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根據著名作家陳清華在部分大專院校和各種讀書會講座的講義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詞人的風花雪月和經典詞作為線索,通過對唐宋詞人及其膾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讀,講述了著名詞人與詞背后那不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論世之語。同時,作者結合溫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張先、晏殊、宋祁、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蔣捷等詞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學養、情感經歷等方面,來探尋唐宋詞藝術的發展與演變及詞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陳清華 ·古詩詞 ·10.8萬字
后人對李商隱的詩有千百種解讀,因為他筆下有太多精彩絕倫、扣人心弦的文句:有百轉千回的訴情抒意、也有冷雋曲折的諷時詠史,更有迷一般的而又絢麗旖旎“無題”。這本《李商隱詩》有選詩、注釋和詳細的解讀評論。精選了李商隱詩作一百馀首,并分類編排;選擇全面周到,注釋清楚易懂,解讀精妙詳盡,為讀者提供了一部比較全面掌握李詩藝術風貌,理解李詩內容深意的質量上乘的選本。
董乃斌評注 ·古詩詞 ·10.8萬字
本書共收錄李清照近百篇詩詞作品,每篇作品分為原典、注釋、譯文、評解幾大版塊,并對一些生僻字進行了注音,方便讀者輕松閱讀。另外,書后附錄中收集的《詞論》《打馬賦》等五篇文章,也充分體現了她“詞壓江南,文蓋塞北”的藝術成就。
(宋)李清照 ·古詩詞 ·10.8萬字
本書按時間排序,將王安石的一生分為“入仕前后”、“轉宦州縣”、“在京為官”、“居喪講學”、“執政變法”、“退隱鐘山”六部分。每一部分之首,先詳細介紹該時期王安石的行跡、思想特色、創作風格等,俾讀者有一總體的了解;隨后精選若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對每一首詳加注釋,并做點評,評論中既包括創作背景、典故、寓意,也涉及一些基本的文學技巧,使讀者對作品的藝術性與思想性都能有所體會。
高克勤 ·古詩詞 ·10.8萬字
《納蘭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一生情感的記錄。初名《側帽》,后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存詞約349首。“人生若只如初見”,“辛苦最憐天上月”,“山一程,水一程”等詞句膾炙人口。其詞風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其悼亡詞被王國維評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清)納蘭性德 馬大勇評注 ·古詩詞 ·10.8萬字
這是一堂聽了就會上癮的唐詩課,500000+人皆稱“這就是我夢想中的唐詩課,高老師就是我夢想中的語文老師!”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高盛元,將唐詩分為“愛與被愛的”、“旅途與故鄉”、“離別與重逢”等十二個人生主題,重新詮釋唐詩的意義。高老師用極富感染力的講解,生動展現詩人的思緒,令讀者在閱讀間與詩人產生共情,與詩人在當時的境況中相遇,讓讀者在讀懂唐詩的同時,感受自己與唐詩的精神共振。原來唐詩離我們并不遙遠,唐詩與讀者永遠存在情感共鳴。
高盛元 ·古詩詞 ·10.8萬字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杜甫一生創作的詩歌保存下來的共一千四百馀首,其中讀書游歷時期保留下來的作品較少,是他創作的準備期。困守長安時期他的生活和思想發生很大變化,創作逐步走向成熟。安史之亂中,杜甫創作了大量直接記錄時代變化和個人命運的作品,奠定了杜詩“詩史”性創作的基本面貌。成都和夔州生活時期,杜詩的創作數量最多,題材、風格日趨多樣豐富。杜甫的詩歌由于其思想內涵和藝術形式方面的典范意義,自宋代以來就廣受各層次讀者的歡迎,也引起注釋家和研究者的極大興趣。他的許多選注本都曾在普通讀者中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本書的編選,就參酌清人及近代的選注本,選目力求包括杜甫最廣為傳誦、最有代表性的名篇,注釋較簡,但也力求穩妥可據,對讀者理解原作有所幫助。
謝思煒評注 ·古詩詞 ·10.7萬字
后人對李商隱的詩有千百種解讀,因為他筆下有太多精彩絕倫、扣人心弦的文句:有百轉千回的訴情抒意、也有冷雋曲折的諷時詠史,更有迷一般的而又絢麗旖旎“無題”。這本《李商隱詩》精選李商隱詩作一百馀首,并分類編排;選擇全面周到,注釋清楚易懂,解讀精妙詳盡,為讀者提供了一部比較全面掌握李詩藝術風貌,理解李詩內容深意的質量上乘的選本。
董乃斌評注 ·古詩詞 ·10.7萬字
杜甫的詩歌由于其思想內涵和藝術形式方面的典范意義,自宋代以來就廣受各層次讀者的歡迎,也引起注釋家和研究者的極大興趣。他的許多選注本都曾在普通讀者中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本書的編選,就參酌清人及近代的選注本,選目力求包括杜甫最廣為傳誦、最有代表性的名篇,注釋較簡,但也力求穩妥可據,對讀者理解原作有所幫助。
謝思煒 ·古詩詞 ·10.7萬字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詩作的精選本,每首詩后附有重要語詞注釋和全詩的解讀。內容經典,注釋簡潔,解讀深入淺出,是一本非常好的古詩讀本。
本書以38首美到窒息的草木古詩,寫數十位天才詩人的年少心動。關于破碎和救贖,關于青春與不朽,每個故事串聯著更多絕美詩詞,涵蓋了中國古代經典詩詞近百首,書中每一句曾被眼淚打濕的古老詩行,都是一艘光陰的小船,帶我們穿越千年,抵達詩人激蕩的內心。于是,無數或傳奇或平凡的情愛與悲喜,從此便可借著瀟瀟的風雨,在時間的茫茫河流里,相映相照,相期相會。
紀云裳 ·古詩詞 ·10.6萬字
精選九十七位元曲作家三百四十五首高度傳唱、經久不衰的元曲作品。又特別選取“元雜劇四大家”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十出代表劇目,附以完整故事梗概與經典唱段賞析。劇目覆蓋“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一覽中國古典文學的又一座高峰。
(元)馬致遠等 ·古詩詞 ·10.6萬字
詞,興于唐而盛于宋,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新體抒情詩。它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學樣式,亦是有宋一代文學的代表樣式。宋詞選本,宋已有之。然而,最具影響者,當數清朝末年的《宋詞三百首》。該書成書于清末,初由朱祖謀從眾多宋詞中選詞人87家,詞300首編訂而成,后幾次重訂、刪減,確定為詞人82家,詞285首。此次將《宋詞三百首》不同的版本匯為一冊,計得詞人88家,詞313首,請注者加以簡注,重點在于釋難字、釋典事、釋詩思詩句之因成,吸收了先賢、今賢的注釋成果,以方便讀者的使用。
武玉成 顧叢龍注 ·古詩詞 ·10.6萬字
《宋詞三百首》成書于清末,初由朱祖謀從眾多宋詞中所選詞人87家,詞300首編訂而成,后幾次重訂、刪減,確定為詞人82家,詞285首。為全面了解朱祖謀編選的標準,此次將《宋詞三百首》不同的版本匯為一冊,計得詞人88家,詞313首,請注者加以簡注,方便讀者的使用。
武玉成 顧叢龍評注 ·古詩詞 ·10.5萬字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為兩宋之際著名的女詞人、學者。她的詞風典雅清麗,在兩宋詞壇獨樹一幟,詞集有《漱玉詞》,并撰有《詞論》一文,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觀點。此外,她還有與丈夫趙明誠共同編訂了金石學名著《金石錄》。李清照的作品膾炙人口,在其生前既已流傳。其詞集《易安詞》散佚,經后人整理編訂的詞集有《漱玉詞》。這本小書選錄了李清照最為精粹的詞作,較好地展現了詞人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水平。評注者對每首詞的重要詞語加以注釋,然后再做簡要的評講,使之更加淺近易懂,非常適合大家領略易安詞的藝術魅力。
陳祖美評注 ·古詩詞 ·10.4萬字
納蘭容若傳唱300多年的清詞麗句,暢銷7年修訂版!內含57幅唯美古典畫作,詞畫交相輝映,一代翩翩佳公子筆下的絕美情韻躍然紙上。
(清)納蘭性德著 夢遠主編 ·古詩詞 ·10.4萬字
李清照是家喻戶曉的宋代女詞人,她的作品膾炙人口,在其生前既已流傳。其詞集《易安詞》散佚,經后人整理編訂的詞集有《漱玉詞》。這本小書選錄了李清照最為精粹的詞作,較好地展現了詞人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水平。評注者對每首詞的重要詞語加以注釋,然后再做簡要的評講,使之更加淺近易懂,非常適合大家領略易安詞的藝術魅力。
陳祖美 ·古詩詞 ·10.4萬字
龔自珍被譽為中國古典詩壇的殿軍。在清王朝大廈將傾的前夕,他早已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詩作遂充滿憂郁、沉痛與悲天憫人的情懷,讀之如目睹當年的社會景象。而其清奇多彩、洞燭先機、識見超絕處,尤為世人所激賞。本書通過解讀點評其詩詞文章,展現詩人的思想歷程、心靈軌跡和豐富的時代背景,投射出龔自珍獨特的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文章舉凡詩人軼事,詩詞賞析,均能做到深入淺出,啟人心智。
王鎮遠 ·古詩詞 ·10.4萬字
1943年下半年,新婚的朱生豪與宋清如在江蘇常熟宋清如的娘家生活了半年。由于宋清如娘家有不少唐、宋、清名家的詞集、詞選、詞綜、詞律等書。朱生豪和宋清如在飯后茶余或譯寫的間隙,作為生活上的調劑,曾一起系統地翻閱瀏覽了這些詞書,并根據自己的觀點,選輯了“唐宋名家詞四百首”,還把一些并非出自“名家”,但一向膾炙人口的詞如岳飛的《滿江紅》之類列入附錄,由宋清如仔細抄錄。朱生豪是從現當代“詞學宗師”夏承燾,其對于唐宋詞的選讀、品鑒也頗有見地,輔以宋清如雋秀的手書,使這本詞選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極具韻味。二人之子朱尚剛與青年學者夏春錦,近年來據宋清如手稿加以整理,使這部歷經亂世流離的極具個人風格的詞選得以重見天日,以饗讀者。
朱生豪 宋清如選 朱尚剛 夏春錦整理 ·古詩詞 ·10.4萬字
古典辭賦一如古老的情書,至美、深邃、感傷;猶如一個王朝的情感庫藏,美得不可言說,情至酣處,濃烈得讓人不忍回眸。張愛玲曾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到底還能讀懂《紅樓夢》。”我們也是幸福的,到底還能讀讀這些經典辭賦。提筆吟詠,細品個中滋味,辭賦里的帝王情、酒仙樂、盛世歌、離愁曲、相思意、懷古情便溢滿胸口,幾番言辭裁成一尺華美,三寸憂傷,織成那年夜未央。回頭望,雖一切已成往事,但這些花一般的文字,如光陰里的故事,訴說著別樣的風情,教人在久遠的時光隧道中,揮手致意,不忍離去。
姜波 ·古詩詞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