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禪宗屬于宗教,詩歌屬于文學,二者結合最終綻放出了中國詩歌中的美麗之花——禪詩。禪詩具有宗教(禪)和文學(詩)的雙重屬性,是一種融通宗教(禪)與文學(詩)的特殊創作,是“文學”,也是“禪學”。本書將唐代文人禪詩置于唐代文學和禪宗發展的廣闊背景下,以宏觀視野,從唐代文人禪詩的分類、典型意象、獨特意境、美感特質以及對佛禪經典的接受和吸收等方面對唐代文人禪詩的發展全貌及價值進行相對集中、系統、全面的研究,以期對唐代詩歌和中國文學研究有所裨益。
張錦輝 ·文學理論 ·22.7萬字
本書是《東亞楚辭資料匯編》中的一部分,收錄朝鮮半島歷代文獻中對屈原、楚辭引用、評論、研究的相關資料,以及相關擬騷之作。此匯編資料分為上下兩冊,以期較為全面的展現槿域對楚辭與楚文化的受容與變容樣相。
徐毅 賈捷 陳慧 ·文學理論 ·57萬字
本書內容出自李歐梵教授受邀為北京大學第三屆“胡適人文講座”所做的五次講演。李歐梵教授回歸到中國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傳統題目——中西文學關系或者中西文化關系的研究,用自己的思想史方法把文本和文化史連在一起。首先嘗試厘清現代、現代性和現代文學或者說現代主義三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勾勒出現代主義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輪廓。進而通過四個專題——晚清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1930年代中西文壇的“左翼”國際主義、維柯—薩義德—朱光潛的人文主義遺產,以及臺灣的“學院現代主義”——來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如何接收和處理西方現代主義所帶來的“現實的焦慮”,今天我們又能從20世紀的歷史種繼承怎樣的遺產以應對新的危機。
李歐梵演講 席云舒錄音整理 ·文學理論 ·13.3萬字
《克拉麗莎》是18世紀英國小說家塞繆爾·理查遜的代表作,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篇幅最長的小說。目前國內關于《克拉麗莎》的專著僅有一部,研究理查遜的專著也為數不多,本書廣泛參閱英美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對《克拉麗莎》的悲劇小說特性進行了界定,并揭示出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哈婁家族財產婚姻觀。本書對評論界有關《克拉麗莎》的相關爭議進行了回應,尤其是就女主人公性格弱點和拉夫雷斯的性格復雜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李菊 ·文學理論 ·4.3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者劉文飛從近十余年來在國內外高校和科研研究機構做的近百場關于俄國文學和文化的學術演講中精心挑選而出,經整理后結集出版。本書在修訂時將保持一定的口語“原生態”,以使讀者可能獲得與聽眾相仿的身臨其境感。在國外發表的演講已經譯成中文。這些演講分作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俄國文學和文化的概論,第二部分是關于作家或作品的專論。全書內容豐富,兼顧文學、文化、中俄兩國交往史等范疇;時間跨度大:縱向從19世紀自普希金始的黃金時代,經過二十世紀初期的白銀時代,直達當今的現代文學;橫向包括俄國本土,流亡歐美的俄國文學家及其在居留地的文學、文化活動。本書作者同時是一位詩人,語言特點是文才飛揚,清新活潑,可讀性強。
劉文飛 ·文學理論 ·20萬字
《元白詩箋證稿》以元稹、白居易詩為研究對象,分別論述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連昌宮詞》和《艷詩及悼亡詩》,以及“元白詩”中篇幅最大的《新樂府》和《古題樂府》,共六章及附論五篇,達25萬字。陳寅恪認為唐詩與作者的社會階級及政治生活有密切關系,而“元白詩”具有其他唐詩不具備的史料特點,這既與白居易與元稹所在的中唐時代有關,也與“元白詩”的內容和數量有關。作者以考據的形式對元稹、白居易最重要的詩歌作品進行箋證,借助唐詩考證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風俗習慣、文壇風氣等許多問題,對唐代文學的研究影響極為深遠。
陳寅恪 ·文學理論 ·16.9萬字
這是一本講述如何閱讀經典的書,更是一門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汲取養分的寫作課。一位資深的文學教授,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閱讀體驗和教學經驗,精挑細選了十五部經得起“考究與折騰”的經典小說,用文本細讀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將小說中的要素一一拆解開來,引導讀者直達其中的豐富意涵,從而收獲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個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擴展。全書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講法為序,正文以經典的文學作品為內核,分別講述故事的敘述者、人物、情節、對話、情緒與意境,作者用專業的視角、細致的感受力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對《變形記》《游園驚夢》等15部經典作品抽絲剝繭,合上書頁的那一刻,讀者不僅能體會經典作品的妙處,迫不及待地找尋原文品鑒,更能深刻領會文學大師們的寫作技巧。
張鶴 ·文學理論 ·17.2萬字
周汝昌是中國當代研究古典小說的大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講座妙趣橫生,十分精彩。本書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擴充、進一步發揮而成的,它以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為主要框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小說的意義與價值,以富有特色的啟發式、漫談式語言,對中國古典小說做了詳細的解讀,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有現代轉換。它從小說的文化、審美、社會等元素出發,進行綜合的多視角理解,認為“三才主義”,即天、地、人“三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靈魂,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內涵的核心思想。本書通過“四大名著”讓讀者走進中國古典小說的多彩世界,對中國古典小說的源頭、發展、本質、特點等豐富內涵有廣泛了解。本書對中華文化多有致意,弘揚家國天下的拳拳之心。對于今天的讀者閱讀欣賞中國古典小說、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說,本書是一部難得的作品,也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普及著作。一起重溫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讓中國古典智慧走進我們的日常。
周汝昌 ·文學理論 ·12.1萬字
本書以1898年到1927年的中國小說為主要研究對象,借用西方的敘事理論,從西方小說的啟迪與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傳統文學在中國小說敘事模式轉變中的作用兩個視角探討晚清與“五四”兩代作家如何完成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作者借鑒托多羅夫的敘事理論,從敘事時間、敘事角度、敘事結構三個方面“把純形式的敘事學研究與注意文化背景的小說社會學研究結合起來”,不僅填補了文體研究的空白,而且推進了文學的形式研究,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
陳平原 ·文學理論 ·23.6萬字
本著作主要對接受了道家道教思想的唐代詩人及其詩歌作品進行研究。首先,簡要梳理了唐前詩歌接受史,辨析了道家、道教、道家道教思想等核心概念。其次,對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社會文化背景、原因做了分析。再次,深入剖析了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形式和內核等問題。最后,對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規律進行了總結,并概括了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后唐詩呈現出的新風貌。
段永升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由盧曼的系統論出發,考察德國漢學家自19世紀以來中國文學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國的中國文學研究相當于一個自主的功能系統,按照自身程序生產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將“文學中國”建構成一個共同演化的意義世界。
范勁 ·文學理論 ·39.5萬字
本書所載,是作者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籍里所擷取的一些堪稱童話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或講述人神之戀,或講人鬼之情,主角或神或妖或鬼,事跡亦幻亦真;故事或講述對愛情的然諾或背棄,或講歷經磨難而獲得愛情的奇遇,抑或偶入仙境與仙女的結緣,等等,極富想象色彩又充滿著哲思。為了便于讀者更好地閱讀和欣賞這些久遠的愛情故事,本書對一些有礙閱讀或理解的字詞進行了注釋。同時,為了讓讀者更好地把握和欣賞,作者在呈現每一個動人的故事之后,又加上了作者自己的解讀或評析。相信讀者朋友通過閱讀,更能深切地體會到這些愛情故事包含的微笑與心酸,快樂與哀婉,激動和感慨,體會到閱讀優美愛情童話故事的馨香與溫情。
唐瑛 ·文學理論 ·21.1萬字
廣西師范大學莫道才教授編纂的《粵西唐詩之路探源與詩人尋蹤》是一部粵西唐詩之路研究總結性的論文集,收錄了葉嘉瑩、戶崎哲彥、陶敏、孫昌武等學者的十五篇論文。全書分為三部分:“粵西詩路與詩歌創作”主要討論了粵西唐詩之路上的詩歌作品及其所反映的詩人情感、歷史文化背景;“詩路詩人尋蹤”主要考證了唐代詩人在粵西唐詩之路上的史實、行蹤和遺跡;“粵西詩路叢考”考證了粵西唐詩之路的大致走向、遺跡以及詩路上的文化。
莫道才 ·文學理論 ·18.6萬字
本書由作者在耶魯大學開設的廣受歡迎的文學理論課改寫而成。作者在這本書中帶領讀者游歷了20世紀文學理論的主流。全書討論的核心是一系列根本問題:什么是文學、它是被如何生產出來的、應該如何理解文學、文學的目的是什么。弗萊處理了20世紀文學理論中的重要主題和潮流,包括闡釋學、形式主義、符號學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心理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和歷史主義方法、社會身份理論、新實用主義及理論,并在結尾處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通過哲學和社會視角串聯起這些潮流,作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整體連貫的語境,幫助讀者深入閱讀文學作品。
(美)保羅·H.弗萊 ·文學理論 ·28.8萬字
中國現代女作家在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啟蒙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的影響之下,在權力話語與個人話語糾結之中,在個性主義與女性主義追求之上形成特有的女性文學意識,并把這種意識付諸創作實踐。中國現代女作家在為什么寫、寫什么、怎樣寫以及寫給誰的問題上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如果說這形成了她們特有的文學意識;那么,或隱或顯的女性意識在理論與實踐雙文本中的潛行與流淌,則創構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文學意識。
李東 吳玉杰 劉巍 李東 王春榮 穆重懷 ·文學理論 ·18.1萬字
詞學入門十講》是當代詞學專家王兆鵬教授的詞學方法概論,根據作者的課堂錄音整理成書,介紹古代詞籍和現代整理本的文獻情況,講解詞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力圖在梳理學術史的基礎上建構詞學研究的大框架,引導讀者找到詞學研究的入門途徑。王兆鵬教授結合自身治學經驗,從詞籍閱讀方法、目錄、版本、校勘、箋注、輯佚、辨偽、詞人生平考訂、詞作編年系地等方面,詳細介紹詞學的研究方法和入門路徑。既有詞籍閱讀的步驟引導,專項研究的門徑開示,又有具體案例的分析和論文寫作的示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參考價值。此書可謂中文系學生和對詞學感興趣者閱讀詞籍的入門書。
王兆鵬 ·文學理論 ·22.9萬字
《文學評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文學研究和理論批評的大型學術刊物,主要內容為關于文學理論、中外文學史上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學史問題、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的研究和評論文章。本書匯總了《文學評論》創刊六十周年以來刊物的總目錄索引和編后記。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文學評論》六十周年的目錄;第二部分為六十年以來的編后記匯總。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文學理論 ·36.9萬字
本書是一部幫助讀者快速學習和掌握中國名著的工具書,精選了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價值最高、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名著160多部,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醫學、科技等方面。書中設置了“作者簡介”、“背景介紹”、“名著概要”、“閱讀指導”、“作品特色”、“作品評價”、“名家點評”等欄目,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剖析作品,濃縮原著精華,提煉作品主旨,講述名著背后的故事,捕捉作品中的點睛之筆,給讀者創造出一種輕松的閱讀環境,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跨越鴻篇巨制的障礙,領略名著的風采,同時也為讀者以后深入學習和研究這些經典奠定了基礎。所有這些內容,由點及面,或縱向深入,或橫向延伸,全方位闡釋名著的內涵,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博覽群書,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產生進一步研究的愿望和探求新知的濃烈興趣。
朱立春主編 ·文學理論 ·50萬字
以《詩經》訓詁研究為基本切入點,融合語言學、文學、文獻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對于完成傳統語文學的歷史重塑、推動語文學理論的建設和發展,乃至彰顯中國傳統儒學經典文化的學術特質、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本書爬梳整理了歷代《詩經》研究文獻材料,以《詩經》小學的發生發展為主線,概述兩千多年《詩經》文本詮釋的基本歷程,系統構建起《詩經》小學的研究通史。本書作者充分考慮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淵源與影響,體現了宏闊的史學眼光。
康國章 ·文學理論 ·33.2萬字
本書從詩學觀念、創作方法和文本構成等諸層面展開,對自然主義文學思潮進行創新性闡釋,揭示其在與同時代象征主義和唯美主義文學風尚相互影響、共同存在之文學空間中的“主導性”地位,并指出其對20世紀現代主義的產生與發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曾繁亭 ·文學理論 ·3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