基礎,以23件世界名作為例,透過通俗但又精辟的圖文解說,深入淺出地介紹14世紀文藝復興至20世紀波普藝術的變革,幫助讀者精準分析名畫繪制技巧、創作背景。通過聚焦這些引起西方美術革命的決定性作品,可以學習到“不依賴感性的美術鑒賞”。精選了19幅能了解日本美術脈搏和繼承審美意識的名作。為讀者講解日本美術中一定要掌握的要點。透過通俗但又精辟的圖文解說,深入淺出地介紹以平安時代后期到明治時期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幫助讀者精準分析日本美術的繪制技巧、創作背景,并借此了解與之相關的日本文化知識。
(日)秋元雄史 ·收藏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