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研究者,作者很欣喜地見到中國外交的新取向即創造性介入,同時也在繼續思考:介于中國國內變革和外交活躍之間,我們的外交轉型會是怎樣的方式,如何做才能更好適合內外需求,這方面的所謂“頂層設計”應當包括哪些內容?在新的全球場景內,適應新的環境與要求,中國外交會發生什么樣的轉型?外交轉型與“創造性介入”的對外取向有何關系?本書正是對上述問題思索和研究的結果,也是對前兩部《創造性介入》著作的補充。
王逸舟 ·國際關系 ·9.7萬字
本書為著名學者佩里·安德森教授應北京大學“大學堂”講座計劃之邀,在北大講學的合集,書中還收入了由清華大學汪暉教授主持的圓桌討論紀要,和《上海書評》對作者進行的長篇訪談。全書主體內容圍繞著國際體系中的統治機制(包括霸權)以及反抗運動而展開,涉及霸權的觀念、大國協調機制、國際主義、國際法、對新自由主義的民粹主義反抗等一系列主題。通過本書,作者不僅系統梳理了自己的重要理論,同時也對當前的國際秩序做出冷靜的分析。深具啟發性。
(英)佩里·安德森 ·國際關系 ·10.8萬字
本書描述了中蘇(俄羅斯)兩國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在20世紀密切合作的史實。書中在歷史文獻、事件親歷者回憶錄的基礎上,通過對中俄文相關的歷史書籍和報刊資料的充分研究,向廣大讀者呈現了中國東北地區解放之初乃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之后,蘇聯在經濟、軍事政治、工業技術、科學教育以及干部培養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全面援助的史實。作為佐證材料,書中還收錄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和圖片、照片。
王金玲 帕斯穆爾采夫A.V. 王寧 ·國際關系 ·18.7萬字
隨著當代全球化的發展,非政府組織已經成為國際法律體系的重要參與者。然而,國際法律體系中現有規范非政府組織參與的相關制度安排已經表現出一定的滯后和不足,影響了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法實踐功能的發揮。基于這種判斷,本書以制度規范主義為視角,詳細梳理和評估了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立法、國際法監督執行和國際司法訴訟進程中的相關法律制度安排和實踐效果,主要包括參與的法律基礎、參與的主要形式、參與資格認證的實體規則和程序規則等方面,旨在發現當前制度規范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對非政府組織制度性參與國際法律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提出了具體建議。
李洪峰 ·國際關系 ·26.8萬字
本書是一本透視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內外政策的文論簡集。有關美國的情況,特別是奧巴馬政府的大政方針,學界相關的解讀文章汗牛充棟,但是多偏于某一領域、某一專題、某一側面。本書選擇以奧巴馬任內的內外施政作為切入點,對其政策與中國的關系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在國內并不多見。本書的作者均為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相關學科有分量的專家和研究人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平發展研究所 ·國際關系 ·24.2萬字
為何中美“注定要共存”?如何看待中美雙邊競爭狀態?哪些因素會影響發生戰爭的概率?跨越陷阱的方法隱匿在何處?“修昔底德陷阱”對21世紀的世界有哪些現實意義?……作為海內外決策層和廣大公眾理解中美關系時廣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對全球秩序有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在與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的對話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關系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中國崛起、美國外交政策、美蘇關系、全球地緣政治、核武器、朝鮮問題、新冠疫情及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全面、系統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經濟、金融、科技、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競爭的看法;深入而透徹地分析了中美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風險;坦誠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議。艾利森認為“識別陷阱的目的是避免落入陷阱”。對中美兩國來說,只有保持克制、理性的態度,規避戰略誤判,管控競爭,加強協調、對話與合作,才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進而促進競合關系。
王輝耀編著 ·國際關系 ·8萬字
本書以19611979年為研究時間節點,運用大量史料,并置于冷戰背景下,深入分析了這一時期風云變幻下的美韓同盟關系。本書以韓國國內政治發展為時間軸,并輔以美國更替的不同執政階段進行歷史分期,相對于相關領域的眾多研究,本書在時間節點和角度的處理上有其創新之處,對于厘清美韓關系發展的歷史,及判別美韓關系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歷史性、學理性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歷史及現實意義。
馮東興 ·國際關系 ·19.2萬字
有價值的學術爭鳴有助于我們理解中國對外政策研究的變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關系學界的重大爭鳴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十一個議題展開,絕大多數與中國重大外交政策的轉型直接相關,而且學界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內部的分歧,因此研究這些爭鳴是外界觀察中國外交政策和政學關系的一個窗口。本書將中國的研究界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模式稱為“政主學從”模式,并分析了這一模式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徐進 李巍 ·國際關系 ·14.3萬字
本書旨在通過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實證研究,構建更具規范性與系統性的政治環境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礎上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政治風險防范提供一個更具操作性的研判工具。
周方冶 ·國際關系 ·24.2萬字
《失衡的世界:國際關系和美國首要地位的挑戰》一書對現有國際關系理論中關于美國面臨的體系約束的觀點一一進行了分析,得出了與傳統國際關系知識相反的結論。兩位作者認為,美國的強大實力并不會招致制衡行為,正因為美國擁有壓倒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從而在國際體系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其他國家不敢輕易同美國競爭。即使大多數國家倡導多極體系,但由于各國在各種國際制度安排中享受著美國提供的公共產品,出于對機會成本的考量,各大國也很難采取實質行動去制衡美國的權力。因此,在目前的國際體系中,美國的權力并沒有受到來自結構的約束,其首要地位可能將會長期存在,美國有機會利用其能力去促進其安全利益。
(美)斯蒂芬·G.布魯克斯 威廉·C.沃爾福思 ·國際關系 ·12.7萬字
本書把美國思想庫的研究與冷戰后的美國對華政策研究結合起來,深入研究美國對外政策的決策機制與決策過程,特別是對美國涉華政策的決策程序、決策過程、決策機制、各種利益集團在涉華政策決策中的博弈過程,并剖析了美國對臺政策、美國對華經貿政策、美國對華人權政策、美國對華環境能源政策等敏感政策的決策過程,分析了美國思想庫在這些政策辯論中的作用和影響。全書理論性強,史料翔實,論證和分析縝密,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對我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陶文釗主編 ·國際關系 ·36.4萬字
本書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概述新時代十年中國外交發展歷程、成就經驗基礎上,通過對戰略機遇期和全球化轉型的深入剖析,重點論述當前中國外交面臨的挑戰問題及戰略選擇,歸納中國外交的基本理念與新思路新主張新方案,審視中國現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國外交的多目標戰略與戰略排序,明晰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外交的使命任務。本書對于彰顯中國外交的獨特風范和世界情懷,展示中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國責任與擔當具有一定意義。
王帆 ·國際關系 ·9.7萬字
本書收錄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1997年至2005年間的主要論述。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國際關系與中國外交;第二部分《國際安全問題的發展與國際安全合作;第三部分中國的安全觀與安全政策;第四部分歷史使命與中國軍隊建設。這些幾個部分既相互關連又彼此區別,既各有側重又邏輯相通,圍繞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重點論述國際安全和國家安全問題,并兼顧中國國防與軍隊建設的因應舉措等,可以說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相信,本書的出版對當下及今后一段時間的中國國際戰略研究會不無啟迪意義。本書采用中英雙語,也便于國際交流。
熊光楷 ·國際關系 ·10.9萬字
從杜魯門政府時期開始,美國就試圖在阿以爭端中構建不偏不倚的斡旋者角色。尼克松政府時期,中東地區先后爆發了埃以消耗戰、約旦危機、十月戰爭及第一次石油危機,美國的危機管理政策也大體經歷了從平衡、威懾平衡到再平衡的相互轉換過程。十月戰爭期間,美國通過脫離接觸與石油禁運的互反制約重塑中東平衡,最終達到了軟化激進的阿拉伯國家的立場、鞏固與以色列關系與排擠蘇聯在中東勢力的目的。
劉合波 ·國際關系 ·22.2萬字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正處在力量重新組合的重大轉折期,各類熱點問題層出不窮,吸引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越來越“重視”中國,中國也需要主動向世界表達自己。本書選取了近年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十來個熱點事件,包括巴以沖突、烏克蘭問題、南海問題新動向、敘利亞危機新走向、伊朗核問題新進展、馬航事件等,對其來龍去脈、中國的政策立場和事態的走向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旨在闡明中國的立場,傳達中國的聲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國際關系 ·10.1萬字
本書從戰略角度研究當代中國實施對外援助與履行國際責任的背景動因、歷史進程、民族個性及時代影響。全書約30萬字,由導論、正文十八章、結語等部分構成,包含了理論探討、概念辨析、背景梳理、進程回顧、案例調研、成效評估、對策思考及總結展望等不同層面的內容,通過對中國在非洲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援助實踐的案例分析,探討中國對外援助與中國擔當國際責任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中國對外援助與履行國際責任實踐背后所包含著的理論闡釋空間與思想創新問題,本書也作出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劉鴻武 黃梅波等 ·國際關系 ·36.7萬字
本書按照歷史唯物注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具有反作用原理出發,在分析當今生產全球化的基礎上,對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時會遭遇的挑戰進行比較細致的學術分析。
李濱 ·國際關系 ·22.4萬字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而給出的中國方案,也是基于人類的歷史教訓、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為人類描繪的世界藍圖,是21世紀籌劃人類命運的唯一選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所以是人間正道,“正”就正在這一方案不謀一國之利,而為人類著想;不圖一時之利,而為子孫后代著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新了全球治理的思維方式,開辟了世界秩序的宏大愿景,標識了中國外交的未來方向,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嶄新形態。
李君如 羅建波等 ·國際關系 ·6.8萬字
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呼吁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致力于促進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既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又為促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宮力 ·國際關系 ·6.7萬字
本書從“阿拉伯之春”著手,以北非五國(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所面臨的三大非傳統安全問題(國內沖突、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為考察對象,旨在論證一個核心假設:多重“角色沖突”是導致美、歐的北非安全政策失靈的重要原因。全文以“角色理論”(RoleTheory)為理論框架,探討美國在北非扮演的“急需國際公信力與合法性的實用主義行為體”角色和歐洲扮演的“務實的規范性行為體”角色是如何進行自我調試與平衡,卻走向了失靈。
王聰悅 ·國際關系 ·2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