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的套路:從想法到產品落地全程解析
- 劉芝亮
- 1325字
- 2019-01-04 16:35:32
2.3 二八法則
下面闡述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思維習慣——“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是意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在分析社會財富分配時提出來的,他發現“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后來人們還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不平衡。二八法則就成了這種不平衡的簡稱。
那么,為什么在討論運營的時候,我們要提到“二八法則”呢?因為在各種運營專項工作中,“二八法則”的運用隨處可見,同時我也發現很多人都陷入了誤區。
2.3.1 新增用戶多的渠道不一定是優質渠道
比如在渠道運營中,渠道管理工作就需要充分運用二八法則。一般而言,一款產品的推廣渠道中前20%的渠道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推廣價值。因此,渠道運營人員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識別優質的20%渠道,投入更多的維護經歷,并且拓展更多類似的優質渠道。然而,這里面有一個含糊的概念,也是渠道運營常見的誤區:怎么識別優質渠道?
初級的渠道運營會使用新增用戶量作為評價標準,即同一時間段內新增用戶量大的渠道就是優質渠道。稍微高明一些的渠道運營會發現,新增用戶大量涌入是很重要,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渠道的用戶涌入后卻沒有很高的轉化(當然產品轉化能力也是一方面),于是電商類平臺會增加當日訂單轉化、7日/ 30日訂單轉化等指標,P2P平臺會增加首月投資指標。目的都是更準確地評估渠道用戶的質量,進而優化推廣渠道。
2.3.2 活躍占比大的用戶群并不一定就是目標用戶群
再比如,在用戶需求挖掘中,常見的方法是用戶訪談和行為數據分析等。無論哪種方法,前提都是你先識別出當前產品的目標用戶。一般情況下,用戶運營人員在刪除了“嘈雜”數據(內部人員、競爭對手、行業分析人員的測試等)之后,通常會選擇活躍占比較大的典型用戶建立目標用戶畫像。
然而,我習慣采取的做法是在活躍度基礎上增加一個評價維度——貢獻度,即用戶對平臺的貢獻值。電商平臺就是消費金額,社區產品就是互動頻率、內容平臺的點贊量、打賞金額等。目標用戶不是指在產品活躍用戶中占大部分的人,而是指活躍用戶中那20%貢獻度最大的用戶。這些高貢獻度用戶的訴求才是最應該先被滿足的。
比如知乎社區,相對于占大多數的活躍瀏覽用戶,運營人員的關注點更應該放在每次活躍都能夠產生互動行為的用戶身上,比如點贊、回答問題、提出疑問的用戶,即做出產品希望用戶去做的事情的那些用戶。分析這些用戶的行為習慣、收集他們的反饋意見,甚至找幾個這樣的用戶聊聊天,都能夠對你提出優化產品體驗建議、策劃轉化率更高的活動等產生巨大幫助。
本章我主要介紹了3個個人覺得對運營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思維習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總結出一個邏輯來就是:首先通過詢問為什么做這件事、我的預期結果是什么,來搞清楚工作的目的和目標;然后梳理用戶參與的流程,進而針對流程中的每個關鍵節點進行細化分析和設計;最后面對運營紛繁復雜的工作,明確自己的投入產出,專注在當下那20%高產出比的工作內容上。
其實在我看來,所有用戶運營的方法、技巧根本上都是來自這些思維。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你不需要再去學習和了解用戶運營的方法技巧了。而是說這3個思維習慣的培養能夠幫助你更快速高效地掌握用戶運營的工作方法,甚至通過了解這個方法的目的與流程的本質,能夠錦上添花,對方法和技巧做出完善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