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全部帖子 發帖
清明節要到了,青團該開吃了
青團( 英文名:Qingtuan、Green rice balls )又稱清明團子、艾團、清明果,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青團色如碧玉,口感糯韌綿軟、肥而不腴, 主要采用青艾(有的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 青團是清明與寒食節時民間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于唐代,詩人白居易路過寒食店所著詩篇里有提及。寒食節源于春秋“之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為了紀念介子推死難日在這天禁止生火,吃冷飯,由此而來寒食節,青團作為寒食之一被流傳了下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故也有了清明吃青團的習俗。青團的制作方法在清代的《隨園食單》中有記載:“搗青草為汁,和粉做團,色如碧玉?!爆F在做青團,有的采用漿麥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制作青團原料中的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團在各地叫法和吃法也不同,比如說上海寧波一帶叫青團,杭州一帶叫清明團子,里面的餡除了豆沙餡,也有咸口的,里面包著腌菜、豆腐、腌肉等料。其在貴州青團叫清明粑,在客家地區,青團就叫艾粄,粄[bǎn]就是客家方言里各種糯米、粘米糕點的統稱。青團是江南清明的食物符號,南方地區僅就青團一樣,就有好些個“變種”,還有一種與青團近似的食物,主要流行于南方客家人中,同樣是以艾葉為基本原料制成面團,壓成一塊厚厚的圓形餅放在葉子上蒸熟食用,或者制作成手一般大小的餃子形狀,這種類型的青團當地人稱之為艾粿或艾粑
一場清明祭祖,祖宗牢里見我
幾天后不是清明嗎?最近幾天大家祭祖都祭的怎么樣? 最近廣東熱的很,清明時節的雨紛紛沒見到,倒是我這發生的事兒差點讓我嚇斷魂。 親身經歷,警戒大家,清明真的不只有爬山涉水的生命危險,還有放火燒山的牢底危險。 本來鋤好地,拜完祖先,燒段炮就可以回家開心琢磨怎么能寫出五個熱門。炮都放完了,結果發現漏了我的加多寶,走一段趕忙回去拿,才發現燒完炮后,那火星子點燃了旁邊的干草。一開始只是一小簇,給我下一踉蹌趕緊就地挖土,想滅火,但挖土的時間加奔走,完全比不上干柴烈火,邊滅邊喊走的人,情況之危急,不親身經歷真的無法想象。 走前面的人終于跑回來了,拼命的拿鋤頭打火,搬開沒有燒的枯草到空曠地,盡量隔絕成片。但火勢已經比開始大了兩倍多。我挖土挖的雙手黢黑,將泥土不斷的潑在火上。隔壁祭拜的人也發現了,趕忙過來幫忙,鏟土滅火都快掄冒煙。火漸漸不再成片,小簇的燒,給一把把的土潑滅。 火滅后翻開枯草,直到真正確認沒有火了,大家才松一口氣。旁邊來的人默默的走了,但無比感激。 一天中無足輕重的五六分鐘,卻差點決定我們的一生。 現在想來,仍然心里發寒。如果那時候沒有回去拿我的飲料,沒有發現那一簇火,我都不敢想象! 真的,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清明祭祖一定要防火!一定要防??!!這不單關系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更關系我們的,接下來的一生。 提醒:能不燒炮就不燒炮,最好不要燒地炮(放地上的那種),最好就招那種可以拿著噴上天的,那種炮它至少不會掉下來造成火種,引火燒山。如果一定要地炮,燒完炮后一定要檢查一下有沒有留下火種,燒完紙錢后也最好拿土蓋好踩兩腳。 如果真的不幸發生火種點燃枯草,土是最好的滅火器(沒有滅火器到時候)親身體驗!?。?大家真的別犯傻?。?!一旦引火燒山,后果無法想象!
鏡面梯田的美
清明到,梨花笑,日暮笙歌,百花飄。春意濃,流鶯歸,萬株楊柳,隨風俏。風起正清明,花落日漸暖 趁著清明回鄉掃墓,然后去了一下我們家這邊的5A風景旅游區——云和梯田,坐了纜車直接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山頂,空氣格外清新,感覺身心都被凈化了 只小小感受了一下鏡面梯田的美麗,等到插秧以后應該會綠意更濃??????
從來就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
又是一年清明節,抬眼看去,這個世界并不太平,地區沖突局部戰爭愈演愈烈,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同時要牢記和平不是自來就有的,是革命先烈犧牲換來的,在這個特別的節日我們應該緬懷先烈,同時在當下復雜多變的局勢下,應該學習《亮劍》精神,面對強敵,敢于亮劍,只有敢于戰斗才能擁有和平。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