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工業設計萌芽
工業設計是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盡管工業社會之前的設計屬于設計的萌芽階段,但很多工業設計的準則早在工業社會來臨之前就已經建立。
2.1.1 工業革命前的手工藝設計
距今七八千年前,人類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分工,從采集、漁獵過渡到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生活,并開始進行產品交換。在這一時期,人類發明了制陶、煉銅的方法,這是人類最早利用人工的方法,通過化學變化將一種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隨著新材料的出現,各種生活用品和工具也不斷被創造出來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這些都為人類設計開辟了廣闊的新領域,使人類的設計活動日益豐富并走向手工藝設計的新階段。
手工藝設計階段從原始社會后期開始,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一直延續到工業革命前。在數千年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手工藝設計文明,各地區、各民族都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設計傳統。在設計的各個領域(如建筑、金屬制品、陶瓷、家具、裝飾、交通工具等)都留下了無數的杰作,積淀了豐富的設計文化,形成今天工業設計發展的重要源泉(見圖2-1~圖2-5)。

圖2-1 漢代長信宮燈

圖2-2 吐坦哈蒙的法老王座

圖2-3 古希臘 陶瓶

圖2-4 龐貝出土的銅制器皿

圖2-5 龐貝出土的銅制頭盔
手工藝設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是受生活方式和生產力水平的限制,設計的產品大都是功能較簡單的生活用品,如陶瓷制品、家具以及各種工具,生產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勞動,一般是以個人或封閉式小作坊為生產單位,生產者通常就是設計者,自由發揮的余地較大,生產的產品具有豐富的個性和特征;二是由于設計、生產、銷售一體化,設計者與消費者直接接觸、彼此了解,這就在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建立了一種信任感,使設計者對產品和使用者具有責任心,努力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因而產生了眾多優秀的設計作品。
2.1.2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后來又擴充到其他行業。
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見圖2-6)標志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改良蒸汽機之后,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這種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現象隨后傳播到英格蘭和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及世界各國。工業設計是以工業化批量生產為前提條件發展起來的,它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工業革命確立了產品機械化、大批量的生產方式,促使產品的設計與制作過程相互分離,設計成為一個獨立的部分。

圖2-6 珍妮紡紗機
2.1.3 商業與設計
現代工業設計最大的推動力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批量生產與大眾消費。18世紀開始于英國的商業化是工業設計發展的起點,新的工業方法是在消費工業(如染織、陶瓷業)中產生的。隨著機械化和勞動分工的出現,商品日益豐富,從而刺激了消費。如何增強市場競爭力成了生產者面臨的巨大挑戰。設計作為商業競爭的有效手段,成為商品生產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這反過來又促進了設計的發展。正是在商業化條件下,市場迅速擴展,設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