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牛聚粉博士的在北航的管理學博士后流動站的博士后出站報告,作者基于我國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與企業事故應急管理體制暴露的缺陷,以“基于事故致因理論的企業生產事故應急管理體制構建研究”為課題,以期通過事故致因理論指導企業生產事故應急管理,探索完善企業生產事故應急管理體制的有效途徑,提高企業對事故災難的縱深防御能力,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做出理論和實踐上的突破。
牛聚粉 ·部門經濟 ·10萬字
本書將所有的法律風險防范納入企業管理的全流程,從管理流程中防范控制風險,涵蓋了企業經營所涉及的組織架構、研發設計、生產、購銷、物流、勞動人事、投融資、涉訴管理等常見管理環節。具體內容涉及建設有效的企業法務制度、企業營運涉及的法律問題、企業日常營運、企業勞動用工的合法性、中小企業投融資風險的識別和管理、企業終止涉及的法律責任、企業經營中的防范刑事法律風險防范、企業面臨訴訟或仲裁如何應對。書中內容吸收了最近幾年上海舉辦的多期法律風險防范培訓班、開展的近百家企業的法律風險測評中獲得的積極反饋,并在沙龍等活動中廣泛應用。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編 ·理論 ·17.7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電子商務領域各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電子商務概述,網絡信息的收集,電子支付,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物流,網絡營銷,B2B、B2C、C2C電子商務模式與應用等內容,并結合最新的發展實踐,創新性地將虛擬社區與即時通信、移動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營銷等內容也做了詳述。
蔡小哩 ·理論 ·14.4萬字
該書從后發劣勢理論角度出發,對后發劣勢理論進行了仔細分析,對中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傳統經濟趕超戰略進行了實證分析,在對后發劣勢、趕超理論進行全面總結與完善,對全球化和世界性的能源、生態與社會危機對后發國家及其發展戰略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對當前中國的威權政治、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重構了中國新型現代化戰略的基本框架。
王文龍 ·理論 ·19.5萬字
本書聚焦于“中國制造2025”國家發展戰略背景下,我國制造型企業以“工業4.0”契機的商業模式創新之路。理論篇,對商業模式及創新的理論研究進行梳理與總結,并從產業生態系統的視角對商業模式進行解析;在企業進行戰略轉型與升級的思路下,解構商業模式創新;最后,從組織與企業家視角探究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路徑與動力機制。實證篇,運用237家制造型企業的調研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因素與效用機制進行實證檢驗,深化對商業模式創新內涵及機制的認識。案例篇,通過對宗申機車、力帆摩托與隆鑫摩托三家典型制造型企業的深度案例分析,深化對商業模式及創新理論與實證研究的基本結論,拓展研究觀點。
李巍 ·部門經濟 ·13萬字
本書在對我國政府成本會計環境評估的基礎上,從制度供給和實施兩個方面又進一步研究了我國政府成本會計改革的策略。
鄧九生 ·通俗讀物 ·19.1萬字
區域經濟之間競爭的本質是產業集群之間創新方式與創新效率的競爭。經過數年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的支撐力量。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大致由宏觀綜合政策、行業管理政策、推廣應用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科技創新政策、基礎設施政策等六個部分構成,涵蓋了產業發展的諸多要素,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推動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本書回顧和總結了產業集群理論的演進過程、產業集群創新方式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特征,闡述了汽車發展進程中出現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和共享化等技術迭代趨勢,研討了肇慶高新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后發城市、工業強市肇慶市的主戰場和重要增長極,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過程中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以及以技術創新與迭代作為產業發展的驅動力,打造肇慶高新區產業集群的特色競爭力,并以科技創新持續引領產業新方向、新趨勢的發展策略。
周麗主編 ·部門經濟 ·16.7萬字
本書圍繞市場競爭對產品質量的影響這一主題,以新制度經濟學為基礎,從市場競爭對中國產品質量的影響,市場競爭、廠商機會主義與產品質量,市場競爭、信息不對稱與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多元化監管與產品質量等方面對相關問題做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同時結合案例分析,有較強的可讀性。最后,提出了提升產品質量的數字化治理機制及相關建議,可供相關學者和從業者參考。
趙威等 ·理論 ·16萬字
本研究以分析梳理相關理論為起點,結合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的發展演變特征,提出了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理論內涵、基本特征與類型,構建了一個包含城市群經濟系統協調發展、金融系統協調發展、經濟與金融系統協調發展、環境支撐體系協調發展的耦合協調四維研究框架,并進一步分析闡明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耦合互動的動力因素,以及互動機制。在這些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以中原城市群為研究對象,根據耦合協調四維研究框架的設計,從四個維度出發,詳細考察了中原城市群經濟系統發展概況與空間分異特征、中原城市群金融系統發展概況與空間分異特征、中原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耦合協調發展概況與空間分異特征、中原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耦合協調發展內外在驅動機制的驅動特征。通過實證研究與應用驗證,揭示中原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演化機理,挖掘制約兩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問題,從可操作層面入手,系統分析對中原城市群經濟系統與金融系統進行重構的基本條件、協調機制、總體策略以及具體路徑。
謝巧燕 ·區域 ·16.6萬字
本書分析了發展中國家恪守靜態比較優勢之下的分工鎖定機制和培育動態比較優勢的內在機理,認為我國在分享全球化利益并帶來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分工鎖定傾向,存在出口商品價格下降、企業效益惡化、工人收入增長緩慢、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等問題。作者提出,培育產業動態比較優勢是轉變發展方式、擺脫分工鎖定,實現價值鏈提升的必然要求。為此需要轉變政策重心,在人力資本、技術能力、營銷能力、產業組織、制度安排等方面為培育動態比較優勢提供支撐和保障。
王岳平 ·理論 ·16.1萬字
《納稅實操從新手到高手》以現行稅制和有關政策法規為依據,努力將企業納稅和會計核算融為一體,從企業納稅的實際出發,通過大量的實例,闡釋了企業在“營改增”之后有關稅務處理的問題,包括各個稅種的納稅人、征收對象、征收范圍、應納稅額的計算依據、計算方法、賬務處理、繳納方法以及稅務稽查的有效程序和方法。本書具有理論聯系實際、通俗易懂、簡明實用、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是會計人員、稅務人員、審計人員、管理人員、相關專業師生和研究人員的必備讀物。
李心怡編著 ·財政 ·7.7萬字
本書首先從分析企業創新環境與創新方式的變化著手探討創新型企業產生與運營的環境條件,在此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考察了創新型企業的三種典型的商業模式;本書還進一步提出,創新型企業的成長在內部依賴于知識管理層次的提升,在外部依賴于知識密集型服務網絡;創新型企業成長的雙重依賴,決定了其成長路徑具有多樣性。本書著重探討了傳統企業轉型為創新型企業,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發展成創新型企業,以及通過科技創業的創新活動迅速成長為現代創新型企業的模式。本書適合從事經濟學與管理學研究的學者、企業負責人、政府工作人員閱讀,還可以作為MBA創新與創業管理相關課程的教學參考書。
司春林 ·通俗讀物 ·16.7萬字
《數量經濟研究》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關注我國社會、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學科前沿問題,刊登結合中國的實際和現實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闡述和探索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加強國內外交流,促進學術繁榮,為數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提供平臺,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張屹山 ·中國經濟 ·13.1萬字
本報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分析對象由中資銀行拓展至全球銀行機構,既有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又包含各大區域性銀行,拓寬了銀行國際化的討論視野,以對金融機構的國際化現象及其意義進行多角度分析;評價方法上,在銀行國際化指數(BankInternationalizationIndex,BII)的基礎上,以資產、營收、布局為三大立足點,調整BBI評分結構,以便更加清晰明了地判斷各類銀行的國際化水平與特點;分析內容上,除對中外資銀行國際化成果進行梳理、對比中外資銀行國際化差異、探索中資銀行國際化路線外,本期報告還開辟了中資銀行跨境并購的案例章節,對這一海外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賁圣林 ·理論 ·8.6萬字
本書在對當前石油、天然氣、電力和煤炭行業財稅(費)制度的政策文件進行系統性梳理歸納的基礎上,綜合能源行業財稅政策走向和稅費負擔水平的國際比較,對當前我國能源行業財稅政策的效用、稅費結構和稅費負擔的合意性,以及新形勢下的改革方向與可行性路徑進行了前瞻性探索和創新性回答,將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我國能源行業的財稅制度、推進能源行業稅費制度改革,實現能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
史丹等 ·財政 ·10.4萬字
本書緊緊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為契機,對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本書首先介紹了RCEP協定的起源與政策發展歷程,分析了當前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的貿易合作現狀以及雙邊經貿合作對各自的影響,繼而從關稅減讓、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措施、投資負面清單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闡明RCEP生效對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和積極作用,最后針對于我國如何更好地融入RCEP的市場和環境給出政策建議。在當前世界經濟嚴重萎縮、貿易壁壘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挑戰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達成來之不易。本書在RCEP框架下研究中國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問題,對于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亞太區域經濟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琳等 ·中國經濟 ·10萬字
自20世紀70年代兩次重大的石油危機以來,為爭取石油定價權、有效控制與管理石油價格風險,能源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此外,石油美元定價機制使得石油產品的金融屬性變得越發顯著,石油價格風險趨于復雜化。因此,石油價格風險控制與管理對于石油生產者、消費者,乃至石油進口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焦建玲 唐運舒 魏一鳴 ·部門經濟 ·14.9萬字
本書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新動能加快成長出發,聚焦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5G通信、數字經濟、區塊鏈、智能硬件、共享經濟、物聯網、窄帶物聯網、自動駕駛、車聯網、動力電池、碳纖維、石墨烯、抗體藥物、健康管理、綠色金融、新文創、冰雪等新興產業,系統剖析了2018年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產業鏈全景、價值鏈與創新、行業龍頭動向、市場規模預測、資本市場動向,提出賽道選擇建議,并評選出最具投資價值的企業榜單。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 ·中國經濟 ·11.5萬字
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在中國近四十年經濟改革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推動了農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地區現代化程度,也進一步刺激了“三農”發展對于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本文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下,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從農村普惠金融視角出發,結合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和發展現狀,從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征信系統、加強農村金融立法和監管、開展金融創新等機構方面提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以期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優化和創新提供新思路,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肖添 孟彥軍 郭利梅 朱源秋 ·財政 ·9.2萬字
本書結合我國入世以來的經濟背景及數據的具體特征進行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質量及可持續性影響的實證研究,主要特點包括:一,選擇建立面板分布滯后模型,明確考慮進出口貿易、FDI、對外投資等因素持續幾年發揮作用的滯后效應與持續影響;將進出口貿易分為高科技和非高科技產品的貿易,區別不同產品進口與出口可能存在的不同影響。二,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數計算全要素增長率及其分解指標時,動態選擇比較基年,減少基年選擇隨意性對效率估計的不利影響;考慮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對外開放各因素影響經濟增長質量及可持續性的不同特征,明確考慮區域差異與門檻效應,研究其影響的變化規律。三,選用近年發展起來的處理復雜數據與模型的彈性網變量選擇方法,同步完成變量選擇與參數估計,能夠較好地解決共線性與少樣本多參數的估計問題。
劉田 ·部門經濟 ·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