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安史之亂后,面對內憂外患,唐帝國江河日下,李唐的統治者作出了哪些決策。國家從揚棄、自信、包容和開放,走向固化、自滿、盲目和無序,為什么國運跌落并走向滅亡?文史學者李旭東帶你揭開李唐王朝盛衰之變的歷史謎題,洞悉安史之亂后朝堂的風云突變;以多維度、全局化的視角,展現時代劇變中個人的抉擇和掙扎。
李旭東 ·中國史 ·18.4萬字
鮮卑,繼匈奴之后又一個稱霸蒙古草原的馬背民族,發源密林、艱難西進,五胡亂華、遺失異域,馳騁歷史長河八百年,有沖突,有改革,有繁榮,有衰敗,演繹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他們四處征戰,血染九州,建立諸多王國,聲名傳遍亞洲大半地區,盛極一時又迅速消亡。本書以巍巍興安嶺為引,兼顧歷史、傳說的敘述,將鮮卑政權興衰史全景呈現于讀者。在這場規模宏大的民族遷徙浪潮中,草原文化在融入中原文化,也在改造著中原文化。作為一個民族,鮮卑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他們的影響一直在延續……
楊軍 呂凈植 ·中國史 ·15.3萬字
周周王東遷,王室式微,中原無伯,岌岌可危。黎明前的黑暗中,干啥啥不行、拿啥啥不剩的“野人”管仲,邁著大步跨上了歷史舞臺。閃亮登場之前,他還玩了一把狠的——一箭射“死”了公子小白,又“大變活人”,變出來一個挽齊國大廈于將傾的霸主。管仲:咸魚也要有夢想,且看一代偉大政治家的逆襲之路。齊桓公:唯唯諾諾的權力場小白,終于沖出烽煙,榮冠春秋五霸之首。宋襄公:是奇葩還是真君子?解讀春秋歷史上最具堂吉訶德色彩的君王。
小馬連環 ·中國史 ·15.3萬字
這是一套寫給孩子的簡明中國史。作者立足于歷史的縱深,用嚴謹的史實、優美的文筆、通透的解讀,將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娓娓道來。作者注重梳理歷史發展脈絡,歸納歷史演進邏輯,同時注重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描摹,讓讀者通過這套簡約精煉的“簡史”,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輕松奠定孩子一生歷史學習的基石。
郭春峰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系統講述了圍繞“軍機處”所展開的滿族與漢族、宗室與皇帝、皇權與內閣、文臣與武將的權力斗爭。從雍正時期的羅卜藏丹津叛亂,到宣統三年,清政府實行內閣制,軍機處在這一百八十余年的時間里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對清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一個軍情傳遞和處理機構能逐步蛻變為無所不包的政治決策機構,甚至于公然侵奪內閣的權力并取而代之,軍機處堪稱中國古代數千年政治史中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熊劍平 ·中國史 ·14.9萬字
經過魏晉南北朝的長期分裂而迎來的隋唐大一統皇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對周邊國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書從豐富的史料中選取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從更宏大的視角,圍繞著隋唐時期的政治變幻,為讀者講述了隋唐這兩個王朝的歷史,是一本經典的隋唐史通俗著作。
(日)外山軍治編著 ·中國史 ·14.8萬字
雄壯威嚴的中國皇帝之皇城——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經滿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游牧帝國與農耕帝國的合二為一造就了龐大的多民族國家——中國。哺育了漢文化與漢人的兩河流域——“支那”是如何將滿洲、蒙古、西藏、新疆等周邊地區統一起來的?14世紀后半葉元朝的北徙與明朝的崛起,直至19世紀初清朝的盛極而衰,亞洲激蕩的450年盡在本書之中。
(日)岡田英弘等 ·中國史 ·15.3萬字
香港警隊已成立170年,女性警務人員的出現則始于50年代,短短60年的發展,女警們在警隊中的角色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從社會和歷史兩條線索入手,通過歷史檔案、官方文件、報章報導以及50多位在不同年代入職的女警的“現身說法”,展現香港女警們不平凡的60年。檢視女警的歷史,也是在回顧香港近代的歷史大事,書中將呈現如戰后難民從內地涌入香港所引起的社會問題、政府收回新界土地發展新市鎮、70年代越南船民問題、大型的示威游行事件及社會運動、普及教育的推行以及平等機會法例的通過等,如何直接或間接影響香港警隊的工作方向及帶來女警使命的轉變。
陳效能 何家騏 ·中國史 ·9.1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5997字
內容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突出了他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考,集中論述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政治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與國家興衰治亂的關系。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限制權力,去除腐敗,實行治人與治法結合的民主政治,報刊與言論自由等眾多現實的問題,很有啟發意義,表達了吳晗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的關照。本書是極具可讀性的歷史知識普及讀本。
吳晗 ·中國史 ·18.7萬字
一艘艘木筏順流而下,將長江中上游的木材運送到下游城鎮。林農、地主、伐木工、船工、牙行、錢莊、榷關,以及商幫與行會,組成了一個跨區域的龐大市場……通過木材的貿易與再生,森林仿佛“流動”起來,滿足了整個清代中國的房屋、橋梁、舟車建造等需求。本書講述了這個龐大的市場如何運作,揭示了清代森林可持續發展的奧秘。國家與市場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利用如何適應?清代森林的市場經濟蘊藏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張萌 ·中國史 ·16.8萬字
本書收錄了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里一些基層老兵的回憶性文章。這些文章均為其所親歷抗戰事件的經歷與見聞。當時他們或為剛剛投筆從戎參加抗戰的訓練兵,或為剛剛軍校畢業的小兵,或為下級軍官……他們抱著保家衛國之心,滿腔熱血投身抗戰。文章展現了這些基層軍人眼中的抗戰情形,記錄了他們在戰爭中所做的點點滴滴,反映了基層軍人的抗戰狀態,洋溢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對于抗戰歷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抗戰:刻骨銘心的記憶》編委會 ·中國史 ·12.3萬字
中國古代海權史經典之作!從海洋的角度看中國史!翻開本書,從戰爭、貿易、文化等方面,看清古代中國如何一步步成為海洋強國!本書作者羅榮邦認為,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古代中國從未停止對提升海洋實力的探索,及至宋、元、明時期,古代中國正式成為海上強國。造船技術一度世界當先:從宋朝開始,中國的造船技術突飛猛進,可載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見,在東方航運界掀起一場無形的革命……航海足跡遠至東非:早在宋朝,中國人對東海、南海、印度洋上的國家已了如指掌。至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令中國人的足跡遠至非洲東海岸……傲視東方海域數百年:在南宋、元朝及明的初三百年間,中國水師的勢力范圍覆蓋至印度洋……
(美)羅榮邦 ·中國史 ·18.4萬字
香港本地華人學者撰寫的第一本香港史中文著作!了解十九世紀香港社會的百科全書!本書輯錄了《香港雜記》、《勘建九龍寨城全案》兩種珍貴的香港研究史料,堪稱一部了解十九世紀香港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成書于一八九四年的《香港雜記》,陳鏸勛以精練的文字,全面展現了十九世紀香港與南九龍地區的社會概貌,是香港本地華人學者撰寫的第一本香港史中文著作,開拓了研究香港史之先河,一直影響至今。《勘建九龍寨城全案》則揭示出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之后修建九龍寨城、炮臺等防務設施的內情,反映了當時九龍地區社會發展的狀況,是幫助后人了解與研究英占九龍之前該地區社會面貌的重要資料。
陳鏸勛 莫世祥 ·中國史 ·9.1萬字
由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比起名士輩出的宋朝與神秘的西夏,未免顯得有些“寂寞”,甚至在民間的口口相傳中模糊了本來面目。作為一個統治了中原大地百余年的王朝,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民生,金朝自有自身的特色。本書選取十三位金朝人,其中既有皇帝、宗室,也有文人、將領,還有社會上士、農、工、商四階層的基層代表,旨在通過典型人物的典型人生,幫助讀者讀懂金朝在政治、經濟、文化、民生方面的特色,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宋遼金西夏這個群雄逐鹿的時代。讀懂了這些人物,就能真正地讀懂金朝。
周峰 ·中國史 ·14.4萬字
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寫于抗日戰爭危急關頭的1938年,為對國家前途關心的民眾和青年撰寫。作者從以史為鑒出發,由外交內政的關系入手,重點論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為抵御外敵入侵而改革內政的各種方案,表現了尋求救亡之道的使命感。全書敘事脈絡清晰,沒有枝蔓,行文情至感人,好讀易懂,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本次整理出版,還收錄《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最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等四篇文章,有助于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史。所以書名也改為《中國近代史新編》。
蔣廷黻 ·中國史 ·17.5萬字
周王朝衰落的同時,中國社會秩序也逐漸崩潰,中國進入戰亂頻仍的春秋戰國時代。在“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這個時代也孕育出了許多新生事物,對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本書通過對《左傳》《史記》等大量古典文獻的引用,從這一新的角度來更加積極地解讀這一段歷史。
(日)貝塚茂樹編著 ·中國史 ·16.9萬字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5167字
《明朝宦官研究及其他》收錄作者已刊論文結集,內容涉及經濟、政治、司法、國防科技等方面。它首先填補了明史研究、尤其是明朝宦官史研究的一些空缺;其次,在對明代內閣制度、張居正改革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作出補充,提出自己新的看法;第三,鉤沉索引,介紹了鮮為人知的兩本重要史籍《辭》和《神器譜》。
杜婉言 ·中國史 ·19.2萬字
這是一本結合典籍與歷史圖片,介紹雍正至咸豐五位皇帝與圓明園關系的歷史書籍。他們中的雍正和道光就去世在圓明園內,而嘉慶和咸豐則出生在圓明園。發生在圓明園的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講述了清朝的興衰;帝王生活中的故事,豐富多彩又波詭云譎,耐人尋味。圓明園正是這樣的歷史見證者。
劉陽 ·中國史 ·1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