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內容簡介:清季預備立憲是中國憲政改革的開端,憲政編查館是預備立憲的督導機關,有“憲政樞紐”之稱。《清季憲政編查館研究》不惟考察這一機構的沿革與執掌,更注重分析它為推進憲政改革面開展的各項工作所引發的集團互動,以及集團互動對憲政改革所造成的制約,進而透視清季憲政改革的困境,探尋預備立憲與清廷敗亡的內住聯系。
彭劍 ·中國史 ·14.7萬字
繁榮、開放的大唐,人們的日常生活究竟什么樣?本書從衣、食、住、行四個基本面向,研究唐代不同身份、地域、族群的人們的生活習慣、風俗、禮儀,以及各人群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以翔實的材料、豐富的圖片,帶領讀者深入歷史,還原真實、有趣、充滿細節的唐代生活。
黃正建 ·中國史 ·14.8萬字
本書為對清代試律詩命題的研究,以清代鄉、會試命題中,出自唐詩的考題為研究對象,以試律詩題為切入點,與命題之時的時代風氣、學術風尚、考官喜好等相結合,挖掘命題傾向的原因導向,及清人在命題中對唐代文人作品的接受情況??婆e詩題為試律詩的考題,本屬于詩作題目,也為詩歌的范疇,且詩題本身大多為詩句,因而詩題與清代的詩學觀念,清人的詩學傾向,前代作品在清代的接受等,都有莫大的關系,而這些方面的綜合研究,本身就是文學價值的體現。
劉美艷 ·中國史 ·14.6萬字
《鹿苑史話》是原高陵縣文化館館長,文史、地方文獻專家董國柱先生撰述的一部集通俗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鄉土文史讀本。本書設八百里秦川地靈篇、古城春秋篇、風光勝跡篇、大漢明君景帝篇、高賢端士篇、重教崇文篇、名村古鎮篇、史海鉤沉篇、民俗風情篇等篇,以建縣2300余年的高陵這塊地處周、秦、漢、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上發生的無數次歷史事件為主線,在卷帙浩繁的有關史志、述記、銘文、傳略中,旁征博引,史海鉤沉,述寫了高陵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風云舒卷、滄桑流變的故事和古樸博雅、沉雄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以再現高陵歷史文化的凝重與輝煌,從而激發人們了解歷史、崇尚文化、懷戀鄉土、熱愛故國。
董國柱 ·中國史 ·11.9萬字
這是一部評述1845—1945年百年史學發展的專著,全書分為三部分,上編寫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前期,到經今文學運動興起為止。中編寫中國近百年的中期,主要記錄了20世紀前30年的新史料發掘工作。下編寫近百年中國史學的后期,主要記錄了各專門史的研究進展、通史及斷代史的撰述、對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蒙古史元史和中外交通史的研究、俗文學史與美術史的研究以及古史辨運動和上古史研究。書的篇幅不大,卻結構清晰,文字暢達,立意高遠,信息密集,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學史領域的一本名著。
顧頡剛 ·中國史 ·9.5萬字
本書為黃體芳著作集,是《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之一種,共約55萬字,分為八卷,系統整理黃體芳的奏疏、諭札、文牘、書信、序跋壽文祭文、詩歌聯語、律賦、筆記。書后有附錄,收錄近人對黃體芳的評述及根據新研究成果編纂的黃體芳年譜。
俞天舒 ·中國史 ·16.3萬字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饕d關于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相關史實與理論的研究文章。現為CSSCI來源集刊。本輯(第32輯)的“抗日戰爭”“經濟與社會”“民國政治”“專論”“學科探索”“書評”“史料視窗”較有特色,相關論文堪供學術界參考,其他文章亦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朱慶葆主編 ·中國史 ·18.3萬字
《當代中國論辯研究范式的反思與重構》講述了論辯,作為一種非暴力言語手段,可以調停相互沖突的利害關系,澄清和解決意見分歧,協調彼此的行動。與利用行政、高壓、經濟等手段處理沖突和矛盾相比,它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最佳手段。此外,學術知識的產生和發展亦需要論辯的認證與驅動。然而,這一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和學術意義的論辯研究在我國尚未得到充分開展,研究規模和投入較少,理論探索存在著觀念陳舊、脫離實際等問題。這一現狀不僅與這個概念在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先秦百家爭鳴時期——被賦予的豐富意義和所享有的崇高研究地位大相徑庭,而且跟它在當代西方話語中的流通和應用也形成明顯的反差?!懂敶袊撧q研究范式的反思與重構》針對上述問題,從歷時和跨文化這兩個視角對當代中國論辯研究中形成的一些觀念在縱橫兩個維度上進行比較和解讀,以期在此基礎上為這一重要領域的健康發展勾勒出一個較有建設性的觀念體系和理論框架。
周強 ·中國史 ·11.5萬字
書稿涉及跨地域(中國與南洋)、跨學科(如歷史與文學)、跨文化(中、西、南洋本土),以及很多重要的、有價值的理論課題(如族群、空間、文化身份認同)。緊扣文化空間這一重要主題,圍繞旅行、旅人和游記,作者考察了1877年至1937年這一重要轉型時期南洋華僑社會文化建構的歷史脈絡和進程。作者把空間劃分為地理概念空間、旅行現實空間、文化話語空間、日常生活空間,分別選取了旅人與游記,新加坡博物館與極樂寺,家庭與學校,沖涼、服飾與榴蓮等個案切點,在祖籍國中國與南洋本土、華人移民與殖民統治之間,情景再現地勾畫并分析了上述各個層面的關聯與差異,揭示了“書寫南洋”、“航向南洋”、南洋話語、華人文化主體性形成,以及背后文化對話與霸權的主題和發展譜系。
薛莉清 ·中國史 ·17.8萬字
本書共分8卷,精選出100余位《史記》中的典范人物,按照人物在歷史上的生活年代進行排序,共計90余篇,內容嚴格尊重原文記述,采用故事體與珍貴文物攝影圖片、彩色手繪圖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來講述史記人物的經典故事。
楊燕起主編 ·中國史 ·4.5萬字
《開講啦!中國史》是一套針對青少年讀者群體的圖文并茂的中國通史讀物。本冊敘述了秦漢到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重要歷史事件,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簡單風趣,通俗易懂。有史,有料,有趣。闡述歷史史實,剖析歷史原因。深入淺出,鍛煉青少年的歷史邏輯思維;學習中國歷史,學習古人智慧,拓寬人生視野,培養大格局。
鸮胖等編著 ·中國史 ·7.4萬字
結合歷代關鍵文物、重大事件、史家觀點、思維導圖等內容結構,按時間脈絡清晰展現中國歷史文化精粹,以簡練故事呈現中國古人的卓越智慧。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涵蓋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常用的歷史知識。
桑宜川主編 ·中國史 ·15.1萬字
本書主要運用社會控制理論,在“國家——社會”關系的宏觀歷史框架下對國民黨政權在江西萬載縣重構統治秩序并有效實施地方控制之過程進行系統闡述。認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江西萬載縣延續了自清末新政以來國家權力下延的步伐,伴隨國家官僚政治機器由縣邑遞設鄉鎮直至保,國家改變了權力的配置和運作,以制度的合法性代替文化傳統的合理性,以國家公權的強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取代傳統的地方權威。與此同時,地方社會資源為國家盤剝殆盡,生存空間日益喪失,已失去往日的組織功能。由此,國家構筑了“強政府,弱社會”的統治秩序,從而達到了控制基層社會的目的。
楊吉安 ·中國史 ·16.2萬字
本書為通識課“影視中的近代中國與世界”的配套教材。以中國近代歷史,尤其是近代中外關系史為主要著眼點,選取相關影視作品,并以其為引子和切入點,講解相關的重點專業知識。
陳丹編著 ·中國史 ·17.2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唐前儒家文化語境下的“樂象”問題?!皹废蟆痹谙惹厥且环N文化現象,它建立在周代廣泛的禮樂實踐之中,是詩、樂、舞合一的大型綜合藝術形象?!皹废蟆彼柚鷺吩?、樂歌、樂舞來表達抽象的禮義與樂義。“樂象”的構成為:富有文化意味的和聲、作為樂段的詩歌,以及盛大的舞容。象征性是“樂象”最根本的屬性?!皹废蟆钡墓δ芊譃閮韧鈨蓚€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宗教、政教、道德倫理功能,另一方面是內在的,即對個人心性的塑造功能、審美功能。
劉鑫 ·中國史 ·9.7萬字
《區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學等九所高校內有著共同學術旨趣的一群學者聯合創辦的學術刊物。自施堅雅打破王朝國家歷史敘述的范式,提出從區域的脈絡解釋中國歷史結構的理論起,區域史研究成為學者們試圖加深理解國家歷史乃至全球歷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問題,是歷史上人們的互動如何形成在某個視角下有意義的“區域”。本刊即希望給研究者提供一個新的平臺,展現區域史研究的當前動向、思考認識與最新成果。
溫春來 ·中國史 ·13.5萬字
普魯士人郭實獵(KarlGützlaff)是近代中外關系史上的關鍵人物。他個性倨傲狷急、行事夸張高調。憑借超常的語言天才,他于19世紀30年代初,最先突破清政府海禁,又在之后一直扮演著鴉片商人、英國商務監督、侵華英軍及港英政府的翻譯、參謀、情報官、殖民官員和傳教士等多重角色。他是中國境內第一本中文期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編者,是中國最早的內地傳道會——漢會的創始人。他以中、英、德、荷等國語言撰寫論文和游記,影響很大。他是后人理解19世紀上半葉中西碰撞過程的關鍵線索,但他的行為和形象卻充滿矛盾、迷離難辨。關于他的爭論至今未消。本書從新發現的萊頓大學特藏、圣公會檔案、荷蘭傳道會檔案等文獻入手,以英、德、荷、漢等多語種文獻互勘,力圖重新勾勒郭實獵的歷史形象,進而揭示他在“開放中國”的過程中所發揮的輿論作用和實踐層面的影響。
李騖哲 ·中國史 ·17.8萬字
奏議文是中國古代文章之大宗,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書旨在考察中國古代奏議文之淵源、生成與發展,對其文類概念、研究范圍與文體特點做出明確界定,并以秦漢魏晉南北朝為中心,對奏議文與相關文體以及奏議類主要名目作文體辨析。本書認為,奏議文是中國古代社會秦漢至明清時期,中央臣僚以及中央派出的地方長官在行使其參政權、議政權時向君主進呈的陳請或論議文書。奏議文是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禮樂文化之產物,其內在屬性是“君臣名分”,外在特征是“進御性”。中國古代奏議文孕育于先秦時期,至秦代正式生成。漢魏六朝時期,奏議文集的編纂與奏議文體的研究促成奏議文類觀念的形成。明清時期,奏議文體研究漸趨深入,至姚鼐《古文辭類篡》出,“奏議”之名終得以立。本書文體辨析部分將奏議文與制詔、上書、連珠等相關文體進行比較,以考察奏議文之文體功能與文體特點,并對奏議類主要名目“章”“表”“奏”“議”“疏”“啟”“對策”“封事”等加以辨析,考察其文體格式、文體功用、文體特點及發展變化。本書創新之處在于從文體生成的角度對奏議文作較為細致的名實考辨,對奏議類主要名目作較為細致的文體辨析。
仇海平 ·中國史 ·17萬字
本文在文學史、思想史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中唐古文運動的發生、發展與嬗遞情況,主要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早期古文運動的發生與演變。第二,中唐儒道內涵的演進。第三,韓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征。第四,劉、柳、元、白與古文運動。第五,古文運動與駢文發展關系。第六,中唐古文家的史學實踐與史學思想。
咸曉婷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是一本關于人類歷史的書籍,深入介紹了世界歷史上的一些懸案,吸引讀者關注世界歷史,以此指導人們在重溫世界歷史,并對當下進行反省,學會用歷史的參照系統校正今天的行動和實踐。本書通俗易懂,對于那些熱愛歷史,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無暇涉獵大部頭歷史著作的人來說,《一書通識世界五千年歷史懸案》應該是了解歷史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仲英濤 ·中國史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