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壇叢話
清陳廷焯撰。陳氏曾編選歷代詞作為《云韶集》,計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礎上,寫成《詞壇叢話》,計一百零一則,綜評歷代名家詞作,并述《云韶集》編選大旨。其論詞之發展,認為漢樂府“長短句不一,是詞之祖也”。六朝“《江南》、《采蓮》諸曲,去倚聲不遠”,經唐五代,至南宋形成高峰,以后由衰而亡,復盛于清初。他提出詞中“五圣”(北宋賀鑄、周邦彥,南宋姜夔,清代朱彝尊、陳維崧),稱“方回詞,筆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美成樂府,開闔動蕩,獨有千古”,“白石詞中之仙也”。對清代詞人,又以唐詩擬之,朱彝尊為李白,陳維崧為杜甫,厲鶚為韓愈。稱“朱竹垞詞,艷而不浮,疏而不流,工麗芊綿中而筆墨飛舞”;“陳其年詞,縱橫博大,海走山飛”;“樊榭詞之妙,窈曲幽深,脫盡凡俗”。此書代表陳氏早年詞學觀點,推尊浙西詞派,論詞以雅正為宗,講求格律,以朱氏《詞綜》為“千古詞壇之圭臬”。這與《白雨齋詞話》中推尊常州詞派,論詞主沉郁、重比興、以張惠言《詞選》為指歸的見解異趣。《詞壇叢話》置于《云韶集》前。此書為未刊稿本,1930年前后陳氏長子兆瑜捐贈南京國學圖書館,今存南京圖書館。屈興國《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將此書輯入。
·85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