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早晨睜開眼,屋子里黑咕隆咚的。綿了一會兒,爬起來,扒開窗簾縫往外看,亮晃晃的半空中,一群鴿子在那兒忽悠悠地劃來劃去,自在得象退了休的公務員。“怎么沒劃出一串兒白煙兒來呢?”一邊這樣想著卻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滑稽:在自己家里干嘛要扒窗簾縫呢?感情是扒雜談的門縫扒慣了吧,呵呵。想著一莞爾,“唰唰”兩下,就把窗簾給掀開了。雙手叉腰地站在窗戶前,很是有點一覽眾山小,萬類霜天竟自由的感覺呢!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1萬字
“從異鄉到異鄉”取自蕭紅的一段話,說明生命的狀態就是顛沛流離地從異鄉到異鄉。這本散文,取材廣泛,視野開闊,從東北寫到江南,從宋代大儒寫到采油女工,人物與靈魂無不在顛沛流離之中展現。除此之外,悲憫情懷也是高安俠作品中一以貫之的特點。總之,高安俠的作品,既有大氣磅礴之勢,又有小女人的旖旎之態,好看,可讀。
高安俠 ·現當代隨筆 ·12.4萬字
本書收有黃裳致李輝信札一百余通,這批信札寫于1988年至2011年,生動具體地反映黃裳晚年與李輝的交往。書信內容涉及人物評騭、文壇掌故、文學品鑒等,所論皆率性而談,娓娓道來。本書是了解和研究當代文壇的好資料,也是體現書信寫作魅力的上佳文本。本書還收錄《我們眼中的黃裳》座談會實錄,李輝、韋力、綠茶三人分別從朋友、藏書家、編輯的角度談論黃裳其人其文,讓讀者生動具體地感知黃裳先生的精神風采。
李輝編著 鐘妙明 劉海鈞釋文 ·現當代隨筆 ·5.1萬字
本書是“小說家的散文”系列,也是艾偉散文集首次出版。書稿共分五輯,第一輯《我曾滴酒不沾》,回憶作為六〇后的獨特的成長記憶;第二輯《嘰嘰喳喳的麻將和瓷實的湯圓》講述寧波和杭州兩地的風情,第三輯《和虛構的人物為伴》、第四輯《文本里的王者》分別談論影響他的外國作家和他熟悉的中國作家,第五輯《安頓和撫慰之旅》講述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游歷隨想,思想的火花在腳下沉淀。全文充滿著積極力量。世間萬物,唯有努力進取才能生存。時空的前進,尤其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積極力量在起根本作用。受挫之后的希望、努力、真誠、善良、向上,盈滿了強烈的化育和經世價值,更令人感受到來自書香深處的激勵。
艾偉 ·現當代隨筆 ·12.2萬字
天陰了下來,讓秋天的形容變得濃重了起來,窗臺上有一盆花枯了幾片葉子,我抬頭向外望去,想看到一只想像中的大雁,或者紅色的楓葉,外面的一切都讓我失望。剎那間,我感到世界一切都無趣極了,它使我沉沉欲睡,快速地進入暮年。人生的初戀對我而言,是詩,是空間里彌漫飄舞著的水果的味道,是從未看過卻源于心靈軌道的影片,不虛無,不脆弱,不易朽,是很難握住又真正苦澀或甜蜜、傷歷史感或美麗的一段珍貴的年代。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6萬字
四十年間,“來了就是深圳人”成為深圳開放包容的一個重要標簽。如今,“深圳已然是故鄉”正漸漸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他們在這里灑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月月年年,城市在變,他們也在變。城市和人終于血脈相連。本書沿襲了《街巷志:行走與書寫》的細膩文筆,更清晰地描述深圳種種,強化“城愁”概念,力圖賦予這個城市新傳說和憂傷底色。長居深圳的人會產生共鳴,沒到過深圳的人會因此對深圳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書為《我們深圳》系列叢書的一本,《我們深圳》文叢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虛構叢書。計劃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層面,帶領讀者發現深圳,題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藝術、創意、歷史以及人文共100個主題。從內容上我們將圍繞小切口深挖掘,講述一個民間的深圳、個人的深圳、充滿情懷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寫內容,做到原創、獨特和深入。
王國華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散文隨筆集。關于人生,關于時間,關于美食。分為“品嘗時間”和“品味人生”兩部分。每一篇文章后都附有菜單和操作步驟。既有柴米油鹽的溫度,也有豁然開朗的人生領悟。可閱讀,可欣賞,可操作。
鄭靜 ·現當代隨筆 ·4.9萬字
《背影漸遠》是一本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散文集。全書共33篇文章,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前輩老作家如葉圣陶、巴金、沈從文、端木蕻良、孫犁、楊沫等,“我有幸見過他們,并為他們編過書和文章,他們對我的影響足可以稱為我的文學老師”;第二類為白樺、王蒙、張一弓,李士非、程度等,“既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老師,亦師亦友”;第三類是作者一生為友的知己,“磕磕碰碰伴我走盡人生路”。
范若丁 ·現當代隨筆 ·14.1萬字
本書十五章,電影,底線,救贖,租房,窄門,復活,奇道,求助,命運,明星,審判,回憶,歸路,撒野,書魂十五個故事,十五個領悟。
趙祥亦 ·現當代隨筆 ·8.9萬字
《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傳記,而是重在介紹可供讀者借鑒的大師成才之路;《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師們所掌握的艱深難懂的知識,而是描繪他們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風范。這是一位數學家寫的一本散文集,講述了12位科學與教育大師的真實而又鮮為人知的美麗人生。他們都是卓有貢獻的出類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們的科學文化成果,應該認識并且走近他們。《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的主人公個個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卻也曾經歷坎坷。他們之中有作者的師長、朋友。作者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飽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筆。文章寫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與普適性,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無論為人師者或莘莘學子,都將在閱讀《走近大師:12位科學家的美麗人生》時獲得樂趣與激勵。
袁傳寬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著名學者、文化名家趙珩先生精選近作34篇,輯成隨筆集《留作他年記事珠》。趙珩先生秉承其一貫的樸實、真誠的風格,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為讀者呈現了充滿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豐盈的精神世界。全書分四輯,第一輯“文化”體現了作者對文化及與文化相關的現象、事物的獨到思考;第二輯“故人”則是對幾位故人如馬連良、張伯駒、劉宗漢等的獨家記憶;第三輯“北京”所錄文章皆與北京相關,從多個角度寫出了作者與北京城一生的羈絆;第四輯“百戲”則通古博今,將古今諸多體育運動如游泳、賽馬、擊劍、射箭等進行對比,在碰撞中彰顯趣味,也挖掘出體育運動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對今天的價值。“預知往日難回首,留作他年記事珠。”靜聽趙珩先生講文化、憶故人、說北京、聊百戲,淡寫歲月,靜守時光……
趙珩 ·現當代隨筆 ·12.6萬字
天上沒有一朵烏云,晴空萬里,但我的心,卻一直在往下沉。纏綿,午后開始的墮落;荒涼,燙傷回憶的出口。暗夜,屬于他們的空間;禁閉,只有呼吸在加劇!藍色的光,是罪惡的眼神,包容了流水般的欲望。被遺忘的傷心,開始無止境的放縱。冰涼手指劃過的傷痕,淡淡的紫色帶著血的粘稠,彌漫在周圍。本書講述了一個關于怪雨的故事。
石地 ·現當代隨筆 ·6.1萬字
本詩集選編了詩人一生的詩歌創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詩描寫了初戀時的情感,對人生和現實的體會,季節和景色觸發的傷感等。讀陳夢家的詩就像和一個感性又溫柔的老者對談,所有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回溯在他的言辭間都變得親切、鮮活起來。
陳夢家 羅輯 ·現當代隨筆 ·1.5萬字
空蕩蕩的房間里,我一個人對著電腦呆呆的坐著。無力的擦亮了火機,點燃一只煙。注視著那一點火光漫漫的燃盡……不斷的問自己。一個人的心,究竟能承受多少重量?原來一切的愛,一切的痛,都是那么的蒼白。自己在將靈魂交付給時間的時候,似乎忘記了給愛情上保險,于是失去了……彷徨了……我從白日走來卻沒有黑夜的感覺,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我是孤獨的。在和相戀了五年的初戀女朋友分手后,就為了她那該死的分手理由,我開始變得裝深沉,開始學壞,不想做她口中那所謂的老實、一成不變的好男人。有時候更希望回到從前,曬月光誰也不需要,就這樣獨自徘徊于城市的燈火與昏暗的小巷。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本書選編了胡適詩歌創作中,尤其是白話新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詩作取材于日常生活,詩體結構自由,字句明白簡練,意境平實或充滿趣味。透過這本詩歌選集,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詩人深沉厚重的哲思,更能體悟到一種溫馨可愛、生動的生活意趣,柔軟又透明的感動。胡適對于詩歌的主張一直是“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量,第三要美”;堅持“好詩必定要看得懂,念得出”。新文化運動開始后,他有意識地將白話文與新詩、新文學貫穿在一起,大膽創新,打破傳統的以格律做詩的方式,強調自然的音節,解放詩歌的形式、語言和結構,用淺顯通俗的白話文來書寫詩,即有什么說什么,不迂回,不晦澀,讓詩意直達人心。
胡適 ·現當代隨筆 ·1.4萬字
本書以隨筆的形式,寫出作者對日常工作、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感悟,以及對內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文字獨到、細膩,情感真切、坦白,畫面新穎、富有想象力。行云流水,舉重若輕,相信讀者讀完之后,對人生和世界的理解會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陳曉萍 ·現當代隨筆 ·10.1萬字
收錄許地山散文、書信、序跋、講演、文論等作品,如《空山靈雨》《無法投遞之郵件》《無法投遞之郵件(續)》《危巢墜簡》《上景山》《旅印家書》《讀書談》《牛津的書蟲》《民國一世》《青年節對青年的講話》《國粹與國學》《造成偉大民族底條件》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地山的散文精煉雋永,質樸清新,富含哲理,兼具濃郁的異域色彩,他借自然的實體,邊描寫邊議論,來寄寓他對人生的理解;寫現實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常以記事始,而以自我的哲理升華終;寫夫妻生活小景,相互理解或體貼,充滿人間濃郁的真情深意。
許地山 ·現當代隨筆 ·18.3萬字
愛沒有停泊在港灣,沒有溜走,也沒有停下來。愛去了哪里?愛在歲月的流失中,在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跡。思念就在這個痕跡上大做文章!它漫過了所有的期待和守望,在人們心情平靜的時候突然造訪,在期限內不停腳步!你愛什么樣的人,你就是什么樣的人。開始變得成熟,是在最痛苦的時候才換來的。睡過最舒服的覺,是在很累的時候才發現的。得過最珍貴的東西,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的。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在生長……
在散文集《遇見》中,作者以質樸生動的文字,書寫自己從少年到青年、從軍人到作家、從編劇到制片人的經歷,講述不同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感喟時代變遷,捕捉人性美好。《遇見》以散文為橋梁,直抵“金牌編劇”的內心,其堅韌質樸、赤誠溫暖,一如他的文字。沒有宏大敘事,只有屬于個人的生命記憶。
石鐘山 ·現當代隨筆 ·10.8萬字
流年歲月靜好,蕩滌心靈的陰霾將那些錯失的美麗風景,寫成溫婉的詩篇,鐫刻在生命的長河中,從容走過。作者以浪漫主義情懷,描述生活中的點滴人文風貌,山水景觀,名勝古跡,字里有歌,行間添情。他的文字如信手繡一朵出水的蓮花;或剪一幅戀花炫舞的彩蝶,再配一首首婉轉柔美的歌聲,讀后會讓自己陷入一種思緒間。
杜海龍 ·現當代隨筆 ·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