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子
明代筆記。4卷。葉子奇撰。該書大約寫成在洪武十一年(1378)之后,但最早刊刻卻是在正德十一年(1516),系由其七代宗子葉溥付梓刊行。此外,還有明萬歷,清乾隆,同治年間的重刻本。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了校點本。北京圖書館善本室所藏正德初刻本,系清人王韜舊藏。書中有王韜7則題記。王韜題記介紹其書說:“洪武十一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群吏竊飲豬腦酒,縣學生發其事,子奇適至,以株連就逮獄中。用瓦磨墨,有得輒書,事釋家居,續成之,號《草木子》。其書稽上下之儀,星躔之軌,律歷推步之驗,陰陽五行生克之運,海岳浸瀆戎貊希有之物,神鬼伸屈之理,土石之變,魚龍之怪,旁及釋老之書,而歸之于籍,兼記時事失得,兵荒災異。曰《草木子》者,以草計時,以木記歲,以自況其生也。”其自序也說明是發憤著述:“幽憂于獄,恐一旦身先朝露,與草木同腐,實切悲之。”全書原為22篇,后由葉溥改并為4卷,共8篇:管窺篇、觀物篇、原道篇、鉤玄篇、克謹篇、雜制篇、談藪篇、雜俎篇,內容涉及較為廣泛。書中對元末起義軍的記述,是珍貴的資料。該書文筆清峻,文字簡潔。
·4.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