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生態設計基本理論

1.1 生態設計的相關概念

1.1.1 生態設計

回顧歷史,人類在享受現代設計文明的同時逐漸導致了設計帶來的人與自然的疏離,設計活動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與破壞。傳統的產品設計, 多是以“ 解決問題”或“ 滿足需求”為目的來展開和進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只體現了服務于人,卻忽視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因而對后續的產品生產及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對環境的排放都缺少足夠的考量。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 被忽略的環境問題日益激化,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 全球性的生態環境破壞引起了人類的極大關注。于是, 生態設計理念應運而生并日益成為設計領域的主流理念, 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更使產品生態設計成為大勢所趨。

生態理念是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生態保護和生態發展的觀念?!吧鷳B理念”指的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全面整體平衡。自然生態側重于人與自然的直接關系,向人提供健康的物質性的生理需求;人文生態側重于人與社會的直接關系,維持社會群體的心理平衡。

當今世界生態危機重重,社會沖突、紛爭不斷。這些矛盾的核心是因為人類把自己定義為“自然界的主人和占有者”,過分強調人對自然的作用,割裂了人與自然生態相互作用的平衡關系。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日益顯現出其強大的作用,因此,人類改造自然、影響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對于人類而言,自然界完全不再具有以往的神秘和威力,人類再也無需借助于神明的權威來維持自己對自然的統治,反而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在這種“天賦人權”的名義下,人類的欲望不斷膨脹,并開始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宰自然的人類中心世界觀為主導,用狹隘的世界觀去取代自然規律,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式開發利用,同時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個無底的垃圾箱,毫無顧忌地向其排放廢棄物。自工業革命拉開了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序幕以來,人類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科技進步的巨大成果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然而,工業化的現代科技成果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各種各樣的物質便利的同時,其迅速發展的負面影響便是它以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高速度、高數量地消耗著大自然過億萬年才儲存起來的資源,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人類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和強烈的挑戰。

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感言:“自然包括人性在內,而人性是人類最難對付、最難馴服的那部分自然。人類用技術征服非人性的自然界,反而使人類變成人類自己最危險的敵人,因為人類現在是用前所未有的致命武器和污染手段裝備起來的?!惫I革命所帶來的現代工業文明實質上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人類發展的同時,打破了生物圈的最后一絲平衡,人類長此以往的不計后果的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表明,人類與自然已經處于尖銳對抗的激烈戰爭狀態。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迅猛,人類社會生產已達到空前規模。與此同時,伴隨著諸如溫室效應、能源枯竭、臭氧層破壞、生態環境污染、核武器威脅等眾多問題表明生態系統已陷入危機。由此,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科技的發展并未給社會帶來真正的進步,反而使人類社會陷入了深深的不可擺脫的生態危機之中。

當下,人類共同面臨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窘境,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將環境保護問題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首要問題,要求世界各國共同行動起來,加強環境保護,以拯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確保人類生活水平的持續、穩定和提高。

生態理念作為“生態學”研究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生態保護和生態發展的觀念,揭示和協調了人文生態和自然生態之間的相互平衡關系。

在工業設計領域,最先讓人們接觸到生態理念的是批評家Victor Papanek,他在1971年出版的《為了真實世界的設計》一書中提到:“設計者應抵制設計很快過時的產品;應設計消費者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產品;用自己的技術為社會創造真正有用的產品。”

遺憾的是當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生態設計的重要性。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生態設計這個概念才被重新提起。目前對生態設計的普遍理解為:“按照自然環境存在的原則,并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能承載一切生命跡象的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p>

在產品設計領域對生態設計的理解為:“是以產業生態學為基本原理,將生態因素、環境因素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從而幫助確定產品設計的決策方向。產品生態設計要求在產品開發的所有階段均考慮環境因素,從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減少環境影響,最終引導產生一個更具有可持續性的產品?!?/p>

目前,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保持經濟的發展,保證人們的生活得到可持續的提高,又能維持環境的質量,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產品的生態設計首先需要符合環境的要求,需要以環境資源的優化利用以及節約環保為核心理念展開構思,使產品既能夠滿足生產發展和人類需求日益增長的需要,同時又能滿足資源的永續利用,并且不增加環境的負荷,它是將預防污染和節約資源的戰略用于產品設計中,以開發更生態、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品生產及消費體系。產品的生態設計是建立在人類對自我發展反思的基礎上,研究如何使產品的設計更加符合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更加符合人類生存的需要。

產品生態設計的根本目標是把生態環境意識貫穿或滲透于產品和生產工藝的設計之中。其致力于通過設計努力做到既要最大限度降低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環境負荷和資源消耗,同時又能滿足人們通過產品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設計是產品開發的前端,設計的理念與價值取向最終決定產品的性能與質量。生態設計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計領域的回應,是為解決社會供給的滿足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而進行的設計實踐。它的含義還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理解:一是從環境的保護方面考慮,最大限度減少資源的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從商業角度考慮,盡可能降低成本、減少潛在的責任風險,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加強人性化設計的滲透力,產品的生態設計是以生態產品的形式為人們提供消費成本較低、消費質量更高的生活方式與服務。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以人為本,生態設計摒棄了人類以無度消耗自然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與自然環境和諧、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產品的生態設計基于產品與環境的相容性,提倡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產品的設計影響到產品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環境問題,延伸到產品廢棄后的環境負荷和產品總成本。因此從設計開端就將環境問題納入到考慮之中,可避免許多環境破壞問題的產生,同時還可以降低產品的環境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1.2 生態設計與傳統產品設計的比較

傳統產品設計的主導思想是以滿足人的當前需求為目的,以產品是否順利實現經濟價值作為評價設計成敗的標志;生態產品的設計是設計師、生態學家、環境學家共同合作的一個過程,既著眼于人類的當前需求,又考慮到生態系統的平衡健康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生態設計能夠提高資源效率,改善品質,降低成本;可以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公司形象,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可以兼顧企業、社會與消費者的多種利益。因此,開展生態設計顯得尤其重要和必要,是企業緩解資源短缺、社會環境壓力巨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傳統的產品設計理論和方法都是以人為中心,從滿足人的需求及問題解決為出發點進行的,而忽視后續產品生產及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因此,在產品生態設計中就必須引入新的思想和方法,總結歸納為產品生態設計的內涵與特點,如表1-1所示。

表1-1 產品生態設計的內涵與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犍为县| 开鲁县| 墨竹工卡县| 翁牛特旗| 广饶县| 永兴县| 翼城县| 西畴县| 都兰县| 仁怀市| 佛山市| 阿拉善右旗| 和顺县| 西丰县| 揭西县| 莒南县| 安多县| 辛集市| 双柏县| 公主岭市| 洮南市| 嘉峪关市| 翁牛特旗| 东方市| 盘山县| 洛南县| 陵川县| 宣城市| 隆林| 大足县| 隆化县| 乌拉特前旗| 三亚市| 平潭县| 宁河县| 右玉县| 聂荣县| 固安县| 呼和浩特市| 丽江市|