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校教學質量體系以及監控、保障體系
第一節 高校教學質量體系
一、教學質量體系及其特點
一般來說,質量體系是指為了保證產品、服務、工作質量以及滿足規定(或者隱含)的要求,由組織機構、職責、程序、活動、能力和資源等構成的有機整體。它是用文件的形式列出的有效的、一體化的技術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實際的方式來指導組織的領導、員工、機構的信息傳輸及協調活動,以保證產品、服務的需求方對質量滿意和經濟滿意的質量成本。質量體系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它具有整體性、目的性、相關性和適應性等特征,如表2-1所示。
表2-1 教學質量體系的特點

二、高校教學質量體系的建立
1.文件體系
質量體系中的所有要素、要求和規定都要納入文件,以形成質量管理文件體系。共分成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綱領性指導文件(質量手冊);第二個層次是規范通用性文件,包括技術、管理規范和程序;第三個層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包括計劃方案和措施;第四個層次是基礎簽證性文件,包括鑒定與評價報告以及記錄。
2.程序體系
程序體系是由質量環節、質量關聯、質量活動和質量信息四項內容組成的。活動程序是指質量管理流程活動全過程的先后順序,即把全過程的主要環節和活動分為若干階段,使這些階段按先后順序排列起來,構成一個活動程序。質量關聯是指質量活動的職能分配,即把質量活動及內容落實到各有關單位,單位之間可能是服從、協作、指導或者雙向作用關系等;質量活動是指質量管理全過程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活動,即對各自機構人員在質量管理全過程中主要活動的內容以及行為方式的規定;質量信息是指為了使質量體系形成一個閉環系統,把重要的質量活動的信息流在質量流程上表示出來,形成一個控制反饋系統。
3.運行體系
質量體系的運行,實質上是質量文件體系和程序體系的實施與貫徹,其核心是指質量手冊的實施和質量計劃的執行。運行體系包括組織、協調、監督、評估四項內容。
組織是在質量管理系統內部對各要素的組合以及各環節的聯接,包括質量管理機構的設置方式、任務分配以及質量管理資源要素的配置結構。合理組織就是既要保證各部門、機構、人員在質量活動中職能的充分發揮和關系的協調,又要保證質量管理資源的最優利用。協調是組織環節的重要補充,以保證質量活動在時空上緊密銜接,并建立各種平衡關系。在質量體系的運行中,所有的主要質量環節和重要質量活動的內容和程序,都必須在目標、分工、時間和聯系方面協調一致,保持體系的有序性。協調的主要內容為對各部門質量職責和要素分工不清進行協調、對運行中發現設計不當進行協調、對缺乏應變能力的活動進行協調、對內外條件和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進行協調。對質量體系審核和復審提出的改進措施進行協調。監督是指對質量管理活動按照質量計劃目標運行所進行的檢查、督查、糾偏的一系列活動。在質量活動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體系運行往往與預定目標發生不同程度的偏離,就需要對各個局部環節的活動進行監督與控制,及時發現問題的位置與原因,并將實際情況和預定目標做出比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發掘潛力,采取措施給予糾正。評估是對質量體系運行狀態及結果的評價,包括對體系文件本身的評價(審核和復審),是體系的自我完善;對職能部門和崗位完成質量目標的評價,建立評估考核—獎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