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閱讀并觀察作者文章,感想與總結(jié)2
從作者的角度觀察文章。
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也許我還有很多別的想法,但現(xiàn)在就寫這些吧。一,不必要的“水”和“廢話”,主角心理活動過多,充滿自我臆想
這兩本都有同一個毛病,不止拿出來舉例的這兩本,其他很多書也有這個毛病。
作者光顧著強調(diào)主角,寫得太詳細了,模糊了其他人物與背景等的存在感,沒有特點,劇情也沒多少進展,但主角怎么怎么想?yún)s寫了很多很多,一大段一大段、一章一章地寫。
可故事的發(fā)展是要主角或其他人物“行動起來”的,不需要的多余東西就不要通過主角的“想啊想”來表現(xiàn)出來,能行的就寫,主角也行動起來,表現(xiàn)出確實可行的姿態(tài),不能行的就少提,做不到你還說什么,提幾句就行了。
balabala描述了一堆看起來很美好很強大很吸引人的東西,最后來一句“經(jīng)過分析,主角做不到”或者“受限于各種因素,主角不能做這件事”等這種類似表達,這就很讓人好奇,前面瘋狂描述那些令人心動、令主角垂涎不已的東西有什么意義嗎?
寫了一堆多余的東西,就是現(xiàn)在這樣子,繞了一大圈全是主角在想,比起完整的故事,更像是作者個人腦洞發(fā)散過程的映射——“我是這樣想的,所以未來能怎么怎么樣,但主角現(xiàn)在實在是太菜了,所以做不到,這是一個對未來的美好設(shè)想,在本書中可能能完成,也可能完不成,可能本書后期會用到這個設(shè)定,也可能不會用到,總之我要先全寫出來,因為這就是我的設(shè)定”——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就是這種感覺。
這樣的文字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主次不分,算是很多水平不夠的文章的通病了。
……
作者在故事最初要鋪開一些設(shè)定,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嘩啦啦”地一口氣抖一大堆,讀者根本不可能知道究竟哪個設(shè)定重要、有必要、會在后文出現(xiàn),我們只能下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雜亂的設(shè)定中,看著看著,心情消耗得很快,閱讀興趣也會消磨掉大半,試問一個大綱般的設(shè)定能有多吸引人呢?再怎么填充也還是像個大綱一樣,干巴巴的、枯燥無味。
我認為在故事進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適時地通過主角的一言一行和他人的表現(xiàn)來展現(xiàn)出主角的能力、人格特質(zhì)等等,這才是正確的人物塑造。
而不是光寫主角一個人在那里悶頭“想啊想”或者集中列舉主角的能力來方便讀者記憶,讀者沒記住是讀者的問題,作者在文章中真的寫了、提及過就可以,像游戲一樣列個人物數(shù)據(jù)表算什么事。
當然如果正好是游戲類的文章,那就沒事了,畢竟游戲類的文章特點就是這種偏數(shù)據(jù)化的風格。少數(shù)(我說少數(shù))其他文章可能也以這種數(shù)據(jù)表一樣的東西為核心,那也沒事,不用管我這條充滿嫌棄的吐槽。
同理,設(shè)定也不是主角“想啊想”就能簡單說清的,同樣也是隨著故事發(fā)展,從細節(jié)之處流露出來,它需要的是“無形的暗示”,反復(fù)強調(diào)只會顯得莫名其妙。
就像很多規(guī)定、律令一樣,有那么一大堆!但除了特定人群,一般人很少天天掛嘴上,記得倒是記得一些,通過日常的一些行為就能體現(xiàn)出這種“設(shè)定”。比如闖紅燈會被罰、偷東西會被抓等等,就潛移默化地表明了“法”的設(shè)定。(靈機一動想到的例子,修改了好幾遍,感覺很親切,可真給自己寫出來又覺得有點不妥……)
二,作者能拒絕讀者的不合理要求,讀者也最好尊重一下作者的設(shè)定,不要過度強求不合適的東西
不能什么都遷就讀者,我希望作為讀者能從作者寫下的文字中獲得什么感悟,而不是作者一味地像個保姆一樣滿足讀者各種亂七八糟的需求,最終讀者的各種點子與作者的想法沖突,只會造就一個誰都不愿意買賬的產(chǎn)物,既不合讀者的心意,也讓作者自己感到難受與厭惡。
作者你寫的是自己的想法,認真寫、水平不太差的話,從頭到尾不說邏輯嚴絲合縫,至少風格整體還算是一致的,寫得好不好先不說,至少能大致流暢地寫完,就算中途靈感消失,真的沒興趣沒心情繼續(xù)寫作而停筆,也不會讓我覺得這是個糟心產(chǎn)物。
我還在懷念不少斷更七八年的作品呢,真不覺得沒寫完就是糟心,也沒太想罵作者,我覺得挺遺憾的,那些故事的結(jié)尾或許我再也看不到了。當然、本來就寫得差自然而然地爛尾,這種糟心就對了。
半途插入讀者的想法,不協(xié)調(diào)還是其次,導致劇情前后邏輯嚴重沖突,與原本大綱沖突才最可怕,這能怎么改,一改就散架。
……
讀者與作者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但不能因為作者不是按照你想的那樣寫所以說“不行,這寫得不行,我覺得應(yīng)該怎么怎么樣,作者就不能這樣寫,你應(yīng)該這樣寫”。
這像極了跑去一家只賣拉面的拉面店說“來一杯奶茶”的神奇顧客。(老板:…奶茶店在對面,這里只賣拉面。)
作者寫A,你說不行,流行的是B,得改。作者改寫B(tài),你又說不行,你更喜歡C,再改。作者改寫C,你還說不行,覺得A+B+C會更有趣一點。(作者:……)
為杠而杠、無休止的要求,不會有任何作者能滿足的,這唯有你自己親自寫才能完全符合自己的口味,因為你的想法隨時都在變,作者不可能費那個勁去猜你到底想要看什么樣的人與劇情。
我并不是想說“你行你上”,我是覺得無休止提無理要求是個沒有意義的行為,在謹慎地思考后得出了結(jié)論——確實唯有自己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作者所能做的也只是很偶然的、在某個瞬間貼近了你的心靈,引起了奇妙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