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古代詩學十五講》力求使讀者對我們民族的文學思想傳統有個初步印象,認識到那里面有許多生動活潑、含蓄雋永的言論,可以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時作者希望通過對古代詩學的研究,能夠使讀者感受到本土文論的無窮興味,體味到古代很多文論著述有助于我們對一切文學的欣賞,有益于心理的純凈和精神升華。
王先霈 ·文學理論 ·24.7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在文學地理學方面著述的專題文集。包括《文學地理學的本質、內涵與方法》、《文學地圖與文學地理學、民族學問題》、《屈原詩學的人文地理分析》等15篇長篇論文,既有綜合性研究,也有地區和作家的區域和個案分析,既有古代文學地理學的探微,也有對現當代文學基于文學地理學的闡釋。總之,這是楊義先生在首次提出文學地理學的概念之后多年來在此領域的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楊義先生眾多著述中頗有分量的一部文集。
楊義 ·文學理論 ·49.7萬字
《劉震云研究資料》是《中國新時期作家研究資料匯編》系列叢書中的一本,圖書主編為中國最權威文學機構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吳義勤,從1976年至今對作家的文學批評與研究成果中,遴選出能夠代表各個階段研究水準的論文近四十篇,從不同角度解讀劉震云及其文學創作活動。
吳義勤 ·文學理論 ·32.9萬字
本書以簡潔明了的方式梳理了世界推理文學180年的歷史,介紹了推理文學發展的各個階段、流派,及各階段、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創作者及其作品。作者用輕松流暢的筆調為讀者搭建起了一個推理文學史框架,系統、專業的同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全書分歐美篇、日本篇,共十章,附錄“中國的推理文學”、世界文學大獎通覽、推理小說200部推薦。
褚盟 ·文學理論 ·22.1萬字
人類學領域迄今最富爭議的私人日記。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人類學家之一,馬林諾夫斯基生前的日記在1967年出版后,引發了持續近二十年的爭議。本書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馬林諾夫斯基在1914-1915年間和1917-1918年間的兩本日記。在日記中,他記錄了自己在田野調查中的各種經歷,作為一本從未打算發表的私人日記,他的記錄簡單明了,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記錄,從中我們可以窺到新幾內亞土著在當時的實際生活狀況、以及馬林諾夫斯基作為普通人較為陰暗的一面和他對于個人人生、事業和感情的思考。
(英)勃洛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著 余昕校 ·文學理論 ·21.1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不僅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性作家,她在小說理論研究上也頗有建樹。本書收集了她的十多篇論文,分別論述作者對奧斯丁,愛略特,康拉德,哈代,勞倫斯,福斯特等人作品的看法。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文學論點,如時代變遷論,人物中心論,主觀真實論,突破傳統框子論等,以及她的批評方式,如印象式,透視式,開放式等。尤其是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作者以幽默譏諷的筆墨,抨擊了當時男性作家對女性作家的性別歧視,被認為是一篇文學界的女權宣言。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文學理論 ·25.6萬字
《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探討的不少問題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書中不少觀點在國內外均屬于首次提出。上篇和中篇所采用的把小說家敘事觀點與創作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同以往的研究相比有所創新,對英美不同小說敘事傳統的對比研究也構成了一種新的途徑。下篇清理了后經典敘事理論中相關概念、術語的混亂,糾正了種種偏誤。
申丹 韓加明 王麗亞 ·文學理論 ·36.4萬字
《西方文論史》全書共分19個章節,具體內容包括古希臘、德國古典時期、唯意志論、俄蘇形式主義、現象學與存在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文論是"文學理論"的簡稱,主要包括對文學規律的總結,對具體作品的評判,對文學新潮的倡導,推動等方面的系統理論。它涉及文學與社會的產系、文學作品的內部規律、文學作品創作與鑒賞的基本方法、主體創作和鑒賞文學作品的心態等方面的研究。
朱志榮 ·文學理論 ·37.1萬字
本書稿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0BZW009),鑒定結果為“良好”。本研究從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身份認同的角度切入,把文論研究與文論言說者研究結合起來,打破了以往文學理論研究就理論談理論的局限,目的是將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置于政治、經濟、消費、媒介、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深入探討和剖析這些復雜因素如何形塑和建構了文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也使文學理論產生改變,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示價值和意義。
李旭 ·文學理論 ·25.6萬字
《中國小說史略》是魯迅創作的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專著。共28篇,書后附有《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文,是作者1924年7月在西安講學時的講稿。這部專著從遠古神話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后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魯迅 ·文學理論 ·20萬字
本書力圖運用豐富的資料,新鮮的視角,對曹植的文學成就和歷史地位作全面的論述和總結。綜合探討了曹植所處的歷史文化環境、爭嫡問題的再思索、曹植的學術淵源、文學繼承、建安文學的流變與曹植的地位、曹植創作的階段性、曹植辭賦論、曹植詩歌論、曹植散文論、曹植文學創作的俗化傾向、曹植與建安風骨、曹植對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影響。本書對曹植其人、其事和其文作了客觀、公允的分析。
邢培順 ·文學理論 ·43.4萬字
《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重排本)》作者透過豐富、復雜的文學史現象,在整體性的視角和學科生成發展的內在聯系中,探尋文學史發展的過程和它的規律,其精神和方法,對于現代文學史研究具有“典范意義”。中古文學研究、魯迅研究、現代文學研究,代表了王瑤先生一生學術成就的三個高峰,《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重排本)》輯錄的就是后兩個方面研究的代表性論文。
王瑤 ·文學理論 ·30.5萬字
北宋時期的士大夫對美的追求空前地熱烈,在許多領域的活動都跨出以往的范圍,沖破以前認為不可逾越的界線,突出表現在可堪代表北宋文化特征的藝術品鑒賞與收藏、詩話、花譜、宋詞等領域。這一時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伴隨著焦慮,他們必須面對傳統儒家對其追求美的活動的諸種成見,必須開辟新的視野,敢于擺脫教條的束縛,掙扎出一個自辯說法。事實上,他們努力的成果是輝煌奪目而影響深遠的。
(美)艾朗諾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教材是作者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專業講授“詩學研究”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對詩歌的基本知識,對詩的內容、形式、創作方法與鑒賞方法作了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全書分為詩的形象、詩的感情、詩的節奏、詩言志、詩的理趣、詩的意境、詩的構思七章。本書具以下特點,一是從內容到形式,從創作到鑒賞,構建了一個新的完整的詩歌理論體系。此類著作自朱光潛1942年出版《詩論》以來很少見到。二是論述時避免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將對詩歌理論的闡述與對詩歌作品的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所引詩歌理論與詩歌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三是將對詩歌理論的闡述與文獻考證緊密結合起來,一切憑資料說話,所引資料均詳細而準確地注明出處,努力做到言必有據。四是力求通俗易懂,所以通篇避免做煩瑣的考證,充分注意行文的可讀性。
徐有富 ·文學理論 ·38.4萬字
本書由作者在耶魯大學開設的廣受歡迎的文學理論課改寫而成。作者在這本書中帶領讀者游歷了20世紀文學理論的主流。全書討論的核心是一系列根本問題:什么是文學、它是被如何生產出來的、應該如何理解文學、文學的目的是什么。弗萊處理了20世紀文學理論中的重要主題和潮流,包括闡釋學、形式主義、符號學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心理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和歷史主義方法、社會身份理論、新實用主義及理論,并在結尾處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通過哲學和社會視角串聯起這些潮流,作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整體連貫的語境,幫助讀者深入閱讀文學作品。
(美)保羅·H.弗萊 ·文學理論 ·28.8萬字
本書從原始社會中的性別戰爭、性別持久戰的形成和發展等問題入手,以古代多種小說為例,從小說創作角度,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男性中心主義的性別制度對小說作者性別觀的影響,及其在創作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書中論述了在雙重女性觀(包括婦言不聽和賢內助這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的觀照下,矛盾和恐懼中的男性如何對女性進行不計后果的訓導,如何在道德評判標準的迷錯中對女性進行另類的等級劃分,以及小說所表現的古代社會中兩性的存在狀態;探討了作者如何對待真實或不夠真實的素材,以及它們是如何被小說作者所選取的,都使用到了什么地方,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創作意圖、思想意識和性別觀念。
夏薇 ·文學理論 ·22.8萬字
2019年,三聯的記者奔赴各地采訪,有時是跟著卡車司機,行走在作為中國經濟血管的道路網絡上,實地感受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的生活,有時是走進東莞的外貿工廠中,跟著沿海的制造業者和商人出海,來到印度班加羅爾、埃塞俄比亞和越南,三聯的記者探尋著一個由億萬普通人所構筑的有血有肉的中國。國際上,英國脫歐終于在三年后的今天塵埃落定,而盤踞中東多年的伊斯蘭國也走向覆滅,三聯記者深入戰后的敘利亞,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新技術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拍打著我們自以為堅固的生活。2019年我們似乎已跨入數字貨幣和5G所描繪的美好世界,而技術帶來的問題也愈發凸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文學理論 ·30.7萬字
《文學批評的方法論研究》是一部將20世紀西方學術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轉化成文學批評方法的應用性研究著作。論著的研究從兩個向度展開:一是對著名思想家的經典理論做方法論解析,比如,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福柯的“知識考古學”等;一是用概括出的方法論和方法,對現代主義文學中的經典作品進行文本分析,以此來演示這種批評方法的有效性和應用技巧。書中每章分三個部分:理論資源——方法論研究——范文,這三個部分實際就是撰寫一篇論文的三個步驟,即選擇方法——應用設計——文字表述。
杜寧 ·文學理論 ·34.1萬字
薩特不僅是二十世紀法國聲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學家、小說家和戲劇家,也是有創見的文藝理論家,他針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提出了干預現實生活的“介入文學”理論。本卷收薩特的《什么是文學?》等重要文論十八篇,較系統地闡明了作者有關文學的屬性、寫作的目的,為誰寫作等重大問題的觀點,特別是有關文學的批判職能及作家的獨立判斷權等觀點。作者探討文學的屬性時,著重論證了“寫作便是揭露,揭露帶來變革,因而寫作就是介入”。薩特聲明他不要求繪畫、雕刻、音樂直接介入,但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工具的文學卻必定要介入。因為說話是一種行動,行動必然使作家介入。
(法)讓-保爾·薩特 ·文學理論 ·34.7萬字
本書是浙江大學王元驤教授關于文學理論的系統論述,在學界具有較高的影響,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現當代該領域奠基性著作。包括緒論、文學的本質和特性、文學的社會性和歷史性、文學的創作活動、文學的放法與流派、作家的創作個性與作品的藝術風格、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文學體裁的類型、文學的閱讀、欣賞與批評、文學的社會功能等。
王元驤 ·文學理論 ·2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