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威廉·丁道爾是16世紀英國翻譯家,他的工作給暮氣沉沉的中世紀生活敲響了喪鐘,也正因如此,他遭到了舊勢力的瘋狂迫害,英勇獻身。本書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他本人貌不驚人,過著平淡的生活,但他在逆境之下堅持理想,獻身于人民思想解放的事業,毫不妥協,寧死不屈。在危險重重的流亡之中,他從一地逃到另一地,其間始終不忘對人民的忠誠和熱愛,筆耕不輟,樹立了一道不朽的豐碑。
N.J.斯帕恩 (荷)J.邦特 ·歷史人物 ·6.3萬字
《孔子的故事》是文史學家李長之所作的人物傳記。作者在參照《論語》《孟子》《史記》等材料之后,對孔子的生平進行整理,并且以樸素易懂的筆觸寫就。本書首先對孔子的家世進行梳理,再依據時間線,將孔子在魯國成長—周游列國—回到魯國這幾十年的經歷,與他以“仁者愛人”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展現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決意志和欲扶大廈之將傾的偉大信念。在最后幾章,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以及他與學生之間的深切情誼。雖然春秋時期他的理念不可行,可他的思想通過《論語》記錄下來,稱為傳世之經典,為后代瞻仰。
李長之 ·歷史人物 ·6.2萬字
擁有愛新覺羅皇室血統的睿親王多爾袞為大清建國創下基業。他是大清朝的實際創立者,輔佐順治皇帝福臨定鼎燕京。他是一位少年英雄,立下了輝煌顯赫的戰功。從鑲白旗旗主到皇父攝政王,在權力的風口浪尖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一生。從政七年,為大清的繁榮奠定丕基。薨逝后被順治帝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他生前并未稱帝,死后卻被尊為皇帝,對他來說,可能是上天賜給他的一種奇妙的安慰。可以說沒有多爾袞就沒有大清朝。本書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位清初權傾一時的攝政王,了解大清創國之初的故事。
墨爾根覺羅·永寧 ·歷史人物 ·6.2萬字
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影響了古往今來一代代中國人。李長之從《論語》《左傳》和《史記》中追本潮源,在孔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探尋孔子之所以為孔子的原因,以平實質樸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分析孔子的思想,挖掘中國的民族特性與文化根底。
《孔子的故事》是李長之的經典代表作。全書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筆法講述了孔子的出生、講學、周游,刪《詩》定《禮》著《春秋》,以及宣揚德政、仁政的故事。再現了孔子生活的時代及孔子的生活狀態,展示了孔子的一個個側面和形象:有上下求索的哲學家,有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有問禮老聃、虛心向學的求知者,有生不逢時、被迫周游列國的政治家……這些不同的身份,讓我們看到孔子的“直率而又含蓄,熱情而又嚴肅,活潑而不失分寸”的形象。全書語言通俗、史料翔實,僅注釋達239條,參考書幾十種,真正做到下筆有出處,言必有據。同時本書還配以十余幅彩色插圖,包括數幅經典字畫,也包括此書和作者其他作品首版封面等。此外還附錄了作者家屬所撰寫的長文《李長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
李長之 ·歷史人物 ·6.1萬字
盡管荷馬被公認為偉大的詩人,但鮮有人真正閱讀過他的作品。我們通常是通過其他文學、藝術作品對荷馬及其詩歌進行了解和反思的。荷馬本人的身份,甚至是否有荷馬其人,仍是未解之謎。而圍繞《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創作的爭論與審美評價仍在相互交織。在當代,了解荷馬其人,以及閱讀其作品,依舊具有持久的批判性價值。
(英)芭芭拉·格拉左西 ·歷史人物 ·6.1萬字
朱熹,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他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稱為朱子。他的理學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等。本書以一組故事,為青少年讀者展示這位古代哲學家的思想、性格與精神。
郭慶財 ·歷史人物 ·5.9萬字
本書是關于王陽明的傳記作品。本書簡練地介紹了王陽明的一生,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歷、應試、政治、改過、講學、貶謫、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輔以六十余幅相關稀見圖片,圖像、遺跡、作品等等,均包舉無遺,讓你全面了解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同時,也輕松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勉三 ·歷史人物 ·5.8萬字
有關司馬遷本人的傳記材料雖然不多,可是《史記》卻是一部完整的著作,里面包含了司馬遷的全部思想和感情。因此司馬遷和他的《史記》是不可分割地、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司馬遷的整個精神面貌是鮮明地凸現在《史記》里的。”正因為如此,黃永年先生便以《史記》為基本素材來撰寫這本小書,更直接、更具體地表述他所要告訴給讀者的內容。此書對司馬遷的人生經歷和《史記》的撰寫情況,都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是一部極佳入門指南。
黃永年 ·歷史人物 ·5.4萬字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今屬河南)人。在抵抗侵略的過程中,他逐漸從士卒成長為兩鎮節度使,四次北伐,先后在郾城和潁昌大敗金兵,成為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最終因為不肯阿附權貴而被冤殺。本書用一組故事,記錄了這位民族英雄波瀾壯闊的一生。
沙爽 ·歷史人物 ·5.4萬字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從年輕時就積極謀求仕進,渴望建功立業,施展抱負,卻屢遭貶謫。但他依然不改初心,在從朝廷到地方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勇于任事,并且大膽敢言。這些經歷和心態,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詩文創作。韓愈提出“文以明道”的散文創作主張,又有“不平則鳴”“筆補造化”的詩歌創作理念,使當時的文壇氣象一新。
王紅利 ·歷史人物 ·5.4萬字
黃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清代浙東史學學派的開山祖。黃宗羲學問淹博,經史百家、天文算術等無所不究,而在政治思想方面,持有民本立場,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多有揭露,可謂中國啟蒙思想第一人。本書是《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叢書之一種,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黃宗羲一生的行跡、抱負和主要學術成就。
胡輝 ·歷史人物 ·5.4萬字
本書是關于王陽明的傳記類作品。王陽明是明朝最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本書簡練地介紹了王陽明的一生,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歷、應試、政治、改過、講學、貶謫、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均包舉無遺,讓你全面了解王陽明的傳奇一生,輕松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勉三 ·歷史人物 ·5.4萬字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其哲學思想體系,被尊為“老莊哲學”。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莊子》一書被人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據傳他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該書以濠梁之游、枯魚之肆、曳尾泥涂、無用之用、趙國說劍、破癰舐痔、莊周夢蝶、道在屎溺、庖丁解牛、鼓盆而歌等十個故事,展示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的抱負、氣質和品格。
李振峰 ·歷史人物 ·5.3萬字
戰國時代,七雄紛爭,硝煙彌漫。動蕩的時代,同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也。其間諸子百家,周游列國,有金戈鐵馬之搏戰,也有唇槍舌劍之交鋒。而蘇秦,作為戰國后期的著名縱橫家、政治家,親自導演了震驚列國的滅齊興燕的歷史大劇。雖然他也因此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但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猶如流星劃過天際,引人仰望。本書在盡量貼近史實的原則下,合理還原歷史的細節,以一組故事,力求為讀者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個性豐滿的蘇秦。
高新華 ·歷史人物 ·5.3萬字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抗清英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文學神童。十六歲時,便以極其令人惋惜的方式走上刑場,如流星般放射出燦爛的光華,照耀和激勵著后人。本書對夏完淳短暫而輝煌的一生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他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十四歲便投身復明抗清事業,胸懷復明大志,不懼艱難曲折,雖最終兵敗被俘,卻從容赴難,悲壯動人。
胡輝 ·歷史人物 ·5.2萬字
北宋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張載,創立了宋代理學重要分支“關學”。與程顥、程頤的“洛學”并稱,是十一世紀后期影響力最大的學派之一。他提出“氣化萬物”“民吾同胞”等哲學觀點,提倡社會改革,重視社會教育和家族組織,還觀察自然現象,提出“月繞地,地繞日”等科學觀點,比歐洲早數百年。蘇軾、邵雍、司馬光、朱熹、王陽明、王夫之、譚嗣同、錢穆等古今學者名人,都對張載有過極高的評價,甚至直接繼承、發揚他的思想。通過還原張載主要生平事跡,結合北宋時代、社會環境,探索展示“橫渠四句”精神的豐富歷史內涵、人文情懷和現實意義。
鄒賀 ·歷史人物 ·5.2萬字
荀子是戰國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的大師。荀子在總結儒家思想并與諸子百家學說相辯難、相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理論學說,為世所熟知者如性惡論、法后王等,而他更重要的思想可能是對禮義的推崇。但是荀子的生平事跡存在諸多疑點和爭議,其生卒年不易確定,游學稷下、入秦論政、在趙議兵、任蘭陵令、授徒傳經等大事也僅知梗概,時間、細節皆無從考證。本書在尊重基本史實的前提下,展開合理想象,還原荀子偉大的一生。
高新華 ·歷史人物 ·5.1萬字
在古今中外的軍事史上,衛青堪稱不世出的天才。本書擬從衛青生平的一些事跡簡單勾勒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本書不是傳記,僅按時間線索摘取其一生中重要片段進行勾連,使讀者對其平生有簡單了解,同時還從這些事跡中見出其軍事才華和過人品格。
胡輝 ·歷史人物 ·5.1萬字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丹陽尹王曠的兒子,太尉郗鑒的女婿,有“書圣”之稱。憑借門蔭入仕,歷任秘書郎、江州刺史、會稽太守,累遷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永和九年(353),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集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永和十一年(355),稱病棄官,遷居于紹興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金庭瀑布山。本書以小說筆法描繪了王羲之的一生經歷,表現了王羲之不朽的人格魅力。
高方 ·歷史人物 ·5.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