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目標無處不在,組織和個人都會設立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目標。中國各級政府重視目標責任考核,并建立了目標治國體制。目標治國體制既令各級政府鉚足了勁發展經濟,也導致數據注水、短期主義和本末倒置等負面行為。不理解目標治國的過程與特征,就無法理解中國政府的行為邏輯和治理績效。本書通過歷史追溯、國際比較、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系統研究了目標治國的起源、特征、過程與影響,刻畫和解釋了目標治國的前因后果。
馬亮 ·公共管理 ·11.8萬字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稱,其中蘊含著制度體系的重構、治理方式的更新以及價值觀念的表達。而這樣的重構、更新或表達需要一個平臺來呈現、實施和保障,法治無疑是最佳平臺。因此,法治化理所當然地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內容。本書分上中下三篇,分析了法治中國之義、法治中國之理、法治中國之綱,深入研究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從而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
江必新 ·公共管理 ·15.8萬字
《公共管理評論》常設“論文”、“評論”、“教育”、“書評”四個專題,“論文”專題發表原創性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文章;“評論”專題刊登對學術流派、學術理論、學術觀點和學術發展狀況的評論文章以及學術會議或其他學術活動的介紹和評論文章;“教育”專題刊登探討公共管理學科與教育發展方面的文章;“書評”專題刊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及其相關領域新近出版的中文和外文著作的介紹和評論。
巫永平主編 ·公共管理 ·10.8萬字
《數字治理評論》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創辦,是一本致力于推動數字治理研究的學術性集刊。本刊力圖追蹤數字治理理論前沿,回應數字治理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倡導規范嚴謹的學術研究,提升數字治理的研究質量。
鄭躍平 ·公共管理 ·9.9萬字
《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報告(2018)》一書是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該基地是依托北京聯合大學建立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匯集了一批在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方面頗有造詣的學者和專家,同時擁有一批高層次的中青年研究人才。本書內容分四部分,分別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研究、社會治理與建設研究、廉政建設研究,共20余篇研究文章,是近兩年科研成果的集結與歸納,讓讀者對北京近年來的政治文件建設的新發展新變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是一部優秀的政治文明建設論文集。本書最適合研究政治文明的學者和老師們,針對性和實用性強。
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基地 ·公共管理 ·15.6萬字
本書基于網絡治理理論,按照“構建理論—實踐檢驗—完善理論”的研究思路,探討優化我國公共服務供給的方法與路徑。書中界定了公共服務網絡治理的核心概念并闡釋網絡治理理論;構建了我國公共服務網絡治理的理論框架,涵蓋理論模型、影響因素、評價機制和效率分析;比較國內外公共服務網絡治理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國案例的不足與差距、總結國外案例的經驗與啟示;提出了提升我國公共服務網絡治理能力的路徑。
周悅 ·公共管理 ·14.9萬字
基于現行中心框架體系對于住戶部門核算的不全面性,本書試圖構建住戶部門衛星賬戶來全面反映住戶部門核算期內所有經濟活動的全貌。在衛星賬戶體系下,住戶部門生產核算的范圍包含了住戶部門核算期內所有生產活動,既包括SNA生產也包括非SNA生產;根據住戶非SNA生產活動與現行中心框架體系下住戶部門賬戶體系中相關經濟交易項目之間的聯系,通過對現行中心框架下住戶部門相關經濟交易項目進行調整,形成了住戶部門衛星賬戶中的經濟交易項目,并在此基礎上,依據國民經濟核算中核算賬戶構建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最終構建出住戶部門衛星賬戶范式,并延伸出相應的核算指標。
韓中 ·公共管理 ·9.8萬字
《公共管理評論》設“論文”、“評論”、“教育”、“書評”四個專題,“論文”專題發表原創性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文章;“評論”專題刊登對學術流派、學術理論、學術觀點和學術發展狀況的評論文章以及學術會議或其他學術活動的介紹和評論文章;“教育”專題刊登探討公共管理學科與教育發展方面的文章;“書評”專題刊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及其相關領域新近出版的中文和外文著作的介紹和評論。
巫永平主編 ·公共管理 ·13.7萬字
本書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基層互動治理及其機制建設為主題,在借鑒和承繼學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與社會關系、城鄉關系等理論為指導,從中國農村基層治理的理論與邏輯、歷史與現實出發,圍繞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基層政權管理體系和農村村民自治體系之間的互動治理關系,集中探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農村基層互動治理的基本問題,包括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互動治理的理論內涵、歷程變遷、邏輯動因、現實梗阻等,在此基礎上依循農村基層互動治理體系“結構變遷—機制構建—有效運行”的邏輯思路,系統闡述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穩步推進和實現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路徑策略,以期為推進中國式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有益的啟示。
胡永保 ·公共管理 ·18萬字
僑批業是指專營或兼營攬收或解付華僑匯款并收寄華僑僑眷信件的私營行業,作為中國經營僑匯的主體行業,僑批業是僑鄉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同時關系到國家貨幣主權是否確立。而廣東作為一個華僑大省,其僑批業管理政策尤為歷屆政府所重視。本書通過闡述1949—1956年這一特殊歷史時期廣東僑批業的具體管理政策和得以運行的宏觀經濟條件,從政權性質、歷史因素、國家能力等方面,具體分析基于民間信任機制的僑批業經營的不可取代性和特殊性,以及廣東僑批業進行國有化改造以爭取僑匯資源等相關措施,體現了廣東僑批業國有化的深入及僑批業經營意識從個體到國家的轉向。
張小欣 ·公共管理 ·12.9萬字
巫永平主編 ·公共管理 ·15.5萬字
巫永平主編 ·公共管理 ·12.9萬字
本書集成的13篇論文立足于交通強國的新要求,充分關注交通的公共政策屬性,將研究焦點集中在交通公共政策制定、評價和交通發展外部性效應研究三個主題上。本書針對交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高鐵走出去等新的背景,從地方交通政策響應和交通知識產權風險、社會穩定風險、公眾參與等視角探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考察了現代慢行交通管理政策方向;研究評價了與現行軌道交通PPP模式相關的政策實施效果,并考察探討了交通公共服務滿意度的評價方法與技術;還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與構建、邊疆空間治理、城鎮減貧效應機制、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多個宏觀視角,以及風險駕駛的微觀視角,研究考察了公共交通發展帶來的外部影響。
王永杰等 ·公共管理 ·13.8萬字
巫永平主編 ·公共管理 ·12.5萬字
本書選取了6個目前農村和城市基層社區治理中較為熱點話題作為開發案例,包括:《“尖刀”促扶貧,“柔治”共富裕——基于湖北宣恩易地扶貧搬遷的觀察》《公共空間何以轉化為公共意識——以成都市金牛區31號院改造為例》《“夕陽”何以換“新顏”,棗巷云梯拔地起——基于棗子巷老舊小區成功加裝電梯的經驗研究》《當“微治理”裝上“智慧大腦”:智能社區何以點亮生活實驗場——基于技術治理視角下武侯區智能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如何打通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最后一公里——基于四川省天全縣“童伴計劃”公益項目的觀察》《“棘手”變“順手”:新型數字技術如何破圍鄉村治理的“天花板效應”——基于成都陶壩村的經驗證據》。本書從公共管理專業視角進行解讀,結合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點、原則和概念等進行撰寫。本書通過案例分析,讓讀者對公共管理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本書所選案例均為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師團隊帶領學生親自調研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并搜集了大量的權威的第二手資料。
馮華 謝小芹 王遠均主編 ·公共管理 ·16.5萬字
《政德論:心理結構與倫理行動的二重維度》在梳理“政德”內涵的歷史演進的基礎上,從倫理結構、心理結構和道德領導力三個部分對政德進行探微,對政德形成的機制和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過程進行了動態展現。第一部分,從大德、公德和私德方面對政德的倫理結構進行研究;第二部分,對政德的心理結構、政德內化的心理機制和社會機制進行研究;第三部分,對公共政策和干部體制這兩個重要的政治實踐領域的政德問題進行討論,對政德的實踐困境及走出困境的道德創造力進行研究。《政德論:心理結構與倫理行動的二重維度》從政德內化為心理與外展為道德領導力的角度研究政德,深化和拓展了政德研究的視域;將政德與公共政策、干部體制、道德困境結合起來,突出了政德的實踐特質,對學術研究和干部政德修養均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鄯愛紅 ·公共管理 ·18.9萬字
本書以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為背景,通過對派出所執法、糾紛解決、防范和治安管理等運行的觀察與思考,反思和審視了派出所在當代中國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所應有的擔當,進而提出了當下和未來一段時期國家治理中政府法治建設的實踐邏輯和派出所改革的努力方向。
李亮 ·公共管理 ·14.3萬字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初步構建了我國公共部門非正式組織研究的理論框架;二是基于調查分析,針對非正式組織研究提出若干新概念、新觀點;三是提出諸多具有針對性的非正式組織治理思想、原則與方法;四是提出了一些關于非正式組織認知的新觀點。
王燕等 ·公共管理 ·18.5萬字
從全球視野來考察,傳統區域主義、新區域主義、巨人政府論、多中心主義、復合治理、整體政府理論從不同視角給出區域治理的答案。伴隨著區域流的加速對流與城市群發展S曲線變遷,中國區域公共治理經歷了三重治理結構變遷:契約化協同治理—半結構化協同治理—結構化協同治理,通過城市群地理空間—區域經濟空間—區域行政空間的三位一體來建構互補協作的區域治理系統。信息時代中國區域公共治理呈現出實踐與理論范式的雙重嬗變:由新區域主義范式轉向區域共享公共服務范式。區域共享公共服務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使區域居民在更廣闊范疇中共享生產力發展成果。區域共享公共服務通過去中介化與去行政化,推進區域公共資源由行政物理空間的非均衡配置轉向信息空間的開放化、一體化、均衡化與共享化。
汪波 ·公共管理 ·18.8萬字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中央與民族自治地方關系研究》是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梁罡副教授的一本理論專著,同時也是廣西社科規劃的最終成果。書稿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為研究視角,對我國中央與民族自治地方的關系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對我國現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合理性進行了充分論證。
梁罡 ·公共管理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