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現在的世界多了幾許無奈與欺騙,少了幾許祥和與真情,不知道除了父母之外還應該相信誰?那么多被拐賣的女孩,絕望與恐慌的眼神,痛不欲生的慘叫,讓人的心理一陣陣的酸痛!!那太陽還散發著光芒,星星還點綴著夜空,而他們所期待的只是一種同情與自由。他們絕望了!墮落了!我突然發現,希望是那么的強烈與渺茫。而同情與良知是如此的懦弱與不堪一擊……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鄭逸梅為海內外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著述宏富。一九三四年,將其所撰關于花果掌故的隨筆結集出版,是為《花果小品》。周瘦鵑說“每一把誦,似賞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朱天目贊其“文字雋永,考證精詳”,一時巨公名賢推崇備至,傳為經典。《花果小品》概而言之,前為花,自梅花至松,春萱秋蕙、夏蕖冬茶;后為果,自甘蔗至葫蘆,沉李浮瓜、交梨火棗;末附《香國附庸》,共計一百多篇。舉凡花果的掌故,前賢吟詠的詩文多有記述,燦燦群芳,離離嘉果,豐富非常。初版面世以來,一版再版,廣為流傳。但也有很多花果文章失收,鄭逸梅后來多次撰文引為憾事。現今推出的增訂本,廣搜博采,精審細校,比勘諸版,改訂訛誤,同時增補四十余篇,增配近百幅花果圖,可謂圖文并茂又并美。
鄭逸梅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愛情沒有那么美,所愛的人,也沒有那么貼切。不是棉布衣物,不是自然而然的物品,許多原本溫暖的時刻,會被突然降落的銳器刺傷。那些細小的傷害,那些令心靈疼痛的瞬息感覺,會積累。許多許多的事,有時候真希望是一場夢,而許多另外的一些事,又希望不是夢。遙遠,是一種很美好的事,能想到一個詞,永遠。不想離開,不想更換,只愿一切照舊,安靜而溫暖。
本書是陳平原關于自己“都市研究”的文章結集。雖然他自謙“創造無力”,但其對將城市作為學術話題,卻是“提倡有心”。他圍繞北京、西安、開封、香港等充滿歷史糾葛和文化積淀的城市,或追問魯迅的西安之行為什么沒有寫出《楊貴妃》,或探究張長弓父子的開封書寫,或揭示葉靈鳳、李歐梵兩代香港文化人士的悠揚記憶……總之,在論文衡史中縱論古今,在都市現狀中建言獻策,宏觀中,頗見他奉行的“人間情懷”。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我生活在一個并不富有的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嫁個有錢人,那對于我似乎太過奢侈!我沒有很高的學歷,因為那是我家庭所不能允許的,因為我們沒有錢。唯一慶幸的是我還算漂亮,不似那些有錢人的嬌貴!堅強的我是那么的善良!在這紛紛擾擾的塵世,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份真情。面對太多的人和事,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刻骨銘心的記憶。留下一份回憶。也許其中摻雜著酸甜苦澀。卻也豐富了人生的記憶。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你會發現。回味中我們已逐漸走向成熟。
56個愛情故事,56種跌宕人生。書中的每一場愛情都是必然的命定,同時也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種普遍現實。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關于愛情的夢,但同樣也存在關于愛情的傷。愛情是千年的話題,就是因為它留給每一個人的滋味都不盡相同,卻又極其相似。因為不同,所以珍貴;因為相似,所以愛情的故事,總是能流傳許久,觸發每一個人心中那一點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其實,愛情的哲理,不一定要在經歷過之后才會知道,愛情的甜蜜與苦澀,不一定要在經歷過之后才懂得。
謝國計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傻瓜無意中聽到別人說有一款叫天之游俠的游戲,里面的PK很酷,傻瓜當時就決定玩這款游戲了,傻瓜喜歡這個具有西部風味的狂野的游戲!傻瓜決定玩龍騎士,因為已普通人的理解。戰士血多攻擊高。而且聽起來十分霸氣勇猛。傻瓜不會考慮圣職者和獵人的遠程有多么的厲害,技能有多么的酷。傻瓜只知道自己喜歡這個角色!紅顏一笑,傾國傾城,迷倒萬人,誰又知道這笑背后的苦澀呢?
淺藍孤獨地坐在電腦邊,這么久過去了。她還會情不自禁地去牽掛他,放不下,不知道他是否還在流浪,是否找到讓他甘愿廝守一生的人。曾經他說我想總有一天我會找到那么一個人,讓我甘心為她停留,淺藍你很好,我知道你也很愛我,可是你真的不是那個我想要珍惜一生的人。就這樣淺藍深愛著的那個有點傷感的男孩帶著她的心,在她眼前飄散而去,讓她嘗盡了失戀的痛苦。從此她喜歡看悲傷的電影,喜歡聽悲傷的歌,喜歡在雨中漫步,喜歡上網到午夜,甚至喜歡在天臺上看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
愛就是這樣的陰錯陽差,你以為真心不二的人,有一天會突然離你而去,而你以為游戲愛情的人,卻默默舉著一面旗幟,執著地等在岸邊……半臥在闊大的床上,夏錦緞展開細長的手指,對著無名指上熠熠閃光的鉆戒,左看右看,再瞄一眼斜臥在身側歡喜佛一樣的林萬金,她“啪”地甩掉腳尖上的高跟鞋,咯咯笑著坐到他懷里去。其實,夏錦緞并非天生就是個物質狂。她也無私無畏地愛過。鄭恩和,大山里長大的男子,大學畢業后留在了這個城市,夏錦緞第一眼看見他就瘋狂地愛上了。
第三個秋天,漫不經意地一瞥,我們居然發現柿樹墨綠的枝葉間,竟然綴滿了柿子,雖然極小,卻金黃得宛若繁星。又過了些時日,柿子已大似人的拳頭,且火紅得耀眼,壓彎了枝條。奇怪的是,在柿樹的籠罩之下,花圃里的花花草草,竟顯得萎縮和黯然失色。母親凝視柿樹如同凝視我們。凡事都得正經著來,才不會心里虛惶,就跟栽柿樹吃柿子一樣。母親收獲了柿子,我們收獲了道理,在這個收獲的季節。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生命不能承受愛之沉重;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愛的宣言;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肩膀去承擔愛的責任;如果你不能用人格與自律去履行愛的諾言;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愛為你所愛的人撐起一方晴朗的天空;如果,你不具備圣潔與高尚的愛的品質……那么,你就不要輕易言愛,不要隨意讓愛潮泛濫,不要將人類最原始的本能與自私冠冕堂皇地裹以唯美的外表,去踐踏、褻瀆那圣潔而又高尚的愛。否則,你種下的只是一顆情殤的種子,欠下的將是一筆情感的巨債!這份永遠只能懸于半空的浪漫與快樂,既不會讓你享受一生一世的糾纏與苦難,更不會讓你收獲天長地久的甜蜜與幸福。
空蕩蕩的房間里,我一個人對著電腦呆呆的坐著。無力的擦亮了火機,點燃一只煙。注視著那一點火光漫漫的燃盡……不斷的問自己。一個人的心,究竟能承受多少重量?原來一切的愛,一切的痛,都是那么的蒼白。自己在將靈魂交付給時間的時候,似乎忘記了給愛情上保險,于是失去了……彷徨了……我從白日走來卻沒有黑夜的感覺,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我是孤獨的。在和相戀了五年的初戀女朋友分手后,就為了她那該死的分手理由,我開始變得裝深沉,開始學壞,不想做她口中那所謂的老實、一成不變的好男人。有時候更希望回到從前,曬月光誰也不需要,就這樣獨自徘徊于城市的燈火與昏暗的小巷。
不敢訖求成為你的唯一,但你卻在無形中主宰了我的歡樂與痛苦,盡管你無數次對我說,未來的日子不再是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可那陽光真的永遠屬于我嗎?當初,你那深深的凝眸、頻頻的目光、沖動的相握、顫抖的雙臂,都在裝飾我絢麗溫情的夢。那時,我就在心時默默地許下承諾:我僅有的美麗只屬于你一人,不管風云如何變幻,我要你知道,苦盡甘來,有一個愿意接受你的一切,愿意同你共度人生的風雨,愿意同你一起期待那每一次的花好月圓,去共同傾聽彼此的心跳。
這是一本關于生活和生命的散文筆記,作者賈行家以凝膠一般的文筆和極為罕見的赤誠,一筆一畫刻錄下這些“一閃念、一片斷、一言行、一場景、一舊事”,又由“市井”“鄉里”“風物”“活受”“無常”“棄絕”“畸零”“柔軟”“活法”“外邦”“卑污”“陰森”“仇隙”“行業”“溫故”等線索綴連,展現廣闊的人生、人心與人性,鉤畫出一個個潦草的生命,以及我們對于生命的潦草。誠如作者所說:由于人的渺小,“現實”永遠令人驚奇。
賈行家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本書是“子魚ziyu”微信公眾號主推作品,作者以幽默風趣的文筆講述親朋好友平凡而溫馨的故事,講述了不同時代的平凡人的愛情、友情和親情,講述了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辛酸苦辣。在作者的筆下,親朋好友、同學鄰居仿佛就這么站在你面前,將他們的故事幽幽道來,讓你看到一個個平凡人身上的溫暖與愛。有些人,飽受風霜、歷經磨難,依然能一往無前,因為他們身后有家、心中有愛。
代哈哈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本書為汪曾祺先生的書信全編,收錄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汪曾祺寫給家人朋友讀者工作伙伴的二百八十多封書信。從充分反應了作者的交際、生活、寫作、思考等方方面面。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深入更貼近地了解真實的全面的汪曾祺的窗口,也為研究者提供了關于汪曾祺生平的寶貴的豐富的史料。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在一萬年的孤寂里也許是要和你相遇,冰河蜿蜒寒雪低語,等愛融化我的哭泣。在一秒間的擁抱里,誰的眼淚已分不清,仿佛兩個冰河世紀,不能不愛的決堤。痛,不忌,加為分離是太可惜。溺愛你,不愿浪費一刻猜忌。誓言是多余越冷越想你,我愛你。閉上我的眼睛,想想你在風里,生命是瞬息。幸福也多余,越多越失去,拿給回憶,愛到冰天雪地,不知人在哪里愛你,很像孤……
許是遺憾,許是原諒。回望成長彎路,總覺得步步都走得糊涂。張國榮唱給我們的,是愛,還是釋懷?既然留不住昨天,那就留住思念……本書是知名香港流行音樂人許愿首部分享青春、致敬經典的誠意之作。許先生結合多年親身經歷與從業感悟,細聊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典流行港樂的創作歷程,解讀歌詞背后的故事,與你一起重溫港樂經典,聆聽一個時代華麗的回響。
許愿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困難和痛苦的不是道別的那一刻,而是分開后再也沒法相見的日子,所有的期待都被冷酷地畫上了絕望的句點。不能相見地日子,我的心里空空蕩蕩的,橫豎都填不滿。我的胃越來越壞,一天夜里,我吐了一地的酸水,那一刻我才忽然意識到我的身體里竟是如此地透明清澈沒有一絲污點。他總說我愛胡思亂想、徒增煩惱,最終使自己得了一身得病。但如果不是因為我太愛他的話,我又怎么會想那么多?
孔老夫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古語又說:泰山不擇細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小流,故能成其深。山與水,是中國文人永遠的主題。歌詠山水,描摹山水,從山水之中感受啟迪,從山水之中接受教育。山水,為文人之友,更為在下之師。但山水的性格是絕然不同的。正如孔老夫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水的靈動給人智慧,山的穩重給人敦厚。但中國的文人,從山水之間體會,感受到的并不僅僅是它們外表的靈動、敦厚,更多的是從它們長久的積蘊、深厚的積淀中透射出的內在精神。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