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講述紅軍落腳陜北、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制定抗戰路線,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文藝座談會,延安的學校與出版事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等內容。
黃超 ·中國史 ·10.4萬字
本書運用了大量考古學、歷史學的知識還原了從北京猿人的舊石器時代到西周王朝結束這段中華文明萌生時期的歷史,通過考古資料及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資料,深入發掘商、西周時代的社會,關注商、西周時代的禮樂制度是如何被儒家吸收并逐步形成中華文明的基礎的,是一部有助于讀者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淵源的有深度、有廣度的暢銷級著作。
(日)水野清一編著 ·中國史 ·12.8萬字
十位文史領域一線學者,全景式勾勒盛唐文明地圖,回望黃金時代的中國與中國人。如果中國歷史有一個“黃金時代”,那么或許就是唐朝。她像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美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各方面卓越于世,極具輻射力。本書邀請十位重量級專家學者,從全球視野和文明的角度來理解唐帝國,在吸納近數十年考古發現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詳實而活潑地講述唐代的政治文明、物質生活和審美風尚,并通過佛教、詩歌、樂舞、書畫等主題,立體呈現唐人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千年不墜的偉大傳統。
榮新江等 ·中國史 ·14.6萬字
程步用新的視角看歷史、寫歷史,寫出的《真商鞅》《真秦始皇》受到專家的關注,也受到讀者的好評,而此書用新的視角、新的史料詮釋了韓信,一層層揭示了韓信的真實面目,有別于司馬遷的敘寫和感情認同,雖是一家之言,卻不無新穎獨到之處。
程步 ·中國史 ·14.8萬字
本書采用橫向分類的方式從政治、軍事、經濟、人物、思想文化、民族等六個方面介紹了東周的兩個重要階段:即“禮壞樂崩”的春秋時期和“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作者以點概面,通過一人、一事、一場戰役、一部著述、一個民族等講述了東周一代的風云詭譎。整部書稿圖文并茂,將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人物、文化等等面貌展現在一幅幅或泛溢著青銅光澤、或勾勒溫潤容顏的圖片之中。
閆志 ·中國史 ·8.3萬字
三國雖然歸晉,但大一統的西晉只維持了短短五十年。其后八王之亂,不得已衣冠南渡,始有東晉,并發展為后來的南朝,即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加上東晉,以及先前的東吳,在歷史上統稱為“六朝”。而北朝基本是鮮卑人的天下,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以及代北周而起的隋。北周滅掉北齊后,其主昏庸,隋文帝楊堅趁勢而起,加上南朝陳最后一位明君陳頊病亡,長達百年的南北分裂終于結束,隋唐盛世因此得以開啟。本書講述的便是南北朝這個動亂而又生機勃勃的時代。
黃哲 ·中國史 ·13.8萬字
《中華二千年史》是鄧之誠久負盛名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該書本來是其在北京大學的授課講義,原名《中國通史講義》。原本只有上、中兩卷,上世紀30年代初,這本尚未全部完成的講義被選為《大學叢書》的一種,更名為《中華二千年史》,公開出版。上世紀50年代初,鄧先生續成下卷,全書告成,歷時二十余年,逾二百萬字。從秦朝統一中國開始,終于辛亥革命清亡之時,縱橫二千余年,可謂是《通鑒》以后第一部通史。全書旨意,重在通觀歷代興亡史實始末,識其成敗得失,臧否人物,檢討謀略,以供后人借鑒,頗有《通鑒》遺風。而書中顯露出來的史家意識、春秋筆法,又深得《通鑒》精神,體現了鄧之誠作為歷史學家的全局意識和史實勾稽能力。
鄧之誠 ·中國史 ·14.6萬字
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5014字
遼、金、元三朝作為中國歷史中少數民族執政的王朝,是歷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本書所編寫的遼、金、元三朝歷史故事不僅還原了歷史的精彩性,更對于歷史的進一步挖掘具有重大意義。
張逸塵 ·中國史 ·9.1萬字
一輩子沒當上正職的魯隱公,努力工作獲史官認可,成為《春秋》紀年第一人。小時候媽媽不疼,長大了領導不愛,卻讓姬寤生練就了隱忍,成就一番事業。年輕周桓王不愿“躺平”,以卵擊石,奮起一搏,為衰微周王室贏得下屬五百年尊重。交際天才齊僖公,不費一兵一卒,靠兩個絕色女兒打出“王炸”!不怕事大的齊襄公,花邊新聞轟動春秋,也沒耽擱為齊國的霸業奠基。篳路藍縷的楚小弟自主創業成富豪后,開始琢磨如何爭奪中原市場。
小馬連環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以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作為論述主線。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1949年以前的中國史學界,有關近代中國及近代中國對外關系史的著述,幾乎半數以上都是“因襲”蔣廷黻的史學觀點。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方文化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蔣廷黻 ·中國史 ·18.7萬字
本書以中國的近代化為線索,主要闡述了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中國人所做的自強努力及其失敗的原因。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曾國藩到康有為,從李鴻章到孫中山,將近百年的歷史演變和人物生平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史料的堆砌,卻盡顯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社會發展的趨勢。本書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9.7萬字
中國如何成為中國?它的認同基礎是血緣,國界,還是文化?刀劍劃開疆界,衣食卻互相流通;儒家、佛教、道教混合;民族融匯……這些原本散漫復雜的文化,如何逐漸匯流并形塑出一個叫“中國/華夏”的國家?今后,這一共同體還能吸引原來成員的后代,繼續被認同為身心歸屬嗎?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個復雜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全書沒有鋪陳細節,沒有繁瑣論證,以大歷史視野,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關鍵點,來勾勒出各個時代的面貌。在全球化時代,如能審察自己的族群認同原則,就不會輕易被偏狹的族群狂傲挾持,迷失方向。
許倬云 ·中國史 ·11.6萬字
《回望:近代一百年》全書共分為三編,第一編為“回望百年”,回顧了晚清政治改革中改良與變革的互相博弈;第二編為“重建晚清歷史細節”,重新分析了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晚清新政、辛亥革命、民國的建立等歷史事件;第三編為“百年文化啟蒙”,分析了新文化運動的得失經驗。
馬勇 ·中國史 ·13.6萬字
撥天洞穴中的灰燼,依稀可見火光在四壁投下的陰影。解讀伏羲神農的傳說,似能想象先民生存的艱辛。夏桀無道,成湯吊民伐罪,取而代之。“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盤庚遷殷,四處游移的都城,從此有了定所。殷商杳杳,拂去甲骨上的塵埃,那筆劃質樸的文字,不覺間已伴隨華夏千年。文王治岐,萬發咸和。三分天下有其二,僅在彈指百年間。周命維新,圣人代出。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伐紂,《牧誓》長流傳。
龔書鐸 劉德麟主編 ·中國史 ·13.8萬字
從漢滅亡進入三國時代,到西晉的短暫統一,再到東晉十六國乃至南北朝對立,中國又進入了分裂與混戰的時代,政治上雖四分五裂但卻是豪雄輩出。本書從豐富的史料中選取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將當時的眾多人物和社會實態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論證了這一分裂時代在中國史乃至東亞史上占據的重要地位。
(日)森鹿三編著 ·中國史 ·15.1萬字
顧名思義,《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系列,是以文物為線索來講述中國歷史,這與一般依據歷史文獻講述歷史的著作不同。《藏在文物里的中國史06隋唐五代十國》從三國豪杰的妙計奇兵說起。曹魏時代留下的磚畫、造型別致的陶俑重現了當時農耕工作的情景、人物的生活百態;五胡十六國至南北朝數百年亂局中,胡、漢文化相互影響,從各方面的出土文物中都可見一斑。本書特色1.橫跨隋、唐至五代十國的歷史,本書分為七章,由隋朝的造船業、唐朝各隨所好的時尚潮流,到五代十國的水墨山水畫,講述了這時期的中外交流、科技及文化等的發展。2.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編撰,圖片更是精挑細選,讀者就像走進一家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大開眼界。3.以文物為線索,使用大量圖片介紹中國史前時代的生活概況及文明的發展脈絡,增進歷史知識。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史 ·2.8萬字
如何評價八王之亂?知乎萬贊回答首次整理成書——一部簡明易懂的西晉王朝八王之亂史。逐鹿的諸侯殞于途中,普通人和牡丹葬在洛陽。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只是長夜里聞雞起舞的少年。公元3世紀末,一個王朝漸漸沒入了黑暗。故事,就從“衣冠南渡”前講起。
張巖 ·中國史 ·11萬字
《漫畫上下五千年》是一套獻給孩子們的歷史普及讀物繪本,書中所有的故事和人物均來自于歷史典籍,內容真實、通俗易懂,選材典型、有趣,讓讀者小朋友在輕松的閱讀中了解豐富的歷史知識。書中囊括了從遠古到鴉片戰爭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并按照朝代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寫,知識脈絡清晰、條理清楚,閱讀起來更是方便快捷。叢書在用漫畫展示歷史故事的同時,以簡短、精練的文字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的歷史常識,讓小讀者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收獲豐富的歷史知識。希望讀者小朋友們能夠通過本套叢書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璀璨、悠久的歷史,并能激發出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圖畫歷史創作室 ·中國史 ·6.6萬字
中華民族究竟可追溯到何時何地?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還是政治理想?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亂后一蹶不振?宋儒的思想為何救不了宋朝?本書作為從民國傳承至今的中國史入門讀物,將中華五千年歷史濃縮于一作。呂思勉先生用曉暢淺顯的語言,講述中華文明進程中人人必知的典故,以文史大家的獨特視角,追索史實背后的深層動因與邏輯,理清文化變遷脈絡。一本書輕松讀懂從上古到民國的五千年歷史變遷,以史為基,知古今、通天下、望未來。
呂思勉 ·中國史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