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章:環境空間與空間里的設計、第二章:公共建筑空間設計的概述、第三章:公共建筑室內空間規劃設計、第四章:公共建筑空間設計的主題創意、第五章:商業購物空間設計、第六章:辦公空間設計、第七章:餐飲空間設計、第八章:其它類別公共空間設計、第九章:設計項目實踐與案例。
趙廼龍 ·建筑藝術 ·12.4萬字
本書以人類各大文明中的精美建筑藝術為切入點,系統而生動地講述了一遍人類的故事:巨石陣中的迷離往事、金字塔畔的絢麗傳奇、導致了語言變亂的巴比倫通天塔事件、引發了宗教改革的梵蒂岡圣彼得教堂風波……于是乎,一部人類文明史,“稍不留神”就寫成了一本建筑故事書。
尉陳 ·建筑藝術 ·10.9萬字
本書精心梳理了中國從古至今各類極具代表性的著名建筑。從威嚴莊重的古代宮殿,如北京故宮見證封建王朝的輝煌,沈陽故宮展現滿族特色,未央宮承載西漢的政治風云;到蘊含深厚宗教意義的佛教和道教建筑,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彩塑藝術令人驚嘆,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的佛像莊嚴肅穆,佛光寺、南禪寺彰顯唐代木構建筑典范,武當山古建筑群和青城山道觀體現道教文化內涵,布達拉宮融合藏族風格且宗教藝術價值極高……
王德華編著 ·建筑藝術 ·3萬字
本譯著是將吳炳生、陸中午主編的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侗寨大觀》翻譯成英文,并以漢英對照版的形式公開出版發行。《侗寨大觀》屬于《中國·湖南·通道侗族文化遺產集成》叢書中的一本,該套叢書的編輯和出版是通道侗族自治縣實施建立“民族·生態旅游縣”戰略決策的一項重大舉措。《侗寨大觀》的主要內容包括侗寨的形成與發展,侗寨的布局與類型和侗寨的建筑與設施等幾個部分,共十來萬字。對此書的翻譯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傳播風格迥異的侗族習俗文化,將之推向世界以提高中國的“軟實力”、促進世界對中國侗族文化的了解、營造一個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
陳敏 尹少平譯 ·建筑藝術 ·11.4萬字
本書是作者半個多世紀在建筑工程界學習和工作的總結性體會,包括建筑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在理論方面,他體會建筑理論是建筑師創作和公眾閱讀建筑的理論綜合,提出了“三層次,三傳統,一核心”的主張;在實踐方面,他支持學界對中國長期來對建筑“見物不見人”偏差的批評,主張為眾多中國古代建筑師“正名”,并為眾多中國現代建筑師營造一個健康的職業環境。本書適合城市與建筑的管理者、設計者、建設者閱讀,也適合喜歡建筑藝術、關注城市文化和建筑業發展的廣大讀者。
張欽楠 ·建筑藝術 ·11.1萬字
《2017/2018中國好設計年鑒》共收錄了150件“中國好設計”獎的獲獎產品,這些設計包含由12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選出的14項中國好設計金獎和數百項中國好設計優勝獎和榮譽獎。書中為這些絕佳的設計作品,并配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和圖片展示,從產品的設計理念到材質的運用,本書講解的都十分詳細。這些獲獎產品反映了行業和客戶的共同需求,能為廣大的設計從業者提供良好的借鑒。
(德)彼得·扎克編著 ·建筑藝術 ·7.6萬字
本書以建筑為入口,寫一個人生的問題。人渴望定居可以說是與生俱來;同時,人總還是向往、甚至追求游牧般的自由。建筑作為可令人安居的根本手段應是不爭的事實,于是從本質而言建筑是一門“保守”的藝術。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在建筑中完全沒有幻想“浮生”的空間。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建筑其實一直被用來擺平安居與浮生的矛盾。本書包含《浮生·建筑》《建筑歷史與人學》《獲獎·建筑》《無用之用》《文化人類學與傳統民居》等篇章,通過建筑的物、人與事,圍繞“浮生”與“建筑”這對亙古不變的矛盾,解析了人珍貴的內心世界。
阮昕 ·建筑藝術 ·7.5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鄉村建筑改造作品集,也是一個美國人飽含深情的“中國夢”。薩洋來到中國已有近四十年,自2005年辭掉工作、舉家搬到慕田峪村,安居長城已近二十年。自年輕時起,他就對建筑設計十分感興趣。從自家小院開始,他開啟了建筑改造實踐,如今已為世界各地的客戶建造、改造了數十所建筑。他的改造極其注重對老房子結構的保護,同時又增加了內部裝飾的現代感和便利性,受到了眾多居住者的關注與喜愛。他的建筑改造實踐,也使當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本書精選了薩洋多年來的建筑改造作品,內容涉及建筑改造理念、傳統結構處理、院落景觀設計等,還包含了薩洋多年來與中國鄉村及村民的動人故事。他說,中國約有70萬個鄉村,希望他的故事,能讓更多中國鄉村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礎上煥發新的活力,而不是單純地拆除與改建。讓村民留在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同時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
(美)薩洋 ·建筑藝術 ·7.7萬字
從1964到2020,看隈研吾解讀日本現代建筑六十年。個人經歷+時代記憶,隈研吾的回憶錄+建筑文化小傳。從1964年到2020年,日本建筑界風云變幻的60年,也是作者隈研吾的60年。他從大倉山腳下的小屋一路蹣跚走來,經歷了對現代主義建筑的憧憬到幻滅的過程,從紐約到東京、再到世界各地,一邊工作一邊尋求理想的建筑形態,直至今日,終于站在世界建筑的舞臺上。作者隈研吾截取了他人生中四個重要的節點,以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讀者梳理了日本現代建筑在社會經濟影響下的發展和變化,同時將自己對建筑的理解、自我心態的轉變以及對未來建筑的展望一一道明。
(日)隈研吾 ·建筑藝術 ·7萬字
這是身兼建筑人與博物館人的漢寶德,關于博物館與博物館建筑的論述與諍言集錄。博物館該是怎樣的?博物館可以或者能做些什么、如何經營?它跟民眾之間的距離該多近?又要如何拉近?身兼多重角色的漢寶德,熟稔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經營。他從中西方博物館歷史與豐衍演化說起,對其所見所聞直言不諱,無論是公立博物館的雄厚資源與法令限制,還是地方性博物館的文化扎根與特色發揮,或是私人博物館的專精收藏,漢寶德對各類博物館的專擅與不足,都有其個人觀察與建言,皆于本書完整收錄。
漢寶德 ·建筑藝術 ·8.3萬字
《了不起的建筑師》介紹了50位歷史聞名的建筑師,他們的建筑同他們的個人美學一起,為建筑美學歷史增添了光彩。從現代建筑師丹尼爾·里伯斯金到歷史上的建筑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爾和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建筑新聞作家艾克伊杰選出了50位他心中最偉大的建筑師和他們的不朽之作。
(英)艾克·伊杰 ·建筑藝術 ·7.9萬字
本書從第五屆“中國營造”——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和第三屆中國環境藝術“青年設計師”作品雙年展評選過程中征集到的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設計院校、設計機構和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總計5563件(套)方案)中精選出了百余件優秀作品,涵蓋建筑空間設計、室內空間設計(住宅、公共、展示)、環境景觀設計、模型與手繪表現設計、公共藝術等領域。致力于挖掘全國優秀設計作品,促進設計師及設計團體交流,助推青年新生原創力量,促進中國環境藝術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書適合專業設計人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和普通社會讀者閱讀。
谷云瑞 ·建筑藝術 ·1.1萬字
這是一本講解iPad+Procreate建筑設計手繪表現技法的專業教程書。全書共11章,第1~3章為Procreate建筑設計手繪知識的綜合概述,分別講解了使用Procreate進行建筑設計手繪的優勢、軟件的操作技巧和建筑手繪方面的基礎知識;第4~10章分別講解了建筑配景、建筑材質、建筑氛圍圖、建筑概念效果圖、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建筑軸測圖和建筑鳥瞰圖的繪制技法;第11章為建筑項目設計的實操講解。為方便讀者學習,本書附贈1180款筆刷文件和部分案例的講解視頻。本書不僅適合建筑設計師、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和iPad繪畫愛好者閱讀,也可作為高校設計手繪專業的教材。
王振 孫芳真 ·建筑藝術 ·4.9萬字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是一本描繪介紹中國建筑的畫譜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紀,作者是姓名、履歷已不可考的法國傳教士。原書分上下兩冊,共包含188幅繪畫。上冊主要是建筑常用工具、磚瓦墻、照壁、亭子、橋和塔。下冊主要是大型整體建筑結構和住宅內部擺設、臺等。在沒有影像的時代,來自西方傳教士(或學者)通過繪畫這種方式記錄著他們了解的東方世界。通過這些繪畫也讓西方世界對于東方古國有更直觀的感受。另外,書中的才華制作精美,內容豐富,哪怕僅僅當作裝飾畫冊來看,也是美不勝收。
(法)佚名 ·建筑藝術 ·1.2萬字
本書基于中國古代建筑的木作方法,對宋清斗栱構件進行3D建模,并標注尺寸和比例,用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木作技術,對各式宋清斗栱進行構架拆分以及數據還原,從而使讀者對宋清斗栱的結構和實用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本書結合當下最新的視頻掃碼技術,使用qq掃一掃,掃描書內的二維碼,可以觀看斗栱拼裝結構視頻,使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古典建筑榫卯結構,對古典建筑的制作和研究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蘇于建 ·建筑藝術 ·0字
這是一本人人可以閱讀的,非常有趣活潑的建筑專業書,您可以在目錄中挑選您感興趣的數字閱讀,因為數字是其中的一條線索。本書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有39個風格迥異的故事,親切、輕松,她必將成為建筑愛好者書庫中奇異的圖書;對于非建筑專業的讀者,也許這本書會讓您愛上建筑的藝術……
李曉明 ·建筑藝術 ·7.7萬字
本書較為系統全面地講述了鋼筆速寫的基礎理論方法。本書不僅講述了速寫的概述,材料和工具,還有透視原理,構圖原理,畫法步驟,風格形式,以及賞析。可以作為各個高校建筑學、環境藝術設計、美術等專業的教材及教輔書籍,也可為相關的從業人員提供參考。
張蕾編著 ·建筑藝術 ·0字
本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性構件進行簡明扼要地圖注式介紹,通過這幾頁的內容,能讓讀者對哥特式建筑的分類有個感性的認知;第二部分為歐洲各國哥特式建筑的概貌,收集了法國、英國、比利時、德國和奧地利、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國的哥特建筑,每個建筑展示一張景老照片;由于英國的哥特建筑獨具代表性,第三部分用較大篇幅(約占書的80%)展示英國各地區哥特式建筑詳細圖紙,這些圖紙主要是建筑設計,包含建筑的整體平立剖面圖,建筑特色構件的局部詳圖,部分圖紙有完整的尺寸標注。
曹峻川 甄影博編譯 ·建筑藝術 ·0字
本卷主要介紹了哥特風格裝飾藝術的雕塑、紋樣細部與配飾。本卷共分為22章,展示了柱飾、門、窗、托架、頂飾及十字架、金屬及木質裝飾、扶壁及女兒墻、拱廊、內拱及門廊、拱肩、束帶層及檐口、托架、屋頂及頂棚、圣壇、卷葉、花飾、披水石、切角端部及垂飾、底座線腳及石制嵌板、尖拱及槍眼、座椅及裝飾、隔屏及嵌板、拱心石及肋上的凸飾、獸面飾及雕像、圣堂穹頂及洗禮盆裝飾、排水石盆及牧師席、彩畫、金屬及木質裝飾等裝飾細節,圖片品質高,近半數的圖附剖面(斷面)圖。
本卷以地區劃分,共分為約克郡地區、埃塞克斯郡地區、諾福克郡地區、貝弗利地區、薩塞克斯地區、北安普敦郡地區、沃里克郡地區、薩福克郡地區、索美賽特夏郡地區、林肯郡地區、肯特郡地區、威斯敏斯特地區、溫徹斯特地區、以利地區、諾丁漢郡地區、威爾斯地區、劍橋郡地區等18個章節,對這些地區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圖紙進行了注釋解析。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