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逍遙在有無之間——莊大鈞儒道論集》,是對山東大學莊大鈞先生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精心編選。全書共收錄16篇作者發表于不同時期的學術論文,內容主要涉及儒學和道家兩方面。每篇文章均就某一問題而發,重視考據,言之有物,從中可見作者扎實的文獻功底,如《論莊子學派與商宋特定環境》、《大壑神話考論》、《戰國宋末世三君考》、《白圭考辨》、《王充經學觀論略》等。附錄部分是10篇門下弟子的紀念文章,情感真誠,讀之動人。
莊大鈞 ·知識讀物 ·15.3萬字
人生而有求知欲,且會隨著成長對萬事萬物的真理和規律有更強的興趣。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骨干,呈現西方人思維的核心理念,不但可以借此理解今日西方世界,還可以借此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本書以希臘哲學為主干,分述前蘇格拉底哲學、詭辯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既強調各家異同,同時結合日常經驗作說明,并不時地以整體的角度回溯希臘哲學在今日社會與人們的思維中扮演的角色。
苑舉正 ·知識讀物 ·11.1萬字
鑒于公域的形式化和私域的原子化弊端,論題立足“公共性”的闡釋視角,聚焦社會治理的心性基礎,通過“審美共通感”的觀念史梳理,以史帶論,提取“審美公共性”的自然結構、情感技藝及其生活秩序。“通感”的肉身感通學、想象的“符碼”、自然神論的“常識”觀、康德反思性判斷力的先驗設定、馬克思“感知結構”的反思、阿倫特的“德藝”交往……展現為“審美共同體”自然生成論式和社會制造論式的理論變奏及其公共心性的秩序建構。
李河成 ·知識讀物 ·20.6萬字
科技給人類提出的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智慧的問題、哲學的問題。世界變化得如此之快,人類亦然。可我們是否已經進化成一個新的物種——科技智人了呢?要想更好地存在于世,今天的人類不僅要成為“科技人”——與科技共同進化,還要成為“智人”——擁有屬于自己的智慧。事實上,這個由我們所制造出來的世界正在考驗著我們:人類是否可以匹配由他們自己所創造出的科技偉績。新世界許下的承諾令人遐想聯翩,可過時的東西讓我們在過去的世界中止步不前。那么,又當如何反抗呢?本書就是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本書圍繞科技智人這一概念,梳理了近年科技哲學領域的新思考。作者選擇從亞洲哲學中汲取靈感,旨在重新構建一個“科技圈”內的日常生活準則。
(法)米歇爾·布艾希 ·知識讀物 ·23.5萬字
本書從思想、文學、政治、哲學等角度,重回近現代德國歷史現場,在德國現實政治和政治哲學思想的相互闡釋中,發掘其政治思想的復雜面向,并試圖通過對“德國問題”的多層面發掘,探索納粹思想在近現代德國政治哲學思想傳統中的起源與發展,探究有別于德意志帝國思想的其他政治思想資源的可能,即從“文化政治”走向“政治文化”的可能。
李哲罕 ·知識讀物 ·12.1萬字
20世紀最著名的西方哲學家及解釋學的奠基人之一伽達默爾在年近百歲時與意大利哲學家多托利展開了一場頗具豐富意涵和哲學意味的對話,回顧了他全部哲學思想重要方面的發展歷程。不僅如此,“一切真正的哲學思考以或隱或顯的方式都是對話,是爭執”。這部對話錄涉及和記錄的內容遠遠超出了哲學家本人的思維軌跡。這本小冊子中呈現的是關于哲學最根本的那些“大問題”的對話,是對“一種哲學之前提的一次重新確定,這種哲學參與一種和它的時代及它的挑戰的負責任的和解之中”(伽達默爾語)。這些作為前提的和根本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形而上學的命運問題;修辭學與哲學、與倫理學、與解釋學的關系問題;作為西方哲學傳統的核心問題之一的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的問題;神學以及未來西方哲學的走向問題。
(德)伽達默爾等 ·知識讀物 ·13.5萬字
本書為“古今人物譚”叢書系列的第三本,收錄人物均卒于1950年后。不同人物各成篇章講述,主要以其重點事跡為中心,有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代表,也有散盡家財為收書的藏書家,還有亦師亦友的師者、老友等共二十四位人物。作者的文字不拘于形式,有長有短,讀來回味悠長,讓人感動于老一輩文人學者間的古樸又純粹的交往。
來新夏 ·知識讀物 ·8.2萬字
一本通向未來的哲學史,不再糾結于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存在危機,直接帶你踏入數字時代的燒腦智慧!這是一本生動的簡明史,深入地探究了從古希臘到今天,哲學如何改變了人類的知識和我們生活的世界。在索姆斯看來,哲學并不是象牙塔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知識的根源。2000多年來,正是哲學探究對新概念的發展,對舊真理的闡釋,對基本問題的重新定義,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在這個意義上,如今的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由哲學塑造的世界中,如果沒有哲學,現代世界的構建便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個觀點下,作者在各章中具體闡釋了哲學如何塑造了我們的語言、科學、數學、宗教、文化、道德、教育和政治以及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同時也分析了哲學如何滲透在法律與邏輯,心理學與經濟學,相對論與理性決策理論等領域中。
(美)斯科特·索姆斯 ·知識讀物 ·24.9萬字
在思辨哲學傳統的籠罩下,直覺、邏輯和語言作為“思辨哲學三件套”主導了對責任歸因和道德判斷的研究,主宰了道德哲學領域,構建了我們今天見到的附麗于“哲學標準人”的有關責任歸因的道德哲學圖景。這幅圖景奠基于特定的預設和前提,依賴于特定的論證和證據,提出了特定的假說和模型。本文的工作是,對這些關鍵的模型、預設、假說、論證和證據進行實證的檢驗和理論的考察,以支持或反對這幅圖景。與傳統圖景不同,本文并不過度關心“應然”即規范性問題,而是嘗試首先解決“實然”即“事實到底是什么?”的描述性問題,因為任何圖景——無論新舊的建立都依賴于這些基礎的事實,厘清事實夯實基礎,有助于我們建立一種具有解釋力和預測力的責任歸因理論。
郭喨 ·知識讀物 ·12.4萬字
這是一本漫畫書,也是一本嚴謹的生活哲學讀物。越是經歷得多的人越是明白,生活的真諦不在于你擁有了多少財富,而在于你能帶給自己多大的快樂和滿足。你需要的不是葡萄美酒夜光杯,而是一套保護自己、認識自己和做強自己的生活哲學。如果你感覺理想遠了,美夢碎了,快樂忘了,幸??樟恕瓝Q種哲學來解讀,那不過是另一種獲得。一直往前走,你會看到更好的。讀一點生活的哲學,你會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和心靈的力量,因為“哲學”的本意其實是“愛智慧”。
李靜 ·知識讀物 ·5.5萬字
赫爾德是歐洲啟蒙時代著名的“自由知識人”,是“狂飆突進”運動的先驅,也是“民族精神”觀念的理論奠基人,其哲學、美學和政治思想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同時也蕪雜含混,長久以來未能獲得準確定位。20世紀以來,赫爾德對歷史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獨到貢獻得到西方學界的充分把握,同時,其與啟蒙主義的關系開始淡化,甚至被視為“反啟蒙”的先驅。本書匯集了西方當代赫爾德研究界的典范性成果,通過回溯啟蒙時代的基本語境,試圖從不同角度挖掘赫爾德的歷史哲學與民族觀念的理論資源和政治訴求,進而呈現出其思想整體上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閱讀本書,不僅將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理解西方思想史的整體脈絡,還將使得我們做好準備,去進一步反省近代中國的激進文化運動。
馮慶 ·知識讀物 ·21.4萬字
本書匯集了經典、智慧、耐人尋味的哲學故事,選擇了東西方哲學史上多位哲學大家,以各人的核心思想為主題,以故事為鋪墊,一步步把讀者引到相關的主題中去。它剝去了哲學深奧艱澀的外衣,形象而生動地講述了哲學的分期、流派和思想,剖析了哲學發展的基本原理、規律和方法,揭示了哲學的奧秘。它以生動的語言、高超的分析技巧和深刻而冷靜的洞察力向讀者充分展現了哲學思考的真正旨趣,讓你在輕松愉悅中領悟嚴肅哲學的趣味,回味生活的甜美,體悟人生的真諦。
星漢編著 ·知識讀物 ·20萬字
為什么我們要道德?死亡讓我們找到人生意義?什麼是理想的教育?為何要環保?愛是什么?何謂真實?我是誰?作者通過由逾七十部新舊中外電影組成的光影世界,引領讀者探討「道德」、「死亡」、「教育」、「環保」、「自我」、「情愛」、「自由」等八個議題,在閑聊電影的同時,思索人生的種種疑問。
梁光耀 ·知識讀物 ·7萬字
你以為哲學只是圖書館積灰的大部頭?這本巴掌大的思維急救手冊,把蘇格拉底的辯論場、康德的道德律令統統塞進牛仔褲后袋。100個燒腦悖論不是高冷的學術標本,而是浸泡在拿鐵咖啡里的生存智慧。每天通勤5分鐘翻1篇,就像給大腦做一次哲學SPA,讓亞里士多德和莊子成為你摸魚時的靈魂搭子?!犊诖锏恼軐W》精選100個經典哲學命題,化繁為簡,拆解成五大生活化思考模塊,搭配50余幅稚趣可愛的手繪插圖,既有“答案之書”的治愈魔力,又藏著重塑認知的思維啞鈴,讓普通讀者在零碎時間里,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解開困擾人類千年的思想繩結。
王幸華編著 ·知識讀物 ·5.5萬字
這是一本由德國哲學家、諾貝尓文學獎得主奧伊肯和中國儒學大家張君勱合著而成的小書,從通俗普及的角度介紹了中國與歐洲的思想起源及發展歷程。其中歐洲部分由奧伊肯撰寫,他從歐洲思想的發源地——古希臘開始,對中世紀和近代啟蒙運動以及德、英、法等國的著名哲學家進行闡釋,中國部分則由張君勱撰寫,他用精煉的語言對先秦孔孟老莊、宋明理學和朱熹、陸象山、王陽明等思想進行介紹。全書短小精悍,兩位作者均為世界級的一流學者,在不長的篇幅中濃縮了中西思想的精華。
(德)奧伊肯 張君勱 ·知識讀物 ·8.9萬字
本書是布魯諾·拉圖爾的一部講稿。所謂蓋婭假說(Gaiahypothesis),是1960至1970年代,由發明家兼化學家洛夫洛克(JamesLovelock)所提出,他認為地球表面的生物圈與環境構成了能自我調節的演化系統。有別于達爾文主義,洛夫洛克認為生命除了適應,也有調整環境的能力。拉圖爾利用這個假說的概念,闡述了氣候在全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在氣候變暖已經威脅到人類生活的今天,人類應該如何與自然、與地球取得和平共處。他大膽地打破了舊有的哲學觀念,以自然和人類文化的融合又對立的視角,探索了人類走出困境的方法。
(法)布魯諾·拉圖爾 ·知識讀物 ·21.4萬字
本書收錄了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韓國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學者的文章,采用一篇立論加一篇批評的形式,力圖在對話與思想的交鋒中,使天下概念在當代視野中重新迸發文化生命力,旨在探討與挖掘東亞傳統中“天下”概念的現代內涵,以及儒家天下觀如何影響了中國的對外戰略、亞洲的地區秩序和世界的發展,并據此展開,探索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干春松 (美)安樂哲編 ·知識讀物 ·18.5萬字
20世紀70年代,西歐多國的共產黨員面臨一個關鍵抉擇:是進入資產階級政府擔任職務,還是忠于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理想。而對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權力的結構以及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核心地帶的革命策略作出最具開創性的分析的,正是葛蘭西。本書是安德森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對葛蘭西的一次回望,對葛蘭西的《獄中札記》進行了細致的語文學分析,使讀者得以領略葛蘭西高度原創的思考以及其中值得進一步挖掘的縫隙與空白,從而為人們未來向何處去提供了一些啟示。
(英)佩里·安德森 ·知識讀物 ·10萬字
是誰提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為什么斯賓諾莎是被罵名包圍的哲學家?俄羅斯的飛翔的雙頭鷹國徽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這些我們都該知道點。
汪淼 ·知識讀物 ·12.4萬字
本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借助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對國內外有關科學定律的研究成果、理論學說做了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與評析,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有關科學定律的知識體系。該體系的研究與闡述,能引導哲學專業的學生全面理解科學定律的本質特征、主要類別、認識功能與形成科學定律的基本過程;能給國內科技哲學與認識論研究者有所啟示,拓展其研究思路,提升其進行科學定律與現代認識論研究的實際水平;能使科學工作者系統了解探索自然規律的基本程序及其科學研究各環節中各種科學方法的運用范圍、認識功能、不足之處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有助于科學工作者加速科研進程、掌握客觀規律、建構科學定律。
朱寶榮 ·知識讀物 ·1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