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是個集子,總共有八篇小說。
看了前面兩篇《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兩篇故事都有點荒誕意味在(尤其是后一篇),象征性也很強。
目前先講第一篇《十八歲出門遠行》,這篇小說是余華的成名作,跟名字一樣,講一個人十八歲時父親讓其出門遠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故事大概是“我”懷著好奇、期待的心情踏上旅程,快到黃昏時,“我”開始擔憂并想盡快找到旅店,途中遇到了一個汽車司機,最初司機拒絕載“我”,但后來又答應了。
我們兩個人一起聊天聊得很開心,但是汽車突然拋錨,有一群山民來搶汽車上的蘋果,“我”去阻止,被打得很慘,幾乎全身都挨了揍;司機卻在一旁哈哈大笑,最后還把“我”的背包搶走了,而那個背包幾乎裝著“我”所有的東西——衣服、錢、食品、和書。
天黑后,遍體鱗傷的“我”在遍體鱗傷的汽車駕駛室里躺了下來,恍然發覺自己要尋找的旅店竟在這里,黑夜中的“我”有絕望,也逐漸體會到成長的滋味。
就如前面所說,小說的象征性很強,如后面反復提及、一直在尋找的“旅店”可能是指人生的目標或歸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人生歸途,但都有所不同,所以當主角問其他人旅店在哪里時,沒有人能告訴他答案是什么,只是說“你走過去看吧。”再比如明明主角做的是維護正義,符合道德的事,卻被人打得鼻青臉腫且被本為同一戰線的人背叛、背刺,可能隱喻成長中世界的復雜,青年人“淳樸”“正直”的觀念與社會殘現實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