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9.4萬字
《徽學》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刊發海內外高水平徽學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學研究的原創性成果,講求學術性、理論性、前沿性,開設“文獻與文書”“宗族與社會”“徽商與經濟”“學術與文化”“理論與綜述”“比較及其他”等專欄。本輯為第十輯,共收錄了16篇文章,所收錄文章多數為與徽學研究有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以及安徽省重點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周曉光主編 ·中國史 ·19.6萬字
《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內容簡介:清季預備立憲是中國憲政改革的開端,憲政編查館是預備立憲的督導機關,有“憲政樞紐”之稱。《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不惟考察這一機構的沿革與執掌,更注重分析它為推進憲政改革面開展的各項工作所引發的集團互動,以及集團互動對憲政改革所造成的制約,進而透視清季憲政改革的困境,探尋預備立憲與清廷敗亡的內住聯系。
彭劍 ·中國史 ·14.7萬字
《廣州市番禺區革命老區發展史》是《廣東省革命老區發展史》叢書的一種。本套《叢書》集中體現了當地老區人民革命斗爭史,注重突出老區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的弘揚和宣傳,促進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圖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歷史的真實性、事件的準確性與內容的可讀性相統一,對推動老區脫貧攻堅,振興發展具有實用性和參閱價值。《廣州市番禺區革命老區發展史》主要內容有:老區區域和革命老區概況,以及挖掘了老區在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情況,同時也講述了革命老區的建設發展歷程,還附錄有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全書大概有二十萬字。
《廣州市番禺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編委會 ·中國史 ·13萬字
商務印書館是一棵百年的大樹,是一本厚重的大書。無論從近代文化史還是從近代出版史上講,商務印書館都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對象。近年來,來界開始重新審視商務印書館,是應有之義。1999年,史春風同志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跟隨我攻讀博士學位。人好學,文筆也很好。她跟我商量學位論文的選題,最終便是確定為“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代文化”。學術界對于商務印書館的研究盡管已有了一些成果,但史春風同志的論文另辟蹊徑,其取角仍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她將商務印書館置于近代中西文化沖撞交融的歷史過程中,作長時段和系統的考察,集中探討了自己崛起與發展,尤其是與近代政治思潮、近代中西文化、近代教育和近代文化名人等多方面的關系,提供了不少獨立的見解,有助使人們對于商務印書館乃至近代文化史的認識。作者注意廣泛收集資料,并利用在北京的有利條件,走訪了商務印館的老人,從而使自己的論文有著堅實的史料基礎。本書是她在教書之余,將博士學位論文作了進一步充實的結果,學術研究無止境。史春風同志已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她會不斷取得新的成績。本書為北京市社科基金資助出版物,作者對商務印書館的歷史進行了追述可考證,澄清了許多歷史問題,尤其對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業與中國近代文化的發展的關系做了令人信服的論述。
史春風 ·中國史 ·14.3萬字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書籍的簡介、影響,以及成書背景、作者生平故事等,全方面、立體地呈現了每本書的價值和意義。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9.8萬字
本書選取了西雙版納哈尼族僾尼人作為研究對象,將社會性別理論與人類學的視角有機結合起來,以文獻資料分析和田野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探討了僾尼人以“磨盤雙合”為典型意象的社會性別關系、角色構成模式及其文化運作機制,詮釋了社會性別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體中的多樣性演繹。本書所呈現的不僅是學術,更是人生,它充滿了對純真質樸世態的體驗、對文化真諦的感知,以及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生動演繹。
顏寧 ·中國史 ·13.7萬字
本書是歷史公號“梁山微木說歷史”之“隋唐300年”系列文章合集。隋朝只有不到40年的統治時間,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后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它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實行均田制、改定賦役,推動了經濟發展;創立科舉制,促進了文化繁榮……本書以幽默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從581年楊堅篡位到618年楊廣被殺、隋朝滅亡的歷史,并對其間發生的諸多事件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幫助讀者看懂那段歷史,看懂古人在歷史關頭的生死抉擇,更從容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梁山微木 ·中國史 ·16萬字
《形象史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的中文學術集刊。本輯有名家筆談、理論探討、器物與圖像、考古與文獻、媽祖文化與海洋史研究五個欄目,所收文章運用的史料既有器物與圖像,也有考古發掘與文獻,多數文章附有一定數量的精美圖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充分反映了“形象史學”的內在涵義與優勢性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更有助于既形象直觀又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國古代文化精髓。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辦 劉中玉 主編 ·中國史 ·13.2萬字
本書以廣東江門(五邑)的銀信為素材,通過研究銀信郵史與僑史,揭示銀信對五邑僑鄉社會的影響。全書以臺山銀信為立足點,包括獲獎郵集《廣東五邑銀信(1896—1949)》復印件、臺山現存50家銀信機構遺址及相關的銀信檔案、銀信郵史研究論文以及臺山僑批故事等,精選近千封銀信檔案,闡析銀信郵史,介紹臺山銀信機構的歷史發展軌跡,展現豐富多彩的銀信文化,描摹僑鄉文化的斑斕面貌。
李柏達編著 ·中國史 ·13.7萬字
《辯護的邏輯》嘗試呈現縝密辯護邏輯的展開方式及其案例實務樣態,從事實邏輯與法律邏輯出發,還原最為真實的刑事辯護實務,同時提煉刑事程序法律與實體刑法規則的理論要義。《辯護的邏輯》中,案例覆蓋了故意傷害、走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非法經營、操縱證券市場、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單位行賄等司法實踐中多發、常見、重要且在法律適用層面存在諸多爭議的行為類型,相關辯護意見充分運用證據規則認定事實,深入闡釋刑法原理,依法維護被告人合法權益,期待為讀者提供一種關于辯護邏輯的實踐經驗分享與刑事法律理論探索。
謝杰 陸裕 ·中國史 ·16.6萬字
本書是作者研究九龍寨城歷史多年的成果,以簡潔的文字,介紹九龍寨城的沿革、寨城內外之古跡文物、古廟等。另外,又向讀者展示寨城附近四條湮沒之村落:衙前圍村、蒲崗村,竹園村與大磡村,為九龍寨城的歷史與古跡作了梗概的論述。
蕭國健 ·中國史 ·5萬字
本文在文學史、思想史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中唐古文運動的發生、發展與嬗遞情況,主要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早期古文運動的發生與演變。第二,中唐儒道內涵的演進。第三,韓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征。第四,劉、柳、元、白與古文運動。第五,古文運動與駢文發展關系。第六,中唐古文家的史學實踐與史學思想。
咸曉婷 ·中國史 ·14.1萬字
馬約翰(1882—1966),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1911年畢業于圣約翰大學。由于具有突出的運動才能,1914年秋季,他應聘到清華學校任教。從這時起,他由助教逐步升為教授,擔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直到1966年逝世時止,在清華大學工作了52年,為體育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本書的前半部分,通過馬約翰的同事、學生和家人,從多方面反映了馬約翰熱愛祖國、熱愛體育、熱愛生活、樂于助人的人格魅力。本書的后半部分介紹了馬約翰先生相關的體育論述。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18.3萬字
本書所收十三篇文章,討論秦漢史之問題,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討論漢光武帝之生平、性格、治術、政策及其政策措施對東漢政治之影響。古代游牧民族之經濟無法自給自足,必取足于相鄰之農耕民族,其方法主要是入侵搶掠其糧食物產,或農耕民族之君主給予游牧民族賞賜。征伐游牧民族之戰爭花費太高,故漢代“徙戎入塞”,安置投降之游牧民族于沿邊諸郡,對其飢荒之救濟花費最少,又可用之為兵,“以夷制夷”,抵抗塞外之游牧民族。光武帝“徙戎入塞”,又定都洛陽,不復經營西域,造成東漢中葉以后西邊、北邊諸郡漢人戶口太減,華夷各半,開日后五胡亂華之局。其二為利用“張家山漢簡”之新資料討論秦漢之歷史與官制。
廖伯源 ·中國史 ·15.3萬字
在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前仆后繼,奮力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作為他們的傳人,你對這五千年的歷史了解有多少呢?來讀一讀這本中國五千年歷史懸案吧,來走近我們的祖先,了解他們曾經的生活,了解歷史上發生的那些未解之謎,探究中華文明的源頭和脈絡。
仲英濤 ·中國史 ·19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問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李碩主編《畫說中國》的初衷。
李碩 ·中國史 ·9.5萬字
歷史好比一座時而璀璨絢爛,時而暗淡凋敝的舞臺,在這座舞臺上,帝王、將相、官宦、妃嬪、英雄等一一登場,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古老傳說,至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各色人物或扭曲猙獰、陰暗腐朽,或志得意滿、豪氣沖天……一幕幕悲喜交加的劇目,又無時無刻不為世人提供著反省過去、展望未來的素材。倘若你在生活中被現實所困,不妨精心閱讀這本小書,很快你就會從中找到答案。
孫建華 ·中國史 ·18.7萬字
梁啟超這個小冊子采用了當時新式的章節體,并引入探究原因、引入文化地理學等思路及研究方法,來書寫學術史;在思想上,則刻意突出了主張學術自由、贊美文化交融的兩條主線。該書縱貫全史的視野,配以分章分節的體例,綱目清晰,史論互證,分而不散,合而不亂,新意迭出,引人入勝。
梁啟超 朱維錚導讀 ·中國史 ·10.4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