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后金政權建立至清朝末帝溥儀退位,清王朝從生活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部落發展到盛世帝國,歷經296年的風風雨雨,產生了多少叱咤風云的人物,又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這些人物仿佛戴著神秘的面紗,這些故事更加撲朔迷離。當我們撥開歷史迷霧,解開一個個謎團,從正史演義和野史筆記中尋章摘句,從那些只言片語和閃爍的詞句里撿拾碎片,還原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面孔,拼湊起一段段史實真相時,就有了這本《大清秘史》。
移然 ·中國史 ·26.4萬字
本書用平易的語言講述了從盤古開天地至今中國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重點是古代史。十五講內容包括:文明的起源、朝代更替、漢唐清盛世的透視、古代交通、外來文明、民族關系、古代的政治法律選官制度、農業手工業工商業、軍事思想與制度、社會生活、思想演變、文學藝術史學、科學技術、近代歷史、共和國史。本書第一版自2003年出版以來,受到廣泛好評和歡迎,已經印刷14版。現經跟主編和作者商量,請他們對全書做了修訂,修訂了一些過時的觀點和例證,加進了現在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希望更加便于讀者閱讀。
張豈之 ·普及讀物 ·31萬字
本套書以一種全新視角,超出善惡、忠奸的二元對立思維,超出成王敗寇的功利主義敘事,對中華文明的歷史做了清晰的敘述。書中深入淺出地講述從上古至清末的中國歷史,幫助我們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長時段演變與其內在邏輯。本套書共2冊,不單單講王朝興衰,也不只聚焦于帝王將相,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在書中得到體現。《讀一頁就上癮的中國史》能讓讀者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整體上的清晰把握,且能于字里行間獲得諸多驚喜:原來歷史還有這一面,或者歷史還可以這樣解讀。
鄭連根 ·中國史 ·20.3萬字
《呂氏春秋》集合諸子百家雜而不雜之言,包羅天地古今萬物眾生之理!全書的內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論為基礎,集合了各家之學說融于一爐,是中國漢代大統一時代前政治、軍事、哲學、謀略思想的出色總結。
(戰國)呂不韋 ·史料典籍 ·28.5萬字
和珅之所以是和珅,是因為他掌握了人性的秘密,就連乾隆知道他罪當萬死,也舍不得殺他。他正是憑著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縱橫朝野,達到了所向披靡的“境界”。但物及必反,他最終也死在了自己的人性弱點上。《和珅:被詛咒的能吏》以翔實的資料、真實史實、客觀的評述,為你解讀和珅的千面人生,以及其高超的情商和政治手腕。讓你看到和珅是怎樣從社會底層一步一步攀上權力巔峰的,又是怎樣從權力巔峰瞬間跌入人生深淵的;讓你看到一個真實的和珅,一個真實的王朝,一段真實的歷史!
和琳 ·普及讀物 ·20.4萬字
他是今天故宮的當家IP,他的故事,是后世無數清宮劇、穿越劇的“大學”。勤政、多疑、冷酷、重情……似乎我們對這個復雜的雍正并不陌生,再加上層出不窮的清宮劇,也成功把這位帝王塑造成了我們身邊一位熟悉的老伙計。可他到底是怎樣的?那段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的?本書詳細闡述了雍正這位“近世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獨裁君主”的成長之路,以及掩蓋在“康乾盛世”背影下的雍正一朝的真實面貌。全書結合了大量的史料分析,系統梳理了相關的檔案文獻,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再現了清帝國拐點時期的歷史群像。特別是關于雍正本人,是結合對其他歷史性人物的生動描繪所塑造而出。借外部視角、借他人之言,在輪廓清晰的雍正正顏之外,帶來一份我們不曾留意過的雍正側寫。而與此同時,那個上承康熙、下啟乾隆的雍正王朝,就這樣款款而來。
李正 ·普及讀物 ·24.6萬字
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本書,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
王覺仁 ·中國史 ·21.8萬字
讀史,能使人沉靜,明事理,啟智慧。中國歷史淵源流產,浩如煙海,即便任取一端,窮畢生之力,也不過是管中窺豹。雖然意外我們通過教科書學習過不少歷史知識,但那也只是中國歷史的冰山一角,還有太多的歷史不曾入教科書的“法眼”,或是因為視角不同,或是因為對歷史進程影響不大。但是這些歷史同樣是一種記憶,它讓歷史更豐滿,更有血肉感。這里,我們將這些課本之外的歷史搜集起來,集中展示,各個歷史年代的人物、事件、文化等不一而足,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將最完整、最真實的歷史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雯 ·中國史 ·25.1萬字
近代以來,能與曾國藩比肩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曾國藩無論在做人治學方面,還是在治軍為官方面,都堪稱“圣人”。其對后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毛澤東佩服他,蔣介石學習他,梁啟超推崇他,李鴻章繼承他……《曾國藩:一個人的朝圣路》一方面講述了曾國藩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另一方面結合曾國藩書信、日記等文字,對其心理活動和心路歷程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不難發現,曾國藩之所以能被后人推崇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圣人”,與其善于自我反省與自我批評有著莫大的關聯。
文真明 ·普及讀物 ·24.6萬字
云淡心遠 ·中國史 ·23.2萬字
作品以蔣介石日記為主要依據,輔以其他國內外重要相關史料,帶領讀者探尋蔣介石的生平及內心世界。作者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蔣介石日記,以扎實的學術功底及權威的資料,以專題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蔣介石的政治活動、對日作戰策略、國際外交、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內心世界。通過對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探尋其思想發展歷程。
楊天石 ·中國史 ·31.1萬字
《上下五千年》是青少年通俗歷史讀物。暢銷三十余年,得到了好幾代讀者的信賴和認同。書中以故事講歷史的經典形式,按時間順序編排了262個歷史故事,從開天辟地的神話,鉆木取火的傳說到乾隆禁書修書,曹雪芹寫《紅樓夢》,涉及到中國文明發展史的方方面面。
林漢達 曹余章 ·普及讀物 ·42.5萬字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逐年記載了長達1362年的歷史。書中描繪了戰國至五代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探討了幾十個政權的盛衰之由,生動地刻畫了帝王將相們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歷史旋渦中的生死悲歡。本書在《資治通鑒》原典的基礎上,擷取其精華,解讀其精要,以期讓廣大讀者在閱讀歷史的同時有所獲。
司馬光 ·史料典籍 ·30.1萬字
本書是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的12冊本《中國通史》的簡本,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所研究員蔡美彪。《中國通史》是我國近百年來最完整、最系統的一套中國通史,前四冊為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所著,范先生去世后即由蔡美彪主持編寫,該套叢書出版后,中央領導人認為應該在此基礎上面向大眾出普及版的簡本。此項工作由蔡美彪先生承擔。該書用30萬字勾勒了原始社會至清朝覆亡的歷史脈絡,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確有史學大家風范,是極難得的面向大眾的高水準史學作品。
蔡美彪 ·中國史 ·24.6萬字
《憶往談舊錄》為20世紀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憶過往文字的結集,記錄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前后、抗日戰爭、國共和談等多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重要經歷,例如,作為記者,他親眼見證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作為學者,他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李大釗等都有交集;作為社會改造運動者,他在山西、山東、河南等地與閻錫山、李濟深、韓復榘等人建立了情誼;作為愛國人士,他與國民黨“軍神”蔣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請教并探討抗日時局;作為民盟秘書長,他親自參與了國共和談,與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都有近距離的互動……,由于是記錄親身經歷的文字,且涉及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自上世紀80年代初版以來,深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海內外學者的重視。
梁漱溟 ·中國史 ·24萬字
墨子》為戰國百家中墨家的經典。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對哲學、邏輯學都有研究和貢獻。此外,他在軍事學、工程學、力學、幾何學、光學上都有相當的研究和貢獻,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
墨翟 ·史料典籍 ·28.3萬字
《中國歷史研究法》是繼梁氏《新史學》后又一杰作,系以傳統史學所積累的方法為基礎,結合當時西方史學最新進展,運用新的學術眼光編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闊的學術視野,對史料鑒別、史事考訂、史跡論次、史書編纂諸層面都有詳細闡述,建構起獨具一格的史學理論體系。《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散落各處的經驗之談,對于史學初學者頗為親切有味,堪稱培植史學研究趣味的極佳讀本。
梁啟超 ·史學理論 ·20.9萬字
一部史實版《三國演義》!暢銷書《大唐興亡三百年》作者王覺仁全新力作!了解三國歷史讀這套就夠了!劉關張從未桃園結義?諸葛亮更沒草船借箭?翻開本書,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劉備、諸葛亮……
王覺仁 ·普及讀物 ·21.5萬字
元朝,從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算起,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北逃為止,共計九十七年;若從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開始算起,也不過一百六十二年,相較于之前的唐朝、宋朝和之后的明朝、清朝,毫無疑問,元朝是一個短命的朝代。盡管元朝的統治歲月十分短暫,但是這段歷史卻是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是漫漫歷史長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元朝,既不是轉瞬即逝的一顆流星,更不是曇花乍現的一隅小國。其輝煌與雄偉的身姿如一頭蒙古雄獅,不怒自威。斗轉星移,物是人非。
謝國計 ·中國史 ·20.9萬字
本書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是黃仁宇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黃仁宇先生以《明實錄》、《明人奏疏筆記》、《明代地方志》等史料為基礎,充分吸收了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歐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對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財政與稅收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
黃仁宇 ·史學理論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