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應該好好讀一讀這本書!
昨天整整一天的時間,就做了一件事情。
上午七點左右就驅車上路,出了市區(qū)直奔高速公路入口,然后一路高速驅弛,直到中午前后才趕回老家。此時,兄弟姐妹們已經在老家的宅子里聚齊,于是大哥大姐牽頭,兄弟姐妹們徒步走到了位于一片樹林中的父母墳墓前,開始祭奠……我們中國人專門有這樣獨特的一個節(jié)日:生者能夠來到死者墳墓前,盡情訴說,哭泣,送鮮花,擺祭品,燒紙錢,添上一抔黃土。縱然是死者已經化為枯骨,已經看不到鮮花,嘗不了祭品,生者卻得以寄托綿綿無盡的哀思。而那經墳前淚水洗刷的心靈,仿佛總能在悼念中參透生的玄機,并因此煥發(fā)出春草一樣的勃勃生氣。
這個獨特的節(jié)日,就是清明節(jié)。俗話說,只有到了祖宗的墳前,一個人才會清楚地認知到,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今后又將魂歸何處!
古人云:“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知恩圖報,是人間最大的善行。我們中國人一生最講究的就是知恩感恩。感恩,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知恩,即一個人能夠從內心意識到并記住他者對于自己的恩惠和幫助,并由衷生發(fā)出感謝之情;二是圖報,即有回報別人恩惠的心愿和責任感,并努力體現(xiàn)于實際行動上。
立在父母和諸位祖宗的墳墓前——你的生命就是這些人一代一代傳承到你這兒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對一個生命個體而言,最大的有功之人是父母,所以父母之恩,恩重如山。對于父母的恩情,子女需要用“孝”來報答。在儒家思想里,孝就是:“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清明掃墓(上墳)是“祭之以禮”。
哎呀,文字有些多了。今天就是清明節(jié),也特意向書友們隆重推薦一本書《清明(節(jié)日里的中國)》,全書僅有8.6萬字,卻全面介紹了清明節(jié)的由來和歷史淵源,探究了三千年長河中的流變,以及十幾種與清明有關的節(jié)俗等,絕對讓你漲姿勢哦!身處清明假期里,細致溫讀一下這本書,了解一下節(jié)日和自己的來龍去脈,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