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自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道路及其成功實踐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如何系統、全面地描述中國道路的世界貢獻,闡釋其世界意義,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書緊緊聚焦于中國道路這個重大主題,在揭示中國道路的歷史背景、對中國道路進行總體性理論闡釋的基礎上,系統展示了中國道路的“生存性貢獻”“發展性貢獻”“制度性貢獻”“文化性貢獻”“和平性貢獻”,聯系現實,內容厚重;邏輯清晰,分析深刻;論點豐富,視角獨特。
韓慶祥 黃相懷等 ·中國政治 ·15萬字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研究”課題組在全國開展了“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問卷調查”,力圖從制度建設的角度,嘗試了解地方官員的民主觀念和認知。本書就是課題組及學術界同人利用該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地方官員對民主價值觀、民主制度建設、民主實踐路徑、民主認知的性別差異、協商民主與公共政策,以及滿意度測評等方面的認知。
陳家剛 ·中國政治 ·14.9萬字
《中國鄉約制度》以社會學的視角,運用歷史學的方法和手段,從鄉約制度入手,探索了中國鄉村治理道路的歷史過程,通過對歷史經驗的分析和提煉,運用于解決中國鄉村社會的實際問題。
楊開道 ·中國政治 ·14.9萬字
隨著鄉鎮女人大代表比例的日益提高,女代表的能力提升和實力提高受到關注。本書通過干預實驗和行動研究,對比無培訓、知識培訓、“知識+行動”培訓后,不同組別女代表履職認知、履職態度、履職行動的變化。研究顯示,“知識+行動”的培訓,通過女代表對代表身份和角色的體認,增強了她們代表群眾利益、監督政府和對開閉會期間職責的認識,改善了她們消極、冷漠的履職意識和態度,激發了她們在履職行動上不斷的克服困難,選擇科學合理的履職方式,積累更多的履職經驗,真正增強履職信心和技能。在既定的政治環境下,鄉鎮女人大代表還必須注重發揮女代表小組的力量,以增加女代表的可視性和履職的效果。本干預實驗對于鄉村社會的最大意義是喚醒,它喚醒了鄉村社會對女代表的關注,喚醒了女代表的履職意識和實實在在的履職行動。當鄉鎮女人大代表們在通過聲音、文字、行動進行政治表達的時候,鄉村婦女公共參與已經從一個比例提高的階段,上升到了一個能力提升和實力影響擴大的階段。
陳瓊 趙德興 ·中國政治 ·14.9萬字
本書從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義、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處理的重大關系等方面對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和目標作了深刻解讀,對下步改革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精到的分析,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對未來的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楊海英主編 ·中國政治 ·14.8萬字
本書從總報告、精神文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個案研究等各個方面,系統地介紹和論述了201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化事業的發展情況,系統地總結了2013年寧夏文化事業方面的得與失。本書敘述全面、嚴謹而翔實,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張進海 ·中國政治 ·14.8萬字
《新時期農村社區建設與管理》是針對廣大從事基層農村社區工作者編寫的一本培訓教材。《新時期農村社區建設與管理》主要介紹了有關農村社區建設的理論依據、基本常識和操作規范,重點闡述了我們新時期農村社區建設的目標、原則和內容,并對當前我國農村社區建設實踐中突出的成功模式、典型案例做了分析說明。《新時期農村社區建設與管理》在介紹相關知識的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希望對廣大從事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者能提供借鑒和幫助。
黎雨主編 ·中國政治 ·14.8萬字
本書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形成,性質、特征及內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則,基本任務,主要內容,基本途徑,基本經驗,新實踐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和經驗進行概括和總結。揭示了文化發展進程的基本特征,探討了新的歷史時期在文化建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及社會和諧文化建設等主要領域所取得的理論與實踐的新經驗、新成果,并對我國文化的未來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構想和展望。
馬建輝 ·中國政治 ·14.7萬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模式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何用中國智慧建構一套有解釋力的話語?在本書中,張維為教授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將互聯網思維融入中國話語體系,以生動鮮活的熱點問題為切入口,建構出了一套政治領域的“中國標準”。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在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張維為教授用膾炙人口的觀點、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建立了一套原創性極強的話語體系,既激發了受眾讀者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更是以一種寬廣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類情懷,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人的判斷。
張維為 ·中國政治 ·14.7萬字
自清末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至今,北大政治學科已經歷經百年滄桑。作為北京大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北大政治學同仁一直密切地關注中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與公共生活的變遷,以學術的態度去理解、記錄和影響中國人的公共生活。在中國政治學艱難的生成和發展中,周鯁生、陶大鏞、王世杰、錢端升、陶希圣、高一涵、張奚若、許德珩、杜國庠、蕭公權、蒲薛鳳、吳恩裕、王鐵崖、羅隆基、趙寶煦等一大批名家鴻儒在北大政治學的講壇綻放光彩,傳播新知,改造社會。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變化中,北大政治學為中國政治學科的建設造就和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促動著對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嚴肅思考。懷著追思之痛、傳承之心、光大之意和追逐之志,我們決定啟動編輯《北大政治學評論》的工作。以期攜手全國同仁共同促進政治學科的繁榮,推動國家和民族的進步。本輯的主題是“中國社會公共政治的形成與實現”,收文17篇。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 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 ·中國政治 ·14.7萬字
《新常態新理念:踐行五大理念,決勝全面小康》依循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要求,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了全面的解讀和論述,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深入而具體的闡釋對新時期繼續堅持黨的領導,順利實現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實踐參考和理論依據。“十三五”時期,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只有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才能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東方治主編 ·中國政治 ·14.7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了發揮遵義會議精神在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的可行性及具體實現途徑。主體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開展黨員干部教育的歷史演進,遵義會議精神在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革命精神開展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模式研究,圍繞利用遵義會議精神開展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開發特色教學資源,以遵義干部學院為主陣地開展教育培訓的基本構想。
王愛華主編 ·中國政治 ·14.7萬字
該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從哲學角度解讀中國道路、中國制度,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創新性,二是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內涵和使命,三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哲學思想的闡發。所收錄文章大都在學術期刊或報紙上發表,收錄時在原來的基礎上根據新的中央精神做了修改。
李培林主編 ·中國政治 ·14.6萬字
協調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之一,堅持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本書深入闡述了協調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理論基礎,從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三個層面,對新時代如何掌握協調發展的特點和方法,協調推進新發展理念的全面落實展開分析,同時立足廣東實踐,對廣東省和廣州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系列舉措進行經驗總結。
陳鴻宇 ·中國政治 ·14.6萬字
本書共十六章,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新形勢,對加強黨內監督、持續推進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強化派駐監督以及繼續高壓反腐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論述。在當前加強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之際,本書的出版對于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深刻理解和踐行全面從嚴治黨,在工作生活中更好進行反腐倡廉具有參考意義。
田力夫 ·中國政治 ·14.5萬字
《戰時的鄉村社區政治》將源于歐美的“社區”概念與中國傳統“鄉”這一基層社會組織結合起來,從歷史文化、制度習俗、農商生計和人情世故等方面分析了中國鄉村社區政治制度的形成與變遷。作者長期在中國鄉村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細致描繪出轉型中的鄉村社會政治及當地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本書將現代國家政治制度、行政區域的劃分、市場區域的界定、鄉土人情的影響綜合起來,從科學理論的角度探討國家政治與鄉土社會在中國傳統“鄉村社區”中的變化機制。
蔣旨昂 ·中國政治 ·14.5萬字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適應具體環境、歷史任務及時代變化的要求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發展的制度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是指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發展性及其未來發展前景的認同與自信。本書作者從宏觀視角切入,首先分析制度自信的思想淵源和各種維度,然后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基礎,基本內容、優勢,最后從方法論層面探討了如何進一步堅定制度自信。
李琨 ·中國政治 ·14.4萬字
本書為中國著名教育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錢亦石先生的遺著。全書共六章,講述了中國政治史的分期和研究方法,分述中國自原始社會至唐朝的政治發展史。除緒論外,其余五章按政治制度劃分,即無政治制度時期、氏族政治制度時期、封建政治制度時期。全書從歷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無政治制度的原始社會、產生政治制度的氏族社會、封建社會(涉及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政治,高屋建瓴地探討了中國政治史。文筆流利,生動有趣,分析絲絲入扣,填補了中國政治史理論研究的空白。
錢亦石 ·中國政治 ·14.4萬字
《選擇:中國與全球治理》是一部深入分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戰略格局和國際關系發展變化的著作。本書從經濟、金融、文化、新媒體、非政府組織、國際移民等多個視角,全面觀察和剖析全球治理問題的歷史、現狀和改革,特別關注二十國集團(G20)機制的作用和發展,提出中國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積極參與、融入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轉型,并在其中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將中國國際利益與國際社會共同利益有機融合,實現民族復興之夢。本書作者何亞非先生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曾長期主管中美關系和多邊外交工作,親身見證和參與了許多重要外交事件,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一線工作經驗的資深外交家。全書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研究,也有立足外交實際的客觀闡述,是近年來國內少有的系統論述全球治理問題的著作。
何亞非 ·中國政治 ·14.4萬字
我國城市化推進過程中伴隨大量土地開發,土地開發引發的社會矛盾呈現多發易發、錯綜復雜的態勢。化解土地開發引發的征遷矛盾,與基層治理密切相關。征遷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征遷的本質是利益分配,具有可協商屬性;另一方面,征遷又是高額利益分配,呈現復雜協商屬性。全面認識征遷治理實踐圖景,可以有針對性地通過完善基層協商民主機制化解復雜的征遷難題。
耿羽 ·中國政治 ·1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