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理學風骨:朱熹傳》是一部比較成熟的傳記書稿。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對朱熹的生平與家世,學問與思想等,基本做到了成竹在胸,如數家珍。作者吃透、弄熟了史料性的東西,把它們化成為故事性的敘事,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加以講述。,讓人們看到一個一生都在為“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不懈追求的殉道者,一個淵博的學識與高尚的人格相交織的東方文化圣哲的不凡風采。這使作品讀來一氣呵成,也引人入勝。
卜耕 ·歷史人物 ·29.8萬字
作者一直從事中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通過對古籍標點校勘、文稿審校,以及撰寫詩書畫印等文學藝術方面的著述,為撰寫《鄭板橋評傳》奠定基礎。作者有數十年購買收集的數千冊近萬卷藏書作為資料支撐,以周積寅《鄭板橋年譜》為主要線索,參考上海古籍版《鄭板橋集》、卞孝萱《鄭板橋全集》(增補本)以及眾多相關資料,對鄭板橋研究相關文獻資料中的若干謬誤加以匡正,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地展現鄭板橋的生平行跡、心路歷程和藝術成就,更加真實地還原鄭板橋的本來面目。
鄢敬新 ·歷史人物 ·34.9萬字
俄羅斯著名學者格羅莫夫畢生心血力作,還原最真實的契訶夫。以俄羅斯文學信徒的視角重新闡釋契訶夫的文學地位,認識契訶夫就是獲取一種生活的力量。_x000b_《契訶夫傳》是蘇聯學者格羅莫夫關于契訶夫的眾多研究著述中公認的集大成者,也是蘇聯契訶夫研究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在《契訶夫傳》中,格羅莫夫從契訶夫最初期的作品開始一一梳理了契訶夫的整個創作生涯,并將契訶夫的作品與書信、日記、手記已經目前可以確認的契訶夫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非常系統地介紹了契訶夫一以貫之的完整世界觀,從而推翻了前人對契訶夫的簡單定義。契訶夫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又相對獨特的地位。格羅莫夫從一個俄羅斯人、一個俄羅斯文學信徒的角度,重新闡釋了契訶夫在俄羅斯文學中的地位,厘清了他作品中自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脈相承的俄羅斯文學血脈。
(蘇聯)格羅莫夫 ·文學家 ·32.3萬字
《弗蘭克·蓋里傳》以建筑師的人生重要節點和高光時刻為篇章,通過大量的采訪記錄與資料調查,完整呈現了蓋里從猶太移民成長為著名建筑師的一生。傳記側重于現場重現,舉重若輕地揭示了蓋里建筑作品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在“局外人”與“圈內人”的身份轉換中,如何得以堅守“前衛”,化解“爭議”。更重要的是,成功帶來的焦慮和理想帶來的踟躕,又如何通過藝術與科技得到平復,并帶他邁向下一個巔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對于建筑師弗蘭克·蓋里的作品和人生,同樣適用。
(美)保羅·戈德伯格 ·建筑設計 ·48萬字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1770—1843),一個哲學、宗教和詩歌力量相互作用下的天才,一個在生活中找不到立足點的孤獨者。作為詩人、翻譯家、哲學家、家庭教師、革命者,荷爾德林的一生都活在個人的和政治的緊張氛圍中。在各種壓力下,他最終精神崩潰,在圖賓根的一座塔樓里度過了后半生。直到20世紀,經過后世哲學家和詩人對其思想的重新闡發,他的生命和哲學的真正含義才被發現,他也由此成為德國思想界的一個神話。德國著名傳記作家薩弗蘭斯基,用細膩的筆觸再現了這位孤獨詩人的一生。他從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記錄中透視出詩人生命中的困厄,用通俗、曉暢、才華橫溢的傳記寫作手法引領讀者接近這個世界文學和哲學經典中的未知之謎。
(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 ·哲學家 ·21.6萬字
抗戰時期是艾蕪創作生涯中的重要階段,其作品豐產而高質。編著者沉潛于圖書館,涵泳于數據庫,爬羅剔抉,多有發現與收獲。全書按內容大致分為五輯:“作品集及有關評論”“集外文拾補”“人物與事件”“書信繹讀”“他人筆下的艾蕪”,收文31篇。書中所錄文字,俱從原始資料得來,信實可征。本書的出版,對于《艾蕪全集》,無疑會具有一定的補佚作用,同時也將進一步夯實艾蕪研究的文獻基礎。
熊飛宇 ·文學家 ·26.2萬字
《一輩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歷練》講述在回首往事七十七年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一個詞叫做“活法”。我經歷了偉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歡歌也體會了亂世的雜囂。我見識了中國的翻天覆地,也驚愕于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時候形勢的波譎云詭令人暈眩,有時候禍福的說變就變,叫人以為是進入了荒誕的夢境、是在開國際玩笑。見過上層的討論斟酌,也見過底層的昏天黑地與自得其樂,還有世界的風云激蕩,我畢竟訪問過中國大陸境外的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我感受了呵護的幸運與“貴人”的照拂。我也領教了嫉恨者明槍暗箭的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好累!然而這些只能叫遭遇,只能叫命運,只能叫機緣,只能叫趕上點兒了,這仍然不是活法,不是你老王某某人的笑聲與熱淚,不是你老王的絕門兒與絕活兒。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選擇。
王蒙 ·文學家 ·29.4萬字
自卑與超越、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社會興趣……阿德勒所開創的個體心理學幫助無數人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并提供全新的視角去看待現今低欲望社會的廣泛問題。然而,鮮少有人知道阿德勒擁有異于常人的坎坷人生:自幼患有佝僂病,曾目睹弟弟的死亡,年幼的自己又險些因肺炎喪命;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求學,后因觀念沖突與恩師決裂;他輾轉致力于個體心理學的研究,卻在聲名最盛時因心臟病突發而辭世……可以說,阿德勒的一生正是與痛苦、自身自卑感對抗的一生。也或許正是擁有這樣的經歷,他才得以為世人留下驚人的思想遺產。作者在本書中基于業內最新研究成果、大量史料文獻和獨家檔案資料,還原了阿德勒的生平經歷及其最為重要的個體心理學發展歷程。閱讀阿德勒的生平,走進他的思想世界,或許能為高壓下的人們提供緩沖的空間,慢下腳步,試著去調松那根上緊的發條。
(德)亞歷山大·克魯伊 ·綜合 ·20.2萬字
本譯著精選近年來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評論文章,其中包括當代俄羅斯陀學專家В.Н.Захаров,Т.А.Касаткина,К.А.Степанян,Б.Н.Тихомиров,美國研究者D.Martinsen,日本研究者木下豐房等著名陀學專家的論文,代表了當代國際最新陀學研究成果,向國內學術研究界介紹陀學研究的前沿動態。這些文章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當代世界的意義、陀學研究理論方法、各國最新研究情況、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中的俄羅斯文化精神以及作家文本細讀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展示當今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張變革 ·綜合 ·35.3萬字
他們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經歷?獨特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樣成為后人景仰的圣人?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五位圣人的功名史!孔子——他為了夢想,周游列國,立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創儒家學派。老子——他少年老成,學識淵博,連孔子都兩次前來請教他,開創了道家學派。孟子——他自幼喪父,一心愛民,辭官著書,立志于教學,為儒家的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勛。孫子——他報國無門,隱姓埋名,著出流傳至今的驚世兵法,開創了兵家學派。莊子——他不想長大,喜歡做夢,傲視王侯,視功名為浮云。
王詠星 ·歷史人物 ·21.5萬字
本書記錄了莫里康內與青年作曲家德羅薩于2013—2016年間的對話,呈現了大師畢生音樂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自傳式生平回顧。從在羅馬的音樂學院接受正統教育到在德國受到先鋒音樂洗禮,從立志于投身絕對音樂到為電影服務,“雙重音樂人格”的莫里康內,在與萊昂內、托爾納托雷、塔倫蒂諾等導演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中,不斷探索音樂在能量、空間、時間方面的表達價值。一直以來,莫里康內力求重新創造電影的聲音,這一次,我們將聽到他為自己發聲。
(意)埃尼奧·莫里康內口述 亞歷山德羅·德羅薩著 ·自傳 ·28.6萬字
他是光耀古今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偉大圣人。王陽明的一生輝煌而傳奇,他十二歲就立志要做圣人,十五歲前往邊關考察,新婚之夜與老道徹夜交談。步入兇險難測的官場后,他因直言上諫而被貶,幾經生死,坎坷不斷……終于,在蠻荒僻靜、遠離京城的貴州龍場,他頓悟了圣人之道,由此創立了心學。其心學中“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的實踐運用,讓他屢用奇兵,一次次平定叛亂,挽救大明王朝于危急時刻,成就了他人難以企及的赫赫事功。數百年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張居正、黃宗羲、曾國藩、章太炎對其推崇備至;陽明心學甚至東漸日本,造就了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帷幕,日本當代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也視王陽明為精神偶像……本書作者歷時八年,翻閱數百萬字的王陽明著作、言論、資料,一字一句,完整講透王陽明傳奇的一生。翻開這本書,你將真正讀懂王陽明,領悟心學的無邊智慧和無窮力量。
周明河 ·歷史人物 ·21.3萬字
本書著重研究詩性林語堂及其跨文化傳播。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中,他卻逆潮流而動,熱衷于“東學西漸”,并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成為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個案。作者認為,林語堂具有的詩性的人格魅力,在文化傳播中起到了決定作用。本書以林語堂的人格特征作為切入點,研究其跨文化傳播的特點,這是目前林語堂研究中的一個嶄新視角。
劉奕華 ·歷史人物 ·21.6萬字
本書以唐代以來的相關材料為基礎,研究傳統文化中武則天形象的文化建構,揭示其社會文化內涵。武則天形象并非其歷史本來面目,而是一個被正統文化過濾過的,被不同群體出于維護自身需要而改變、加T出來的人們觀念的載體。
韓林 ·政治人物 ·23.5萬字
《花甲錄》作為一部重要漢學著作,不僅是內山完造的個人史——自出生到從上海回國的六十年回憶,從中也折射了從十九世紀末至“二戰”結束的日本現代史、社會世相史和中日關系史。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戰云密布,扼守公共租界戰略要津的內山書店,吸引了中日兩國各界視線,其影響力遠遠溢出文化圈。書店“往來無白丁”,陳望道、歐陽予倩、田漢、郁達夫、郭沫若、沈雁冰、柔石、蕭軍、蕭紅……
(日)內山完造 ·歷史人物 ·26萬字
本書作者長年研究周作人,對周作人的文學作品、思想脈絡、人身軌跡都有十分深入而精彩的論述。像《周作人附逆考辨》等立場鮮明,既闡明了歷史事實,又對上世紀末海外刮起的為汪精衛偽南京評功擺好的陰風進行了駁斥。
袁良駿 ·學者 ·24萬字
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浙江嵊州人。中國現當代經濟學泰斗,著名教育家、人口學家,蜚聲中外。《天地良知:馬寅初傳》是“浙江文化名人傳記”系列叢書中的一部,講述了馬寅初先生的傳奇一生。馬寅初畢生從事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為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穩定物價、控制人口等重大問題獻計獻策,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科學、人口科學學科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馬寅初的眾多著作中,《新人口論》是一部卓有見地的代表作,它論證了人口增長太快同積累、消費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議和措施,為計劃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新人口論》,馬寅初被譽為“中國人口學人”。他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持真理的無私精神,為后輩學人樹立了榜樣。
徐斌 ·人文 ·22.4萬字
本書是第七批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稱采集工程)叢書之一。本傳記通過深入挖掘王文興一生的生活、學習、工作軌跡,以真實、客觀的史料,將其坎坷曲折的人生和頑強追求科研的一生進行了還原和再現。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著重遵循時代大背景、成長小環境、增強可讀性、尊重歷史事實等原則。
周漢 牛勇 張錦 ·科學家 ·23.6萬字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晚年回顧自己一生重要經歷,細述親歷之近現代重要史事,辛亥革命、張勛復辟、新文化運動、五卅、三一八、北伐、清黨等,是了解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必讀之作,文學性與史料性兼具。最初只有“北大感舊錄”數節,后受曹聚仁之邀開始“一生回想”,歷時兩年多,成文二〇七節。手稿總題為“藥堂談往”,出版時改名“知堂回想錄”。曹聚仁先生說:“這么好的回憶錄,如若埋沒了不與世人相見,我怎么對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國文化界?”
周作人 ·文學家 ·22萬字
吳起的一生充滿爭議和轉折:處于微末時一心建功立業,卻為何屢次陷入道德批判?在魯則魯興,在魏則魏強,在楚則楚盛,卻為何每每慘遭讒言陷害?被無情趕出儒門轉而學兵家、學法家,卻為何仍舊是提倡仁愛的儒學者?一生用兵從無敗績,卻為何落得被亂箭射殺的結局?
關河五十州 ·歷史人物 ·2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