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邢侗是晚明與董其昌并稱“北邢南董”的著名書家。該書以豐富的資料和細致的分析,對邢侗的生平、思想和創作作了介紹,填補了書法史上的不足,并通過個案研究,將書學與文學、哲學聯系起來,以地域多元化理論分析邢侗書法的特色與地位,以社會階層論討論明末知識階層流動、互動等晚明書壇現象及書壇變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孟慶星 ·藝術家 ·25.8萬字
對他青年家庭富足,中年經歷滄桑,晚年學術成熟的人生脈絡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梳理和記錄。他幼年時,祖上和李士曾家頗有交往,家中富饒,父親對他這個老兒子寄予厚望;青年時北上求學,師從徐旭生,走上了考古之路;中年隨北平研究院遷到昆明,開始了學術上的儲備;“文革”時期,家中變故,師長和朋友們相繼離去,思考卻未停止;老年時,厚積而薄發,科研和教育成果豐碩,《中國文明起源新探》是集學術大成之作。蘇公一生的經歷過往,見證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書中描寫的重大事件、涉及的和蘇公同一時期各個學科的代表人物,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縮影,集中體現了他們的學術情懷和精神風骨。
蘇愷之 ·學者 ·24.2萬字
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從一名邊陲寒士,到中國歷史上最后一科進士,再到留日精英、清末立憲運動先鋒、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學家,以及民國初期西南政壇的風云人物,這一系列身份的轉換,在他身上是如何實現的?為何正當43歲的壯年,他卻迎來了慘烈的人生結局?真實的歷史遠比小說更加復雜。一位士人精英的個人命運,折射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文化、制度和政治變遷的決絕和迷惘。
李恭忠 黃云龍 ·歷史人物 ·20.1萬字
舒鴻,中國第一批國際級裁判,先后任之江大學、東南大學、持志大學及浙江大學等校教授,一生致力于體育事業,是我國著名的體育教育家。本書從舒鴻的體育人生說起,通過對其體育人生影響因素的分析,系統梳理舒鴻體育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基礎、主要內容體系、歷史影響和當代價值等。本書可為我國近代體育思想的發展提供又一系統的歷史資料。
毛慶根 ·綜合 ·20.7萬字
本書是金沖及先生的自述,呈現了先生豐富多彩的一生。書中第一部分講述了他早年求學、接受新思想、在復旦工作和初步接觸學術研究等方面經歷的人與事。青年時期的這段經歷為他畢生的學術志向、思想立場和行事風格打下了基礎。他離開復旦大學后,先后出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文物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等機構多個重要崗位。在書中,他從個人的角度出發,以嚴謹的學術思考,通過回憶具體的人和事,呈現這幾段不平凡的人生歷程。閱讀此書,可以從先生90來年的人生歷程中感受大歷史下的小細節、歷史的變遷規律、堅定志向和個人努力的作用。
金沖及 ·自傳 ·21.4萬字
復旦大學資深教授陳尚君的《我認識的唐朝詩人》,文共30篇,前25篇是寫一個詩人或者聞名詩人的人生一段,后5篇是一篇寫幾位詩人的,比如詩人家族、宰相詩人、詩人夫妻,等。全書涉及詩人五十余位,作者立體而全面地勾勒出唐代詩人真實人生的畫卷,介紹詩人不同的生命歷程和詩歌成就,同時就詩人走過的悲歡人生解說他們的作品。
陳尚君 ·人物合集 ·23.9萬字
陳其泰先生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主要在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領域耕耘,《陳其泰史學萃編》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懇懇治學的結晶。《陳其泰史學萃編》全書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學術史沉思錄》《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史學與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梁啟超評傳》《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全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大創新。《陳其泰史學萃編》是對時代需要的回應。陳其泰先生的著作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豐富蘊涵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偉大創造力。陳其泰先生滿腔熱忱,對民族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間可見,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優秀士人精神的薪火傳承。
陳其泰 ·歷史人物 ·22.2萬字
本書是聶秋華辦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匯編,反映了一所新建地方綜合大學發展過程中艱苦探索與實踐的歷程。全書分為教育理念篇、綜合改革與發展篇、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篇、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篇、校園文化與國際化戰略發展篇、地方服務與繼續教育篇六組文章,涵蓋了一所大學在發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經驗與理論思考。
《聶秋華教育管理文集》編輯組 ·綜合 ·41.8萬字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大家學案系列之一種。學案體為簡要了解其人其學的一種文體。郭斌龢為著名的語文學家,“學衡派”的重要代表。1937年8月,他應聘回至浙江大學,一直到1946年止,歷任浙大文學院中文系系主任、外文系系主任、師范學院國文系系主任、文學院代理院長、訓導長(民選)及代理校長等職。1946年郭斌龢再次回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系主任。當時胡適來中大講學,一次座談會后,留郭斌龢談論多時,盛贊郭先生的學術造詣,自愧不如,足見郭斌龢名望之高。本書以20萬字的篇幅介紹了其史學成就和學術貢獻。
郭斌龢 ·教育家 ·21.4萬字
本書描述袁枚的一生。12歲中秀才,18歲進萬松書院深造。二十一歲前鄉試、博學鴻詞預選均未過,且找不到工作。被迫借了盤纏到廣西謀生,未料到被廣西巡撫看中,特薦到北京參加直考。雖經歷一些曲折,但終于連闖鄉試、京試、殿試三關,進入翰林院,成了體制人,園了發家夢。之后袁枚做官卻感到痛苦,成了隱士卻活得瀟灑。最后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弟子半天下,青山紅粉伴白頭,是性靈詩派主帥。
徐清祥 ·歷史人物 ·23.3萬字
本書收錄了自春秋以降至晚清二十八位著名將領的傳記。他們或于治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定國安邦;或處亂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名垂汗青。他們的光輝業績,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和鞏固,為維護國家的統一、主權和獨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大大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文化寶庫,這是我們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這二十八篇傳記均由相關人物研究領域的名家執筆,考辨翔實,詳盡淺易,寓評于述,還原了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適合歷史愛好者閱讀。
陳梧桐 蘇雙碧 ·軍事人物 ·27.9萬字
本書與《莫言指南》策劃背景相同,但讀者和內容定位互補,本書定位于更高層次的讀者。本書主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莫言傳”,主要講莫言的人生與寫作歷程。下篇通過將莫言的作品放入中國文學百年歷史中深入分析,總結出3個核心特色,并以此來概括莫言作品的獨特個性,分為3個部分:1)“吃”的風景:著重討論莫言文學中“吃”的主題,通過“吃”把握莫言小說深處的秘密;2)“草根”共和國:主要描寫小說中高密鄉的人物形象及其鮮明風格;3)野性的風景:主要是從莫言小說的風景描寫入手,探討莫言在作品中所描摹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文學風景,從而把握莫言創作的基本思想脈絡。本文敘述流暢,文筆華麗,邏輯結構清晰,可讀性很強。作者葉開為莫言研究首席專家,與莫言關系很熟悉。《莫言畫傳》作者,《莫言畫傳》起印20萬冊,本書可為《畫傳》的姊妹篇。
葉開 ·文學家 ·29.4萬字
鄭文焯(1856—1918),字俊臣,號小坡,奉天鐵嶺人。工詩詞,擅書畫,通音律,懂醫道,文學創作以詞為特長,獨樹一幟,為“晚清四大詞人”之一。鄭氏雖出身官宦之家,然一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終老,晚年又逢國變,最終在窘困潦倒中離世。本書依據鄭文焯人生履歷及心態變動的軌跡,分為才俊少年、干進舉子、江南退士、困頓遺老四個階段,其生平進行詳細勾勒。作者通過搜集其詩詞題跋及相關文獻,加以研讀考證,并參稽大量史料如檔案、日記、方志、傳記、尺牘、筆記、書畫題跋等,除力圖還原鄭氏生平經歷與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詞學的特征與新變,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時局變化、社會狀態、書畫市場以及遺老的生活狀況等。
楊傳慶 ·年譜 ·36.1萬字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主持的一項科研項目,致力于總結納扎爾巴耶夫在國家治理方面的思想理念,研究他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方法和模式。借助回顧哈薩克斯坦政治、經濟、安全、民族宗教和對外政策的發展歷程,分析納扎爾巴耶夫的思想和理念逐漸成熟完善的過程。可以說,本書既是了解納扎爾巴耶夫思想的研究專著,也是記錄哈薩克斯坦獨立后發展歷程的史書。本書對于了解納扎爾巴耶夫本人及哈薩克獨立后歷史非常有幫助。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等聯合課題組 ·政治人物 ·21.5萬字
林紓是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尤以翻譯聞名于世,近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周作人等都曾癡迷于林譯小說。林紓之為譯界奇人,在于他本人不懂外語,是由合作者口譯、他落筆成典雅的文言譯文,以小仲馬《巴黎茶花女遺事》一炮打響后,一生共譯180余部西洋小說,其中許多是世界名著,如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德》、托爾斯泰《恨縷情絲》、塞萬提斯《魔俠傳》、司各特《撒克遜劫后英雄略》、迪福《魯濱遜漂流記》等。這些西洋小說向中國民眾展示了豐富的西方文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也確立了林紓是中國近代文壇開山祖師及譯界泰斗的地位。林紓早年是維新派,民國以后對盡廢古文不滿,雖遭新文化運動很多人物猛烈攻擊而不悔。他以翻譯為生計,以桐城派古文創作為性命,因其頑固保守,不合時宜,他的貢獻和地位并未得到公允的對待。本書以林紓生平為線索,用文學筆法講述了林紓一生的豐富經歷,力圖還林紓真面目,并還他應得的歷史地位。
顧艷 ·歷史人物 ·26.5萬字
這是一部關于張仲景的傳記,以史實為骨,輔以合理的想象,將大量的傳統醫學知識、地方掌故、民俗民風和歷史事件熔為一爐,追求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創作風格。本書塑造了一位“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醫圣形象,同時也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生機,體現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強精神。
程韜光 ·歷史人物 ·23.3萬字
沒有歸屬的繆斯,最后一個沙龍女主人,暢銷五十年的憂愁,去要幸福吧,不必有罪惡感,有一種傳奇來自破壞,當弗洛伊德遇上瑪麗,在畫框之外。
曾焱 ·影視明星 ·33.1萬字
本書是首次對朱家驊在中央研究院的工作做出系統評述的論著。作者查閱了朱家驊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北京大學檔案館、“國史館”等數處檔案,參考各種已出版的相關文集、書信、日記、傳記、回憶錄、年譜和研究著作,搜集材料之豐富,幾乎窮盡了海峽兩岸相關的原始檔案材料和相關研究文獻。書中以時為序,特別著重朱家驊在中研院制度化及國家學院體制化等方面,層層遞進,自成邏輯,充分發掘、利用大量第一手檔案文獻資料,從而保證了其論證的可靠性。
黃麗安 ·歷史人物 ·31.9萬字
本書對廣州時期的魯迅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927年廣州時期的魯迅雖然作品數量不多,而且純文學作品相對較少,但如果把它們放到魯迅創作的時間河流里檢驗,我們還可發現其存有文學風格上的轉型性,魯迅在廣州的經歷成為魯迅生命中不容忽略的一段體驗與回憶,同樣對其革命思想的流變也不無助益。論從史出,盡量合理的利用新理論重新激活魯迅在1927年場域轉換的歷史現場,同時能夠點面結合,立足扎實的文獻,給魯迅的時空點的研究帶來新的突破;論從史出,盡量合理的利用新理論重新激活魯迅在1927年場域轉換的歷史現場,同時能夠點面結合,立足扎實的文獻,給魯迅的時空點的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朱崇科 ·學者 ·23.3萬字
本書遴選了江蘇鐵路發展百年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從李鴻章、盛宣懷到王荷波、張嘉璈再到梅旸春、王道年、翟婉明等的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百余名人士,都做了生平介紹,記載了他們對江蘇鐵路的突出貢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江蘇鐵路發展的歷史。
周世青主編 《江蘇鐵路百年》編委會編著 ·人物合集 ·2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