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王萌萌的長篇紀實文學《鏗鏘序曲——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以黨領導工人運動的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主題,記錄了鄧中夏和李啟漢兩位湖南少年,從瀟湘橘子洲頭到北大未名湖畔,再到上海蘇州河邊,并肩戰斗成為中共早期工人運動開創者,以及在黨的領導下他們組建和開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的全過程。
王萌萌 ·中國史 ·7.5萬字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今天的香港人有多少個知道中環德輔道原來是海濱?灣仔的海堤,原來在莊士敦道?本書根據第一手資料,扼要地闡述港島街道百年的發展脈絡,對讀者了解整個地區的發展,甚有裨益!
鄭寶鴻編著 ·中國史 ·1.7萬字
1910—1911年,飽受列強侵犯的中國東北,又面臨鼠疫的嚴峻考驗。日俄等列強以治理公共衛生之名,行擴張權力之實;行將日暮的清政府則做出最后的應對。隨著伍連德奔赴哈爾濱力挽狂瀾,各國醫學精英云集奉天,這場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這不僅僅是一場環境災變,還是近代中國應對外侮的歷史寫照,生態災害、地緣沖撞和政治交鋒相互交織,中國現代公共衛生事業于危機中借勢萌芽,其影響延續至今。
(美)威廉·薩默斯 ·中國史 ·9.6萬字
《元大都史話》通過對元大都的營建、形制、布局、規劃理念、建筑特點以及宮廷風尚、社會管理等的描述,展現了元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等方面的成就。中國古代都城是中國歷史的縮影,通過古代都城這樣一座集國家政治統治、經濟管理、文化活動、軍事指揮于一體的歷史活動平臺,探索它們所折射的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歷史及其發展變化規律,視角獨特,別具風格。
孫勐 ·中國史 ·7.8萬字
這是一部評述1845—1945年百年史學發展的專著,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編寫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前期,到經今文學運動興起為止。中編寫中國近百年的中期,主要記錄了20世紀前30年的新史料發掘工作。下編寫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后期,主要記錄了各專門史的研究進展、通史及斷代史的撰述、對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蒙古史元史和中外交通史的研究、俗文學史與美術史的研究以及古史辨運動和上古史研究。書的篇幅不大,卻結構清晰,文字暢達,立意高遠,信息密集,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學史領域的一本名著。
顧頡剛 ·中國史 ·9.5萬字
如果回到古代當平民,你愿意去哪個朝代?曾有一位歷史學家回答:去宋朝。為什么宋朝是最適合“穿越者”的時代,它應該被如何定義?是文人的天堂、武將的地獄,還是文化開放包容、經濟蒸蒸日上的巔峰時代?“輝煌”與“悲情”,正是宋朝的一體兩面。它的建立充滿傳奇性,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不經歷流血和屠殺而建立的新政權。它四周強敵環伺,文弱到歲歲上供賠款,卻延續三百多年屹立不倒,經濟與文化高度發達,不僅文豪輩出,還涌現了岳飛、辛棄疾、文天祥等一眾人杰。如此成就斐然的朝代,如何走向無可避免的衰亡,是時代環境的必然,還是人力所擾動?
傅小凡 ·中國史 ·9.9萬字
經過七年多的“抗戰”,“安史之亂”終于平息,但它帶來的影響是空前的,可以說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對后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均產生巨大影響,“安史之亂”后唐朝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由盛轉衰,并且又出現新的兩大難題——藩鎮割據、外敵入侵。資質平庸的代宗李豫性格懦弱,用人又頻頻失誤,宰相竟然是貪腐的大老虎,家中財物不計其數,僅僅胡椒就藏了八百石之多。
古月 ·中國史 ·15.2萬字
課本上的歷史人物大多嚴肅正經,本書旨在通過漫畫講解和史料分析,將他們鮮活的一面呈現在讀者面前。全書分為名人檔案、宮廷見聞、趣味百科和日常生活四大類。以漫畫的形式結合幽默的段子進行講解,同時參考了豐富的史料,既有趣味性,又有嚴謹性,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歷史人物——黑臉包公也許并不黑?白居易牙疼只能靠熬?古代大俠如何行俠仗義?……“朕說”的全新主題力作!畫風搞笑,史料扎實,是歷史初學者和愛好者的上佳讀物!翻開本書,為你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
朕說 ·中國史 ·4.2萬字
本書對中國古代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方法及其流變作了深入淺出的考述。
張衍田 ·中國史 ·6.3萬字
鄭和四次遠航非洲,是將明初與各國“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針,覆蓋到際天極地國度的標志。本報告深入闡述了實現人類歷史上這一空前壯舉,離不開當時中國先進的舟船技術與航海保障,以及對三條橫渡印度洋直達非洲新航線的開辟:鄭和訪非,將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麻林、慢八撒等地納入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體系,較之歷代更顯示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意義:通過對帕泰島“中國村”的探訪,那些因海難而留居非洲的鄭和部屬后裔至今仍保留著中國文化傳統,并成功融人非洲社會,是“移民”非洲的首批華人。將華人移民非洲史提前二三百年,有力回擊了所謂的“新殖民主義論”和“中國威脅論”,并對非洲“”向東看”和中非貿易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本報告對促進中非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李新烽 鄭一鈞 ·中國史 ·6萬字
一百二十多組往年今日的比照,展現金鐘及以東的港島變遷。依循書中的圖像軌跡,追尋往昔小市民的歡樂。金鐘的海員軍營集中地,灣仔的風月區,銅鑼灣、筲箕灣的漁港風光,北角的平民游樂場,以及太古的船塢工業等等,盡顯市井活力、庶民風情。
鄭寶鴻編著 ·中國史 ·2.1萬字
本書收錄舒新城先生于1938—1941年間游歷香港的日記,內容包括他在船上和旅途中的生活情況及所見所聞,間中加上一些感想和評論,可說是抗日戰爭前期的滬港雙城記,從中既可看到中華書局在戰時的狀況,又可看到香港社會民生的面貌,令人感受到戰時的氣氛,在國家苦難期間,知識分子仍為文化事業不懈奮斗的情操。
舒新城 ·中國史 ·5萬字
三角鎮位于中山市東北部,環境優美,地理位置便利,經濟發展迅速。除擁有傳統藝術醒獅舞和麒麟舞之外,三角的民俗和美食也獨具特色。有名的美食沙欄雞、棚燒鴨就產自此處。本書稿通過活潑生動的文字、清新脫俗的手繪漫畫作品,為年輕讀者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三角鎮。本書為“Hello,中山”手繪漫畫系列之一。該系列圖書通過新穎活潑的形式展現中山各鎮區的特色,吸引年輕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該系列于2015年8月推出第一種,迄今為止已出版了14種,深受市場的歡迎,有數種已經重印。全書約3萬字,100多幅圖。
蘇嘉威文 何凱桀繪 ·中國史 ·3.9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7384字
本書以日本漢學家的視角解讀中國古代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作者井波律子教授是日本知名中國文學研究專家,她研究三國歷史長達半個多世紀,曾向日本讀者全譯《三國演義》。本書《51個關鍵詞讀懂三國》,井波律子教授從三國故事中嚴選51個關鍵詞,分為“讀懂‘人’”“讀懂‘戰’”“讀懂‘社會’”三大部分,以全新視角解讀這一中國古代史上的著名歷史時期。從群雄割據的亂世到魏、蜀、吳的三足鼎立,再到晉滅東吳,統一三國,對壯大的三國世界、多樣的三國人物和復雜的三國故事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全書立足于《三國志》所著史實和《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解讀約1800年前,三國時代的中國文化、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51個關鍵詞相互照應,還原了體系龐大的三國故事世界,是域外漢學家對中國歷史和古典小說解讀與研究的全新視角。
(日)井波律子 ·中國史 ·6.8萬字
因時代的變遷,很多香港的舊事舊物已一樣一樣的消失,不復存在。本書作者吳文正是個出色的“收買佬”,他的倉庫堆滿平民用過的寶物,出于對舊風物的執迷,他會從這些舊事舊物當中尋找蛛絲馬跡,并藉此托物言志,借事抒懷。這次他翻箱倒籠,重溫及執拾舊事舊物,并希望從各種生活器物、社會變遷和人物故事中,拼湊出心中醞釀多年的老香港市井之圖,同時也是庶民生活的記錄,當中有新與舊、有中與西,訴說的是一個莫失莫忘的香港故事。
吳文正 ·中國史 ·5.1萬字
全書收錄約二百幅精選舊照片,生動展現鄭寶鴻所收藏的香港,循著香港人走過的足跡,反覆嚴謹考證圖像與文獻,本書作者鄭寶鴻以個人經歷作引子,帶領讀者從民生居住、攤販商貿、「紅白」儀式與玩樂消遣、交通等方面細味舊日人情。地踎大牌檔、大馬路走地雞、OL午餐專人送到、單車電車拍拖駛過……
鄭寶鴻 ·中國史 ·4.3萬字
為了推動社區文化的建設和分享把握機遇的經驗,非牟利團體“文化力量”于2014年舉辦了“文化·社區·機遇”圓桌會議。會議就如何促進文化藝術進入社區,讓文化的花朵在社區的土壤里盛放展開討論。出席圓桌會議的文化人、藝術家和十三個區議會議員,分享了灣仔、中西區、觀塘、深水埗和西貢等社區的文化故事,提出以“文化權利”和“文化視野”來檢視現行的文化政策。本書收錄的文章,以社區文化發展為主線,希望透過不同持份者,包括文化工作者、文化評論員、社區人士分享的社區文化故事,展示今天香港社區文化的持份者,如何把握機遇來發展社區文化特色。
高寶齡 陳財喜 伍婉婷 司徒毅敏 ·中國史 ·4.9萬字
黃梅戲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發端于清乾隆末年的小戲,隨著“三進安慶”、“兩入上海”,經過城市文化的洗禮,在表演藝術形式上日趨成熟。新中國成立以后,黃梅戲兩度與新興影視媒體聯姻,華麗轉身,香飄海內外,影響廣泛。《黃梅戲史話》從史、論、人、劇四個方面,對黃梅戲藝術進行了全面而簡要的勾勒與介紹,力圖使讀者通過黃梅戲發展歷史中的重要事件與人物,了解這個年輕而充滿活力與朝氣的戲曲劇種的前世今生。
毛忠 ·中國史 ·4.4萬字
本書以數以百計的珍貴文物,展示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人禁絕毒禍的努力。既有不同時代不同政府的各種禁毒法令條文公告,也有鴉片貿易相關的各種文件器物,以至當年對兩次鴉片戰爭的報導,甚至侵略者得到的獎章。用前人留下的文字和影像,把百年來禁毒過動和錯綜復雜的相關歷史,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林建強 ·中國史 ·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