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醬油劉姥姥——不一樣的村婦
紅樓中一個打醬油的小角色,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但是通讀紅樓以后,發現她絕不普通,反而是一位擁有不凡智慧,且知恩圖報,福壽雙全的豁達老人。劉姥姥實不姓劉,既無子嗣亦無錢財,多年來僅憑兩畝貧瘠田地勉強度日。后因女兒女婿家兩個孩子無人照料,她便前往相助,負責照看孩童與家務。
劉姥姥深諳“舍得”之道,且身體力行。她首要舍棄的便是世俗對于血統的偏見。雖寄居女兒女婿家中,但她非但未享清福,反而全心全力協助他們,而這家人的姓氏是王,與她夫家之姓及本姓皆無關聯。然而,在她心中,女兒、外孫、外孫女皆是血脈相連,她從未有過疏離之感。劉姥姥不僅心態豁達,且生命力旺盛,行動力強。雖無賺錢之能,卻擅長規劃。見女婿無能且嗜酒成性,她便直言不諱地教訓,并鼓勵其尋找出路,如與官家親戚交往以謀好處。更甚者,她不惜自降身份,親自出面走動,以解家庭困境。
劉姥姥攜外孫板兒赴賈府,先是通過周瑞家的引見,終得見王熙鳳。雖未如愿見到王夫人,但劉姥姥的言辭得體,贏得了王熙鳳的同情,并獲得了二十兩銀子及一串錢的資助。王熙鳳雖口稱歡迎常來,實則客套之語,雙方關系實則疏遠。然劉姥姥知恩圖報,后攜農貨主動上門,以示親戚間的往來之情。在賈母面前,她更是不惜自降輩分,扮丑逗樂,以博賈母歡心。此舉雖顯卑微,卻彰顯了她的智慧與情誼。
此時的劉姥姥造訪賈府,并非為財而來,亦非乞求施舍,而是真心實意地探訪親戚。然而,親戚未做成,卻意外成了個逗趣的角色。劉姥姥果斷且勇敢,甘愿放下顏面,自嘲為“猴”,內心卻堅守自我尊嚴。因此,她確是個能屈能伸之人。初次求助,她雖言及貧困,但那更多是交換所需,心中早有計較,不算是真正的舍棄。真正的舍棄,是明知可能一無所獲,卻依然選擇放手一搏,或是已做好失去一切的準備。第二次,她便是如此,未知結果,僅憑一份情誼,便甘于出丑逗樂,即便最終僅獲一杯茶水相送,也無怨言。
而這次舍棄,卻換來了豐厚回報:王夫人的贈金、賈母的衣物、果品、金戒指,更有珍貴的藥材與藥方,后者價值難以估量,或許能挽救無數生命。銀錢可資小本經營,亦可置辦田地,足以使家道殷實,即便不躋身地主,也能成為富農。隨著家境改善,板兒得以讀書,未來或可步入仕途,至少能有個安穩的前程,正如昔日的賈雨村。劉姥姥家族看似步入坦途,但當賈府遭遇困境,她未等求助,便主動伸出援手,不顧年邁,全力營救昔日的恩人。她深知皇權難撼,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她必全力以赴。
她變賣家產,四處奔波,傾盡所有,只為當年那份溫情與恩情。富貴、家業、安逸,皆拋諸腦后。她相信,昔日能貧寒度日,如今亦能。更何況,有藥方傍身,板兒長大成人,青兒持家有道,再難亦不過往昔。
劉姥姥不惜傾盡所有,終成就了巧姐,也因此登上了判詞,成為了“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中的恩人劉氏。
她一生豁達,無論好日子還是壞日子,都能坦然面對,是鄉間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太太。這樣一位既看得開又勇于舍棄的老太太,連老天都對她格外寬容,讓她盡情地活著,遲遲不愿將她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