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日本北海道綜合開發共6期計劃,本書分別介紹了這6期綜合開發計劃及有關政策法規。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編譯 ·區域 ·20.9萬字
本書構建了城鎮化模式的理論邏輯框架,進而分析中原經濟區城鎮化的現狀和特征,借鑒國內外創新城鎮化發展模式的經驗與啟示,圍繞中原經濟區城鎮化模式創新體系的具體方面,逐一提出發展路徑和對策措施,以期為政府部門制定城鎮化改革辦法,確定城鎮化推進措施等提供決策參考,為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縮小我國區域差距提供重要思路。
郭小燕 ·區域 ·24.3萬字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和崛起的脊梁,支柱產業則是帶動相關產業增長、壯大工業規模、轉變工業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中堅和骨干,支柱產業是在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的產物。選擇正確的支柱產業,并予以傾心培育和發展,對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在探討支柱產業發展理論的基礎上,研究江西省支柱產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指出江西省亟待培育支柱產業,并提出培育支柱產業發展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黃新建等 ·區域 ·24.2萬字
《重慶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研究》一書,由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牽頭組織研究團隊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大學、重慶市宏觀經濟學會等編寫完成。作者團隊首先從理論和實踐上總結重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和已經取得的各項成績,尤其是重慶市在陸路國際貿易通道建設方面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其次著重研究重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區域、領域和目標,分別從綜合交通、物流樞紐、投資貿易、產業發展、文化科技等方面提出具體戰略舉措和政策設計,以期為決策參考提供參考。作者通過對海量的相關信息進行精心梳理和過濾,提煉權威、主流的判斷,書稿內容和立意均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和社會效益。
孫永福 易小光等 ·區域 ·21.1萬字
本書為貴州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叢書之一。本書在借鑒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深入調研,重點考察貧困地區生態移民的后續發展問題,評價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現狀,挖掘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探討可持續發展模式、途徑、機制及措施,同時,對與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就業適應性問題、生計風險問題和生計策略選擇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討。貴州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預想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緩解貧困問題,必須以生態移民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首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進行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金蓮 王永平 黃海燕 ·區域 ·21.1萬字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案例集(2019)》是由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在對貧困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后,結合在調研過程中掌握的第一手數據、資料整理而成的案例匯總報告。《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案例集(2019)》在教育扶貧、大數據扶貧、旅游扶貧、公益扶貧、資產收益扶貧、交通扶貧、林業扶貧、農墾特色產業扶貧等領域結合實地調研的相關資料,從該領域扶貧的背景及現狀、扶貧模式的機制和做法、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以及該領域扶貧相關案例的啟示和推廣價值等方面做出介紹,旨在為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提供案例樣本。
張麗君 許晨 和萍 張春敏等 ·區域 ·20.8萬字
“一帶一路”是我國管總的外交戰略,提出七年來,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正在從“大寫意”走向“工筆畫”的新建設階段。作者多年來,對“一帶一路”開展了持續性研究,形成大量研究成果,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一帶一路”建設與國際經貿規則研究》(19VDL020)支持下,對主要代表性成果匯總出版。本書從兩個層面對“一帶一路”進行了深入研究。一方面,從宏觀層面,對貿易投資、基礎設施、產業合作、第三方合作、民心相通、合作機制等“一帶一路”重點領域的建設方式進行設計。另一方面,從國別層面,結合各國實地調研,對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俄羅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老撾等重點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的態度、關切及其有關措施對“一帶一路”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系統設計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政策建議。
梅冠群 ·區域 ·20.8萬字
本書分四篇,第一篇市場環境篇,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江蘇制造的目標與任務、國家產業鏈重構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戰略機遇、”互聯網”與江蘇服務型制造發展新模式。第二篇為市場結構篇,包括工程機械行業、軌道交通行業、汽車行業、船舶行業、專用設備行業、醫療器械行業、電子行業等。第三篇為市場績效篇,包括“中國制造2019”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政策與江蘇服務型制造業戰略定位。第四篇為政策建議篇。
宣燁主編 ·區域 ·20.7萬字
本研究將厘清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理論邏輯,梳理一體化發展的實踐經驗和現狀問題,尋找安徽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要素路徑,把握安徽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產業支撐著力點,設計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保障機制。本研究以安徽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理論邏輯——發展實踐——要素路徑——產業抓手——保障機制”為邏輯主線展開,采用演繹歸納分析、統計分析、計量實證分析、對比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從多角度、多層次探索安徽融入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內涵機理、戰略定位、發展路徑、產業合作、政策保障等內容。
洪功翔等 ·區域 ·20.9萬字
本書是記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及發展歷程的一本紀實文學作品。本書從18個特區獨具特色、敢為天下先的方面,記錄了深圳四十年的篳路藍縷、滄海桑田,從南海邊的小漁村,發展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光輝道路和歷程,涵蓋了金融、法治、科技、生態環保、基建等多個先進領域,向全世界展示了深圳發展奇跡,這也是中國力量、中國實力之所在。本書的重點是波瀾壯闊的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敢闖經驗和銳意改革和創新,其中,記錄了特區建設過程中曾經有過的困惑和彷徨,還有破釜沉舟般奮進和重鑄輝煌的歷程。這些深圳故事,詮釋了前進中中國道路的邏輯;重尋改革開放的足跡,不忘初心,是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前進的動力。本書于202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出版。
羅亞平等 ·區域 ·20.2萬字
宣燁主編 ·區域 ·20.2萬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區域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資源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由東部一枝獨秀向東中西協同發展轉變,西部地區創新發展體現出自身特色,亮點紛呈,也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發展問題。西部創新發展成效能夠極大地促進西部大開發。建立西部地區區域自主創新體系,增強西部地區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西部地區產業升級換代、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西部創新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核心問題尤其值得關注,而“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廣大西部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本報告立足西部創新發展,從“五大創新領域、三大支撐要素、兩個合作平臺”這一邏輯線索出發,共設置企業自主創新、產業創新牽引升級、城市創新效率、生態科技創新與包容性創新;金融、科研經費、人才;以及產學沿用協同與國際合作平臺十個章節,圍繞西部創新重要問題展開研究。
吳曉波 倪好 周谷平主編 ·區域 ·22萬字
“圖們江論壇”是由延邊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的國際性論壇,圍繞東北亞各國間的交流和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面臨的重大問題等議題,進行廣泛、多維與深入的研討,探求共識,為圖們江區域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歷史和文化的全面進步建言獻策。本書是2014年“圖們江論壇”的論文集,以“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愿景與實踐”為主題。
徐玉蘭主編 ·區域 ·22萬字
該書在辨析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綠色化“五化”協調發展內涵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定量評價方法對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狀態進行評價,提出了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優化組織路徑。首先,基于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對“五化”協調發展關系進行客觀分析,結合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具體情況,構建城市—區域系統整合下的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社會系統工程模式。其次,基于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分析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必然性。再次,從狀態評價的內涵出發,從基本狀態與耦合狀態兩個層面定量分析中原經濟區“五化”的狀態水平。最后,基于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與狀態評價結果,結合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趨勢,提出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優化組織路徑。
丁志偉 ·區域 ·22.7萬字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字化正以不可逆轉的趨勢重塑生產、生活和生態體系。本書是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聯合工賦諸葛會專家組,就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的一次總結。是上海市勇立潮頭,在全國率先啟動知識化、質量型、數字孿生的工業轉型之路的一次展示。立足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打響"上海制造”品牌、推動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體系作出新的貢獻。
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編著 ·區域 ·20.4萬字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農業產業協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同步推進農業協同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市場一體、城鄉協同的發展新格局,對于夯實區域協同發展基礎、確保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順利實現意義重大。本書分析了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的經濟和科技基礎,評價區域農業協同成熟度和協同發展綜合效率;分析了京津冀“菜籃子”均衡供應及保障機制、北京市“菜籃子”外埠基地建設、糧經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及發展思路。分析了跨區域產業技術聯盟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理論、成效、存在的問題。本書將進一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推進農業和科技協同發展的實踐成果。
陳俊紅等 ·區域 ·20.4萬字
本書從不同的視角對我國對外經濟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在對2012年我國及全球經濟形勢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2013年展望。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綜合分析與展望描述了世界經濟形勢以及當前經濟形勢對我國的影響,對2013年世界經貿形勢和國內經貿環境的基本走勢進行了預判。第二部分通過對國際金融問題的分析與研究提出中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戰略轉型策略。第三部分通過國際經濟合作關系分析,對如何在變化莫測的經濟全球化中尋求我國對外貿易的穩步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路。
畢吉耀 丁剛 吳澗生等著 ·區域 ·20.1萬字
民諺曰:“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得黃河之利,不只是農業灌溉之利,還有水運舟楫之利。寧夏段黃河自古就可通行木帆船,自北魏開創大規模長途水運,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寧夏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寧夏水利廳 ·區域 ·23.1萬字
魏后凱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研究,是我國著名的區域經濟學家。本書收錄了1987—2015年作者獨立發表的160篇區域經濟論文。全書分為上、下卷,共16篇,內容涉及理論前沿探討、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結構調整、產業布局、產業集群、城鎮化、城市發展、農村發展、區域差異、區際經濟關系、區域政策、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與中部崛起、國土開發、制度創新,幾乎涵蓋區域經濟的各個領域。本書立足中國實際,把握國際前沿,力求把理論研究與政策研究有機融合為一體,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理論,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建議,對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完善國家區域政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魏后凱 ·區域 ·47.6萬字
當前海洋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經濟重要性日益凸顯,一方面全球人口數量續增加而承載人口的陸地資源儲量益減少,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發展使得類可以深入利用開發海洋資源。我國海洋大國,海洋國土約占300萬平方里,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同時我國人口眾多,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更加的凸顯,發展海洋經濟是我國保持持續繁榮重要戰略途徑。而對海洋經濟及其相理論進行多層次、多領域、多視角的探討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必不可少環節和途徑。
蔣鐵民主編 ·區域 ·3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