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太倉因春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是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江南絲竹的發源地、婁東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的降生地,在婁東文化與江海文化的交融相匯中形成了“精致、和諧、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太倉史話》系統地介紹了太倉由古至今的特色文化、歷史沿革及現代風貌,有利于人們全方位地領略太倉的千年魅力。
凌鼎年編著 ·地方史志 ·7.6萬字
本書以近代上海工部局大樓為研究對象,涉及兩部分內容:一是圍繞工部局大樓本身的變遷,包括該大樓的籌建、規劃、建造及其使用情況;二是與該大樓相關的歷史事件。主要章節:1.導讀,2.工部局新大樓的籌建,3.工部局新大樓的啟用,4.1930年代的工部局大樓,5.動蕩時局中的市政大樓,6.成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廈,7.城市更新中的老市府大廈,8.附錄。
馬學強 朱亦鋒主編 ·地方史志 ·14.1萬字
《佛坪縣志(1990~2010)》分為二十六編。有總述;大事記;第一編行政建置;第二編自然地理;第三編秦嶺四寶;第四編中藥材;第五編人口;第六編農林水牧;第七編工業;第八編商貿業;第九編旅游;第十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第十一編交通郵電;第十二編財稅金融;第十三編經濟綜合管理;第十四編中共地方組織;第十五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六編地方人民政府;第十七編地方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八編群團組織;第十九編審判檢察;第二十編軍事;第二十一編綜合政務;第二十二編教育體育科技;第二十三編醫療衛生;第二十四編文化文物廣播電視;第二十五編社會;第二十六編人物。
佛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42.8萬字
本書是14世紀到17世紀時期明代哈密、吐魯番地區資料匯編,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及其風土人情、地理概貌,還反映了當時中央政權與哈密、吐魯番地方政權之間建立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密切關系。本書為修訂再版,此外,除了改正錯訛外,作者在原作基礎上又新增補了一批資料,同時將所寫《關于明代土魯番的幾個問題》一文作為附錄收入,對土魯番的概況、統治者世系及其與明朝關系做了比較深入的分析。
陳高華 ·地方史志 ·33.4萬字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年的紀念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始終圍繞的是中國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青島主權和山東權益這一重大問題。本書主要講述了五四運動爆發之前,以德國、日本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青島的侵略情況,闡述青島如何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然后,有對青島地方對于五四運動的研究文獻做了綜合性調研,強調指出青島在五四運動研究中的貢獻。
張榮大 張樹楓 ·地方史志 ·15.3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整理、記述了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高家堡鎮的歷史和現狀。分概述、大事記、建制、地理、人口、經濟、城鄉建設、政治、軍事、教科文衛、社會、人物、附錄等部分。時間上限為新石器時期,下限至2014年底。展示高家堡鎮厚重豐富、多姿多彩的歷史和文化,具有史料性、地域性、文化性特點。
《高家堡鎮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0.1萬字
這部長安歷史文化研究(第八輯)是西安文理學院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編輯出版的又一套論文集。全書分六個部分:一理論研究,二歷史地理,三文學藝術,四關學研究,五歷史文化,六文獻考證。全書從這六個部分著手,論述了歷史上有關長安的歷史地理、文獻研究、歷史與文化研究,研討長安的自然環境、城市發展及其相互關系、長安古聚落、長安人文景觀變遷及其利用等問題。
西安文理學院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地方史志 ·23.8萬字
本書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切入,分析《禮記》所代表的傳統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和諧社會現代禮儀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探討禮儀在傳統和現代融合中的發展趨勢,實現禮儀與文化、道德與修養的相互貫通。
吳蘊慧 ·地方史志 ·18.1萬字
《大水坑鎮志》的主要內容自1949年解放寫起,編寫到2012年年底,歷時63年。63年來,經歷了解放初期的恢復時期、土地改革運動;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化;三年困難及經濟恢復時期;十多次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推行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期。回顧總結這曲折紛繁、滄桑巨變、波瀾壯闊的63年,既記述了解放和土改給農民帶來的歡心喜悅,又總結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利弊得失,既述說了歷次政治運動干部農民的身心洗禮,又描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大水坑鎮志》編委會 ·地方史志 ·57.8萬字
王志國主編的《那村,那人》是一部以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鎮下洋浦村為背景而展開論述的文學作品,既是村史,又是由村史演繹而來的故事,它描寫了下洋浦村從有人居住至2015年這124年間發生的事情。
王志國 ·地方史志 ·18.6萬字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敘述了彭陽悠久的歷史,展現了彭陽獨特的地方特色。書中插有大量圖片,形象生動。是了解彭陽的珍貴資料。
葉長青 ·地方史志 ·21.5萬字
禮樂文化深度塑造了古代中國的社會結構、生活形態和精神世界,是華夏文明的根本標志和傳統教化的重要形式。《禮記》因其薈萃早期儒家禮樂釋義文獻,全方位論析禮樂之本原、本質、結構、特性、功能與意義,成為理解禮樂文化精神的核心經典。本書致力于回歸傳統經學詮釋思路,化用章句、義疏等解經體裁,通過對《禮記》的精細解讀,勾勒儒家禮樂政教思想之全貌,闡揚其理論特質和精神價值。作者首先系統疏解《禮記》通論部文獻,以考察儒家對禮樂文化之形上哲理根基、價值觀念系統、社會政治理想和生命意義追求的理論詮表,闡發其一天人、本性情、合外內、通物我、協文質、尚中和的思想主旨;其次,對《禮記》禮儀釋義專論進行闡釋,集中呈現儒家對冠、昏、喪、祭、鄉、射等禮儀之情感內蘊、象征意義和政教功能的深刻理解;最后,以《樂記》為本詮解儒家樂論,推明禮樂同源、相成互補之義,探析樂何以成為古典教化的終極形式和儒家德性人格、生活理想的最高表征。
張樹業 ·地方史志 ·31.5萬字
本志為新編《留壩縣志》(2002年版)續志。記述范圍為2011年底留壩縣的行政區域。記述上限起自1997年,下限至2011年,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實事求是記述1997~2011年留壩縣自然、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是社會各界了解留壩、推介留壩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是服務發展、垂鑒后世、具有獨特歷史和學術價值的地情文獻。
留壩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52.9萬字
四十多年前,女孩瑪拉從外祖母的抽屜里偷偷拿走了一張發黃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身穿風衣,凝眸遠眺,有種難以言說的魅力。她叫曼婭,生于中國海拉爾,1938年因“日本間諜罪”被槍決。二十多年后,正是經由這張照片,外交官瑪拉走上了一條歷經曲折的尋親之路。面對真真假假的歷史檔案、撲朔迷離的口述追憶,她以驚人的毅力,最終揭開了一個哈爾濱俄羅斯家族的悲愴往事。
(澳)瑪拉·穆斯塔芳 ·地方史志 ·21.7萬字
《潮學集刊》是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辦,收錄有關潮汕歷史文化研究的高層次、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學術年刊。本書為第五輯,收錄潮學研究學術論文22篇,論文內容涵蓋海上絲綢之路與華僑華人、文化遺產、區域與社會歷史、潮籍人物、宗教信仰等潮汕歷史文化領域的最近研究成果。
林立 ·地方史志 ·21.8萬字
《威海傳》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之一。威海作為膠東半島的一座重要城市,在近代又擔負過沉重的歷史重任,故作者對史料選取頗為慎重。在本書中,側重記述威海城市文明的由來及影響,不避甲午戰爭的沉重,客觀講述英租時期的變化,赴香港從警的威海籍警察,尤其細述威海海洋文化的形成歷程及凸顯的美好形態,以及威海的綿綿文脈,傳統技藝等。全書共分17個章節,由古及今,威海前世緣起海洋,當下依托于海洋,將來亦必自海洋汲取更廣大、更雄渾、更宏闊的能量。作者通過二十余萬字和百余幅圖片系統梳理威海從史前文明到當下的歷史脈絡,全方位展現威海的文化底蘊、歷史風貌和發展成就,彰顯威海的歷史人文魅力。
徐承倫 王成強 ·地方史志 ·15.5萬字
本書以420余條微博文字、190余幅圖片從不同側面講述杭州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社會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全書從都市·樂活、軼史·鉤沉、地域·物產、西湖·印象、互聯·創新、古城·尋蹤、舌尖·記憶、吳越·包融、佛國·詩話和時尚·潮涌十個板塊展開。每條內容都用簡短而精美的文字展現,或書寫杭州的特色主題,或講述杭州的人情故事,或描摹杭州的美麗風物,圖文結合、漢英對照地講述一個細膩、真實、不斷變化的杭州,在展示其精致、和諧、大氣和開放的國際都市特質的同時,挖掘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內蘊和豐富的人文生活情懷。
王建華 ·地方史志 ·11萬字
欒城,三蘇祖籍,冀中形勝,2014年撤縣設區,坐襟省會南門。欒城自然條件優越,生態觀光農業發達,榮膺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文明城鎮、全國園林縣城和全國衛生縣城稱號。本書以史料為依據,以時間為順序,介紹欒城的建制沿革、地情風貌、鄉賢事跡等,展示了古欒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展示了新欒城的欣欣向榮。
張振山主編 ·地方史志 ·7.2萬字
本書為固原市資料集成,采用方志橫分門類的框架體例,內容按照自然環境、行政建制、人口、革命史略、政黨、政權、政協、群眾團體、法治、軍事、農業、林業、水利、養殖業、工業、建筑業等等36個類目編寫,全面展現了固原各行各業的地情發展變化。
固原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地方史志 ·107萬字
《陜西省志·政務志(1991—2010年)》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秉承實事求是、據史實錄、詳今明古、全面系統的原則,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客觀性的統一。本書主要記述陜西省本級政府的歷史沿革、組織機構、行政轄區、重要施政舉措以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概況等內容。本志采用橫分門類、縱述歷史的編纂體例,用規范的語體文記述。體裁包括述、記、志、表、錄等,以志為主,圖、表相輔。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8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