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總平面布局與平面布置

1.2.1 總平面布局

在總平面布局中,應合理確定建筑的位置、防火間距、消防車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將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類廠(庫)房,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可燃氣體儲罐和可燃材料堆場的附近。

為確保建筑總平面布局的消防安全,在建筑設計階段要合理進行總平面布置時要避免在甲、乙類廠房和倉庫,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儲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場的附近布置民用建筑,以從根本上防止和減少火災危險性大的建筑發(fā)生火災時對民用建筑的影響。

①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1-3的規(guī)定,與其他建筑的防火間距,除應符合本節(jié)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其他章的有關規(guī)定。

表1-3 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

注:1.相鄰兩座單、多層建筑,當相鄰外墻為不燃性墻體且無外露的可燃燒性屋檐,每面外墻上無防火保護的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且該門、窗、洞口的面積之和不大于外墻面積的5%時,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5%。

2.兩座建筑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高出相鄰較低一座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3.相鄰兩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中相鄰任一側外墻為防火墻,屋頂?shù)哪突饦O限不低于1.00h時,其防火間距不限。

4.相鄰兩座建筑中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無天窗,屋頂?shù)哪突饦O限不低于1.00h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對于高層建筑,不應小于4m。

5.相鄰兩座建筑中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且屋頂無天窗,相鄰較高一面外墻高出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圍內的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設置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2005年版)》(GB 50084—2001)規(guī)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第6.5.3條規(guī)定的防火卷簾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對于高層建筑,不應小于4m。

6.相鄰建筑通過連廊、天橋或底部的建筑物等連接時,其間距不應小于本表的規(guī)定。

7.耐火等級低于四級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級可按四級確定。

②民用建筑與單獨建造的終端變電站、單臺蒸汽鍋爐的蒸發(fā)量不大于4t/h或單臺熱水鍋爐的額定熱功率不大于2.8MW的燃煤鍋爐房的防火間距,可根據(jù)變電站的耐火等級按①有關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確定。

民用建筑與10kV及以下的預裝式變電站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m。

③除高層民用建筑外,數(shù)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或辦公建筑,當建筑物的占地面積總和不大于2500m2時,可成組布置,但組內建筑物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4m。組與組或組與相鄰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1-3的規(guī)定。

1.2.2 平面布置

(1)民用建筑的平面布置應結合建筑的耐火等級、火災危險性、使用功能和安全疏散等因素合理布置。

(2)除為滿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設置的附屬庫房外,民用建筑內不應設置生產車間和其他庫房。

經(jīng)營、存放和使用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嚴禁附設在民用建筑內,如圖1-10所示。

圖1-10 民用建筑剖面示意圖

(3)商店建筑、展覽建筑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營業(yè)廳、展覽廳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如圖1-11所示;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如圖1-12所示。

圖1-11 三級耐火等級建筑剖面示意圖

圖1-12 四級耐火等級建筑剖面示意圖

營業(yè)廳、展覽廳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地下或半地下營業(yè)廳、展覽廳不應經(jīng)營、儲存和展示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

(4)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老年人活動場所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且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當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不應超過3層;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應為單層。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

②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

③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④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⑤設置在單、多層建筑內時,宜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5)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的住院部分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醫(yī)院和療養(yǎng)院的病房樓內相鄰護理單元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分隔,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設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門應采用常開防火門。

(6)教學建筑、食堂、菜市場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應為單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或二層;設置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應布置在首層。

(7)劇場、電影院、禮堂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不應超過2層;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區(qū)域分隔。

②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觀眾廳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且每個觀眾廳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

③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

④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宜設置在地下一層,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

⑤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

(8)建筑內的會議廳、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確需布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其他樓層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且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

②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宜設置在地下一層,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

③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

(9)歌舞廳、錄像廳、夜總會、卡拉OK廳(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廳)、游藝廳(含電子游藝廳)、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網(wǎng)吧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不含劇場、電影院)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不應布置在地下二層及以下樓層。

②宜布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首層、二層或三層的靠外墻部位。

③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兩側或盡端。

④確需布置在地下一層時,地下一層的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應大于10m。

⑤確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m2。

⑥廳、室之間及與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設置在廳、室墻上的門和該場所與建筑內其他部位相通的門均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10)除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外,住宅建筑與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住宅部分與非住宅部分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當為高層建筑時,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樓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的防火措施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

②住宅部分與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為住宅部分服務的地上車庫應設置獨立的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車庫的疏散樓梯應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分隔。

③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區(qū)和室內消防設施配置,可根據(jù)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別按照有關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執(zhí)行;該建筑的其他防火設計應根據(jù)建筑的總高度和建筑規(guī)模按有關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云县| 宁明县| 西畴县| 台山市| 万宁市| 自贡市| 湛江市| 项城市| 白朗县| 凤冈县| 清镇市| 德州市| 溧水县| 镇江市| 连江县| 绥芬河市| 土默特左旗| 洞头县| 于田县| 迁西县| 松潘县| 平山县| 淳化县| 大足县| 如东县| 芒康县| 鱼台县| 大连市| 连平县| 闵行区| 光山县| 工布江达县| 肇东市| 巴中市| 盐源县| 吉隆县| 崇义县| 错那县| 宁强县| 米脂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