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容涉及日本戰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作者為國內知名高校的權威學者,并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及代表我國日本哲學、思想研究領域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壇,可以體現目前國內外日本哲學、思想領域的研究水平。
刁榴 ·東方哲學 ·23.8萬字
這部講習錄共有20講,每講約10000字。從《論語》中選出一句名言,考察歷代學者對它作過何種解釋,辨析其解釋的內在合理性,探討它所蘊含的哲學道理,思考它對現代社會有何種意義。這20講所援引《論語》注本及相關古籍種類將近300部之多。就《論語》中一句名言所作的討論而言,它是很有廣度和深度的,也是很有意義的。本書提出了“新經學”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我們相信,如果今后經學研究沿著這個路子發展下去,無疑將會開顯出一個現代“新經學”的壯觀局面。
姜廣輝 鄧林 ·東方哲學 ·22.2萬字
本書將《紅樓夢》故事情節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過程的演繹,《紅樓夢》中的人物則是修行過程中的心識現象的象征,而《紅樓夢》中人名、地名、詩詞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為是按照原著順序解讀,單讀此書也能夠與《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一一對應,省去了翻檢原書的麻煩。
陳嘉許 ·東方哲學 ·34萬字
《東方哲學與文化》是由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兩輯,向國內外發行。本刊旨在繁榮和推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東方學研究,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哲學與文化平臺,發掘東方文明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本刊常設欄目包括:理論前沿、專題研究《道學、佛學、儒學、印度哲學、猶太學、日本哲學等)、比較研究、文化專欄、書評訊息等。
徐小躍主編 ·東方哲學 ·19.1萬字
本書為論文集,主要是作者關于漢代經學,宋代儒學,及清代以降至于現代中國學術史、思想史重要問題研究論著的選集。就研究內容與方法來說,涵括漢學與宋學兩種傳統學術形態,二者間既有明顯的差異與界限,又是互相憑藉、左右取資的關系。
趙燦鵬 ·東方哲學 ·20.9萬字
《大易翻譯學》援易入譯,以易治譯,以易弘譯,為翻譯研究提供一種新的途徑。全書共十三章,主要從哲學上探討翻譯含義、翻譯本質、翻譯標準、翻譯原則、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審美、翻譯倫理、翻譯風格、翻譯距離、翻譯批評、翻譯生態環境、復譯等問題。作者較有創見性地提出并論證了翻譯本質“交易論”、“太和”翻譯標準、“陰化、陽化”翻譯策略、“中和”翻譯批評標準、“善、公、實、全”翻譯批評原則、翻譯風格“模仿說”、“生生為美”的翻譯審美觀、“利以合義”的翻譯倫理觀、“保合太和”的翻譯生態環境觀等,為中國傳統譯論灌注了新的血液。該書是大易翻譯學的奠基之作,融易學和譯學為一體,既弘易道又弘譯道,既適合翻譯理論研究人員參考又適合譯學、易學愛好者閱讀與欣賞。
陳東成 ·東方哲學 ·20.1萬字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以宋、元、明時期的思想文化為背景,特別是儒學發展史為背景,在簡明生動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發展的脈絡和特點的基礎上,不僅系統而深刻地論述了陽明心學產生的歷史原因及其內容、特點、社會影響、歷史作用,而且系統和細致地論述了陽明心學的分化、演變和明代中后期王門各派各家的離合同異、學術宗旨,并以陽明學、陽明后學與朱、陸之學,特別是明末其他儒學流派做了具體而微的對比?!锻蹶柮髋c明末儒學》不僅能使讀者宏觀而系統地了解明代儒學,特別是陽明心學的發展史、演變史,而且能給讀者以很大的思想啟迪,深入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
(日)岡田武彥 ·東方哲學 ·29.9萬字
全書共十一章,第一章《孟子傳略》對孟子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二章考證了《孟子》的內七篇和外篇;第三章講了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第四章講了孟子之中心學說——人性論;第五章講了政治哲學;第六章講了人生哲學;第七章講了經濟哲學;第八章講了重農主義;第九章講了教育哲學;第十章講了尚論古人;第十一章講了諸家學說之批評。全書系統清晰,深入淺出,而且甚是難得的是,自覺運用西方學術研究方法,對孟子學說進行重新解構,可謂杰作。
郎擎霄 ·東方哲學 ·7.8萬字
《儒家思想與中國當代倫理》以儒家公私觀和天人觀為重點,從當代公共倫理和生態倫理兩大方面,考察儒家思想在中國當代的發展與新變,思考某些現實社會問題發生的歷史文化根源,探討儒家思想現代化的可行性及其在當代中國道德重建和民族文化復興大業中的意義與價值。
苑秀麗 何小玲 ·東方哲學 ·15.9萬字
《英語世界的<道德經>英譯研究》借鑒比較文學的研究范式,采用文本細讀法、微觀分析法以及變異性研究和跨文化比較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從系統、整合的角度對英語世界的各個英譯本作了介紹與梳理,從異質文化的視角以及異質文化間的差異與互補作用于文學和思想文本來分析探討其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變異。
楊玉英 ·東方哲學 ·13.9萬字
《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為中華日本哲學會的會刊。中華日本哲學會作為研究日本哲學、思想與文化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對日本哲學與思想、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并促進中日兩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本輯內容涉及日本戰后、近代以及近世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收錄了國內高校日本哲學與思想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一批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學者論文,同時設置了特邀日本學者論壇。
郭連友主編 ·東方哲學 ·26萬字
李退溪是朝鮮朝最為重要的儒學家之一。本書以朝鮮儒學的一段公案——“四七之辯”開始談起,以文獻考據和哲學分析為基本方法,重點分析了李退溪的“理氣互發”說和心學思想的理論淵源與后學影響。李退溪受《周易》和周敦頤《太極圖說》中動靜說的啟發,推發了“理”之能“發四端”的可能性,由此建立了人性之善與天理之間牢不可破的聯系。退溪心學的形成與宋、元、明時期儒學的多元化發展有關,是以朱子思想為根基對《心經附注》、《延平答問》的繼承,強調“十六字心傳”——道心對人心的統帥。另外,本書還從文獻流傳的角度揭示了朱子學東傳之路徑及李退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金香花 ·東方哲學 ·21.1萬字
本書作于1963年,是熊十力最后一部著作。案其《自序》,本欲將晚年隨筆不拘長短匯集成冊,因精力衰退僅成一卷,實乃一斷續寫成之長文。此文秉承熊先生的一貫做法,廣引佛儒經典解釋“十二緣生”,以此發揮其《新唯識論》到《乾坤衍》的思想。熊先生自謂歸本于“孔子之《易》”,對于佛道二家時加評判,讀者其善會焉。此書自云:“余雖不敢茍同于出世法,而人類有此一派思想,亦可為人間世貪癡兇殘之徒,給以大棒大喝。世人詆余毀佛,非獨不知余,又何所知于佛乎?”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3.2萬字
《東方哲學與文化》是由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南京大學道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兩輯,向國內外發行。本刊旨在繁榮和推進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東方學研究,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東方哲學與文化平臺,發掘東方文明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本刊常設欄目包括:理論前沿、專題研究(道學、佛學、儒學、印度哲學、猶太學、日本哲學等)、比較研究、文化專欄、書評訊息等。
徐小躍主編 ·東方哲學 ·16.5萬字
清代是荀學復活并逐漸走向興盛的時代,清代的荀學研究也是荀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書將清代荀學劃分為清初、清中葉和晚清三個各具特色的時期,考察各時期荀學研究的特點及時代背景、學術風氣對該時期荀學研究的影響。在每個分期下,又對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作專題研究,以清楚展現其始末;對惠棟、戴震、汪縉、章太炎及維新派諸成員等于荀子義理頗有發揮、獨成一家的學者,亦作專門探討,以便睹其荀學思想之全貌。
康廷山 ·東方哲學 ·21.6萬字
作者對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有自己的思考。他區分“思想史”與“學術史”,認為前者側重的是一時代思想變化的源流大概,及其對后世的影響。本書的論述不以個人為中心,而是圍繞思潮和問題展開,且在解釋傳統思想時,引入西方思想作為參照。許多具體的論斷雖然不一定正確,但也能啟發讀者的思考。
常乃惪 葛兆光導讀 ·東方哲學 ·9.6萬字
本書包括由四篇文章組成:一、《中國歷史講話》,原系作者于1938年春為學生授課時的講稿,當年夏天整理成書,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石印行世。此文宣揚漢、滿、蒙、回、藏五族同源,主要意在為各民族團結抗戰提供歷史依據。二、《中國歷史綱要》,據作者未刊手稿整理,寫作時間約在《中國歷史講話》前后。此文重在強調作史應注意之點,并兼述作者對宋明理學的看法,由此可見作者的民族觀、歷史觀和學術史觀。三、《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系作者發表在黃?;瘜W工業研究社附設哲學研究部《特輯》上的一篇講詞,1946年作者在四川樂山五通橋編定印行。四、《論六經》,由作者于1951年春在北京寫給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的一封長信擴充而成,當年夏天由大眾書店印行。此文分論儒家六經,尤其重點論述了《禮經》中的《周官》一篇,并對新中國文化教育方針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熊十力 ·東方哲學 ·16.3萬字
《莊子哲學》是第一部用西學方法系統研究《莊子》的專著,全書分十三章,系統介紹了莊子生平事跡、《莊子》篇目真偽辨析,論述了莊子的哲學思想、政治觀點、經濟思想、心理學和辯證法,以及對于后世文學的重大影響。在橫向上與諸子進行對比,在縱向上則對歷代莊學做了評述,在體例上首創援引西學進行對比闡述、以資發明,可謂是不可多得的莊學著作。
郎擎霄 ·東方哲學 ·15.8萬字
本書嘗試從東亞現代化的視角考察日本近代重要思想家福澤諭吉的思想,通過梳理其思想形成的脈絡及其在日本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的作用,以求更深入地了解福澤諭吉的思想以及日本現代化進程所帶來的啟示與教訓。
賀雷 ·東方哲學 ·21萬字
《〈論語〉綱要》是《論語》的釋讀之作,也可視為《新論語》續篇——對孔子思想的核心觀點和思想脈絡進行了歸納和闡釋。《論語》中的許多“道理”能否發展成為“定理”?《〈論語〉綱要》試著將這些“道理”做定理化表述,從“仁”“忠恕”等重要概念入手,通過經典章句的語義分析,解析相互關系,在簡單陳述的“箴言”中,尋找出更深一層的邏輯判斷。從“仁”的核心價值觀,到“兩端”方法論,再到“用其中”的中庸思維。簡言之,就是以其說,尋其法;再以其法,探其道。這一路徑,讓我們有可能一窺孔子“天人之道”的奧秘。如何在“人道”和“天道”之間“執兩用中”,即“中庸”之道。“中庸”是在“兩端”之間做出抉擇。這是孔子學說的最高智慧。如果說《新論語》為《論語》增加了一個新的讀本,希望這本《〈論語〉綱要》也能為孔學提供一種新說。
錢寧 ·東方哲學 ·1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