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尋味歷史”系列包括《食在唐朝》、《食在宋朝》、《食在明朝》和《食在清朝》共4冊。這四個朝代中代表性的關于美食的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文人筆記等,加以解說、注釋,配以內容相關的古代名畫,圖文輝映,通俗易懂,向廣大讀者全面展示一幅美食中的中華歷史全景圖。夢回古代,體驗異彩紛呈的風土人情;上至宮廷盛宴、文人茶會,下至百姓餐桌,共赴一場千百年前的筵!
王旭 文美容等編著 ·普及讀物 ·41.6萬字
《歷史的季節:讀史當明勢》聚焦中國14個長壽王朝,對其建國70年前后這一歷史節點作切片式分析,別開生面圖解王朝興盛衰亡之歷史軌跡。作者通過統計分析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樣本,證實70年是王朝的“天花板”,抑或是“喇叭口”。大部分王朝都過不了這道“天花板”,少部分通過“天花板”的王朝則一般會延續很長時間,但問題仍然層出不窮。轉身和改革是中國歷史永恒的話題,歷久彌新。作者對歷史復雜性的冷峻思考、對中國古代政治興衰和傳統文化積弊的慎思與明辨才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使我們在璣珠妙語和另辟蹊徑中感悟歷史的滄桑與魅力。孔子的籠子從1.0版到4.0版,強而無韌的秦王朝,隱士之多與少,武則天那無字碑該補何字?“婦人之仁”與“明主之仁”,皇帝被后儒越寵越壞了,史上的“貿易戰”等等,遍地金甌,蘊藉風流。
馮敏飛 ·普及讀物 ·23.7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知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大家編“小”書是保證本書高質量的重要前提。作為一本歷史普及讀物,本書形式活潑,各個題目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內容簡短精悍,給讀者以必要的歷史常識;取材廣泛,介紹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概況、著名人物及歷史掌故,不同于教科書和辭書;有趣好讀,內容中穿插故事情節,生動呈現有溫度、有態度的中國歷史。
吳晗主編 ·普及讀物 ·37.9萬字
先秦時代,是一個重視記言的黃金時代。《國語》《左傳》存錄了豐富的君王命誓、君臣諫對、行人辭令、君子評論等記言史料,集中而翔實,多樣而精彩。本文兩兩對照,深入探索了這些言談話語中所蘊含的先人言說方式、言說精神、言說功能,總結出不同言說所呈現出來的獨特風貌,梳理了這些言說的演進軌跡等。探究先秦君子這種積極進言衛道的“繼絕”精神、“立言不朽”的價值追求以及委婉有力的論說方式,對于彰顯我們民族優秀品格和豐富人們會話藝術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寧登國 ·普及讀物 ·26.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本書為華杉講透資治通鑒系列完結篇,講述后晉、后漢和后周歷史。936年,石敬瑭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割讓燕云十六州,在契丹扶持下稱帝,史稱后晉。947年,契丹南下,后晉覆滅。契丹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劉知遠趁機稱帝,建后漢,四年后被郭威所滅。951年,郭威黃袍加身,建立后周。柴榮繼位后,擊退北遼,成為五代第一明君,不料壯志未酬,突然病逝,傳位于七歲兒子。主少國疑,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后周滅亡……
華杉 ·普及讀物 ·22.4萬字
本書詳細闡述了在歐風美雨的近代化背景之下,中國史學面臨泰西新學的沖擊所做出的回應與變革。從早期傳教士,到維新志士,民國大家,再到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勾勒了一幅簡明的中國史學邁向近代化的演進場景。
趙少峰 ·普及讀物 ·30.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本書為華杉講透資治通鑒系列第30冊(公元907—935年),主要講述后梁和后唐兩朝歷史。公元907年,梁王朱溫廢唐哀帝自立,改國號為梁,史稱后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后梁自建國起,其統治者就與晉王李克用、李存勘父子持續戰斗,直至公元923年,李存勘稱帝,建后唐,攻占開封,后梁滅亡……
華杉 ·普及讀物 ·22.7萬字
《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從漢高祖劉邦寫起,一直寫到漢獻帝禪位,總共四百余年的歷史。全套書共七卷,分兩部出版,第一部包括前四卷,從楚漢爭霸寫起,寫到王莽代漢結束;第二部包括后三卷,從劉秀起兵始,至曹丕篡漢止。
朱耀輝 ·普及讀物 ·20萬字
明末,山海關外女真崛起,關內民變之火燃遍中原腹地,大明的末世之君——崇禎皇帝像救火隊長一樣帶領著群臣四處救火。然而事與愿違,崇禎皇帝的朝乾夕惕沒能讓搖搖欲墜的帝國迎來中興的曙光,反讓亡國之火越燃越兇,后竟以皇帝殉國的方式落下了大明的帷幕。崇禎皇帝一生勤政克己,到死都覺得自己不該是“亡國之君”,而他治下的百姓卻一邊喊著“崇禎崇禎,年年重征”,一邊把滿腔熱情都獻給了不催糧的“亂臣賊子”。崇禎一朝不缺少“文死諫,武死戰”的忠君愛國之臣,可百官在崇禎皇帝眼中卻是“文武盡可殺”。究竟哪一個才是真相?歷史的迷霧擋在眼前,只等你來伸手撥開。
吳楓 ·普及讀物 ·21.8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文獻學、詮釋學等歷史學、思想史(哲學史)方法,從多重視角對《春秋》《穀梁傳》及其歷代注疏進行了研究。自先秦兩漢到民國初年,春秋穀梁學經過先秦釋經、漢初浸微、漢宣大興、東漢微絕、魏晉義疏學盛、唐代獨尊范注楊疏、宋元明疑經惑傳、清代漢學復興、民國返本開新的發展歷程,兩千多年的春秋穀梁學體現了“善釋《春秋》,會通三傳”、“跨越古今,曲折演變”的歷史特點,突顯了“扶微補絕,返本開新”、“延續學統,三傳同輝”的歷史地位。
文廷海 ·普及讀物 ·35.7萬字
本書旨在透過人物觀察近代中國的變革,同時在大的歷史變動中觀察人物。第一章,通過曾國藩等人,展示傳統士大夫的求變和他們內心的掙扎。第二章,展示從維新運動到清末新政,士大夫和官員體制內的求變。第三章,展示第一代現代知識分子及革命黨人的追求和理念。附錄部分是關于作者導師的記錄,雖與前三章略有不同,但仍是展示當代復雜的“變”。
遲云飛 ·普及讀物 ·22.7萬字
戰國令書是戰國時期各國傳達命令信息的一種工具,是戰國時期統治者統治國家,協調統治階級相互之間、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被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各種關系時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書就是對戰國令書制作這項工作進行全方位探討,如戰國時期統治階級用什么人制作令書;根據命令內容的不同這些人都使用哪種令書;這些令書起源于何時;在制作時采用何種格式、語言、載體和規格,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等。對其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戰國國家權力的運行機制、實現途徑和秦漢社會令書制作進入成熟期的原因。
王會斌 ·普及讀物 ·31萬字
本套書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間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經典史書(《舊唐書》《新唐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鑒》等)為基礎,以時間為經度,以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事件為緯度,采用幽默詼諧的敘述方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士人布衣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是一部白話正說唐朝大歷史的作品。該套書首版自上市以來暢銷五余年,深受讀者喜愛。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4.4萬字
《新史學》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著眼于從方法論角度把握史學發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學創新的道路。本書是第13卷,主題圍繞近代民族、東亞認同觀念問題展開,內容涉及清代湘西地區的歷史書寫、水西君長國的嫡長子觀念承襲制度、元明清三代“華夏”“中國”觀念的擴大和普適、文治化的日本江戶時代與明清東亞的世界體系、對明治維新的重新評價、奧斯曼帝國“因俗而治”的文化政策、少數民族語言神話史詩中所見的清代各民族對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認同,等等。
鐘焓主編 ·普及讀物 ·27.5萬字
朱耀輝 ·普及讀物 ·20.1萬字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數次大分裂時代,而以三國時代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刻。三國歷代被人視為“中國古代人才展覽總館”,歷代各種人才,在此莫不具備。《三國演義》從醞釀到成書,前后經歷了一千多年。在這千年之中,一方面存在著史冊記載的三國史料及史實民間衍化的過程,另方面則通過“講史”、演戲、演義等手段,使三國故事情節更加豐富,三國人物形象更為飽滿。本書即基于對《三國演義》人物的深刻了解,分東漢、魏、蜀、吳、西晉人物,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章義和 ·普及讀物 ·24.2萬字
超有料漫畫大全套,包括中國史3冊,世界史2冊,人類史1冊,唐詩2冊。通過漫畫+圖注的形式,再現了中外歷史的發展進程以及人類進化史的主要脈絡,用另類的方式重新解讀經典的唐詩。書中漫畫均是根據故事情節精心繪制,再配以史實準確、幽默生動的圖注文字,使讀者在輕松搞笑的氛圍中知曉歷史,記住歷史,對于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入門級讀者,可起到普及歷史知識的作用。
韓明輝 ·普及讀物 ·20.5萬字
明朝是歷史上相對最清廉,作風最強硬的一個朝代,但仍然逃脫不了封建帝國的歷史規律。本書從明太祖鐵腕治國鋪開,從建國伊始的絕對清廉、零容忍開始,到逐步出現輕微的裂痕,最后積重難返,終于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從財政、科舉、朝綱等角度,細說大明王朝三百余年的歷史。從朱元璋時期的“洪武四大案”,到景泰帝的“奪門之變”,再到憲宗朝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其中有懷抱赤子之心的忠義之士,有為歷史所不齒的千古罪人,也有一味明哲保身的朝廷小人。朱元璋、于謙、唐伯虎、張居正、魏忠賢……這些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在作者的講述下,帶給了我們新的啟發。
黃如一 ·普及讀物 ·23.6萬字
本書旨在為《春秋左傳》愛好者提供研習參考,分為三編。上編為導論,側重論述《春秋》《左傳》的基本內容、研究概況以及《左傳》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和辭令藝術。中編為文選,選注有關春秋五霸事跡的《左傳》原文,按紀事本末體編排。下編為春秋王公世家世系表,包括『春秋王公世系表』及『春秋魯、晉、齊、宋、鄭、衛、陳、楚、秦九國卿大夫世系表』。
胡安順 ·普及讀物 ·23.6萬字
宋祁(998—1061),字子京,小字選郎。北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官至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有《新唐書》列傳、《景文集》等著作存世。《宋祁年譜長編》采用編年的方式以理清宋祁生平事跡為目標,展現其讀書、從政、交游、文學創作等活動。本書按年編撰,列出宋祁一生事跡,并略作考證,其相關材料附后,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前言、正文、附錄。
王福元 ·普及讀物 ·3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